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Bevacizumab抑制高转移性人肝癌原位移植瘤的淋巴管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子姮  王杰军  于观贞  陈方国 《肿瘤》2006,26(8):713-716
目的:探讨Bevacizumab抑制肝癌淋巴管形成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建立LCI-D20高转移潜能肝癌组织原位移植裸鼠模型,给予治疗剂量的Bevacizumab并设对照组。28d后处死裸鼠,测量肿瘤负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结果:Bevacizumab治疗组肿瘤负荷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Bevacizumab治疗组肿瘤内LMVD亦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动物实验中,Bevacizumab可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淋巴管形成,为临床治疗肝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蜂毒素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蜂毒素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水平。结果蜂毒素低、中、高剂量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48.78%、38.33%和33.82%。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蜂毒素处理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蜂毒素可降低肿瘤组织MVD,且蜂毒素处理组bFGF、HIF-1α和NF-κB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蜂毒素可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NF-κB活性,抑制HIF-1α转录,进而下调bFGF表达,最终阻碍肝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Hu H  Ran YL  Yu L  Zhou Z  Lou JN  Yang ZH 《癌症》2007,26(5):453-457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阻断其血管形成可有效治疗肿瘤.本研究旨在研制抗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确定其抑制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方法:用从新鲜人肝癌组织中分离、鉴定、培养的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免疫10只BALB/c小鼠.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后采用甲基纤维素选择培养.使用活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增殖、内皮成管实验及"人源化血管"动物模型体内抑瘤实验筛选和鉴定有治疗潜力的功能性抗体.结果:细胞融合产生1 442个单个集落的杂交瘤株,获得119株阳性克隆,其中53株是具有抑制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成管的功能性抗体,2株被证实能抑制人肝癌移植瘤在BALB/c裸鼠体内的生长,抑瘤率为66.7%~76.5%.结论:建立了高通量制备、筛选、鉴定内皮细胞功能性单抗技术,获得了2株具有靶向血管内皮细胞抑制人肝癌移植瘤生长的功能性单抗.  相似文献   

4.
肿瘤血管形成调节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形成即一个微血管床的发展是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所必需的,正常的生长与分化等过程均伴有血管形成。在某些病理性疾病中常发生无控制的血管形成,如实体瘤等组织中血管明显增殖,肿瘤细胞分泌血管形成调节因子,这些因子能够诱导宿毛细胞管新生并长入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5.
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厚权 《癌症》1997,16(2):149-152
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陶厚权(综述)王瑞年林言箴(审校)关键词血管形成肿瘤中图号R735.21971年,Folkman首先发现了肿瘤血管形成因子(Tumorangiogenesisfactor,TAF),并据此提出抗血管形成可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FP对肝癌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pEGFP-N1-AFP和pEGFP-N1质粒分别转染SMMC-7721细胞构建SMMC-7721/AFP和SMMC-7721/CON细胞,将裸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裸鼠皮下接种SMMC-7721/AFP和SMMC-7721/CON,从而建立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动态观测裸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变化;取肿瘤组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的HOXA7、eIF4E、VEGFA和FGF2表达。结果:构建SMMC-7721/AFP和SMMC-7721/CON细胞,并将其接种到裸鼠皮下成功建立肝癌移植瘤模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移植瘤体积与质量显著增高,成瘤后第12天,实验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分别为(307.71±47.63)mm3和(20.243±0.411)g,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2,P=0.04)。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AFP过表达提高了肝癌移植瘤细胞HOXA7、eIF4E和FGF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488±1.155、23.828±2.465和4.407±1.164,与对照组相比增高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但VEGFA mRNA表达未见显著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MMC-7721/AFP较SMMC-7721/CON细胞显著提高HOXA7蛋白表达水平,但对FGF2和VEGFA无显著影响。结论:AFP基因转染可明显促进裸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该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因子在mRNA水平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7.
