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电图用于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塞部位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标准12导心电图预测冠状动脉梗塞部位.如:右冠状动脉(RCA)右心室分支的近端梗塞,RCA右心室分支的远端梗塞,左回旋支(LCX)梗塞.选择152名首次发生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发生后12h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前全部患者采用标准12导心电图.结果V_3/Ⅲ比率分别是0.2±0.3,0.8±0.5,2.5±2.5,(P=0.0001).V_3/Ⅲ比率<0.5为RCA近端梗塞,V_3/Ⅲ比率>0.5或≤1.2为RCA远端梗塞V_3/Ⅲ比率>1.2为LCX梗塞,其敏感性分别为91%,93%,95%.结论 V_3/Ⅲ比率对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梗塞部位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 (冠脉 )无明显狭窄 (<5 0 % )而冠脉血流储备异常患者的铊 2 0 1(2 0 1T1)负荷心肌洗脱率。方法 :随机测定 2 3例冠脉造影示冠脉正常或狭窄 <5 0 %患者不同冠脉的血流储备值 ,并根据冠脉血流储备 (CFR)分为 2组 :A组为CFR≥ 2 .5 (正常对照组 ) ,包括 34支冠脉 ;B组为CFR <2 .5 (冠脉微循环异常组 ) ,包括 16支冠脉。 2 3例受试者分别行2 0 1Tl潘生丁负荷心肌显像检查 ,处理出靶心图后 ,计算两组局部室壁洗脱率。洗脱率 =(负荷态放射性计数 -延迟态放射性计数 ) /负荷态放射性计数× 10 0 %。另根据心电图正常与否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 :组Ⅰ 12例 ,心电图完全正常 ;组Ⅱ 11例 ,平时心电图存在非特异性ST T改变 [成组导联的T低平或倒置和 (或 )ST压低≥ 0 .5mV]。比较两组的室壁洗脱率。结果 :A组的室壁洗脱率高于B组[(4 8.91± 7.75 ) %∶(36 .11± 6 .80 ) % ,P <0 .0 1];心电图有ST T改变的 11例受试者的相应 13段室壁洗脱率下降 ,为 (39.2 5± 7.86 ) % ,低于心电图完全正常的 12例受试者的 36段室壁洗脱率 [(4 9.5 6± 7.31) % ,P <0 .0 1]。结论 :CFR下降及心电图异常患者其心肌洗脱率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 (AMI)心电图ST段抬高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心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监护病房 (CCU)收治并接受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 36 0例AMI患者 ,根据溶栓后心电图ST段抬高达到稳定性下移 5 0 %的时间 ,分成A组 (时间在 30min内 ,n =92 )、B组(6 0min内 ,n =12 6 )及C组 (90min ,n =14 2 ) ,分别测定 3组的梗死血管室壁运动的幅度。结果 ST段抬高达到稳定性下移 5 0 %所需要的时间不同 ,梗死相关心室壁运动幅度存在差异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AMI)相关室间隔运动幅度A、B、C 3组分别为 (8 15± 1 6 2 )、(7 84± 1 4 3)及 (6 5 6± 2 15 )mm ,P <0 0 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 MI)相关左室后壁运动幅度 3组分别为 (8 78± 1 92 )、(7 32± 1 5 4 )及 (6 15± 2 0 5 )mm ,P <0 0 5 ,且随需要的时间延长 ,梗死相关的心室壁运动幅度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越短 ,梗死相关的心室壁运动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以及双源CT精确判定室间隔起搏部位,分析体表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 57例植入起搏器患者,术中经DSA图像定位提示起搏导线植入右室间隔部,术后行双源CT确定导线精确位置,分析明确植入到室间隔不同部位及游离壁的起搏心电图特征。结果游离壁12例(21.1%);间隔45例(78.9%)。游离壁起搏的QRS波时限显著宽于高位间隔起搏(150±15 ms vs 121±26 ms,P<0.05);高位间隔起搏Ⅲ导联R波振幅(RⅢ)明显大于低位间隔起搏(1.10±0.55 mV vs-0.27±0.12 mV,P<0.05);高位间隔起搏者44.4%Ⅰ导联出现q波或QS,中位间隔36.8%,低位和游离壁均为0;代表游离壁起搏的肢体导联切迹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室间隔起搏心电图往往表现为窄QRS波,I导联形态多变,高位间隔起搏时RⅢ较高。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面积,QRS积分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面积、QRS积分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采用Michelle等公式及WagnerQRS评分标准 ,观察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结果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死亡组心肌梗死面积 (22.14±6.26)、QRS积分(7.28±3.74)均较存活组显著增大 (17.83±5.65、4.91±2.63,P<0.05) ,存活组QRS积分与梗死面积的回归方程为 :QRS积分=2.59 0.13×梗死面积 ,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死亡组与存活组这两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提示利用入院时12导联心电图测算心肌梗死面积 ,对判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但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心脏三腔起搏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和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功能起搏器(CRT D)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共 11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 4 8~ 84 (71 6± 9 5 )岁 ,男 7例 ,女 4例。