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心功能及肺动脉压变化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室间隔缺损 (VSD)经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前后左心功能和肺动脉压的变化。 方法 :对成功行Amplatzer伞VSD封堵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 3d、3个月和 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左房内径 (LAD)、左室射血分数 (EF)、左室短轴缩短率 (FS)、左室心输出量 (CO)和肺动脉收缩压 (SPAP)。 结果 :VSD封堵术后LVDd、LAD、EF、FS、CO较术前逐渐减小 ,肺动脉压降低。SPAP与LAD呈正相关 (r =0 .834,P <0 .0 5 )。 结论 :左室收缩功能和肺动脉收缩压的逐渐减低 ,是VSD被封堵后心功能和肺动脉压特征性的变化之一。  相似文献   

2.
潘丽 《广西医学》2004,26(8):1090-1092
目的 采用超声评价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对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方法 将 96例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 5 6例保留瓣下结构为观察组 ,4 0例按传统方法手术为对照组。应用HP 10 0 0型多功能心脏超声诊断仪分别在术前和术后 3个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EF)、左室短轴缩短率 (FS)、每搏量 (SV)、左室舒张末容量 (LVEDV)、左室收缩末容量 (LVESV)、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左室收缩末内径 (LVs)、左房腔内径 (LAD)等心功能多项指标。结果 术前两组间的EF、FS、SV、LVEDV、LVESV、LVd、LVs、LAD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术后两组LAD和LV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 (P <0 0 5 ) ,术后观察组EF、FS、SV等心功能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二尖瓣替换术保留瓣下结构有益于术后左心功能的维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技术评价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P)术后心脏结构及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二尖瓣置换术组(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25例,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组(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with preservation of subvalvular structure,MVRP)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肺动脉压力(PPA),比较各组间以上各项测量值的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MVRP组EF、FS值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VR组EF、F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RP组EDD、SED、LAD及PPA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别(P<0.01),MVR组EDD、SED、LAD及PPA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EDD、SED、LAD、EF及FS值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与切除瓣下结构的传统MVR比较,术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治疗前后评价心脏结构及心脏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在我院成功行介入封堵术,并定期随诊的继发孔型ASD患者47例,分别在术前7d,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TTE检查,观察右房左右径(RAD)、右室左右径(RVDd)、右心室长轴缩短分数(RVLF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主肺动脉内径(PAD)、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前后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分数(FS)、每搏量(SV)的动态改变。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3、6个月RAD、RVDd、PAD逐渐减小,LAD、LVDd、TAPSE、SV、EF、FS、RVLFS逐渐增加,恢复正常大小,以术后1个月及3个月变化较为明显。术后6个月、12个月复查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趋于稳定。结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应用TTE介入封堵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对于ASD介入封堵治疗术前病例筛选、术中实时监视、术后定期随访以及封堵治疗后心脏结构及收缩功能的改善状况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心脏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50例尿毒症患者在血透前后用超声心动仪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隙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得出每搏量(SV)、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率(HR)、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E峰和A峰流速积分比值(EI/AI)等,取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透析前后LAD、LVDd、LVDs、CO、CI、SV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收缩功能减退者透析前后EF、CI、FS、SV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A、EI/A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可改变尿毒症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尤其是心脏收缩功能减退者明显.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597-159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治疗前后左心结构的变化。方法:15例室间隔缺损儿,经X线、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术前及术后3d、1月、3月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前后径(LA)、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收缩率(FS)。结果:15例均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后3d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术后LA、LVEDD、LVESD、EF、FS无明显变化(P<0.001),术后1月、术后3月、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左心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评估疗效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38例成功施行经皮穿刺VSD封堵术的患者术前?术后1周?1月及1年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及收缩末内径(LVDd,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VLOVT)?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Em,Am);组织多普勒成像测量心室壁收缩期最大位移(Ds)?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并计算E’/A’ ?Em/E’?