血管新生是从已形成的血管网络芽生出新的血管.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是一个依赖于血管的过程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使肿瘤细胞进入休眠状态并诱导死亡.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系统在人肝癌血管形成、生长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探讨预测和防治肝癌转移和复发的新途径,我们采用了仅表达flk-1蛋白的膜外和跨膜部分的突变型基因片段,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构建重组体,经过病毒包装,体内原位转染荷人肝癌转移瘤株LCI D-20裸鼠.结果显示,在被突变型flk-1转染的皮下肿瘤生长缓慢,21天时的平均体积为102.2mm~3,对照组为1374.5mm~3,两组相比P<0.01;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极少,团状排列的肿瘤细胞被大量的纤维组织包裹,对照组新生血管丰富.细胞增殖活跃;肝内接种肿瘤转染后肺转移灶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VEGF/flk-1系统在肝癌血管形成、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预测和防治肝癌转移和复发较为理想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HT5"SS〗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胸苷激酶系统通过血管靶向治疗裸鼠皮下人肝癌细胞移植瘤的疗效及作用机制。〖HT5W〗方法〖HT5”SS〗: 32只BALB/c鼠皮下接种建立裸鼠皮下人肝癌细胞移植瘤模型,当瘤体达100 mm3时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更昔洛韦(GCV)组(Ⅰ)、空载体病毒组(Ⅱ)、重组腺病毒CMVTK组(Ⅲ)及重组腺病毒AdKDRTK组(Ⅳ)。各治疗组瘤内分别注入重组腺病毒液及空载体病毒液,重组腺病毒治疗组在病毒给予24 h后分别在腹腔内注射GCV,连续10 d;对照组腹腔内注入GCV。观察各组瘤体生长情况及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HT5W〗结果〖HT5"SS〗: 与对照组比较,第Ⅲ、 Ⅳ组经治疗后肿瘤的生长均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其抑瘤率分别为12.3%和24.5%(两者比较,P<0.05)。肿瘤组织内的MVD,Ⅰ组为(37.4±86)个/mm2、Ⅱ组为(30.6±7.8)个/mm2、Ⅲ组为(27.6±7.1)个/mm2、Ⅳ组为(10.7±4.1)个/mm2,其中Ⅲ组与Ⅱ组(P <005)、Ⅳ组与Ⅱ组(P<0.01)、Ⅳ组与Ⅲ组(P<0.01)之间的肿瘤内MV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HT5W〗结论〖HT5"SS〗: 重组腺病毒介导以KDR为启动子的胸苷激酶系统能够通过血管靶向性地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肿瘤血管形成诱导和抑制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进 《中国肿瘤》1999,8(2):70-74
1肿瘤发生发展与血管形成肿瘤发生后生长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无血管期或称为血管前期。该期的肿瘤细胞主要靠弥散获得营养c如动物和人体内原位癌,浅表的皮肤黑色素瘤以及腹膜面小肿瘤,早期移植性小瘤灶等。第二时期为血管期也称为血管浸润性生长期。该时期瘤组织有新血管形成,这些血管不断地为痛组织提供营养和排除代谢产物,使肿瘤得以迅速增长。第三时期为转移期。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就向周围组织侵袭及发生转移,但转移灶形成过程,也会出现第一、二期的发展阶段。1.1肿瘤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一般利用不同移植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细胞癌组织COX-2的表达,探讨COX-2与VEGF和MVD表达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COX-2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5例肝细胞癌组织中COX-2和 VEGF、MVD的表达. 结果 肝癌、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81.3%和100%.高分化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中分化和低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癌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包膜、门静脉癌栓、AF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OX-2与VEGF表达和MVD有显著相关性(P<0.01,P<0.05). 结论 COX-2可通过增加VEGF的表达而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We previously found by chance that N-nitrosomorpholine (NMOR) given after a multi-carcinogenic treatment induces liver carcinomas with 56% lung metastasis, and it was confirmed tha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ith 100% lung metastasis was produced by 24-week treatment with NMOR and additional treatment with diethylnitrosamine (DE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modified the duration of NMOR to establish an animal model with a simple experimental protocol and an appropriate experimental duration which would facilitate further study of the mechanisms of metastasis and antimetastatic agents. The results revealed DEN exposure followed by a 16-week treatment with NMOR to be a most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induction of HCC metastasizing to the lung. Loss of cadherin, demonstrat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occurred in an early stage of carcinogenesis, and this was reflected in malignant conversion of primary lesions. This model, with its essential similarities to malignant tumor behavior in man, should find application not only for elucidation of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metastasis, but also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ti-metastatic agents.  相似文献   

13.
