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7月应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35例伴重症下肢缺血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下肢静息痛和/或溃疡、坏死,术前血管造影显示下肢动脉节段性闭塞为TASC C或D级病变。下肢血流重建采用以自体大隐静脉为移植物的动脉旁路手术。结果35例中34例(97.1%)术后患肢静息痛消失,皮肤温度、颜色明显改善,踝肱指数均值由术前0.11±0.13升为术后0.91±0.2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1~5年(平均3.5年),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一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1%、80%、75%,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5%、83%、77%。结论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重症下肢缺血,挽救患者肢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诊治(附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生林 《广西医学》2001,23(4):735-736
目的:探讨分析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诊治、方法。对61例四肢主干动员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急性动脉伤56例,假性动脉瘤5例,根据伤情分别采用单纯修补受损血清。对端吻合,自体静脉移植或人造血管移植修复血管损伤,结果:截肢2例,其中1例截肢后死于肾功能衰竭,其科59例肢体存活并恢复功能,结论:(1)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尽快恢复血清环是挽救肢体的关键;(2)动脉缺损2cm以上需行血管移植,尽量采用自体静脉移植,必要时可使用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链(PDGF-A)在自体动静脉移植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移植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关系和在内膜增生(IH)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自体动静脉移植模型。应用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动态变化特点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DGF-A在移植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 游离动脉和静脉移植后发生内膜增生,静脉较游离动脉内膜增厚明显;PDGF-A在移植后持续表达至10周,高峰在4-6周,静脉较游离动脉表达更显著,非游离动脉无明显变化。结论 移植血管中,静脉内膜增生最明显,而非游离动脉无明显内膜增生;PDCF-A与VSMCs的增殖关系密切;另外可能有促进移植后晚期细胞外基因质(ECM)堆积而引起IH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血管移植后内膜增生的机制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建立自体动脉静脉血管搭桥模型,分成静脉组、游离动脉组和非游离动脉组,分别于移植后1-10周切取移植段血管,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观察内膜增生情况,以及运用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血管壁eNOS mRNA的表达。结果静脉组内膜增生最为明显,而非游离动脉组无明显内膜增生。同一时间点静脉组eNOS mRNA表达信号明显低于游离动脉组(6周内)(P〈0.01),而非游离动脉组eNOS mRNA表达信号与正常血管无差别。静脉组和游离动脉组血管壁eNOS mRNA表达与血管搭桥后内膜增生显著相关。结论静脉桥eNOS mRNA表达比动脉桥弱是静脉桥内膜增生明显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体腹膜管能否应用于门静脉重建。方法 采用健康幼猪27头,切除2.5 ̄3cm长门静脉,分别代以自体腹膜管、自体静脉和涤纶人工血管,观察移植后腹膜管通畅率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在移植后的早期,腹膜管径轻度均匀扩张,管胶通畅率12/13(92.3%);在移植后3个月,管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通畅率为8/10(80.0%);移植后5个月,通畅率为4/6(66.7%);其通畅率较采用自体静脉修复稍  相似文献   

6.
自体大隐静脉在肢体动脉损伤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大庆油田总医院普外科1995年6月~2003年7月约8年时间应用自体大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修复肢体动脉损伤的经验。方法 对36例肢体动脉损伤病人,应用自体大隐静脉反向螺旋形成型缝合法或大隐静脉剖面双股反向缝合法修复肢体动脉损伤。结果 36例病人痊愈28例,治愈率77.8%。结论 自体大隐静脉是治疗肢体动脉损伤的理想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家兔自体耳正中动脉植入前房和赤道后球筋膜下替代房水输出通道,观察自体耳动脉移植引流房水的可行性.方法取实验家兔24只(雌雄兼用),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10只)、实验对照Ⅰ组(4只),实验对照Ⅱ组(10只).实验组行家兔自体耳正中动脉移植到前房与赤道后球筋膜下;实验对照Ⅰ组行青光眼阀门植入术;实验对照Ⅱ组行家兔自体耳静脉和硅胶管制成的房水引流装置移植到前房与赤道后球筋膜下.  相似文献   

8.
对51例四肢血管损伤进行了分析总结,其中腋动脉损伤3例,肱动脉损伤17例,股动脉损伤19例,胭动脉损伤12例,伴34条静脉损伤。缺血时间10min~28h,平均6.7h。动脉直接吻合31条,自体静脉移植18条,切开取栓修补2条。截肢5例,截肢率9.8%。四肢血管损伤应争取在6h内重建血循环。动脉缺损超过3cm应行自体静脉移植,大隐静脉是最理想的移植静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45例(51人次)血管移植透析内瘘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异体动脉和人造血管(E-PTFE)材料,移植瘘管的一年透析使用率为81.58%,使用3年以上8例,病人带功能移植瘘管总时间最长达76个月以上。每100个移植瘘管随访月平均并发症发生率为3.62,其中血栓形成和回流静脉或流出端吻合口狭窄是移植瘘管的主要失功原因。作者认为异体动脉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较高的瘘管使用率和血管材料的相对可选择性,是移植血管内瘘的较理想血管材料  相似文献   

