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方法、误诊原因及综合治疗效果。应用B超、CT、MRCP和PTC等检查以及术中探查等明确诊断。治疗方式为肝癌切除术+胆管取栓术,仅行胆管切开取癌栓术及胆管支架置入引流术。结果:19例中7例行手术切除肿瘤+胆管取癌栓,6例行单纯胆管切开取癌栓,6例仅行胆管支架植入引流术。术后随访至今,其中肿瘤切除+胆管取癌栓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超过3年,最长生存时间已超过5年,行胆管切开取癌栓平均生存时间18个月。非手术治疗组仅行胆管支架植入引流术的6例患者生存时间1~13月,平均5.6个月。结论:手术治疗方式是影响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术后预后首要因素。早期诊断、积极切除肿瘤并清除胆管癌栓,术后配合TACE术等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与治疗(附1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987年 7月~ 1998年 10月收治的 16例HCC合并胆管癌栓的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16例中 ,除 1例行肝左外叶切除 肝动脉结扎插管 胆总管癌栓取出术外 ,余 15例均行肝切除术及胆管癌栓取出术。随访满 1年以上的 14例中 ,10例生存 1年以上 ,1年生存率为 71.4% ,其中 3例女性生存分别为 4年、6年和 12年 ;8例术后 1年内出现肿瘤复发 ,1年复发率 5 7.1%。结论 提高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认识、力争及早确诊并予以积极的手术治疗 ,是改善此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认识,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间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资料,施行根治性手术26例,其中18例肝叶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栓、 T管引流术; 8例肿瘤局部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栓、 T管引流术;姑息性手术16例, 其中6例胆总管切开取栓、T管引流术,10例胆总管切开取栓、 T管引流术 患侧肝动脉结扎术(其中4例 门静脉DDS泵置入术).均获得病理诊断,肝细胞癌32例(76.2%).结果: 根治性手术及姑息性手术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5.4%(17/26),42.3%(11/26),15.4%(4/26)及18.8%(3/16)、6.3%(1/16),0(0/16);总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7.6%(20/42),28.6%(12/42),9.5%(4/42). 结论: 外科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生存时间,而根治性手术是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积极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6年50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应用B超、CT、MRCP和AFP等检查以及术中探查等明确诊断,治疗方式为肝癌切除术并胆管癌栓切除、胆管切开取癌栓及胆管支架置入引流术.结果 50例中行根治手术治疗46例,其中肝癌切除术并胆管癌栓切除26例,肝癌切除术并胆管切开取癌栓20例,胆管支架置入引流术4例.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13/50),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2.0%(6/50),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1%(26/44)、29.5%(13/44)、20,5%(9/44),最长生存121月,平均19.6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生存期的因素是AFP定量、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及癌栓部位等.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是手术方式.结论 手术治疗方式是影响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术后预后最重要的因素,积极行手术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 对57例合并PVTT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手术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计算术后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结果 手术采用肝癌切除术联合门静脉癌栓摘除术,术后总的1、2、3年生存率为57.6%、14.3%和7.9%, 术后定期行门静脉或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3个月,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以5 cm为界限)对术后生存有影响.结论 手术治疗可明显延长合并患者的生存时间,对没有禁忌证者应为首选,术后应常规进行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征分型及手术治疗方式选择对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患者的就诊资料、肿瘤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生存资料,手术方式有胆管切开取癌栓、肝癌切除并胆管癌切除、胆管支架置入引流等,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100例确诊并进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有92例,其中肝细胞癌切除并胆管切口取癌栓的有38例,肝细胞癌切除并胆管癌切除的有48例,胆管支架植入引流的有6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患者有9例,25例出现围手术并发症,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3.0%、25.0%、19.6%,生存期平均为(20.6 ±10.6)个月.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生存期与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选择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的选择为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 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影响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若能早期发现病灶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根治,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联合胆管癌栓取出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联合胆管癌栓取出术,对照组患者接受肝叶(段)不规则性切除联合胆管癌栓取出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腹腔积液和肝衰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膈下脓肿和胆汁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为51.2%,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95%CI:23.971~30.029);对照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为25.6%,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95%CI:22.253~27.747).