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的变化高进霞,赵泗许多研究发现有血管内皮受损的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脉管炎、肺心病、肾小球肾炎等),其血浆因子Ⅷ中分子量高的部分(ⅧR:Ag)增高。我们测定了23例治疗前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ⅧR:Ag,现报道如下。对象... 相似文献
2.
王振生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7,(9)
出血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过去认为出血是由于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异常所致;其后的研究证明除血小板因素外,临床上尚有复合的血液凝固异常和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紊乱。这种异常可能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亦可能由于原发性纤溶及其他止血机制紊乱。随着急性白血病化疗的进展,使缓解率有一定提高,因而急性白血病合并出血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就成为临床上的重要课题之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出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简称APL)是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大量出血、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其病程发展迅速,治疗效果尚不够满意。1957年Hillstad首先描述此型的临床表现。他发现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炎症因子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为冠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于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患者195例,入院前均未行调脂治疗,按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09例.分别于入院当时检测血清脂蛋白、纤维蛋白原(FI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BP)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FIB、血清炎症因子MCP-1、hs-CRP、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存在炎症反应、脂代谢和凝血功能紊乱.与SAP组患者相比,ACS患者hs-CRP、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BP水平与FIB正相关,表明二者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MCP-1与冠脉积分正相关,表明血清MCP-1水平可能反应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FIB较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二者呈相关关系,表明hs-CBP、FIB水平与冠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炎症反应和凝血异常可能相互促进,共同诱发斑块破裂,引起ACS.MCP-1与冠脉积分正相关,可能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对ACS患者联合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尽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应用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预后的可能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71例可评价AL患者。分别采用χ2、Cox回归、KaplanMeier等方法分析1疗程完全缓解(CR)率、总CR率、治疗有效率、化疗后WBC减少时间、CR期、生存期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等级相关分析GCSF用量与CR期及生存期的关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交替采用以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DA)或高三尖杉酯碱 阿糖胞苷(HA)或米托蒽醌 阿糖胞苷(MA)为主的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交替采用以长春新碱 柔红霉素 泼尼松(VDP)或长春新碱 阿霉素 泼尼松(VAP)或长春新碱 米托蒽醌 泼尼松(VMP)或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柔红霉素 泼尼松(CODP)为主的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用药组均在患者WBC<1.0×109/L时予以重组人GCSF(rhGCSF)(1.5~6.0μg·kg-1·d-1),一般WBC达2.5×109/L时停用。结果(1)AL患者化疗后应用GCSF可使化疗后WBC减少时间明显缩短;但不影响患者的1疗程CR率、CR率和治疗有效率;(2)使用GCSF不影响ALL患者CR期,但明显缩短AML患者CR期;(3)使用GCSF不影响ALL患者的生存期,但缩短AML患者的生存期;(4)尚未发现使用GCSF的AML患者中因子用量多少与CR期及生存期存在相关关系。结论AML患者必须非常慎用GCSF。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水平的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 )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 (sTNFRⅡ ) ,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β2 微球蛋白(β2 MG)作为参考 ,检测 5 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脑脊液 ,其中CNSL2 5例 ,并动态观察 6例CNSL鞘内化疗前后sTNFRⅠ、sTNFRⅡ和 β2 MG的变化 ,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NSL疗效的因素。结果 :CNSL组的sTNFRⅠ、sTNFRⅡ和 β2 MG明显高于无CNSL组 (P <0 .0 5 ) ,而无CNSL组与对照组比较 ,sTNFRⅠ、sTNFRⅡ和β2 MG未见显著性差异。动态观察发现 ,随着CNSL病情的好转 ,sTNFRⅠ、sTNFRⅡ和 β2 MG水平明显下降 ,CNSL的病情恶化 ,sTNFRⅠ、sTNFRⅡ和β2 MG水平也进一步上升。对可能影响CNSL患者疗效的 6种因素作了logistic回归分析 ,发现脑脊液中sTNFRⅠ水平对预测预后更具价值。结论 :脑脊液中sTNFR水平检测可作为诊断CNSL的一项指标 ,是疗效评价、预测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陈志哲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6,(11)
在正常人和缺铁以及铁储存过多的病人,其血清铁蛋白的浓度与体内储存铁密切相关。白血病的血清铁蛋白浓度常升高,但与储存铁无关。10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平均血清铁蛋白为1,278微克/升,较之正常平均值高25倍。这些病人在缓解期(尚接受化疗)的平均血清铁蛋白为1,567微克/升。白细胞的平均铁蛋白浓度也高,在缓解期则降低,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儿童急淋的平均血清铁蛋白浓度为301微克/升。为同年龄健康儿童的13倍。缓解期仍接受化疗的急淋 相似文献
7.