结果:VSD封堵术后早期,LAD?LVDd?Ds较术前明显缩小,VLOVT明显加快(P均< 0.05),而LVEF?V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受损升高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Em/E’有所下降,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年,Em/E’下降至正常水平,VLOVT下降至术前水平(P均< 0.05),结论:经皮穿刺VSD封堵术早期可纠正VSD患者左心容量负荷过重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心脏结构异常;中期可改善受损的左室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对VSD封堵前后心脏功能变化的评估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CHD-VSD)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43例CHD-VSD患者,术前经胸片、超声心动图诊断,术前及术后3 d、1、6个月、1年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前后径(LA)、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主动脉内径(AOD)、肺动脉压力(PASP)、每分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收缩率(FS)。结果 40例均成功置入封堵器,1例术后第3 d出现封堵器脱落,改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LA、LVEDD、LVESD、LAD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AOD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ASP术后3 d明显下降(P<0.01),术后1、6个月、1年较术后3 d下降(P<0.01),术后1年较术后6个月下降(P<0.05)。CO术后3 d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CO术后1、6个月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年继续下降(P<0.01)。SV术后3 d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 d EF、FS无明显变化,术后1、6个月、1年EF、FS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介入治疗CHD-VSD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术后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量化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左心室结构与心功能变化。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并接受PCI术的NSTEACS患者20例,比较术后与术前超声心动图反映左心室结构与收缩功能指标的变化:室间隔(IVS)与左室后壁(LVPW)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值(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Vd)和收缩末期容量(LVVs)等。结果LVEF、FS术后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1),其余各指标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例患者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显著提高;左心室结构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CHD-VSD)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43例CHD-VSD患者,术前经胸片、超声心动图诊断,术前及术后3 d、1、6个月、1年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前后径(LA)、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主动脉内径(AOD)、肺动脉压力(PASP)、每分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收缩率(FS).结果 40例均成功置入封堵器,1例术后第3 d出现封堵器脱落,改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LA、LVEDD、LVESD、LAD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AOD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ASP术后3 d明显下降(P<0.01),术后1、6个月、1年较术后3 d下降(P<0.01),术后1年较术后6个月下降(P<0.05).CO术后3 d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CO术后1、6个月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年继续下降(P<0.01).SV术后3 d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 d EF、FS无明显变化,术后1、6个月、1年EF、FS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介入治疗CHD-VSD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术后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李煜华  唐红 《西部医学》2009,21(12):2045-2047
目的探讨巨大左室瓣膜置换术后早、中期左室形态的重构及收缩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复查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收缩末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并计算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以LVEDD≥70ram作为判断巨大左室的标准。结果术后1周LVEDD、LV—EDV、LAD即开始缩小,LVESD、LVESV无明显变化,SV、EF、FS较术前降低;术后3、6个月和1、2年LVEDD、LVEDV进行性缩小,EF、FS逐渐增高(P〈O.05),SV无明显变化(P〉0.05)。依患者术前射血分数分为A组(EF≥40%)和B组(EF〈40%),A组术后左室形态逆转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巨大左室的形态重构及收缩功能明显恢复。术前心功能是影响术后左室重构的重要因素。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瓣膜置换术后巨大左室的形态重构及收缩功能是一项无创、简便及准确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动脉先天性心脏病导管未闭(PDA)介入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48例PDA患者,术前经胸片、超声心动图(1TrE)诊断。术前及术后3d、1、6个月、1年,经1TrE检查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主动脉内径(AOD)、肺动脉内径(PD)、肺动脉压力(PASP)、每分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收缩率(FS)。结果45例成功置入封堵器,其中1例置人室缺封堵器。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术后LAD、LVEDD、LVESD、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PASP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PD、AOD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CO、SV术后3d、1、6个月、1年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EF、FS于术后1年开始下降(P〈0.05)。结论介入治疗CHD—PDA,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近、中期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近、中期变化。方法对该院30例成功施行VSD封堵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3d内、术后3d、术后3月和术后6月分别进行TTE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VSD封堵术后LVEDD、LVEDV、LVESV和LVSV逐渐减少;LVEF和LVFS封堵术后3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较术前下降,而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3d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VSD封堵术后,伴随左室扩张得到纠正。代偿增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4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用超声心动图于术前、术后1周、半年、1年分别测量左房前后径(LAD)、左房容积(LA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缩短分数(FS)和Te i指数等进行比较。结果单纯二尖瓣狭窄20例,术前平均瓣口面积约0.9±0.12 cm2;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者28例,以此分为Ⅰ组和Ⅱ组。