观察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1,P﹤0.05).结论 根治性肿瘤切除术联合胆管癌栓取出术对延长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生存期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明显作用,但需要注意并发症预防,同时积极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认识,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间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资料,施行根治性手术26例,其中18例肝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栓、T管引流术;8例肿瘤局部切除+胆总管切开取栓、T管引流术;姑息性手术16例,其中6例胆总管切开取栓、T管引流术,10例胆总管切开取栓、T管引流术+患侧肝动脉结扎术(其中4例+门静脉DDS泵置入术)。均获得病理诊断,肝细胞癌32例(76.2%)。结果:根治性手术及姑息性手术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5.4%(17/26),42.3%(11/26),15.4%(4/26)及18.8%(3/16)、6.3%(1/16),0(0/16);总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7.6%(20/42),28.6%(12/42),9.5%(4/42)。结论:外科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生存时间,而根治性手术是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积极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胆道癌预后不良,胆囊癌五年生存率不过10~15%。日本全国60个单位收治1433例胆囊癌,其中1381例行手术治疗(姑息切除占40.9%,根治切除占15.7%),五年生存率仅2.6%。胆管癌手术疗效与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出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方法,全组病例肝癌切除后,自肝断面胆管残端清除癌栓,胆总管切开取出癌栓,结果:随访6-12个月,健在7例、死亡3例,结论肝癌切除加胆管癌栓清除术对伴发胆管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一个单位1986年-2002年间治疗肝门部胆管癌291例的经验。方法 回顾1986年-2002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治疗29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纪录,病例分为2组:Ⅰ组:1986年1月-1999年1月,共157例;Ⅱ组为1999年2月-2002年6月,共134例。外科治疗手段包括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或内、外胆道引流术,主要是依据手术中所发现的病理情况决定。根治性切除术的标准是指切除的边缘病理上未发现残留癌细胞者。根治性切除率在两组分别为37.6%和41.2%。无切除术后30天内死亡。随访结果是通过信件、电话及门诊获得,随访率为88.8%。结果 在我国,肝外胆管癌是并非少见的疾病,近年来手术治疗的病例数有增多倾向。然而,由于肿瘤居于肝门部胆管的深在位置,所以根治性切除手术有困难,甚至联合肝切除亦难以达到根治目的,因而在两组病例中,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仅为37.6%和41.2%。在第Ⅰ组中,有4例病人于切除术后长期无瘤生存,5年以上生存率为13.3%;另有2例病人亦生存达5年以上,但癌复发,现仍在接受进一步治疗。在第Ⅱ组中尚未有5年生存者,3年生存率为13.6%。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是多态性的疾病,只有极少数表现为较“良性”的倾向,而绝大多数则于手术切除后易于复发,虽然手术似乎是已达治愈性。切除性治疗,甚至是姑息性切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and long-term results after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ith bile duct invasion. METHODS: The records of 38 HCC patients with microscopic (tumor thrombus was found in more than the second order branch of the biliary tree; n = 19) and macroscopic (tumor thrombus was found in no more than the second order branch of the biliary tree; n = 19) bile duct invas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study. Survival rates were calculated with regard to 18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A log-rank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which factors predict the prognosi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egree of bile duct invasion and 17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were also compared. RESULTS: The overall 1-,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79%, 45%, and 33%, respectively. The indicators of a favorable prognosis included no intrahepatic metastases, curative surgical resection, and macroscopic bile duct invasion. CONCLUSION: We found a favorable long-term postoperative result for HCC patients with macroscopic bile duct invasion. Even if HCC tumor thrombus is recognized in the major branches of bile duct, extensive and curative surg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recommended when hepatic functional reserve is satisfactory without intrahepatic metastases.  相似文献   

13.
