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刀松解枕下三角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三角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针刀治:疗组(n=50)和针刺对照组(n=50),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对照组以针刺颈3~6夹脊穴,配双侧天柱、双侧风池穴。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眩晕的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在治疗前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眩晕的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上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CD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前针刀和针刺对各项血流参数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Vs、VD及VM值极显著上升(P〈0.01),PI及RI值极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仅VS及VM值有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参数值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治疗组在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眩晕程度的减轻、眩晕发生频率的降低、以及眩晕发生时持续时间的减少的作用较对照治疗明显,在改善患者脑部供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针刀与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针刀组43例,电针组43例。对不同组别2个疗程后的疗效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疗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进行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比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枕下三角区肌肉起止点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中途对照组脱落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枕下三角区肌肉起止点针刺治疗。7d为一疗程,共进行两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眩晕障碍评分(DHI)。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1.72%、86.7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DHI评分改善指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枕下三角区肌肉起止点治疗颈源性眩晕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眩晕障碍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药棒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加药棒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I各项评分值降低幅度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药棒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明显,安全。  相似文献   

5.
针刺为主综合治疗焦虑症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电针、配合心理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电针合并心理治疗的方法。对照组予以口服西药帕罗西汀,2组均连续观察6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87.50%,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6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组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电针并配合心理疗法治疗焦虑症疗效与西药帕罗西汀相当,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予针刀局部松解枕下肌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眩晕障碍评分(DHI)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6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DH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VAS评分、DHI评分改善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枕下肌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和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临床纳入颈性眩晕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银丹心脑通联合针刺疗法)和对照组(口服西比灵),各40例。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并对两组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疗效症状评分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CV评分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在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颈肩痛方面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在眩晕、颈项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拮抗肌穴位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拮抗肌穴位结合运动疗法组)和对照组(单纯运动疗法组),每组各66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同组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后MAs评分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明显CP〈0.05)。结论:电针拮抗肌穴位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从"筋"论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颈源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观察组34例据经筋理论,以颈枕交界区、颈肩交界区经筋"结""聚"阳性反应点与应力集中点为主穴,以百会、风池、哑门穴为配穴针刺治疗;常规针刺组34例主穴取百会、风池、大椎,根据辨证配穴,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药物组33例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3组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3组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以及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VA、BA的Vs、Vd值均改善(P 0. 05),DHI评分均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BA的Vs、Vd及DHI评分与常规针刺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与常规针刺组、药物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药物组,常规针刺组与药物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常规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结论从"筋"论刺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宫旋提手法结合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予清宫旋提手法结合针刀松解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眩晕障碍评分(DHI)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9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比较,组间DH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DHI评分改善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宫旋提手法结合针刀松解术通过调整颈椎内外力学平衡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砭术治疗组(40例)、电针对照组(37例)和西药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电针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电针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三组治疗均每日1次,7次为1疗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法在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的缓解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砭术组为95.00%,电针组为78.38%,西药组为70.59%,砭术治疗组与电针组比较,χ2=4.699(P0.05),与西药组比较,χ2=8.06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组和药物组。结论:"施氏砭术综合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对临床治疗颈源性眩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与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观察组取华佗夹脊穴及腕踝钎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电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100%)、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显效率(50.00%)、总有效率(66.67%)比较,显效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综合治疗腰突症疗效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针刺加自血疗法治疗颈源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自血组和治疗组。针刺组予针刺蝶腭神经节疗法,自血组予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组予超微针刀松解术、针刺蝶腭神经节加自血穴位注射三法综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高于针刺组和自血组的66.67%和60.00%(P〈0.01和P〈0.05)。半年后远期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5.71%均高于针刺组和自血组的46.43%和44.44%(P〈0.01和P〈0.05)。针刺组的疗效与自血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微针刀、针刺加自血疗法治疗颈源性过敏性鼻炎疗效快速持久。  相似文献   

14.
程坤  颜红  张军平 《天津中医》2012,(5):443-444
[目的]观察针灸、电针、心理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电针结合心理疗法,对照组给予口服赛乐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减分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电针、心理疗法综合治疗惊恐障碍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微针刀疗法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颈源性眩晕(CV)的疗效及对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的影响。方法:将200例CV患者随机分为微针刀组(100例,脱落5例)和药物组(100例,脱落3例)。微针刀组于后颈项部寰枢段枕下三角区域行微针刀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药物组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每天3次,连续口服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3个月随访时比较两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椎动脉Vm,并随访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微针刀组低于药物组(P<0.001);治疗后,两组双侧椎动脉V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微针刀组高于药物组(P<0.05);微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6.8%(92/95),高于药物组的67.0%(65/97,P<0.001)。结论:微针刀疗法可改善CV患者眩晕症状和平衡功能障碍,提高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临床疗效优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刀结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基础组、针刀组、手法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基础组给予基础药物穴位注射治疗,针刀组给予基础药物穴位注射治疗+针刀治疗,手法组给予基础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手法治疗,联合组给予基础药物穴位注射治疗+针刀+手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变化、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NPY、ET-1和CG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DHI评分、血浆NPY、ET-1和CG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患者DHI评分、血浆NPY、ET-1和CGRP水平均低于其他3组患者(P0.05),针刀组和手法组患者DHI评分、血浆NPY、ET-1和CGRP水平均低于基础组(P0.05)。4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其他3组(P0.01)。4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手法可显著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可有效控制血浆NPY、ET-1和CGRP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I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用益气活血化痰中药治疗,对照组用敏使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92.5%,对照组7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苗同贺 《中医正骨》2008,20(6):15-16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激光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手法配合激光针刀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激光针刀疗法,均进行2个疗程20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1.6%,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愈率为43.2%,总有效率为85.1%。两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25)。结论:手法配合激光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激光针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参芪健脑合剂治疗颈源性眩晕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玉生  王秋凤 《光明中医》2008,23(8):1127-1127
目的:探讨参芪健脑合剂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对照组54例,两周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5.9%两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参芪健脑合剂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一组(40例)和二组(40例),一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电针、TDP照射、拔罐治疗,二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电针、TDP照射、拔罐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同一时点的症状、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或耳穴贴压配合电针、TDP照射、拔罐治疗的疗效相当,均为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