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成人部分性或全身性发作疾病其发作间期脑电图(EEG)正常,这已成为临床诊断上的主要问题。作者选41例成年人发病,临床上诊断部分性癫痫的病人,常规EEG正常。其中20例(A组)未用任何抗癫痫药物(AED);发作类型:简单部分性发作(SP)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CP)8例,继发性全身性强直一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了7例以发作性黑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癫痫患者的MRI、发作间期脑电图(EEG)及临床特点。7例癫痫患者的发作均以一过性黑矇为突出临床表现,年龄7~20岁,平均发作年龄13.3岁。所有病人头颅MRI检查包括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的T_1及T_2加权成像。每例均进行常规的EEG检查,病例1、4和5还进行了遥控EEG监测,病例2在行EEG检查时曾出现过癫痫发作。结果6例病人MRI异常,其中5例MRI异常位于枕叶或顶枕区。3例为缺血性病变,占位性病变及结节性硬化各1例。  相似文献   

3.
旋转式伽玛刀放射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机理和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旋转式伽玛刀对顽固性癫痫病人颅内预定靶区进行放射治疗的机理和效果。方法对16例顽固性癫痫病人常规行EEG、MRI(或CT)、SPECT检查,定位至少两项吻合。采用OUR-XGB型伽玛刀在MRI定位下进行治疗。结果随防5.5~30个月,平均16.6个月,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3例;总有效率81.3%。病因中外伤性癫痫疗效最显,发作类型中失神性或单纯部分性发作(伴全身性发作)疗效较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或不伴全身性发作)疗效好。均无严重放射性并发症发生。结论近期随防显示伽玛刀放射治疗顽固性癫痫安全有效;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EBOS)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LOS)的临床特点、EEG改变、治疗及预后,帮助临床诊治。方法30例患者,经临床和EEG诊断为枕部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BCEOP),再按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建议,区分为EBOS组12例和LOS组18例,对比分析两组发病年龄、既往史、家族史、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时间分布、临床特征、EEG改变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结果EBOS组平均发病年龄(5.6±2.4)岁,发作频率少而持续时间长,有夜间发作倾向;LOS组平均发病年龄(12.1±2.7)岁,发作频率高而持续时间短,视觉症状常见,可出现视幻觉,易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白天发作为主。两组患者头眼偏转发作、跌倒发作及发作后头痛、呕吐症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发作间期EEG大部分示枕叶为主的棘、尖慢波,但EBOS组较局限且波形典型;LOS组易于泛化。EBOS对多种抗癫痫药物(AED)反应好,单药治疗均可控制发作;LOS对AED治疗反应差,5例(27.8%)无效。结论EBOS和LOS在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发作时间分布、视觉症状、EEG放电特点、对AED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均有差别,综合分析上述特征可从临床上作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迷走神经刺激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4例药物难治性全身性癫痫患者进行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比较其术前及术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评分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12月,患者发作频率平均减少61.0%,其中5例发作频率减少<50%,6例发作频率减少≥50%,3例发作停止。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从术前的50.5上升至术后的57.1,平均增加6.6(P=0.0276)。各个分量表中得分均有一定程度增加,其中认知功能、情绪两项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及7个分量表得分改善与发作减少均无相关性。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是一种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作用不仅体现在癫痫发作的减少,对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且这两者之间无相关性,提示生活质量改善是迷走神经刺激独立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CT异常往往并不认为系发作的后果或发作时病灶内及其周围代谢障碍的结果。本文报告46例癫痫患者,其CT扫描显示与发作活动相符的暂时的损害。病例来源于1978年4月至1983年6月新德里全印度医学科学院13,500例头部CT扫描中的1,885例癫痫患者。这组病例男24岁,女22,年龄4~42岁,平均16.4岁,病程<3月30例,>1年4例,平均3.2月。38例为部分性发作,6例为全身性发作,2例为混合性发作。平均发作频率:38例每月≤4次,8例每月>4次,6例为癫痫持续状态。46例均经临床检查、EEG、EKG、胸片、头颅X线片、血象和血生化等项检查。13例CSF检查正常。12例有局灶发作后神经系体征。其中7例为短暂性(24小时内)发作后阳性体征。其余持续达3周。EEG  相似文献   

