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和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AMI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致血管堵塞而病.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急症,是由冠状动脉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所发生的心肌坏死.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肌病,其死亡率极高,临床上一旦确诊,应紧急处理,以保护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分支急性闭塞引起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致使部分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而产生剧烈持久的胸痛及急性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5.
张杰 《江西中医药》2012,43(4):48-48
心肌梗塞,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及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2006-2011年5年中,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死是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临床表现有持久地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型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坏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和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所致心肌坏死,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属中医学真心痛范畴,可辨证分为气滞血瘀、痰浊闭阻、心气不足、心阳不振4型.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辨证分型并施以个体化护理.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缺血导致的心肌坏死.溶栓治疗可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肌功能,降低病死率,而正确及有效的护理是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 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痉挛、血流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或冠状动脉闭塞使血流中断,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早期死亡率最高,据统计有2/3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死于院外,因此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家庭急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痉挛、血流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或冠状动脉闭塞使血流中断,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早期死亡率最高,据统计有2/3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死于院外,因此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家庭急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1].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AMI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和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目前,在全球每年1700万死于心血管疾病者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俞静娟  何炯 《河北中医》2012,34(4):606-60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缺氧达1h以上,导致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循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1],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心室颤动是AMI后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患者猝死的首要因素.现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次心室颤动急救配合及辨证施护1例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其临床表现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等。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心源性休克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心力衰竭导致的周围脏器低灌注状态,包括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周围组织低灌注状态,该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王爱萍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1015-10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急症之一,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以致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发生心肌坏死;尤其是重度患者,早期即出现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因此,加强病情观察、协助医生早诊断早治疗是抢救生命的关键.现将我院 2001~2004年收治的 AMI 50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状动脉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发生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四肢发绀、发凉,血压下降,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和血清酶升高,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呈单向曲线,T波倒置等,历时数日至数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年以上肥胖体型人群的增多,心血管疾病逐年增多,由高血压、糖尿病所致冠状血管损害,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或中断,以致供血区域的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