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考察感恩、负债感、快乐3种情绪状态对助人行为的作用及其差异。方法:选取河南某高校3个班的190名大学生,采用感恩、负债感、快乐3种情景实验来激发被试的相应情绪,每班随机接受一种情景实验,采用人性的哲学量表(PHN)中的利他主义分量表、自编的助人和主动助人测评工具测量大学生的利他观念、助人和主动助人行为,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在助人和主动助人上,协变量利他观念的效果显著[F(1,186)=9.24、10.52,均P0.01];情绪状态的主效应显著[F(2,186)=3.50、3.45,均P0.05]。进一步多重事后比较发现,感恩状态下被试的助人和主动助人行为得分均高于快乐状态下的得分[(4.21±0.10)vs.(3.86±0.09),(4.22±0.09)vs.(3.90±0.08)]。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恩能正向预测助人和主动助人行为(β=0.33、0.20),快乐能正向预测主动助人行为(β=0.16)。结论:排除利他观念的影响后,感恩状态下的被试比快乐状态下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助人和主动助人行为,感恩比快乐更有助于助人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ERP技术探讨他人相关的社会评价情境如何影响个体的疼痛共情及其潜在的神经机制。方法:实验采用疼痛判断任务,首先向被试呈现他人对他/她自身作出的正性、中性或负性评价,然后让被试在看到他人正在经历疼痛或非疼痛场景时做出疼痛判断。结果:在早期N1阶段,仅在中性评价情境下疼痛刺激比非疼痛刺激诱发了更大的波幅;在晚期P3阶段,正性和负性评价情境下疼痛刺激都比非疼痛刺激诱发了更大的波幅,而在中性评价情境下未发现显著差异,同时负性评价情境下的疼痛共情程度最大。结论:他人对他/她自身作出的情绪性评价抑制了个体对他人的早期疼痛共情反应,而他人对他/她自身的负性评价促进了个体对他人的晚期疼痛共情反应。  相似文献   

3.
癫痫是起源于大脑半球某一部分神经元的异常电话动所致反复发作性疾病[1]。该病在临床上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76年-1992年精神科病房的16例癫痫性精神障碍,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19~58岁.平均28±2.32岁、癫痫始发年龄6—39岁,平均18±1.24岁。其中大发作12例,才发作3例.精神运动性发作1例。精神症状出现离首次癫痫发作时间为2一15年。10例癫病发作停止3年后出现精神症状;2例出现精神症状时癫痫,发作无明显变化;4例出现精神症状时癫痫发作明显减少。有家族史者3例,脑…  相似文献   

4.
邵海英 《校园心理》2011,9(6):401-403
<正>内隐自尊是人们在对与自我相关或自我无关的客体进行评价时的一种态度表现,而这种态度是无法通过内省的方式被意识到的[1]。有研究发现,内隐自尊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且可以直接预测心理求助态度[2]。Rogers提出的自我和谐是指一个人自我观念中没有冲突的心理现象,也就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少年控制感和校园秩序感对攻击材料偏好的影响。方法:运用情境启动法,采用2 (控制感高与低)×2 (秩序感良好与混乱)两因素组间实验设计,80名中学生被随机分配到4个实验组中,记录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的攻击主题偏好得分。结果:控制感和秩序感的主效应都有统计学意义(Ps 0.05);两因素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 (1,74)=6.48,P 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高控制感条件下,校园秩序对攻击主题偏好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F (1,76)=2.75,P 0.05],而当中学生处于控制感降低的情境中时,良好的校园秩序感可以降低其对攻击主题材料的偏好[F (1,76)=4.62,P 0.05]。