张洪娣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1,(5)
急性白血病在老年人中比中青年人常见。儿童的急性白血病应用联合化疗后常能完全缓解,但老年人达到完全缓解的可能性和生存期限都与年龄呈负相关。初发的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是一个难题,积极化疗使少数患者生存期延长,但大部分患者并不能延长生命,相反须承受化疗副作用的痛苦而使生活质量下降。分析白血病患者生存期资料对医生决定治疗措施至关重要。作者对1970~1987年64岁以上11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作了研究。在70年代发病的共63例,80年代55例;前者平均发病年龄72.2岁,后者74.2岁;最高发病年龄2组分别为90岁和93岁。70%患者为粒细胞性白血病。70年代发病的平均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早期FIB水平将104例AMI患者分为FIB正常组(n=43,FIB≤4.0g/L)和FIB升高组(n=61,FIB>4.0g/L),随访1年,观察患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充血性心力衰竭、反复缺血发作性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的预后情况,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冠脉造影结果、左室射血分数)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FIB升高组发生心源性死亡11例(18.0%)、充血性心力衰竭28例(45.9%)、严重心律失常21例(34.4%)、多支血管病变41例(67.2%)、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主干24例(39.3%)、左室射血分数(56.90±14.11)%,与FIB正常组各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FIB水平与AMI患者近期心脏事件发生关系密切,FIB升高可作为AMI患者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阮长耿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6,(12)
目前急粒的治疗倾向于采用越来越强的进攻性方案。治疗目标往往过份试图诱导血液学缓解而忽视改善生存期的质量。作者采用较温和的方案治疗5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全部为初治病例。口服6MP每天150毫克,同时每8小时给别嘌呤醇100毫克。13例(大部分为高龄组)单用这一治疗。治疗1周后,若外周血中原始细胞不消失,加用红比霉素100毫克静注隔夜1次,用2~3次。若骨髓未受抑制,然后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对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初发、完全缓解(CR)、复发时的血清甲状腺激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初发、复发的患者血清TT_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0.01、0.001),而TT_4、FT_4I及TSH无显著性改变;复发组rT_3高于正常值。在CR期,所有指标接近正常(P>0.05)。这种不伴TSH升高的低T_3可能即为病态甲状腺综合征中的低T_3综合征。低T_3综合征与疾病分期有关,并与Karnofsky健康状况相关。我们认为该综合征是疾病时的一种保护机制,建议低T_3综合征可作为急性白血病分期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潘安丽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7,(9)
文献报道白血病患者中有肛门直肠病变者达8~60%,对其治疗仍有争论。本文分析54例白血病并发各种肛门直肠病变的患者,见于急、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前期及分类不明的白血病等类型。发生在急性白血病者占77%,其中85%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生直肠病变的患者半数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65例初治及复发AML患者、15例缓解期患者及1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MK、mdr-1、bcl-2mRNA的表达,并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20例AML患者和5例正常人MNCs孵育24h后,培养基中MK的蛋白表达。结果:65例初治及复发AML患者中25例MK基因表达阳性,15例正常人MK基因表达均阴性。MK基因表达阳性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分别为63.16%和93.55%,P〈0.05);MK基因表达阳性患者的复发率(100%)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40.00%),P〈0.05。MK与bcl-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556,P〈O.01)。结论:AML患者白血病细胞可以产生MK,且MK阳性率的高低与AML病期相关,MK过度表达可能导致临床化疗耐药,是影响AML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肝白血病因子(E2A-HLF)是由t(17;19)(q22;p13)易位产生的融合基因,多见于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常合并高钙血症及凝血功能异常,虽经规范治疗,但仍易早期复发,预后差。本文报道1例E2A-HLF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我们对 6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降纤酶治疗 ,并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脑梗死患者 6 0例 ,男 36例 ,女 2 4例 ;年龄 41~ 76岁 ;病程均小于 2 4小时。CT扫描排除脑出血、脑栓塞及短暂性脑缺血 ,血压 <180 /115 m m Hg,均有不同程度运动或感觉障碍 ,近 1周未用抗纤溶及抗凝药物。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2例 ,安慰剂组 2 8例 ,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治疗组每次用降纤酶 10 U加入生理盐水2 5 0 ml中静滴 ,2小时内滴完 ;以后隔日 1次 ,每次 5 U,共用2 0 U。根据病情… 相似文献
18.
黄瑞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6,(4)
作者报道2例血友病患者发生急性白血病。1例是典型血友病(甲型)的10岁儿童发生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另1例是乙型血友病的1岁半幼儿发生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例1:患者5岁时行包皮环切术,术后持续出血而入院。过去有多次关节肿胀史。家族中有一舅父死于包皮环切术后出血不止。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 相似文献
19.
口服氟康唑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霉菌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霉菌感染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而在临床上霉菌感染,尤其是深部霉菌感染的早期确诊十分困难,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故预防性抗霉菌治疗已逐步被重视和接受。本文观察了口服氟康唑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霉菌感染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我院1994~1997年间收治住院急性白血病患者96例次,男52例,女44例,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54例次(M18M232M39M42M5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2例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L患者78例(AL组),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5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2例。采用ELISA和底物发光法分别检测其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D-二聚体(D-D)、纤溶酶原(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血小板计数(PLT);另选16例查体健康职工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除Fg外,AL组治疗前血浆TM、P-选择素、SFMC、t-PA及D-D均明显升高,PLG明显降低(P<0.05或<0.01);AL组完全缓解后各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 AL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激活,随着病情好转其凝血功能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