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养心氏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12周,复制AS模型。将AS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养心氏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另设雄性C57BL/6J小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养心氏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给药量分别相当于70 kg成人临床剂量的2倍、1倍、0.5倍及1倍。养心氏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给予养心氏片,剂量分别为1.40 g/(kg·d)、0.70 g/(kg·d)、0.35 g/(kg·d)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剂量为2.57 mg/(kg·d)灌胃,共给药12周。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升主动脉病理学变化,Image J软件测定小鼠升主动脉斑块校正后斑块面积。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养心氏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升主动脉斑块校正后斑块面积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以养心氏片高剂量组小鼠升主动脉斑块校正后斑块面积最低,而养心氏片高剂量组小鼠升主动脉斑块校正后斑块面积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组织NF-κB、MCP-1、VCAM-1、IL-6、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药物干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NF-κB、MCP-1、VCAM-1、IL-6、TNF-α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养心氏片高剂量组相比,养心氏片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小鼠主动脉NF-κB、MCP-1、VCAM-1、IL-6、TNF-αmRNA表达升高(P0.05),而养心氏片高剂量组小鼠主动脉NF-κB、MCP-1、VCAM-1、IL-6、TNF-αmRNA表达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氏片可抗动脉粥样硬化,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养心氏片给药组以养心氏片高剂量组抗AS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S小鼠升主动脉斑块校正后斑块面积及下调主动脉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CP)感染对C57BL/6J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方法:48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感染-高脂组、高脂组和感染组和对照组,喂养40周,取主动脉根部标本分析AS斑块面积,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血管壁CP抗原,微量免疫荧光法(Micro-IFA)检测CP特异性抗体IgG。结果:感染-高脂组小鼠平均AS斑块面积较高脂组增大[(135249±43748)μm2∶(96378±30945)μm2,P<0·05],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无AS样斑块形成。结论:CP感染可加速高脂饮食C57BL/6J小鼠的主动脉AS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高脂喂养LDLR-/-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14只8周龄LDLR-/-雄性小鼠,予以高脂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高脂组(继续高脂饮食,n=7)和普罗布考组(高脂加0.5%普罗布考,n=7),喂养14周后处死,检测血浆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取主动脉进行油红0染色观察斑块生长情况;制作主动脉根部冰冻切片,分别进行油红0、Masson染色,检测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和胶原含量;ELISA检测血浆中炎症因子IL-12p70水平。结果普罗布考组小鼠血浆TG、HDL—C显著低于高脂组(P均〈0.01),TG无显著改变(P〉0.05);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两组间主动脉斑块占主动脉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但普罗布考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普罗布考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中胶原比例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ELISA结果显示,普罗布考组小鼠血浆IL-12p70水平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降低高脂喂养的LDLR-/-小鼠血浆TG、HDL-C和IL-12p70水平,促进主动脉根部斑块形成,但增加主动脉根部斑块中胶原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h17/Treg平衡是否参与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HO-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保护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给予8周西方饮食的同时,分别经腹腔注射0.9%氯化钠(对照组)、氯化血红素(诱导HO-1,HO-1组)和锌原卟啉(抑制HO-1,Zn组),并维持8周。8周后处死小鼠,检测斑块面积、斑块组分构成和HO-1表达、脾脏Th17与Treg比例、血浆IL-17、IL-6、IL-10和TGF-β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O-1组动脉内HO-1表达以及HO-1活性明显增加,伴随血浆脂质氢过氧化物(plasma lipid hydroperoxide,LPO)浓度降低。同时,HO-1组主动脉根处斑块显著减轻,且斑块更稳定,表现为平滑肌细胞、胶原增多,巨噬细胞和CD4+细胞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HO-1组小鼠脾脏Th17比例显著降低,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明显增高,血浆IL-17、IL-6水平降低,IL-10、TGF-β1水平升高。Zn组检测结果显示斑块明显加重,更趋于易损状态,且效应性/调节性T细胞(主要为Th17/Treg)失衡加剧。