结论:控制感和校园秩序感交互影响青少年攻击主题偏好,青少年处在高控制感情境时,校园秩序感对攻击主题偏好不存在影响;处在低控制感情境时,良好的校园秩序感会降低其攻击主题偏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个人(归属感需求)与情境(社会排斥的两种类型:社会拒绝与社会忽视)交互的视角,探讨个体遭遇社会排斥后的助人意愿,并解释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研究一运用社会排斥的回忆范式,将被试分为控制组、被忽视组和被拒绝组,通过情境问卷测查其助人意愿;研究二进一步测查被试的归属感需求,并测查被试遭忽视与拒绝后的助人行为意愿。结果:研究一发现相较于被忽视和控制组被试,被拒绝的被试表现出更低的助人意愿。研究二验证了研究一的结果,并发现归属感需求在感知到的社会拒绝水平与助人意愿的关系中有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而言,相较于归属感需求较高的个体,归属感需求较低的个体感受到高社会拒绝时,助人意愿下降更为显著。结论:遭受社会拒绝比遭受社会忽视使人表现出更低的助人意愿,且归属感需求在社会拒绝与助人意愿的关系中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情绪学习对自我嗓音吸引力评价的影响。方法:采用评价条件化范式分别探究被试积极学习或消极学习后对各类嗓音(自我嗓音、同性他人嗓音、异性他人嗓音)吸引力评价的变化。实验纳入81名被试并随机分配到积极学习条件(36人)或消极学习条件(45人),被试在相应条件下首先进行中性学习再进行积极或消极学习。结果:通过比较积极或消极学习与中性学习后的嗓音吸引力评价差异,发现积极学习后男性对自我嗓音的动听程度和喜好程度评价都有显著提高,而女性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学习效应。结论:情绪学习会对自身嗓音吸引力评价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有研究发现,如果脑缺血前存在高血糖或糖尿病,则脑损伤发展非常迅速,脑梗死在缺血2h时即可发生,4-6h时达高峰^[1,2];另外,糖尿病动物脑缺血后皮层梗死易见;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如高血糖、高渗、低钠血症)还可引起源于局灶性脑损伤的部分性癫痫旧0;糖尿病可加重神经元的坏死和凋亡,增大脑梗死体积,导致缺血后神经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为主,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患者哮喘发作时,其外周血及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当EOS被激活后,可诱发哮喘时一系列的炎症级联反应。哮喘病人可能存在EOS凋亡受抑或EOS凋亡缺陷。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caspases)是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中重要的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10.
美沙酮与丁丙诺啡联用治疗海洛因依赖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于 1978年Jasinsk等人首次报导了丁丙诺啡用于海洛因依赖的脱瘾治疗。我国于 1982年合成此药 ,1992年部分单位开始试用于海洛因的脱瘾治疗[1] ,效果理想。随后几年 ,发现其在某些重度依赖者脱毒治疗的前 1~ 4天 ,对戒断症状的控制尚不够满意时 ,便相继有人提出采用三天用美沙酮 ,后几天用丁丙诺啡的联合脱毒法以提高脱毒率[2 ] 。但随着成瘾者滥用时间和量的增加 ,以及戒毒次数的增多 ,近年来发现某些重度依赖者于停用美沙酮的第 1~ 2天 ,戒断反应仍然较重 ,过渡不够平稳。为使患者顺利脱毒 ,本研究以头 4天用美沙酮 ,之后几…  相似文献   

11.