10.
带血管自体肾上腺移植:附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双侧肾上腺全切除及动脉对动脉、静脉对静脉(简称A-A、V-V)吻合左肾上腺自体移植治疗柯兴氏病2例;动脉对静脉(简称A-V)吻合左肾上腺残留腺体自体移植治疗复发性柯兴氏病1例。术后3例症状都消失和实验室检查都恢复正常。短期内撤除全部类固醇替代治疗和恢复原工作。A-A、V-V吻合者尚未见Nelson′s综合征的迹象。提示A-A、V-V吻合者被移植的腺体更易存活和更早发挥功能。移植的最佳部位是大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动脉血管损伤的组织学变化和静脉移植后血流量的改变,为临床移植血管力学性质的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兔自体耳静脉15mm移植到自体股静脉,修复动脉缺损。切取同体健侧相应一段正常股动脉、耳静脉为对照。结果:静脉在移植术后4周与正常静脉弹性纤维分布部位相当。静脉移植到动脉系统上8周后,移植的静脉有明显的动脉化趋势。通过对移植静脉的血流量和健侧对比发现,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7月应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35例伴重症下肢缺血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下肢静息痛和/或溃疡、坏死,术前血管造影显示下肢动脉节段性闭塞为TASC C或D级病变。下肢血流重建采用以自体大隐静脉为移植物的动脉旁路手术。 结果  35例中34例(97.1%)术后患肢静息痛消失,皮肤温度、颜色明显改善,踝肱指数均值由术前0.11±0.13升为术后0.91±0.2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1~5年(平均3.5年),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一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1%、80%、75%,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5%、83%、77%。  结论  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重症下肢缺血,挽救患者肢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体小静脉移植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小静脉移植修复小动脉和小静脉缺损在断指再植中的成活率。方法24例(33个断指)中应用外径0.7-1.2mm的小静脉移植修复39条指动脉和9条指背静脉缺损。结果成活31指(成活率93.94%)。结论在断指再植中应用自体小静脉修复小动脉、静脉缺损损伤小,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4.
1905年Garrel与Gutheric首先进行自体静脉股动脉移植的实验,取得成功,成为血管移植的开拓者.1906年Goganes切除腘动脉瘤后用邻近的腘静脉替代,成为首例临床应用成功的病例,也是血管外科的里程碑.人们最早进行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自体静脉代动脉是自体大隐静脉,目前已被认为是中、小血管移植的首选材料.但静脉移植于动脉后的前两年约有20%~40%的患者会产生新生内膜增厚导致管腔狭窄[1],故提高移植后远期通畅率,移植后再狭窄的机理探讨和防治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认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移植静脉管壁损伤是导致再狭窄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修复方法及合并症的处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33例50条血管损伤,行端-端吻合36条(动脉22条,静脉14条),单纯修补8条(动脉4条,静脉4条),自体大隐静脉移植6条(动脉3条,静脉3条)。同时处理好合并伤。结果 1例截肢,3例大面积肌肉坏死,3例部分皮肤坏死,其余26例肢体存活。经术后6个月至3年的随访29例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达88%。结论 早期正确的诊断,修复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恰当地处理合并症是肢体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总结自体静脉移植修复的经验。方法2001年4月~2004年10月,收治四肢主干动脉损伤37例,11例采用自体静脉移植的方法修复。结果10例肢体成活,1例术后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能够正确的作出诊断。早期果断的手术探查和有效的自体静脉移植,可成功挽救肢体。  相似文献   

17.
自体静脉移植重建动脉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身体静脉移植重建动脉长期疗效的可行性。方法:12例上下肢主要动脉损伤接受了自体静脉移植,重建动脉14条。其中股动脉8条,腋动脉4条,股深和肱动脉各1条,静脉来源均取自健侧大隐静脉。吻合方法,静脉反向与缺损动脉桥接吻合。结果:14条重建动脉近远期通畅率100%。结论: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四肢动脉损伤疗效可靠,长期随访肢体,血供正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采取患者自体大隐静脉或乳内动脉在阻塞的冠状动脉远端和升主动脉之间作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其完全再血管化率达98%~99%。本院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手术治疗10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药物灌注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2月在我科接受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75例(共126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至股骨头供血动脉,先灌注罂粟碱30ml、尿激酶50万u、复方丹参30ml,最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等量注入各支血管。术后第3、6、12、18、24个月,根据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修复与再造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影像学评价股骨头形态学变化。结果疼痛缓解率95.65%(118/126);步行距离延长84%(63/75);关节功能缓解率8650%(109/126);影像学改善率72.73%(56/77)。结论经动脉药物灌注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有效,能够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Wnt5a在自体移植静脉重塑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7、14、28d取材移植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5a蛋白在移植血管中的表达,Real-timePCR定量检测Wnt5amRNA的表达;以对侧颈静脉作为对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静脉、术后7、14、28d移植静脉Wnt5a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67±0.21)%、(20.34±0.26)%、(35.25±0.20)%和(57.24±0.52)%,正常静脉与移植静脉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al-timePCR结果显示:术后7、14、28d大鼠Wnt5amRNA表达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3.56、8.44和16.87倍。结论自体静脉移植后,Wnt5a在新生内膜及中膜中高表达,并可能与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