患者有心脏猝死或室性心动过速或电生理检查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左室射血分数≤ 35 % ,QRS≥ 12 0ms。所有患者置入的CRT D是美敦力INSYNCⅡMARQUIS 72 89,左心室电极置于冠状静脉窦左心室侧后壁分支或左后壁分支。右心房电极和右心室电极都使用主动螺旋电极 ,后者置于室间隔上部。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术后次日在心脏超声指导下进行AV优化。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度过手术 ,无并发症。放射时间为 19~ 73(44 7± 19 9)min。心房电极的振幅、阻抗和阈值分别为 (2 4 7± 0 77)mV、(5 90± 12 6 )Ω、(1 37± 0 71)V。右心室电极的振幅、阻抗和阈值分别为 (11 0 0± 3 4 8)mV、(5 86± 116 )Ω、(0 6 9± 0 2 1)V。左心室电极的振幅、阻抗和阈值分别为(15 37± 5 .15 )mV、(6 0 2± 12 5 )Ω、(1 6 2± 1 5 9)V。除颤阈 2 0J和 6J的各 3例 ,15J、12J和 3J各 1例。 1例患者因为原有除颤电极失效而更换为皮下电极 ,但仍除颤失败。另 1例患者因为出现心电图ST T变化而暂时未测定除颤阈值。所有患者除颤能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QRS积分方法评价西拉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的梗塞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分入西拉普利组(40例)与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西拉普利2.5mg/d。对每例患者住院即刻、24h、3d、7d、21d做常规心电图,用Wagner提出的QRS积分方法记录每份心电图分值。入院后21天采用核素心血池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西拉普利组第21日QRS分值(5.30±2.15)显著低于对照组(6.45±1.98),P<0.05;西拉普利组左室射血分数(51.9%±8.8%)明显高于对照组(45.2%±11.4%),P<0.05。结论西拉普利可明显减低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QRS的分值,提示西拉普利对防止梗塞的延展、促进心肌梗塞后心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脏淀粉样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回顾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心脏淀粉样变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 1985~1997年确诊原发性淀粉样变心脏受累 3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原发性淀粉样变心脏受累患者共 13例 (40 6 % ) ,心脏淀粉样变患者临床以充血性心力衰竭 (6 9 2 % )和心律失常 (6 9 2 % )最为常见 ,心电图QRS低电压亦常见 (6 9 2 % ) ;超声检查左心室室壁厚度增厚 [平均 (12 5± 3 8)mm];短期随访 6例死亡 [平均病程 (10 7± 11 9)个月 ]。结论 原发性淀粉样变常累及心脏 ,心脏淀粉样变患者临床表现多样 ,以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最为常见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心脏淀粉样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状态对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与心电图QT离散度 (QTd)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经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PTCA)再灌注治疗成功的AMI患者 30 8例 ,再灌注治疗后 1h按照 12导联心电图ST段的下移幅度分为A和B两组。A组为ST段迅速下降组 (下降≥ 5 0 % ) ,共 2 2 1例 ;B组为ST段持续抬高组 (下降 <5 0 % ) ,共 87例。分别计算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再灌注治疗后 1h和 2 4h心电图的QTd ,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CK、CK MB峰值均明显小于B组 (P <0 0 5 ) ,分别为 (315 5± 2 0 4 6 )vs(4 2 5 3± 2 76 2 ) ;(12 9± 80 )vs(181± 94 )。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B组 (5 7%vs 4 7% ,P <0 0 5 ) ,左心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7 5 %vs10 4 % ;4 6 %vs 8 3% )。A组再灌注治疗后 1h、2 4h心电图QTd均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 ,分别为 (4 0± 14 )vs(4 6± 12 ) ;(37± 13)vs(4 5± 15 )。结论 AMI再灌注治疗后 ,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状态与临床预后及QTd有相关性 ,QTd和心电图ST段回落速度是判断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的简易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aVR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患者心电图aVR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43例急性下壁MI患者根据有无aVR导联ST段压低分为2组,并分析其临床情况。