结论:HO-1通过调整Th17/Treg失衡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尿病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组织中CD55、CD59表达变化及氨氯地平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6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S)组10只、糖尿病AS组(D-AS组)12只、氨氯地平干预组(D-AM组)10只。监测生化指标,测量AS斑块面积;采用免疫荧光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蛋白和mRNA的变化,观察氨氯地平对CD55和CD59表达的影响。结果与AS组比较,D-AS组体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TC及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AS斑块面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AS组比较,D-AM组体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AS斑块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显示,与AS组比较,D-AS组CD55和CD59表达减弱;与D-AS组比较,D-AM组CD55和CD59表达增强。结论糖尿病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组织中CD55和CD59蛋白水平表达可能下调;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氨氯地平可能具有上调CD55和CD59蛋白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兔斑块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和发展的关系。方法:15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高脂组及VFGF组给高胆固醇饲料喂养3周(21 d)后,对照组及高脂组肌内注射清蛋白2μg/kg,VEGF组肌内注射VEGF165 2μg/kg,继续以前方式饲养3周(共42 d)处死动物,截取胸主动脉进行计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测定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和血脂浓度。结果:①斑块面积(PA)[对照组0,高脂组(1.81±0.61)%,VEGF组(24.12±3.58)%]、斑块周径[对照组0,高脂组(6.05±1.62)%,VEGF组(25.71±2.97)%]及斑块的最大厚度[对照组0,高脂组(0.06±0.002)mm,VEGF组(0.16±0.007)mm],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2 d 时,新生血管的密度对照组、高脂组、VEGF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电镜显示:新生血管与AS斑块相邻,新生血管腔内可见淋巴细胞。④VEGF组CD34阳性细胞数与PA之间呈正相关(r=0.989,P< 0.01)。⑤血清IL-8浓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血清TC浓度高脂组与VEG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块内血管生成是AS斑块的重要病理特征,该过程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载脂蛋白E缺乏(ApoE-/-)小鼠Th17/调节性T(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纯合子ApoE-/-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栀子苷低剂量组、栀子苷中剂量组、栀子苷高剂量组。对照组小鼠喂养普通饲料,模型组和栀子苷组小鼠喂养高脂饲料。从第8周开始,栀子苷各剂量组每日灌胃栀子苷(25、50、100 mg/kg),连续8周。试验结束时,采用油红O染色评估主动脉及其根部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面积比。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主动脉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7A和IL-10 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中Th17和Treg细胞百分比;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油红O染色病变显示,栀子苷中剂量组、栀子苷高剂量组病变百分比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TNF-...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白细胞介素37(IL-37)和Smad3的表达,探讨IL-37/Smad3对AS的影响。方法 20只雄性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只,普通饮食)、实验组(8只,高脂饮食)、药物组(8只,高脂饮食+他汀),球囊损伤后建立兔腹主动脉AS模型。实验开始时、6周、12周抽血检查,12周处死动物获取腹主动脉标本,应用血清学、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测定IL-37和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 (1)12周处死动物病理显示造模成功,兔腹主动脉形成AS斑块;(2)3组间的血脂、体重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在12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3)在12周时实验组血清IL-37表达最高,药物组次之,对照组最低,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20.76,P<0.05);(4)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的IL-37和Smad3表达最高,药物组次之,对照组最低;(5)Western blot、RT-PCR显示IL-37和Smad3在实验组表达最高,药物组次之,对照组最低,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28.56和82.23,91.23和48.87,均为P<0.05),Western blot和RT-PCR均提示IL-37和Smad3呈高度直线相关(r=0.929, 0.942,均为P<0.05)。结论 IL-37和Smad3在AS斑块表达增高,IL-37/Smad3可能参与AS的调节过程,阿托伐他汀可降低IL-37/Smad3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小鼠模型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2细胞水平及其功能因子IL-22的表达情况,探索其在AIH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30只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AIH组(n=14),剩余10只用于提取肝脏特异性抗原S100。