槐耳浸膏对人肝癌高转移细胞系转移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槐耳浸膏抑制肝癌细胞转移的机制,为槐耳浸膏在临床上治疗肝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MHCC97H)分别与槐耳浸膏(1.0mg/ml,3.0mg/ml,5.0mg/ml,10.0mg/ml)及DMEM(含10%胎牛血清)作用24h,测定其肿瘤细胞黏附率、运动抑制率及侵袭抑制率.[结果]各组MHCC97H细胞经槐耳浸膏作用24h后,其细胞黏附率明显下降,而运动抑制率及侵袭抑制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槐耳浸膏浓度与肿瘤细胞黏附率、运动抑制率及侵袭抑制率均有相关性.[结论]槐耳浸膏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黏附、运动及侵袭能力,故可以阻抑肝癌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赵相轩  温锋  毛晓楠 《肿瘤学杂志》2016,22(10):844-849
摘 要:[目的] 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leevec或Iressa增敏DR5激动剂Lexatumumab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LH86细胞株。分为对照组、TKI处理组、Lexatumumab 处理组、TKI+Lexatumumab处理组。用亚致死剂量的TKI或者Lexatumumab或者TKI+Lexatumumab同时处理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和处理组细胞内细胞核凋亡形态变化情况。然后计数凋亡细胞,统计凋亡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标志性蛋白Caspase 3 切割条带在各组中的表达,促凋亡蛋白Bim、Bax以及抗凋亡蛋白在各处理组中的表达,以评估TK抑制作用对死亡受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Gleevec、Iressa或Lexatumumab单独处理细胞不能够诱导LH86肝癌细胞核出现固缩凝聚现象。抑制剂Gleevec或Iressa 与Lexatumumab联合应用能够显著逆转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Gleevec和Lexatumumab诱导凋亡率:39.23%,P<0.001;Iressa和Lexatumumab诱导凋亡率:37.5%,P<0.0001)。TKI和Lexatumumab诱导的细胞凋亡为Caspase依赖性。TKI和Lexatumumab诱导的细胞凋亡特异性诱导Bcl-2家族蛋白Bim上调。对Bax和Bcl-xl没有影响。[结论] 肝癌细胞对Gleevec/Iressa或Lexatumumab单一制剂具有凋亡抗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均能够增敏Lexatumumab诱导的细胞凋亡。这种联合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具有Caspase依赖性。TKI增敏的死亡受体介导的凋亡可能与促凋亡蛋白Bim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放射免疫法研究了必需脂肪酸亚麻酸和亚油酸对BEL-7042人肝癌细胞甲胎蛋白(AFP)的分泌的影响,并观察它们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42~50μg/ml亚麻酸能明显地抑制肝癌细胞AFP分泌(P<0.01),亚油酸则作用较弱,与对照相比无差异(P>0.05),我们对亚麻酸的抗癌作用的研究为癌症病人的保健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tyroserleutide,YSL)对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YSL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YSL对正常小鼠及人肝癌BEL-7402荷瘤鼠的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YSL[160μg(/kg·d)]能抑制BEL-7402的生长,肿瘤抑制率为72.23%,且能增强BEL-7402荷瘤裸鼠及正常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YSL对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并具有增强正常及荷瘤小鼠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bcl 2和bcl xl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以及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 38例共 4 0个癌灶进行分析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VEGF、bFGF、bcl 2和bcl xl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 (MVD) ,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VEGF、bFGF、bcl 2和bcl x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7 5 % (31/4 0 )、75 % (30 /4 0 )、2 7 5 % (11/4 0 )和 5 0 % (2 0 /4 0 ) ,所有病灶的平均MVD为 39 3± 8 4 0。VEGF与bFGF、bcl 2与bcl xl之间明显相关 (P <0 0 1)。VEGF与bcl 2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P <0 0 5 )。在VEGF、bcl xl的阴性和阳性表达组MVD均具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bFGF与bcl 2、bcl xl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VEGF和bcl xl共同调控HCC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蒿甲醚(Artemether)抗SD大鼠原位脑胶质瘤血管生成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蒿甲醚对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立体定位仪在SD大鼠大脑皮质层接种C6脑胶质瘤细胞(1×106/μl)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在接种第3天后,各组采用灌胃给药法连续给药10天。于接种后的第20天解剖大鼠,经活体左心室灌注4%多聚甲醛,固定肿瘤的全脑标本。在大鼠脑部接种穿刺点做冠状切口,按垂直和水平方向测量肿瘤大小。肿瘤体积=a2bπ∕6(a为肿瘤的短径,b为肿瘤的长径)。全脑标本用4%多聚甲醛固定,肿瘤组织做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各实验组血管计数分别为Ⅰ组(39±4),Ⅱ组(29±6),Ⅲ组(12±8),Ⅳ组(10±5),生理盐水组为(52±7)。各实验组血管计数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 P<0.01)。各实验组SD大鼠原位脑胶质瘤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蒿甲醚具有明显抑制SD大鼠原位脑胶质瘤血管生成作用;蒿甲醚抑制原位脑胶质瘤生长和转移的机制之一是透过血脑屏障抑制脑胶质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9.
榄香烯对裸鼠胃癌原位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榄香烯对裸鼠胃癌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裸小鼠胃癌原位移植模型,随机分为0.9%氯化钠溶液(NS)组、5-Fu组、榄香烯组和联合组 ,腹腔注射给药。比较各组移植瘤瘤重的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 和VEGF、p53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VEGF mRNA表达。 结果 联合组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瘤重显著低于NS组(P<0.05);榄香烯组、联合组瘤组织MVD、VEGF蛋 白、p53蛋白及VEGF mRNA表达亦明显低于NS组(P<0.05);各组移植瘤的瘤重与瘤组织MVD呈正 相关(r=0.669,P<0.01)。 结论 榄香烯能抑制裸鼠胃癌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裸鼠胃癌组织VEGF和突 变型p5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