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过氧化碳酰胺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的疗效。方法将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鼻导管吸氧+静滴过氧化碳酰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胎心变化及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对于异常胎心的恢复及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氧化碳酰胺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安俊省  董素军 《中国药业》2013,22(11):94-95
目的观察过氧化碳酰胺联合新三联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的疗效。方法将患有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联合新三联治疗,对照组只采用新三联治疗。观察胎心率改善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阿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胎心率改善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阿氏评分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联合新三联治疗活跃期胎儿宫内窘迫,可有效改善胎儿宫内缺氧状态,减少新生儿窒息率,降低剖腹产率,为进一步治疗、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氧化碳酰胺对产程中胎儿宫内窘迫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分娩过程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者1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静脉滴注过氧化碳酰胺+常规治疗)和对照组(鼻吸氧+常规治疗),分析2组治疗后胎心率恢复情况,分娩方式的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时羊水性状。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胎心率恢复正常百分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及阴道手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羊水性状较对照组好。结论过氧化碳酰胺可以有效的改善胎儿宫内窘迫者的缺氧状态,减少了新生儿的窒息率,为进一步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引起胎儿窘迫应用过氧化碳酰胺、甘油果糖联合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以来在本科治疗的70例妊娠期高血压引起胎儿窘迫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36)与对照组(n=34),对照组行左侧卧位,常规吸氧、解痉、降压治疗,根据并发症情况予以扩容、利尿,建立静脉液路,予以维生素静滴,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过氧化碳酰胺、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率情况、新生儿窒息率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分娩时的羊水性状.结果 经治疗,研究组26例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率为72.22%,对照组5例自然分娩,自然分娩率为14.71%,两组相较,呈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8例新生儿出现窒息症状,窒息率为22.22%,对照组23例新生儿出现窒息症状,窒息率为67.62%,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时羊水性状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引起胎儿窘迫应用过氧化碳酰胺、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能够改善胎儿宫内窘迫的缺氧状态,减轻胎儿酸中毒,提升胎心的恢复率,减轻、减少新生儿窒息,降低剖宫产率,安全可行,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5.
高林 《中国药业》2013,22(15):97-9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过氧化碳酰胺治疗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医院第二产程中胎儿宫内窘迫孕妇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研究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过氧化碳酰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鼻吸氧联合常规治疗(左侧卧位、纠正酸中毒等)。结果治疗后胎心率恢复正常研究组30例(93.75%),对照组18例(56.2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2.00,P<0.05)。研究组患者中行剖宫产14例(43.75%),对照组患者中行剖宫产23例(71.88%),研究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9,P<0.05)。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不低于8分者,研究组明显多于对照组(χ2=4.95,P<0.05)。1 min Apgar平均评分研究组为(9.05±1.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2.10)分(χ2=6.11,P<0.05)。研究组羊水性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3.95,4.11,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过氧化碳酰胺松是治疗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改善宫内窘迫胎儿的缺氧状态,降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内给氧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的疗效.方法 将胎儿宫内窘迫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内给氧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胎心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给氧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对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患者中随机选取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果糖二磷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其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及其心肌酶谱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对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心肌功能,对于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促进其预后改善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佩尔地平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妇产科于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硫酸镁联合佩尔地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干预效果;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出现率;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监测值、尿量平均值;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干预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出现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血压监测值、尿量平均值相近,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监测值、尿量平均值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用药安全性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硫酸镁联合佩尔地平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母婴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心监测在胎儿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23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15例(胎心监护)和对照组115例(传统听诊胎心),对两组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剖宫产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窘迫检出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较低,剖宫产率则要高出很多,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产程中进行胎心监测能够尽早发现胎儿出现的异常状况,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有效降低了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王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3,(29):425-426