在实验第1天和第7天通过腹腔注射法将新鲜提取的S100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混合液注射到小鼠腹腔内,第28天成功建立AIH小鼠模型(造模期间AIH组有7只小鼠因注射不当、出现腹水、感染等原因死亡)后,将小鼠经腹腔注射5%水合氯醛(0.1 ml/10 g)麻醉后摘取眼球取血,收集小鼠脾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22细胞数,RT-PCR检测AHR mRNA水平;收集肝组织用于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IL-22、IL-22R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2细胞因子水平。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小鼠肝组织排列整齐,肝小叶结构清晰,AIH组小鼠汇管区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出现点状甚至碎片状坏死。AIH组Th22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083±0.052)%vs(1.555±0.812)%,t=-4.405,P0.05]。AIH组小鼠脾脏中Th22转录因子A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0.485±0.096 vs 1.268±0.366,t=-5.452,P0.05)。AIH组肝组织中IL-22 mRNA和IL-22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L-22 mRNA:1.146±0.227 vs 3.813±0.478,t=-12.458,P0.001;IL-22R mRNA:0.276±0.037 vs 1.734±0.248,t=-15.333,P0.001);AIH组肝组织的IL-22及IL-22R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40±0.261 vs 0.410±0.077,t=-6.324,P0.05;1.432±0.304 vs 0.830±0.146,t=-6.316,P0.05)。AIH组血清IL-2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99,P0.05)。结论 AIH小鼠Th22细胞及IL-22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其可能在AIH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α-2b干扰素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明α 2b干扰素 (IFNα 2b)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AS)的体内机制。方法 :随机将 18只家兔分为空白对照 (NC)组、AS组和IFN治疗 (IFN)组 ,复制AS模型 ,于第 1、3、5、7周用酶法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 7周后主动脉苏丹Ⅳ染色测AS斑块面积 /总面积 ,苏木精 伊红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测胸主动脉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 ,用原位杂交法测血小板生长因子 β(PDGF β)的表达程度。 结果 :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NC组和IFN组低于AS组 (P <0 .0 5 ) ,NC组与AS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DGF β的表达NC组和IFN组低于AS组 (P <0 .0 5 )。结论 :PDGF β可能是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生、AS进展的主要原因。IFNα 2b通过下调PDGF βmRNA抑制VSMC的增生 ,可能是其抑制AS形成及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模型小鼠肠道组织中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2和Th2细胞因子IL-4表达的变化.方法 30只成年雄性NIH小鼠,分为对照组(8只)和模型组(22只).模型组予以旋毛虫幼虫囊胞感染,每周测量小鼠体重,于感染后8周通过腹壁回撤反应(AWR)评分评估小鼠对结直肠扩张的内脏敏感性.感染后8周处死所有小鼠,取空肠、末端回肠、近端结肠和远端结肠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肠道炎症情况.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肠道各部位组织中IL-12和IL-4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感染后2周体重增长率为-1.08%±1.08%,明显低于正常组(3.09%±1.35%,P<0.05),感染后8周体重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感染后2周肠道炎症明显,感染后8周肠道无明显炎症表现.在结直肠扩张压力为30、45和6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模型组AWR评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疼痛阈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小鼠末端回肠和近端结肠组织中IL-12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IL-4 mRNA及蛋白在各肠段中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IBS小鼠肠道组织中存在Th1/Th2平衡漂移,为PI-IB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斑块成分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周脂素和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的影响,探讨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3只6~8周龄小鼠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13周后,待其形成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组、辛伐他汀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1只。继续高脂喂养,并按体重比折算给予小鼠临床推荐剂量的相应药物治疗13周,处死动物,检测血脂,取心脏和主动脉,每只小鼠均取主动脉根部的4个切面,分别行HE染色和Movat染色,观察并计算各组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内脂质核心大小,脂质成分与胶原成分比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主动脉内周脂素和CD36 mRNA的表达。