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ao HQ  Yang YM  Zhuang Y  Wang WM  Wu WH  Wan YL  Huang YT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5):1048-1051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后胃排空延迟(DGE)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42例PPPD与同期104例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SPD)围手术期并发症,对可能影响PPPD术后发生DGE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PPPD与SPD手术时问、失血量相当,PPPD组术后胰瘘明显少于SPD组,两组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PD组DGE发生率为35.7%,显著高于SPD组的18.3%(P=0.024)。与手术时间〈6h者相比,手术时间〉6h者DGE发生率明显增加(17.2%对76.9%,P〈0.05)。结肠后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后DG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结肠前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者(50%对20%,P=0.043)。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胰瘘、胆瘘等腹腔并发症并非导致DGE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也无预防DGE的效果。结论 PPPD术后DGE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采取结肠前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目前尚无确切药物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问138例PD病例,分析影响PD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及幽门保留与否对胰瘘的影响。比较保留幽门的PD(PPPD)与不保留幽门的PD对术后胃潴留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术后胰瘘总发生率23.18%(32/138),其中胰空肠黏膜对黏膜侧侧吻合组22.48%(29/129),胰残端空肠端侧传统套入组33.33%(3/9)。PPPD术后胃潴留发生率显著高于PD。胰肠吻合方式、保留幽门与否并不显著性的影响胰瘘的发生。多数手术近期吻合口出血与应用胃肠吻合器有关。结论 胰肠吻合方式、保留幽门与否未能显著的影响PD后胰瘘的发生,但保留幽门后会增加胃潴留的发生率;慎重应用胃肠吻合器,人工手法细心进行胃肠吻合可能有助于预防胰腺癌手术后近期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保留幽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肠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胰管支撑外引流等术式、观察其疗效。结果:全组未发生胰瘘及胰断面出血。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组有1例术后发生胃潴留,其余胃功能正常。结论:PPPD只要操作得法,可避免术后胃潴留,胰腺遮盖套入式端端吻合操作简便,可有效防止术后胰瘘、胰断面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2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DG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共出现DGE 87例,总发生率为40.8%,其中A级30例(14.1%),B级31例(14.5%),C级26例(12.2%).无DGE组、A级DGE组、B级DGE组和C级DGE组的中位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1、30.5、32和61 d(x2 =66.171,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420 min)、术中出血量(≥1000 ml)、Child法消化道重建和术后胰瘘是PD术后DGE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ild法消化道重建、术中出血量(≥1000 ml)和术后胰瘘为术后DGE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98、2.525和4.821.术后胰瘘是C级DGE惟一的危险因素.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DGE的发生率较高,会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术中采用Roux-en-Y术式,并尽量减少出血量,有助于减少DGE的发生;术后胰瘘会造成DGE尤其是C级DGE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胃排空延迟(DG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PD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PD后DG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67例患者术后发生DGE 22例,发生率为32.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情况、胃空肠吻合方式及管型吻合器直径均与PD后DGE的发生有关,合并糖尿病、采用传统Child+Braun吻合法行胃空肠吻合及采用25 mm管型吻合器吻合者的DGE发生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胃空肠吻合方式(OR=0.062,95%CI:0.009~0.407,P=0.004)及管型吻合器直径(OR=0.135,95%CI:0.034~0.538,P=0.005)为PD后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传统Child+Braun吻合法行胃空肠吻合及采用25 mm管型吻合器吻合者的DGE发生率较高。结论PD后DGE的发生率较高,术中采用Roux-en-Y法和28 mm管型吻合器吻合均有助于减少PD后DGE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病人胰腺手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03例行胰腺手术病人资料,其中术后发生胰瘘50例。对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因素包括性别、病理类型、胰管扩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术后血清总胆红素(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性别(OR=12.001,95%CI 3.049~47.230,P<0.05)、病理类型(OR=1.605,95%CI 1.108~2.324,P<0.05)、胰管扩张(OR=1.177,95%CI 0.188~0.468,P<0.05)、手术时间(OR=1.641,95%CI=1.173~2.339,P<0.05)、术中出血量(OR=1.096,95%CI 1.094~1.099,P<0.05)、术前血红蛋白(OR=0.888,95%CI 0.823~0.921,P<0.05)、术前血清总胆红素(OR=1.359,95%CI 1.335~1.381,P=0.010)、术后血清总胆红素(OR=1.030,95%CI 1.064~1.004,P<0.05)。结论 男性、手术前后血清胆红素浓度高、壶腹部癌或十二指肠癌是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胰管扩张则可减少胰腺手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胃排空延迟(DGE)发生原因及处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832例行LPD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DGE分为DGE组和无DGE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DGE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不同处理方式的效果。结果 共有194例(23.3%)术后发生DGE。