郭智兴  李伟  钟崇  石明  陈敏山  郭荣平 《癌症》2009,28(11):1203-1208
背景与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炎症反应评价指标,已被认为是肝癌的预后因素。本研究探讨接受根治性手术的青年肝癌患者术前NLR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2000—2005年间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年龄小于35周岁,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大小分为低NLR组(NLR≤2)和高NER组(NLR〉2),分析两组患者NLR与各自的无瘤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低NLR组患者1年、3年无瘤生存率为85.3%和80.0%.总生存率为92.9%和85.6%;高NLR组患者1年、3年无瘤生存率为69.1%和43.5%,总生存率为89.8%和5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模型提示术前NLR〉2和肿瘤大小是青年肝癌患者无瘤生存和总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NLR〉2是达到Ⅲ级根治切除标准青年肝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外科治疗肝门部胆管癌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肝门部胆管癌尤其是肝门部血管受肿瘤侵犯病例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68例。结果:按Bismuth-Corlette分型法:Ⅰ型7例,Ⅱ型15例,ⅢA型19例,ⅢB型12例,Ⅳ型15例(包括不能分型3例)。26例(38.24%)确诊前曾有胆囊结石和/或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史,或同时合并有胆石症。B超、CT和MRCP的确诊率分别为71.43%、84.00%和91.43%。手术方式:根治性切除24例,姑息性切除14例,胆道引流30例。术后1、2、3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组分别为85.0%(17/20)、60.0%(12/20)和25.0%(5/20),其中3例生存时间超过5年;姑息性切除组分别为58.3%(7/12)、25.0%(3/12)和0,两组之间的3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胆道引流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1.4%(6/28)、10.7%(3/28)和0。结论:积极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惟一有效方法;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髂化、肝部分切除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姑息性切除、胆道引流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15.
8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发病率低,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旨在分析可手术治疗和无法手术治疗ICC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和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诊断并治疗的84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者56例(66.7%),非手术治疗者28例(33.3%);手术治疗者中根治性切除者27例(48.2%),姑息性切除者29例(51.8%)。无法手术治疗患者、姑息手术治疗患者及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分别是3.1%、16.0%及49.2%.根治性切除患者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性切除患者(P〈0.01)。对手术患者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病理类型、肿块大小、肿块数目、淋巴结侵犯、肝脏侵犯、门脉癌栓、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术前血清CEA、CA199、TBIL、ALT、AST水平与预后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和术前血清CEA、CA199、TBIL水平是手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未手术患者的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和血清CA199水平与预后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只有病理类型为独立预后因素。化疗在手术患者组和非手术患者组均未显示生存优势(P=0.30和P=0.78)。结论:根治性切除是ICC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有效治疗手段。术前血清CEA、CA199、TBIL水平是手术患者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盆脏器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复发性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对44例局部晚期/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治性全盆腔脏器切除术30例、姑息性切除术14例。结肠造瘘术39例,回肠代膀胱术21例,输尿管腹壁造瘘术23例。盆底腔隙采用膀胱脏层腹膜修复39例、双侧腹膜修复3例、带蒂大网膜填充1例、回肠末段填充1例。围手术期死亡率23%,总体并发症发生率50.0%。根治性和姑息性全盆脏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3.3%和0%。结论:根治性全盆腔器官切除术是提高局部晚期/复发性直肠癌病灶整块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生存期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门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31例原发性肝癌门脉癌栓和/或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行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40%-6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线,中位处方剂量44Gy(范围:32-52Gy),1次/日、5次/周、3.5-5Gy/次,8-13次完成,临床靶区根据需要为癌栓包括或不包括肝原发病灶。治疗后每1-3个月复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CT或MRI)。随访时间4-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结束时间2013年6月。结果:总生存期4-50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2个月,癌栓有效率(CR+PR)83.9%,其中CR 15例(48.4%),PR 11例(35.5%),SD 4例(12.9%),PD 1例(3.2%)。1年生存率58.1%,2年生存率9.7%。Kan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癌栓部位(P=0.039)、处方剂量(P=0.009)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C组好于PVTT组,处方剂量>44Gy组好于≤44Gy组),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处方剂量是影响预后的有意义因素(P=0.015)。结论:伽马刀治疗原发性肝癌门脉/下腔静脉癌栓安全有效、毒副反应轻、并发症少,可延长生存期,是原发性肝癌门脉/下腔静脉癌栓治疗可选方式,处方剂量是影响预后的有意义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后近、远期复发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根治性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总结其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本组病例术后复发58例(复发率52.7%),其中近期复发(≤12月)27例,远期(〉12月)31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门静脉分支癌栓为近期复发唯一危险相关因素(P=0.011);肝组织HBVDNA含量、肿瘤手术切缘为远期复发危险因素(P〈0.05)。(2)近期复发多为肝内多发病灶(〉2个)(62.9%),远期复发以单发灶为主(6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近、远期复发组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1%、15.4%和76.5%、3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复发病例治疗包括再手术、介入治疗(TACE、PEI、微波),手术组生存率显著大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肝癌术后近、远期复发相关危险因素不同,根据高危因素选择适当的治疗对于延长复发时间及生存期有重要意义。远期复发多为单发病灶,争取再手术切除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