结果给药13周后,与模型组比较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内脂质核心面积以及脂质成分与胶原成分比值明显减小(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1)。而主动脉内周脂素和CD36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临床推荐剂量上,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可通过改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斑块内部成分,尤其是减少斑块内脂质含量来起到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周脂素和清道夫受体CD36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血管紧张素受体1型(AT1)拮抗剂替米沙坦对载脂蛋白E (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ApoE小鼠并随机分为3组,13周高脂饮食后,替米沙坦组[12.01 mg/(kg·d)]、阿托伐他汀组[3 mg/(kg·d)]以及对照组(蒸馏水)继续饲养13周后处死,取小鼠主动脉根部的3个横切面,分别行HE染色、Movat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成分。结果干预13周后,替米沙坦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主动脉斑块/内膜面积比值分别为28%、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替米沙坦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易损指数分别为1.12和0.9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与改变斑块的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血(三七总皂苷)、解毒(黄连提取物)、活血解毒中药有效部位(虎杖提取物、大黄醇提物)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70只(6~8)周龄小鼠ApoE基因敲除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13周后,待其形成成熟的AS斑块后,随机分为活血解毒组(虎杖提取物组、大黄醇提物组)、活血对照组(三七总皂苷组)、解毒对照组(黄连提取物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组)。继续高脂喂养并按体重比折算的临床推荐剂量给予相应药物治疗13周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并取主动脉根部4个切面,分别行HE染色和Movat染色,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主动脉内PPAR-γ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醇提物组及虎杖提取物组血清hs-CRP和sCD40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解毒对照组黄连提取物主动脉斑块内PPAR-γ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明显增多(P<0.01),而中药各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内NF-κB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推荐剂量治疗的活血解毒中药有效部位中,虎杖提取物和大黄醇提物可明显降低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炎症标志物hs-CRP及sCD40L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活血或解毒组,但对PPAR-γ和NF-κB的作用并不明显。而黄连提取物却可明显增加具有抗AS炎症作用的保护性受体PPAR-γ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提示其作用环节有所不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与LDL-C评价动脉粥样硬化(AS)的优劣性。方法:8周龄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apo E基因缺失小鼠均高脂饲料喂养4周作为研究基线,随机分为AS组和辛伐他汀组。在第4周、第8周、第16周分别检测其腹腔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细胞内总胆固醇(CE/TC)、血脂水平、血清脂氢过氧化物(LOOH)水平、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及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在第8周与第16周,与对照组相比,AS组CE/TC与hs-CRP水平均升高,LOOH含量升高,IMT明显增厚(均P<0.01)。与LDL-C相比,巨噬细胞内CE/TC和主动脉IMT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指标LDL-C相比,巨噬细胞内CE/TC可更好地评价AS。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A(IL-17A)对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病毒复制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野生型(WT)和IL-17A基因敲除型(IL-17A-/-)分别感染CVB3建立VMC模型(WT-VMC组和IL-17A-/--VMC组),同时雄性Balb/c WT小鼠腹腔内注射PBS建立对照组(WT-PBS组)。14d后分别留取小鼠心脏及脾脏,计算心体比(HW/BW)并行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心肌空斑法测定CVB3病毒滴度,RT-PCR法测定心肌中CVB3RNA、γ干扰素(IFN-γ)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脾Th1细胞亚群的比例(CD4+Th1),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中转录因子T-be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WT-PBS组相比,WT-VMC组小鼠心肌炎症明显,HW/BW及心肌病理积分显著升高,CVB3病毒滴度、CVB3RNA及IFN-γmRNA的表达、脾CD4+Th1细胞比例、心肌T-bet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WT-VMC组相比,IL-17A-/--VMC组小鼠心肌的炎症程度明显减轻,HW/BW及病理积分减小,CVB3病毒滴度与CVB3RNA的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而IFN-γmRNA的表达、脾CD4+Th1细胞比例、心肌T-bet蛋白的表达均较