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谈冲脉     
凡物之运行,都有其内在的规律,自然界中,地气升则为云,天气降则为雨,升降有序,天地交媾,万物乃生,对于人体,作为一个小宇宙,人法天地,自然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存在,无论脏腑还是经脉,其功能都具有一定方向性,比如脾升胃降、肝升胆降等,作者就其所学所体会的针对冲脉的一些规律,试与同道分享,旨在探讨人体内的奥秘,同时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冲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被称为"经络之海"、"十二经脉之海"和"五脏六腑之海",是从不同方面强调冲脉在全身中的重要地位,因其着重在通行血脉,故又简称"血海",是全身四海之一。内科的诸多病证与冲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冲脉上行于头,下行至足,与人体全身皆有联系.全身气血的盈亏、脏腑功能的强弱,直接通过冲脉的盛衰反馈干胞宫,影响女性经、孕、胎、产、乳的生理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冲脉上行于头,下行至足,与人体全身皆有联系.全身气血的盈亏、脏腑功能的强弱,直接通过冲脉的盛衰反馈干胞宫,影响女性经、孕、胎、产、乳的生理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活动性炎症是易损斑块的重要特征,是斑块破裂的中心环节。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关系密切。中医毒邪致病理论,尤其是脂毒、瘀毒致病理论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颇有共通之处。因此,采用活血解毒兼有调脂作用的中药对易损斑块进行干预研究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明代是中医史上学术发展较为活跃的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总结性医书,对前朝医学古籍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在明代,许多医家提出了独到见解,"冲脉隶于阳明"理论即确立于明代。本文通过整理、分析明代中医学相关文献,研究探索明代医家及其专著对冲脉与阳明理论相互关系的认识,系统阐述这一理论的内涵,以期更好地传承经典、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经络辨证是中医临床辩证论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疑难杂症通过经络辩证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疗效,因此挖掘、整理、总结相关知识,可补充八纲、脏腑辩证的不足,有利于中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冲脉循行考     
以《黄帝内经》、《难经》所述为根据,探讨了冲脉的循行路线。认为对腹部脉动的直观体察是古人认识冲脉循行的主要依据,而冲脉循行线路的纷杂歧异,实际上反映了经脉学说开始形成时的早期面貌。  相似文献   

9.
冲脉的起源部位辨析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系王彩虹冲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其循行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总领诸经气血,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经络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但是,关于冲脉的起源部位,历来说法不一。在《内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杜元灏 《中医药学刊》2006,24(2):206-207
中医理论从《内经》时代到现在,冲脉的功能定位几乎主要贯穿在妇科的病机中。冲脉的作用主要与妇女的月事、第二性征等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西医学的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与冲脉相比照,不难看出冲脉的作用实质与该内分泌性腺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医理论从《内经》时代到现在,冲脉的功能定位几乎主要贯穿在妇科的病机中。冲脉的作用主要与妇女的月事、第二性征等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西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与冲脉相比照,不难看出冲脉的作用实质与该内分泌性腺轴密切相关。1《内经》对冲脉功能的论述据笔者考证,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冲脉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08例重症肌无力病例按发病次数分为初发、复发、多发3组,辨证分型为脾气虚型、血虚络阻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进行治疗,观察各组的疗效和证型分布变化。结果:初发组的总有效率为91.24%(95%CI=87.74%~94.74%),复发组为79.86%(95%CI=73.31%~86.41%),多发组为53.98%(95%CI=44.79%~63.17%);三组综合疗效比较,初发组﹥复发组、多发组(P0.05);复发组﹥多发组(P0.05),且三组的95%CI不重叠。治前的证型构成为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脾气虚﹥阴平阳秘;其中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与脾气虚、血虚络阻的95%CI不重叠,P0.05;脾气虚与血虚络阻的95%CI不重叠,P0.05。治后的证型构成为脾肾阳虚﹥气阴两虚﹥阴平阳秘﹥脾气虚﹥血虚络阻;其中脾肾阳虚、气阴两虚、阴平阳秘与脾气虚、血虚络阻的95%CI不重叠,P0.05。结论:应用冲脉理论,采用分型论治治疗重症肌无力初发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复发组、多发组,其收益为OR=0.38(95%CI=0.21~0.69),NNT=9(95%CI=4.94~39.84);OR=0.11(95%CI=0.06~0.20),NNT=3(95%CI=2.15~3.53);复发组优于多发组,其收益为OR=0.30(95%CI=0.17~0.51),NNT=4(95%CI=2.67~6.88)。  相似文献   

13.
张佛明  郭长青 《中国针灸》2006,26(8):602-604
目的:探讨冲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古代文献上冲脉的循行分布为依据,分析冲脉循行的特点,并从冲脉在人身中的作用和冲脉主病两个方面对冲脉的主治规律进行总结,进一步探讨冲脉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关系.结论:对于内分泌失调所致之病症,如更年期综合征以及老年人气血两虚所致之病症,针灸疗法能发挥药物所不能及的作用,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杨曦  史哲新 《中医杂志》2013,54(1):83-84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应用冲脉之气上逆而致病的理论阐析了诸多疑难病例.冲脉致病理论大多与妇科疾病联系密切,血液病学领域涉及较少.通过分析冲脉的生理与致病理论,联系血液病学中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根据不同的病机,尝试探讨其在血液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省盐山县人,近代著名医学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1]总计三十卷,书中记录了其平生的理论及经验。张锡纯临床注重冲脉应用,其在冲脉的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颇有心得,且临床辨证治疗常获奇效。现将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冲脉的思想特点总结如下,望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小议冲脉     
1冲脉的命名"冲"原作"衝",有冲要、要道的含义,从其功能上说有动的意义。《广雅》释为"动也"、"行也",《集韵》言:"冲,要也。"《难经》杨玄操注:"冲者,通也。言此脉下行于足,上至于头,通受十二经之气血,故曰冲焉。"说明冲脉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脏腑经络之气血都汇于冲脉,故能转输调节全身气血而得名,全身血气之运行,其动力出于冲脉,如杨上善所言:"脐下肾间动气,  相似文献   

17.
牛文民  李忠仁 《中国针灸》2004,24(12):843-845
目的:探讨经络冲脉实质.方法:以古代文献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力求揭示经络冲脉的奥秘.结论:人体肝门静脉系可能与经络冲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2,22(8):9-17
通过史学研究的方法对“任脉”“冲脉”概念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从而能更准确地理解任脉、冲脉学说正确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许慧红 《新中医》2007,39(8):95-97
太冲脉理论源自《内经》,从历代医家对发挥太冲脉理论着手,探析太冲脉病变对闭止性月经病症的影响。并对其有关概念、生理病理、辩治特点作了初步阐释,突出论述太冲脉盛环节在月经病调治过程中的应用意义,为中医理论临床运用提出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