目的分析与探讨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病例共20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并探讨针对此类患儿进行治疗的原则。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分娩的健康胎儿共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胎儿的羊水污染情况、产妇剖宫产次数、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情况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所有胎儿均存活,未发生死亡现象。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对其健康与生命安全均存在较大影响,医师应准确诊断,并及早处理,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探讨剖宫产术和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24例足月妊娠胎儿窘迫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阴道助产术,观察组采用剖宫产术,观察2组患者中胎儿窘迫的原因和母婴结局。结果 2组患者中胎儿窘迫的各原因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产后的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P<0.05),而2组的新生儿窒息率、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和新生儿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阴道助产术和剖宫产术均能对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医师可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硫酸镁、酚妥拉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高征的疗效,及对血压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7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治疗组(n=38)。治疗组患者接受硫酸镁、酚妥拉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对照组仅接受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妊娠结局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产妇产后出血、早产、胎盘早剥、剖宫产及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酚妥拉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少,降低了胎儿宫内窘迫及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万永珍  邓玲  黄伟泽 《江西医药》2021,56(6):811-813
目的 研究孕34周后出现重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孕34周后出现重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维生素A、维生素E、S-腺苷蛋氨酸四种药物联合治疗的30例患者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总时间、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病情控制总有效率、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0.0%,高于对照组的63.3%,组间数据比较P<0.05;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达到96.7%,高于对照组的76.7%,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孕34周后出现重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采用去氧胆酸胶囊、维生素A、维生素E、S-腺苷蛋氨酸四种药物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病情控制时间,大幅度改善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使病情控制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得到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静脉内给氧治疗产时胎儿窘迫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静脉内给氧治疗胎儿窘迫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产时发生胎儿窘迫的其中60例进行静脉滴注碳酸酰胺过氧化氢内给氧剂治疗,与另60例作对比,观察胎心恢复情况及新生儿评分。结果 治疗组胎心监护恢复率8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Apgar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内给氧能有效增加胎儿供氧,治疗胎儿窘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患儿共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吸氧,丹参注射液,能量合剂静脉点滴,1次/d,7d一疗程,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200mg/(kg·d)和维生素C200mg/(kg·d)静脉点滴,7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尹利荣  李颜玲 《天津医药》1996,24(5):273-275
对912例胎儿窘迫和248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伴胎儿窘迫的新生儿窒息占新生儿窒息总数的87.5%,明显高于不伴有胎儿窘迫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低出生体重与早产有明显的关系,在宫内五项监护中,出现异常监护的指标越多,胎窘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计划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至2010年在我院待产的初产妇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行计划分娩+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行单纯的计划分娩,进行两组的临床效果分析。结果①各个产程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日间分娩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计划分娩的成功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及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崔柳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119-3119
目的:探讨硫酸镁、酚妥拉明和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宫缩乏力、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镁、酚妥拉明和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谢米娜 《淮海医药》2010,28(2):140-141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意义。方法2007年1月~2008年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孕妇中183例胎心监护异常的孕妇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83例胎心监护正常的孕妇为对照组,比较2组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致胎儿窘迫危险因素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胎儿窘迫发生率39.3%(72/183)比对照组7.7%(14/183)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病率10.4%(19/183)比对照组1.6%(3/183)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中存在各种致胎儿窘迫的危险因素发生率76%(139/183)比对照组23%(42/183)亦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胎心监护异常在早期诊断胎儿窘迫时有重要价值。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时假阴性率低,假阳性率高,因此,临床诊断胎儿窘迫应根据医院条件采用多种方法联合监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改良后的护理措施,以减少产程中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方法将使用不同护理方法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胎心监护下对产程中发生的胎心率变化<120次/min或>180次/min时,改变体位、吸氧、静脉注射"三联"。观察组除予上述措施外,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开始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加维生素C2g直至分娩结束,观察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方法使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由对照组的42.2%降至20.6%,新生儿青紫窒息(Apgar4~7分)由16.4%降至5.0%,新生儿苍白窒息(Apgar3分以下)由2.6%降至0.6%的显著临床效果。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新生儿致死和致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