7.
正奥卡西平(OXC)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AED),是用于局灶性癫痫的一线治疗药物。OXC虽被认为治疗局灶性癫痫有效,但可加重某些患者局灶性癫痫发作,如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痫(BECT)。现报道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口服OXC期间症状和EEG恶化,疑与OXC有关。1病例患者,男,18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4年"于2016年3月就诊我科。患者4年前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均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的历史、现状、治疗机制、适应证、禁忌证、术前评估、手术方法以及疗效评定.迷走神经刺激术无需对癫痫灶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可使顽固性癫痫的发作次数减少,对部分病人甚至可以完全控制,为不能进行切除手术或切除术后复发的顽固性癫痫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50,000例病人使用迷走神经刺激术,但在我国仅有零星开展.国外大宗病例统计表明VNS术后24个月5%~9%的病人发作完全停止,癫痫发作次数平均减少50%左右,但也有10%的病人无效.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迷走神经刺激术的临床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产迷走神经刺激器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分析。方法对11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国产迷走神经刺激手术治疗,术后2~4周开机,分次调试参数,脉冲发生器输出电流从0.2mA逐渐增加,刺激时间为30s,间歇5min,频率20~25Hz,脉宽250~500us。结果本组共计11例,随访1年,1例(9%)病人术后发作完全停止;3例(27%)病人术后发作频率减少75%;3例(27%)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3例(27%)发作频率减少25~50%;1例(9%)无改善;63.6%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减少50%以上。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效果与刺激时间及参数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4例药物难治性、全身性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脑炎后继发癫痫6例,外伤后继发癫痫3例,原因不明5例,所有患者均行左侧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术后3周内开机,初始刺激参数为:刺激电流0.25 mA,频率30 Hz,刺激时间30 s,间歇时间5 min,脉宽500 μs.刺激电流强度以0.25 mA为一调整单位逐渐递增,并综合其他参数调控以到达满意疗效. 结果 随访3月以上,14例患者术后发作频率平均减少63.6%,其中3例发作频率减少<50%,11例发作频率减少≥50%,6例发作频率减少>80%,2例发作停止.5例患者使用磁铁后发作控制得到改善. 结论 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有效、安全的方法,对全身性癫痫发作患者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穿颅磁刺激(TMS)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安全性与实用性.本组58例(男38女20,平均25.4岁中,33例为部分性癫痫(多为复杂部分性);25例为特发性全身发作(以强直阵挛性癫痫居多).55例服用1种或多种抗痫药.全身性癫痫20例和部分性癫痫3例的EEG正常.48例的头部CT正常,10例示局灶性脑萎缩或脑室不对称.根据发作频率分3组:组1(发作≤1次/月)35例,组2(2~15次/月)11例,组3(>16次/月)12例.TMS检查:将直径9Cm的圆形线圈置于病人头顶部,然后采用肌电描记器经颞肌记录磁刺  相似文献   

12.
许多学者认为脑PET显像不仅能诊断癫痫,且能对癫痫灶准确定位,为癫痫的手术、立体定向和放射外科治疗提供了定位依据。本研究分析了1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18)F-FDG PET脑显像与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检查、术后病理结果的关系,以探讨术前~(18)F-FDG PET脑显像对癫痫灶定位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48岁,平均21.5岁;病程1.5~20年,平均4.5年;发作类型按照国际癫痫分类标准:全身性发作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4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1例;均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临床诊断为难治性癫痫,有明确的手术适应症;术前所有患者均行2~5次EEG或动态  相似文献   