结果:ST段压低组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浓度明显高于非ST段压低组[(47.25±25.42)∶(25.50±15.46)mmol/L,P<0.01;(2.82±1.99)∶(1.80±0.86)mmol/L,P<0.05,ST段压低组患者并发后壁MI比例亦明显高于非ST段压低组(56%∶9%,P<0.01)。结论:急性下壁MI心电图aVR导联ST段压低提示梗死面积较大,累及下侧壁或后壁;且有助于并发后壁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非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11例仅心电图异常 T波改变 ,而按冠心病诊治无效患者的病因 ,并评价其预后。  方法 :对 11例非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男 6例、女 5例 )进行心电图、核素心肌断层、踏车运动试验、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影像等检查 ,并与正常人配对比较。  结果 :11例患者心尖室壁肥厚 ,其舒张期厚度 (平均 1.42± 0 .2 3 cm ) ,与心室间隔基底段舒张期厚度 (1.0 7± 0 .0 7cm )之比为 1.45± 0 .16 ,心尖肥厚组心尖室壁舒张期厚度与正常对照组 (1.0 3± 0 .11cm)比较其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各心腔大小、左心室后壁、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正常 ;心电图除 T波异常外无其它异常表现 ,其他各项检查均正常。  结论 :非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特别是早期病变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时 ,易漏诊和误治 ,常规测量心尖室壁厚度可指导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近期 (4周内 )死亡患者12 0例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心电图变化特征及其与严重并发症 [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房颤动 (Af)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束支传导阻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及ST段形态的相关联系。对象与方法对象  1984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收治的AMI4周内死亡患者 12 0例 ,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男 70例 ,女 5 0例。年龄 4 8~ 96岁 ,平均70 10± 10 10 ,其中男性年龄 4 8~ 90岁 ,平均6 9 5 8± 9 71,女性 5 0~ 96岁 ,平均 70 84± 10 73。心肌梗死部位为 :前壁梗死 6 …  相似文献   

13.
36例原发性高血压(>5年)患者在降压治疗开始前或降压治疗停止4周后,收缩压持续>20.0kPa 或者舒张压持续>12.5kPa。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值计算缩短分数、左室肌重量和收缩末室壁应力。各例均有左室肥厚,即室间隔和左室壁的厚度≥12mm,左室肌重量>正常均值+2×标准差。根据收缩末室壁应力分为两组。A 组15例收缩末室壁应力<正常均值-2×标准差。B 组21例收缩末室壁应力在正常范围(正常均值±2×标准差)之内。AB 两组的年龄(55±9对51±11岁)、性别(男性14/15对18/21)、收缩压(20.1±1.7对21.0±1.2kPa)、舒张压(13.0±1.2对12.8±1.6kPa)和左室肌重量(331±66对318±73g)均无显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影响胸前导联ST段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18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胸前导联ST段改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结果表明下壁导联ST段抬高幅度与胸前导联ST段改变呈负相关(r=-0.523.P<0.01).在16例同时合并右室梗塞的患者中,胸前导联ST段改变幅度(V_2:0.63±1.82)及与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V_2/avF:0.84±1.61)均高于单纯下壁组(V_2:0.35±1.65,V_2/aVF:0.29±1.28),而38例同时合并侧后壁梗塞的患者胸前导联ST段压低幅度(V_2:-1.20±1.52)及与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V_2/aVF:-0.33±1.15)均低于单纯下壁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次,去掉右室梗塞和侧后壁梗塞的病例,可使下壁导联和胸前导联ST段的相关性显著提高(r=-0.797,P<0.01).因此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同时合并右室梗塞可使胸前导联ST段趋于抬高,而合并侧后壁梗塞则使其进一步降低,二者呈相反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长QT综合征20个家系187例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调查与研究先天性长QT综合征(longQTsyndrome,LQTS)的遗传特点及家系图谱分析,LQTS的心电图分型、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应用惠普12导联心电图机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分别记录6导联及12导联常规体表心电图,对先证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量Ⅱ、V2导联的QT、QTc以及QTd.先证者及家族中有症状的患者给予普萘洛尔2~3mg/kg,每日3次治疗.结果187个家庭成员中有31例为LQTS患者,男性11例,女性20例.其中LQT118例,LQT212例,LQT31例.QT间期为(0.57±0.08)s,QTc为(0.58±0.08)s,QTd为(0.16±0.03)s.除1例应用阿托品治疗有效,6例猝死外,其余24例(77.4%)患者应用普萘洛尔治疗有效.