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震转诊伤员的病房护理管理工作方法.方法:对25例地震转诊伤员的病房护理管理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探索一套应对突发事件的病房管理工作模式.结果:地震转诊伤员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地震伤的特点,做好转诊伤员的应急预案,可提高护理应急管理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地震伤员爱心病房的组建及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爱心病房的组建及护理管理的方法。方法:地震后伤员爱心病房实施骨科专科护士独立排班;护理管理中引入全人关顾理念。结果:12名地震伤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00%。结论:骨科专科护士独立排班和全人关顾理念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伤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长途转运地震伤员的救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长途转运地震伤员收治过程中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分析172例长途转运地震伤员收治过程不同阶段的工作特点,总结出在伤员转运、病房环境、人员及设施配备、治疗等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有效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172例长途转运地震伤员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均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结论集中收治大批伤员的管理经验,规范的救治管理是保证最佳治疗和护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地震后成批伤员的护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在云南丽江抢救成批地震伤员的护理工作,分析了成批伤员救治护理中,应组织管理好伤员,才能使抢救工作能有序地进行;严格查对制度,可以防止在紧张混乱的情况下发生差错事故;建立术后监护病房,便于对危重伤员集中监护护理。提出在震区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及开展护理新技术。并指出了震后成批伤员今后救治护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骨科专业病房收治地震骨科伤员的护理组织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非骨科专业病房收治地震骨科伤员的护理组织管理情况。结果非骨科专业病房在汶川大地震后集中收治地震骨伤伤员680例,由于组织管理得当,保证了伤员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未发生一例护理并发症和护理差错。结论在突发大批骨伤伤员的特殊情况下,启用非骨科专业病房集中收治骨伤专科伤员的方法是必要和可行的,加强组织管理,是保证救治工作顺利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科日间病房收治地震脑外科伤员的护理管理要点,以保证地震伤员的护理质量和眼科日间病房正常运转。方法2014年4月25日-5月7日通过合理的患者安置、恰当的人力分配、有效的医护配合、专业的护理措施及充分的后勤保障在收治专科患者的同时对21例地震脑外伤伤员进行了救治。结果共收治233例患者,完成手术232台次。其中21例地震脑外伤伤员,经治疗16例康复出院,2例转院,3例转科继续治疗。结论在收治地震脑外伤伤员过程中,合理、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对地震伤员的护理质量和安全、病房工作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14日7: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4月15日我院成立了两个抗震病房.4月17日第一批伤员41人直接从玉树机场送达我院.4月24日,第二批伤员61人从西宁多家医院坐火车转入我院,其中15人转入抗震一病区,46人全部收入抗震二病区,我作为总护士长负责抗震二病区的护理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笔者就抗震病房的护理组织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128例汶川地震骨伤伤员的救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对128例地震导致的骨伤伤员进行的救治与护理.伤员入院前,积极做好人员、仪器设备、药品和病房环境的准备;伤员入院后,立即调动所有力量做好收住当日的各项护理,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大批量手术前后的护理,并做好心理护理、病房消毒隔离和出院指导.本组伤员基本痊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批收治骨科地震伤员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方法成立紧急救治领导小组,加强新扩充创伤病房的护理管理,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调整轮班制度,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及感染控制等工作。结果对1410名地震伤员施行了紧急救治,无并发症及院内感染发生;护理文书书写优秀率达到99.96%;伤员对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100.00%和99.78%。结论医院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在灾害医疗救援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亲情小组”在灾区专用病房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亲情小组”对灾区伤员进行“一对一”的帮扶,适时有针对性地提供“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协助生活护理、功能锻炼等。结果亲情小组使伤员得到了最真挚的亲情服务,伤员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100%。结论“亲情小组”在灾区专用病房护理中起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在灾害护理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收治地震伤员的病房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保地震伤员住院期间,病房管理能安全有序进行.方法 收治地震伤员前后在病房管理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腾出病房、做好病房布置、组织志愿者、伤员的安全管理、设立隔离病房、建立脊柱创伤骨科专科护理查房和会诊制度、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做好康复指导.结果 已有10例伤员康复出院.结论 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保地震伤员住院期间,病房管理能安全有序进行。方法收治地震伤员前后在病房管理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腾出病房、做好病房布置、组织志愿者、伤员的安全管理、设立隔离病房、建立脊柱创伤骨科专科护理查房和会诊制度、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做好康复指导。结果已有10例伤员康复出院。结论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亲情小组"在灾区专用病房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亲情小组"对灾区伤员进行"一对一"的帮扶,适时有针对性地提供"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协助生活护理、功能锻炼等.结果 亲情小组使伤员得到了最真挚的亲情服务,伤员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100%.结论 "亲情小组"在灾区专用病房护理中起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在灾害护理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震救灾中的组织管理方法。方法在抗震病房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制订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建立应急状态下的管理制度、人员及物资管理流程。结果抗震病房完成护理伤员工作,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应急状态下,良好的组织管理是实施安全、快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人关顾护理理念在地震伤员中的应用方法。方法为地震伤员设置了专用“爱心病房”,以全人关顾护理理念为指导,多角度、全方位对伤员实施护理,以专科护士为龙头,进行专科专病护理,注重康复治疗。结果伤员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达100%,12名伤员均康复出院。结论“爱心病房”实践行动的圆满完成,证明了全人关顾护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能充分发挥其在护理上的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地震后,在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下,将地震危重伤员集中统一管理、集中精心收治、集中医疗资源,通过病房准备、人员准备、物资准备等环节的组织管理举措,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及护理安全防范,加强院感控制、心理干预,确保了收治入EICU的危重伤员有序、有效救治,收治的10例危重症伤员均转归良好,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组建集中救治地震伤员家庭式病房的做法.方法 包括病房的安排,家庭式病房配置,救治用物配置,患者家属安排,饮食安排,护理队伍组建,护士岗前培训,岗位职责的制订等.结果 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救治环境及利于伤员家属身心恢复的家庭式病房,得到患者、家属的好评,并利于医生及护士对伤员的集中管理.结论 家庭式病房是促进患者及家属在地震后能尽早平复心理创伤,早日恢复健康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日间病房的医疗物资准备、管理经验,为日后应对突发事件中医院综合性病房医疗物资保障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收集整理汶川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病房医疗救治数据、医疗队和护理模式、物资准备与管理等相关资料。结果在此次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日间病房的医疗护理高效有序的物资服务流程管理与准备工作为其圆满完成大量地震伤员的救治任务提供了充分保障。5月12日至5月29日收治224例地震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论日间病房作为以护理为中心的综合性病房,转型和管理具有灵活性,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首先腾出可收治病人的病床资源并快速有效地准备充足的医疗物资展开医疗救护,满足紧急救援伤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与2名日本国际紧急救援医疗队护士共同合作,护理17例地震所致重症胸外伤伤员的体会.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伤口护理和心理护理.本组有12例伤员病情稳定后转至普通病房,3例伤员因病情需要转入中心ICU继续治疗,2例伤员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震后成批伤员救治过程中,抗震病区实行无陪护的护理服务模式,使成批伤员得到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达到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患者满意。方法通过介绍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成功救治护理46例灾区伤员,根据灾区伤员特点和需要,从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到疾病护理,给予全程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46例伤员零死亡,无一例交叉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抗震病房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