13.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治疗效果和机制.方法 2004年4月~2006年12月,11例顽固性癫痫进行了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其中3例为脑炎后部分性继发全身发作,3例为Lenonx-Castaut Syndrome(LGS),另外5例为原因不明的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在甲状软骨水平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作3cm皮肤切口,分离肌肉并显示左侧迷走神经干约3cm,将螺旋型迷走神经刺激电极缠绕于迷走神经干上,在左腋前线作一皮肤切口,将刺激器置入皮下并与刺激电极相连接及固定.术后2周开机,调试参数,刺激电流从0.25mA逐渐调至1.5mA,刺激模式为:刺激时间为30秒,间歇5分钟,脉宽为500~1000μs,频率为30Hz.结果 术后3个月~2年随访,癫痫发作频率平均减少60%,发作程度减轻,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明显减少,精神状态明显改善.结论 迷走神经刺激手术创伤小,副作用少,术后能减少病人发作的频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对不适合开颅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玩麻将诱发癫癎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EEG)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1年3月在本院癫痫 间中心行长程(8~24h)视频EEG监测的13例因玩麻将诱发癫癎患者发作间期的EEG改变.结果 本组中有2例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的患者发作间期EEG可见双侧大脑半球或双侧中央、额区多量单、连发棘波、尖、棘慢复合波、多棘波慢波发放,给予抗癫痫 间药物治疗,并嘱避免打麻将,未再发作.9例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和2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的患者发作间期EEG背景活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一种或多种异常改变,表现为α节律慢化、反应性及调节性消失、慢波性异常、快波性异常增多、清醒及浅睡眠中6或14Hz阳性棘波、中线θ节律.11例均未给予抗癫痫 间药物治疗,只嘱戒掉麻将并远离麻将环境.其中有1例发作间期EEG呈广泛间断性中-高幅5-7Hzθ节律,1例呈双侧额、中央、颞区阵发性高波幅3~5Hz慢波节律的患者在看家人打麻将、或通宵玩麻将中再次发作.结论 玩麻将诱发的癫癎属于反射性癫癎,虽然戒掉麻将是避免发作的最佳方法,但对于EEG检查有明显癫痫 间样放电,或遵医行为不良,不能彻底摆脱打麻将或麻将环境的患者,则应按癫癎发作类型正规服用抗癫癎药物.同时由于玩麻将诱发癫痫 间发作的刺激因素非常复杂,声光等视觉刺激、思考、躯体感觉、本体感觉、焦虑、惊吓、激动、劳累等刺激因素影响常使大脑处于过度兴奋、乏氧状态,导致EEG背景活动不同程度的改变,在患者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应定时行长程EEG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像学(CT和MR1)正常的癫(癎)病例的发作间期SPECT与脑电图(EEG)特点.方法:对100例影像学正常病例在发作间期进行SPECT显像、EEG长程监测.结果:共100例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54岁.病程平均3.77年.可追溯到病因者63%.全身性发作58%(全身强直阵挛发作52%),局灶性发作42%.发作间期SPECT异常100%,其中低灌注67%,高灌注30%,高-低灌注3%.异常灌注灶156个:脑区151个(97%),其中颞叶76例94个(60%).长程EEG监测正常17%,异常83%,异常者中90%有(癎)样放电.局灶性异常45%和弥漫性异常54%,EEG正常的全身性发作与局灶性发作差异明显(P<0.01);局灶性异常中全身性发作与局灶性发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正常而发作间期SPECT异常的癫(癎)病例和EEG异常明显增高,全身性发作者各脑区均存在异常灌注灶,其中颞叶异常灌注灶占60.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发作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33例发作性运动障碍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1)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KD) 32例 (96 .97% ) ;(2 )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NKD) 3例 (9.0 9% ) ;(3)发作性过度运动导致的运动障碍 (PED) 6例 (18.18% ) ;(4)发作性睡眠诱发性运动障碍 (PHD) 3例 (9.0 9% )。除 2 4例为单纯 PKD外 ,其余病例均与其它类型互相重叠。 EEG大多正常 (32 /33) ,32例 CT/MRI正常。部分可合并癫痫 (5 /33) ,抗癫痫治疗多数 (2 9/33)有效。结论 发作性运动障碍是一种少见的运动障碍疾病 ,和癫痫有一定关系 ,各型可互相重叠 ,EEG大多正常 ,大部分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癫痫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癫痫间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对56例确诊的癫痫间患者和46例对照者进行评价。结果癫痫间组患者QOL各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和复杂部分性发作(CPS)患者QOL各项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伴有抑郁的癫痫间患者在对发作的担忧、情绪健康、精力/疲乏和总体健康水平方面低于不伴有抑郁的癫痫间患者(P<0.05);服用1种抗癫痫间药物(AED)的患者与服用1种以上的患者比较,在对发作的担忧、综合生活质量、情绪方面、药物的影响以及总体健康水平方面得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癫痫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抑郁和服用多种AED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87车~1990车12月,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4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31例,女12例。年龄6~48岁,平均25岁。病程3~34年,平均12年。病因:外伤5例,脑炎4例,难产2例,高热5例,缺氧1例,其它4例,病因不明23例。本组病例均经系统药物治疗2年以上,每月发作次数4次以上。发作类型:单纯部分性发作3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7例,全身性发作23例。其中伴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者1例,表现为智能、记忆减退、幻听及人格障碍和冲动攻击等行为异常。 (二)术前检查:本组病例术前均行三次或三次以上EEG检查(包括蝶骨电极、睡眠诱发等),局灶性异常12例,弥漫性异常两侧对称17例,两侧不对称12例,正常EEG 2例。脑  相似文献   

19.
睡眠脑电图在小儿癫痫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睡眠EEG对癫痫的诊断价值、优点及诊断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分析应用日本光电4418型EEG仪监测136例癫痫患者睡眠EEG。结果正常28例(20.6%),非特异性异常12例(8.8%),痢样放电96例(70.6%)。结论睡眠EEG可反映睡眠结构和异常放电的发作情况;同时EEG可观察临床发作的全过程及发作时EEG的演变过程,能更明确局限性癫痫的诊断及定位,也可为全身性发作者寻找致痫灶。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证实感觉刺激抑制癫痫发作的临床现象,作者对19例全身性发作癫痫病人采用声音刺激抑制由过度换气所诱发的失神发作脑电活动,139次发作中79次抑制成功。本组包括病人19例,男5,女14;3~38岁(平均16岁);发作类型:8例失神发作,4例肌阵挛发作,2例合并前两种发作,4例全身强直发作,1例不典型失神发作。过度换气(每次5分钟,共三次,每次间隔3分钟)诱发失神发作。第一次刺激在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