与无DGE组比较,DGE组术前低白蛋白血症病例多,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行改进前胃空肠吻合和术中输血例数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并发症,胆漏,B、C级胰瘘和腹腔感染发生率高于无DGE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术中输血和腹腔感染是任意级别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术中输血、胰瘘、胆漏和腹腔感染是B、C级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B、C级DGE 62例,48例存在腹腔感染合并吻合口漏,其中42例接受腹腔穿刺引流,6例持续内冲洗负压引流,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 DGE多继发于术后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术前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间97例采用标准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PD)和传统Child法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PD术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 结果 97例PD术后患者中,发生胰瘘1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mmol/L(P=0.038)、手术时间(P=0.003)、胃肠吻合口下方输入段与输出段之间加做Braun吻合(P=0.034)及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P=0.003)与PD术后胰瘘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mmol/L(OR=11.687,P=0.021)是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OR=0.056,P=0.016)是胰瘘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mmol/L是PD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端侧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端侧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法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问10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析影响胰瘘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 结果本组胰瘘发生率为9.9%(10/101),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术前黄疸程度(χ2=5.814,P=0.016)、黄疸持续时间(χ2=4.17,P=0.041)、胰腺质地(χ2=5.286,P=0.021)、胰管直径(χ2=4.165,P=0.041)、手术失血量(χ2=5.273,P=0.022)是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胰腺质地(OR=13.355,P=0.023)、术前黄疸程度(OR=12.126,P=0.006)、手术失血量(OR=5.92,P=0.032)是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方程:P=1/[<1+e-(-6.378+2.592胰腺质地+2.495术前黄疽程度+1.778手术失血量)],此方程预测发生胰瘘的正确性为92.1%.结论 胰腺质地、术前黄疸程度、手术失血最是端侧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法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技术提高,减少术中失血量,可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肠腔减压引流管对术后胰瘘的预防作用,分析术后发生 胰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116例行PD的病例进行临床同期 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是否放置肠腔减压管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7例)。两组消化道重建均采用常 规Child法,观察组胰-肠吻合空肠关闭端缝合双荷包线,经荷包线中心肠壁切口,放置肠腔减压引流管, 垂直从腹壁刺口引出固定;对照组空肠断端不放置肠腔减压引流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胰漏、胆漏等并发 症发生率及影响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胰漏发生率低(13.6% vs 35.1%,χ2=7.388, P < 0.05)。两组患者术后胆漏、胃排空障碍、腹腔内感染、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 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质硬胰腺(OR 0.02,95%CI 0.001~0.299,P < 0.05)和主胰管直径 > 3 mm(OR 0.002,95%CI 0.000~0.084,P < 0.05)患者行胰肠吻合 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性更低。结论 PD手术Child消化道重建、空肠减压引流管可以减少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连续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胰瘘的发生率为11.4%(14/123)。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术后血红蛋白、胰肠吻合方式及胰管直径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确定了4个独立与胰瘘相关的变量,即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术后血红蛋白及胰肠吻合方式。结论上腹部手术史、胰腺质地软、术后血红蛋白<90g/L及常规套入式胰肠吻合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方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2月—2013年10月22例行PD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中采用常规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10例(传统组),采用改良的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12例(改良组),比较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PD术中使用改良的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方式可降低胰瘘发生率并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1999年12月至2002年9月共2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200)。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确定了6个与早期并发症相关的变量胆肠吻合口未留置T型管引流(OR=10.015),术前最高胆红素水平大于等于171.1μmol/L(OR=7.756),术前合并糖尿病(OR=4.086)、采用端端胰肠吻合(OR=2.616)、术中输血量大于等于1000ml(OR=2.410)、年龄大于等于65岁(OR=2.162)。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风险目前仍然较高,胆肠吻合口留置T型管引流、端侧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另外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也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胃手术后胃排空迟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综述了1985~1993年间416例胃手术后胃排空迟缓(DGE)病例。结果显示,胃术后总的DGE发生率24%,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术后DGE发生率15%胃溃疡26%胃癌38%、胃炎40%、其它32%。本组各种类型手术后DGE发生率为迷切加幽门成型18%、迷切加胃窦切除18%、部分胃切除23%、胃空肠吻合26%、高迷迷切0%、胰十二指肠切除70%。本组术后发生DGE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55%)和营养不良(44%)、术前胃出口梗阻(26%)、术前比克(30%)、择期和急诊手术(23%和24%)。