无症状的QTc延长者56例,男性23例,女性33例,LQT122例,LQT234例.QT间期为(0.47±0.09)s,QTc为(0.52±0.07)s,QTd为(0.08±0.03)s,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家系图谱分析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结论12导联体表心电图是LQTS常用的最简单的检查方法,心电图对LQTS的临床分型基本准确可靠.普萘洛尔是预防LQTS患者猝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计帧法评价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改变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相关冠状动脉血流的意义。方法 静息心电图或踏板运动试验 (treadm ill test,TMT)有缺血改变 (连续 2个以上相关导联 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 .0 5 m V或 T波深倒置 )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 19例患者为缺血组。有心绞痛样症状而静息心电图、踏板运动试验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 5 2例为对照组。测定缺血相关性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 (thrombolysisin myocardial infarcton,TIMI)计帧值 (frame count,TIMI- FC)。结果 缺血组心电图示前壁心肌缺血者的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和下壁缺血者的右冠状动脉血流以及高侧壁缺血者的左回旋支血流的 TIMI- FC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 35 .3± 16 .1vs19.9± 13.7,P<0 .0 5 ;38.9± 11.7vs2 1.7± 14 .1,P<0 .0 5及 35 .9± 16 .7vs.14 .1± 9.5 ,P<0 .0 1) ;TIMI- FC测定结果以 <2 7为血流正常 ,≥ 2 7为血流缓慢。血流缓慢 (slow coronary flow,SCF)者 2 2例 ,血流正常 (norm al coronary flow,NCF)者 4 9例。SCF者中心电图有缺血改变的患者 (15例 ,6 8.2 % )显著多于 NCF者中心电图有缺血的患者 (4例 ,8.2 % ) ;NCF者中心电图正常者 (4 5例 ,91.8% )显著多于 SCF者中心电图正常者(7例 ,  相似文献   

17.
作者分析了伴有一支顺行传导附加通路50例患者的心电图,取得了有关中间隔、前间隔、其后间隔及右侧游离壁附加通路定位的心电图指标。这种定位法经外科手术(33例)及射频消蚀术(17例)证实。这项研究分析了以下指标:(1)额面的QRS电轴,(2)额面的△波电轴,(3)QRS电轴与△波电轴之间的角度,(4)Ⅲ导联R/S比值,(5)下壁导联中负值△波,(6)心前区导联的R/S比值。 结果 (1)附加通路的QRS电轴,右侧游离壁在15~+65°之间(平均32±19°);其后间隔+30~-60°(-38±22°);中间隔+15~-60°(+49±11°);前间隔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QRS积分方法评价西拉普利对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的梗塞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6 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分入西拉普利组 (40例 )与对照组 (2 4例 ) ,治疗组给予西拉普利 2 .5mg/d。对每例患者住院即刻、2 4h、3d、7d、2 1d做常规心电图 ,用Wagner提出的QRS积分方法记录每份心电图分值。入院后 2 1天采用核素心血池测定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西拉普利组第 2 1日QRS分值 (5 .30± 2 .15 )显著低于对照组 (6 .45± 1.98) ,P <0 0 5 ;西拉普利组左室射血分数 (5 1.9%± 8.8% )明显高于对照组 (45 .2 %± 11.4% ) ,P <0 0 5。结论 :西拉普利可明显减低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QRS的分值 ,提示西拉普利对防止梗塞的延展、促进心肌梗塞后心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 (VPB)的疗效。方法 :12例频发右心室流出道VPB患者 ,动态心电图示VPB数 (2 4 786± 72 2 7)个 /2 4h ,VPB相关的临床症状重 ,服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采用起搏标测法确定VPB的起源部位 ,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10例起搏标测记录到与自发VPBQRS形态 12导联一致的波形 ,消融成功 ,成功部位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7例、游离壁 3例。另 2例只记录到 11导联一致的波形 ,消融失败。成功率为 83.3%。成功病例术后 1周复查动态心电图示VPB(2± 3)个 /2 4h ;随访 5~ 15个月 ,复查动态心电图示VPB(4± 11)个 /2 4h ,无复发病例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流出道VPB疗效好、安全性高 ,可供临床症状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患者选择  相似文献   

20.
心房-分支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初步经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4例心房-分支旁路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并探讨心电图诊断的要点。方法 4例中男性3倒,女性1例,年龄16~47(平均28±14)岁。4例均不伴器质性心脏病。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2~17年,1例有晕厥史。结果 4例患者中3例记录到旁路电位,1例未能记录到。2例旁路位于右侧游离壁,2例旁路位于右后侧壁。射频消融术中平均放电2.2次,消融能量43±12(30~60)W.放电时间67士24(40~100)s,消融均获成功;术后随访16士7(8~25)个月心动过速未再发生。结论 心房-分支旁路体表心电图是一种特殊的慢旁路,能经体表心电图及电生理方法得以诊断,射频消融术成功率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