术后1周,Ⅰ组LAD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Te i指数延长,其余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Ⅱ组LAD、LADV、LVEDd、LVEDV、LVESd、LVESV较术前明显减少,Te i指数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I组LAD、LADV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Te i指数延长,与术后1周相比不明显,LVEDd、LVEDV较前增大(P<0.05);Ⅱ组LAD、LADV、LVEDd、LVEDV、LVESd、LVESV均较前减少,术后1年与术后半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以二尖瓣狭窄为主者,术后近期Te i指数延长可能与换瓣后瓣口面积增大,左室充盈良好,左室舒张功能改善有关,其余左室各指标改变不明显,长期指标改变较明显。以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者,术后短期及长期疗效较显著,且能保持左室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价杠柳毒苷对慢性心衰大鼠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法造成心肌梗死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高辛组、杠柳毒苷8、4、2mg/kg剂量组.给药4周后,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Sd)、左室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LVSs)、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左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LVPW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心排血量(SV).[结果]各给药组LVDd、LVDs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杠柳毒苷8 mg/kg剂量组、地高辛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各给药组均可以升高EF、FS,降低LVEDV、LVESV,与模型组相比,地高辛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其中杠柳毒苷8、4 mg/kg剂量组EF和LVESV,杠柳毒苷8 mg/kg剂量组F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杠柳毒苷治疗可以改善慢性心衰大鼠左室结构和功能,8 mg/kg剂量组有优于其他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前后左心系统房室大小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记录22例PDA患者在介入手术前、术后2~3 d及术后3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颈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及左房内径(LAD),并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缩短分数(FS).并与2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LAD对照组为30.3±3.8 mm,PDA组术前为35.9±6.3 mm(P<0.01),术后3个月时为31.5±5.1 mm(P>0.05).对照组为46.2 3.3 mm,PDA组术前为59.1 8.5 mm(P<0.01),术后3个月时为50.3 7.0 mm(P<0.05).LVEF对照组为0.64±0.05,PDA组术前为0.61±0.08(P>0.05),术后3个月时为0.58±0.10(P>0.05).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安全、有效,术后3个月时PDA引起的左室容积和功能的改变已经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7.
李梅  赵胜 《安徽医学》2009,30(11):1290-1291
目的观察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前后左室收缩功能和电压的变化。方法对29例患儿采取主动脉弓降部侧位造影,确定动脉导管形态,测量最窄处直径,选择合适封堵器,经静脉途径植入封堵器。术前、术后3天内行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查,比较封堵前后左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RV5(V5导联R波)及RV5+SV1(V1导联S波)。结果封堵后反应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EF和FS均较封堵前显著下降(P<0.01),但临床观察并无左室功能不全症状出现;反应左室电压的指标Rv5和Rv5+Sv1数值封堵后虽然较封堵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后一定时期内,不能根据EF和FS值的变化趋势来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程志颖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0):1210-1211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方法随访观察经导管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术后心脏结构和心脏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分别对16例ASD患者经导管ASD封堵治疗进行随访观察,其中无一合并其它畸形,均具有完整的术前术后超声资料。于手术前、术后3 d、1、3、6个月分别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指标包括手术前房间隔缺损最大径,手术前、后右房左右径、右房上下径、左房前后径、右心室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有无肺动脉高压及其程度,观察术前、术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同术前相比术后3 d、1、3、6个月右心房、室内径明显缩小(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术后1、3个月明显增大(P<0.05)。左室收缩末内径、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减轻了右心的容量负荷,使右心内径及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也可在短期内改善左室的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慢性肾衰患者血浆内皮素(ET-1)水平,探讨ET-1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病例分为慢性肾衰A、B两组和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同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PWTH)、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结果 研究发现CRF患者A、B两组血浆ET-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B两组患者LAD、IVST、LVDd、PWTH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而EF、E/A、ALB、Hb则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且患者ET-1分别与LAD、IVST、LVDd、LVDs、Scr成正相关,而与E/A、ALB、Hb成负相关(P均<0.01).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肾衰患者血浆内皮素-1可能导致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脏各项指标值在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的变化。方法:对100例进行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进行研究,测量的指标为: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隙厚度(IVST)、心脏指数(CI)、输出量(CO)、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心率(HR)、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E峰和A峰流速积分比值(EI/AI)等,比较分析其平均值。结果:透析前后测得的各项数值之间差异显著(P<0.05)。有16例患者收缩功能减退所测得的EF、CI、FS、SV等数值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然而E/A、EI/AI数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经过透析后心脏功能和结构被改变,特别是心脏的收缩功能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