WTVMC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IL-17A抑制VMC小鼠的抗病毒免疫功能,促进CVB3病毒复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be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新诊断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用药前外周血IL-18和CD_3~+细胞表面IL-18受体α链(IL-18Rα)的表达,探讨IL-18和IL-18Rα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8例新诊断的ITP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检测血浆中IL-18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_3~+细胞和总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L-18 mRNA、转录因子T-bet mRNA和GATA-3 mRNA的表达.选择15例与试验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新诊断的ITP患者血浆中IL-18的含量为(468.57±141.62)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_3~+细胞表面及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分别为(8.50±3.16)%和(9.16±2.98)%,两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TP患者PBMCs中IL-18 mRNA、T-bet mRNA和GATA-3 mRNA的表达分别为0.12±0.02、0.07±0.02和0.0039±0.0014,IL-18mRNA和T-bet mRN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GATA-3 mRN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bet/GATA-3比例显著增高.结论 IL-18与ITP的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从蛋白和基因水平说明IL-18和IL-18Rα可能上调ITP患者Th1类细胞的表达,通过调整T-bet/GATA-3的比例,恢复Th1/Th2的平衡,有望为ITP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探讨As病程不同时间点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的变化及瓜蒌-薤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高脂饲养6、20、34周的ApoE-/-小鼠均随机分为模型组(M1、M2、M3)和给药组[6 g/(kg·d)](GX1、GX2、GX3),每组10只;另设C57BL/6J小鼠为空白组(C1、C2、C3)。空白组及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给药组小鼠每日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共4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油红O染色评估主动脉斑块面积及形态;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NLRP3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的蛋白表达;qRT-PCR检测主动脉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的mRNA表达。结果在As病程进展过程中,模型组小鼠主动脉脂质累积和斑块面积显著增加,血清中IL-1β和IL-18的表达不断升高,NLRP3和ASC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不断上调。Caspase-1的蛋白表达也呈上升趋势,但M2与M3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各时间点小鼠主动脉的脂质累积和斑块面积显著减少,血清中IL-1β和IL-18的水平降低;主动脉组织中N LRP3、ASC、Caspase-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下调。结论NLRP3炎症小体参与了主动脉As的病变过程,瓜蒌-薤白可能通过调节As模型小鼠主动脉不同阶段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从而发挥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米拉贝隆(mirabegron)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建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As模型(n=16)并分为米拉贝隆组(n=8)、安慰剂组(n=8),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n=8)。米拉贝隆干预6周后,采集小鼠心脏及主动脉标本,油红O及HE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面积,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胶原纤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主动脉根部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安慰剂组小鼠主动脉斑块表面积(P0.05)、横截面积(P0.05)显著增大,斑块中平滑肌数目(P0.05)、巨噬细胞数目(P0.05)、胶原纤维(P0.05)均明显升高;与安慰剂组相比,米拉贝隆组小鼠主动脉斑块表面积(P0.05)及横截面积(P0.05)显著减小,斑块中平滑肌数目(P0.05)、巨噬细胞数目(P0.05)及胶原纤维成分(P0.05)均显著下降。结论:米拉贝隆可延缓Apo E~(-/-)小鼠As的发展,具有潜在的防治As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和白细胞介素(IL)-23是否影响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及可能机制。方法:10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给予8周西方高脂饮食的同时皮下植入血管紧张素Ⅱ微泵,分别经腹腔注射抗IL-23p19中和抗体和同型对照抗体。8周后处死小鼠,检测血压、心率、斑块面积、Th1和Th17比例、组织和循环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抗IL-23p19中和抗体不影响小鼠血压和心率;抗IL-23p19中和抗体处理显著减少斑块面积,降低Th1和Th17比例,下调组织和循环促炎因子干扰素-γ、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论:中和IL-23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延缓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