本组中75例已确定的术后DGE原因分别是感染(32例)、吻合口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DG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10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GE分为病例组及正常组,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筛选影响DGE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肠吻合方式(OR=0.061,95%CI:0.006~0.647)、术前行PTCD(OR=6.837,95%CI:1.527~30.612),术前直接胆红素(OR=8.784,95%CI:1.562~49.385),术后输血(OR=10.238,95%CI:2.134~49.114)以及二次手术(OR=37.172,95%CI:1.224~1129.347)为影响术后DG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以这5个变量构建了预测DGE的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77(95%CI:0.803~0.951),Calibration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的风险与实际风险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使用线形胃肠吻合能够降低DGE的发生率,而术前行PTCD、术前直接胆红素>100μmol/L、术后输血及二次手术均会增加DGE的发生率。利用这些变量构建的预后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术后DGE的发生,能够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等腹内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减少其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1年11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施行标准PD术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胰瘘及手术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29例,其中胰瘘13例;手术死亡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胰瘘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有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术前胆道引流、胰管内置支撑管及应用生长抑素(P〈0.05);未发现与手术死亡相关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管内未置支撑管(OR=1.867,P=0.000)、胰腺质地软(OR=1.356,P=0.046)和胰管直径小于3mm(OR=2.874,P=0.015)者的胰瘘发生率更高;胰管内未置支撑管(OR=1.672,P=0.030)、胰腺质地软(OR=1.946,P=0.042)和胰管直径小于3mm(OR=1.782,P=0.002)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未发现与手术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中胰管内是否置支撑引流管、胰腺质地和胰管直径是PD术后胰瘘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行PD术应认真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的相关性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接受PD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组PD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为12.6%(16/12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清总蛋白、胰腺质地、主胰管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血清白蛋白均值是影响PD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 65岁)、胰腺质软、手术时间长是PD术后发生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高龄、胰腺质软、手术时间长是影响PD术后发生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专业化的队伍,规范、熟练的操作技能是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瘘术前预测评分系统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行PD手术的4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得出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日本国立癌症中心医院胰瘘预测系统(NCCH预测系统)在术前预测PD术后胰瘘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491例PD患者中共有90例患者(18.33%)发生胰瘘,其中A级胰瘘56例(11.40%),B级胰瘘26例(5.30%),C级胰瘘8例(1.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胰腺质地软、主胰管直径≤3mm、非胰腺癌是影响PD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结果表明:NCCH胰瘘预测系统前瞻性预测PD术后胰瘘的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76.9%,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95%CI:0.857~0.962)。结论NCCH术前胰瘘预测系统能够在术前对于胰瘘风险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间10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以手术后是否发生胃排空障碍为因变量,对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该组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27.7%(28/101),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方式、术中输血量、术后血糖、术后腹腔感染、术后胰胆肠瘘发生是胃排空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腹腔感染、手术方式、术中输血量、术后高血糖是胃排空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7.892、7.071、5.882和2.882.结论 术后并发腹腔感染、PPPD术后、术中输血量多、术后高血糖病人易发生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10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 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310例患者中13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胰瘘发生率为33.23%(103/310),胰瘘患者中合并其他并发症者4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b、术前TBil、胰管直径及术后Alb 4个因素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x2=4.543,6.087,6.265,5.31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Bil ≥34.2 μmol/L、胰管直径<3 mm及术后Alb< 28 g/L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06,1.936,1.780;95%可信区间:1.107 ~2.948,1.170 ~3.206,1.002~3.165,P<0.05).结论 术前显性黄疸(TBil≥34.2 μmol/L),胰管直径过小(<3 mm)和术后营养情况不良(Alb <28 g/L)预示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较高的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