喻陆 《中国微循环》1998,2(3):130-132
内源性一氧化碳是小分子的生物活性气体,既往研究仅局限于它的生物学毒性,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很可能为一种新型的信使分子[1]。作为内源性一氧化碳合成的限速酶和关键酶──血红素氧化酶已被证实几乎分市于所有器官和组织,显示机体产生内源性一氧化碳的位置相当广泛[2]。内源性一氧化碳作为信使分子的研究可能将成为今后的热点。1一氧化碳与血红素氧化酶的生物学特性目前研究发现一氧化碳通过激活靶细胞可溶性的乌青酸环化酶,使。GMP含量增多,导致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从而完成其在细胞之间的信息传导功能「”。既然一氧化碳存在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抑郁特质大学生的内隐信息加工是否存在自我积极偏差。方法:选取抑郁特质组[特质抑郁量表[(T-DEP)T分60分,且特质焦虑量表(T-AI)T分60分]和非抑郁特质对照组(T-DEP和T-AI的T分均60分)大学生各42人,采用阈上态度启动范式,在自我和他人启动下,完成积极和消极词归类任务,比较两组反应时的差异。结果:抑郁特质组的启动类型与词汇类型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1,41)=1.56,P=0.218];对照组的启动类型与词汇类型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41)=55.43,P0.001],被试对自我积极偏差范畴内的自我积极和他人消极词的反应时短于范畴外的他人积极和自我消极词[(602.64±20.03)ms、(654.56±20.41)ms vs.(663.19±20.78)ms、(678.64±20.70)ms;均P0.001]。结论:抑郁特质大学生的内隐信息加工不存在自我积极偏差,非抑郁特质大学生表现出内隐自我积极偏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1I型受体(IL—1RI)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致痫大鼠行为改变与脑内IL—1RI表达变化。结果发现,侧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后再注射阈下剂量谷氨酸钠,可导致动物痫样发作,其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IL—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免疫反应增强;如先注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再注射IL—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则动物无痫样发作,且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IL—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注射IL—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组减少,免疫反应着色减弱。结果提示,IL—1β有明显促进谷氨酸钠致痫的作用,IL—1RI可能参与致病过程,IL—1ra具有抗痫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在恐惧情绪、厌恶情绪和愉悦情绪唤醒条件下是否存在注意偏向及其程度的差异。方法:按照学校人数10%的比例从某军校各医学相关专业中选取大学生96名(男生60人,女生36人;年龄18~22岁),采用情绪唤醒影片启动被试的情绪(恐惧、厌恶、愉悦),利用E-prime编程程序让被试执行情绪词汇颜色命名任务(包括积极、中性、消极情绪词汇),记录被试命名情绪词汇所需反应时。结果:相比于对中性情绪词汇的颜色命名任务反应时,恐惧情绪唤醒被试对消极情绪词汇颜色命名反应时、积极情绪词汇颜色命名反应时均缩短[(648±118)ms vs.(743±124)ms,(683±123)ms vs.(743±124)ms;均P0.05];厌恶情绪唤醒被试对消极情绪词汇颜色命名反应时缩短[(579±86)ms vs.(720±101)ms,P0.01];愉悦情绪唤醒被试对积极情绪词汇颜色命名反应时缩短[(634±122)ms vs.(716±141)ms,P0.01]。厌恶情绪唤醒被试对消极情绪词汇颜色命名反应时短于恐惧情绪唤醒被试[(579±86)ms vs.(648±118)ms,P0.05]。结论:青年人在恐惧情绪、厌恶情绪和愉悦情绪唤醒条件下均出现了注意偏向,在恐惧情绪条件下,对积极情绪信息也表现出注意偏向。厌恶情绪唤醒条件下对消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的程度更深。  相似文献   

15.
脑利钠肽评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继心钠素之后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又一利钠系统成员^[1],是心室容量扩张和压力负荷增加时由心室释放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具有利尿、利钠效应,能舒张血管,抑制醛固酮分泌和肾素活性。本研究评价血BNP作为血标志物在心力衰竭时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癫痫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公认与遗传因素有关[1]。关于癫痫小家系的病例报告为数不少,但宏病群体流行致一家系癫病爆发则较少见。作者亲眼目睹某地废病群体流行致一家系癫病爆发的详细情况。1临床资料1.1$病群体流行情况河北省某地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封建迷信盛行。1995年1月13日一青年农民驾驶农用三轮车往县城送液化汽(因其抢修液化汽泵,两天两液没有睡眠),行驶时突然眼前一黑,刹住车从车上栽下,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四肢抽搐.被拾至乡卫生院,头颅正侧位X线片未见异常,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给10%葡萄糖、甘露醇及能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在不同情绪启动下注意偏向和注意控制的特点。方法:对大学生956人,根据自尊量表(SES)、内隐联想测验(IAT)得分筛选出脆弱型高自尊组和安全型高自尊组各57人。两组完成不同情绪启动下空间线索实验,当线索无效时,根据被试对攻击性词语的反应时与中性词语的反应时差值(RTI)的变异程度,获得情绪启动下的注意偏向特点;两组完成不同情绪启动下Flanker实验,根据不同情绪启动下被试干扰效应值的差异,获得情绪启动下的注意控制特点。结果:脆弱型高自尊组在高、低回避动机情绪下RTI值均高于中性动机情绪,在高趋近动机情绪下RTI值低于中性动机情绪;安全型高自尊组在高、低趋近动机情绪下RTI值均低于中性动机情绪,在高回避动机情绪下RTI值高于中性动机情绪(均P<0.05)。不同高自尊组在高趋近、高回避动机情绪下干扰效应得分高于中性动机情绪,在低趋近动机情绪下干扰效应得分低于中性动机情绪(均P<0.05)。结论:不同情绪启动对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注意偏向和注意控制起调节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特质焦虑高分大学生的信息加工是否存在内隐自我积极偏差。方法:选取特质焦虑高分组[特质焦虑量表(T-AI)T分60分且特质抑郁量表(T-DEP)T分60分]和特质焦虑低分组(T-AI和T-DEP的T分均60分)大学生各50人,采用阈上启动范式在他人和自我启动下,完成形容词属性归类任务,比较两组被试的反应时。结果:特质焦虑高分组和特质焦虑低分组启动类型和词汇类型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高分组对自我积极偏差内字词的反应时快于该偏差外字词的反应时,低分组对偏差内字词的反应时快于偏差外字词的反应时。结论:特质焦虑高分大学生的信息加工存在内隐自我积极偏差,该偏差可能是焦虑个体信息加工后期对威胁刺激(自我积极偏差外字词)的回避所导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9.1C3分子对CD2和CD3诱导的PBMC杀伤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活化PBMC为效应细胞,采用重导向杀伤实验(redirected cytotoxicity assay,RCA),观察9.1C3对CD2、CD3介导效应细胞杀伤P815细胞作用的影响。以Jurka细胞为模型,用相应的抗体刺激细胞,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9.1C3对CD2、CD3诱导[Ca^2 ]i升高的影响。结果 9.1C3 mAb能显著抑制CD2 mAb介导活化PBMC对P815细胞的杀伤作用,但对CD3 mAb介导杀伤的抑制作用较弱。以Jurkat细胞为模型,发现CD2 mAb经羊抗鼠Ig(goat anti mouse Ig,GAM Ig)交联后能诱导[Ca^2 ]i的升高,当同时加入9.1C3 mAb时,[Ca^2 ]i的升高受到抑制;CD3 mAb在没有GAM Ig交联时即能引起[Ca^2 ]i的升高,而9.1C3 mAb对CD3 mAb诱导[Ca^2 ]i的升高有赖于GAM Ig的交联。结论 9.1C3分子对CD2和CD3介导的杀伤的抑制程度不同。抑制杀伤细胞脱颗粒依赖的[Ca^2 ]i升高可能是9.1C3分子抑制活化型受体CD2介导细胞毒作用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人类三大死因之一,而缺血性中风又占所有中风病人的半数以上。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中风发病人数也逐年增多。因此国内外学者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总结如下。1、血液稀释疗法(HD)[1]HD是根据血液流变学原理,采用降低红细胞压积(Hct)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从而改善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和组织供氧,达到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目的。1.1、理想的Hct水平Hct与血液粘稠度呈负相关。Hct为0.30~0.33时红细胞携氧能力最大。Hot为0.50时的血液粘稠度为0.40时的一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