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取250毫升空输液瓶一个,内装1/2无菌蒸馏水,盖上瓶塞。将一根16号、长14厘米空心针经瓶塞插入瓶内至水中,上端接一次性输液器管取20~30厘米连接在氧气流量表;再以一根16号、长5厘米空心针经瓶塞插入瓶内水面以上,上端接一次性输液器管一根,尾端接鼻导管。  相似文献   

2.
吴迪  张静  李芬  杨华  杨鑫  田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91-7791
氧气吸人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使用率高、应用范围极广。但氧气湿化瓶装置又是一个极易带菌的感染源,从而造成医院内感染已被临床所证实。大量文献报道,临床上氧气湿化液及氧疗管道细菌污染程度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氧气湿化瓶及其管道反复使用,给吸氧病人造成感染的潜在因素已被广泛证实。湿化瓶使用过久瓶内形成水垢,易造成细菌污染,也给病人以恶性刺激,使病人不愿接受。自1996年3月,我院采用了天津第三医院研制成功的一次性密闭湿化瓶,应用临床400例,收效甚好,现介绍如下: 1 构造: 使用医用无毒PUC材料,一次压模成形,并在  相似文献   

4.
氧气湿化瓶     
用氧气袋给氧,过去未用湿化瓶,给氧时不能控制流量,流出的气体干燥,易引起患儿咳呛。我院现自制了湿化瓶连接在氧气袋上,克服了上述缺点。装置湿化瓶需用下列物品:100毫升玻璃瓶及密封橡皮塞、废长穿刺针、19号针头、螺旋夹各1,玻璃接管、针头接管、橡皮管各2。装置如附图。瓶内盛半瓶水,长穿刺针插入水中,与氧气袋相连;短针头不可与水面接触,与鼻导管相连,不可接错,以免发生危险。用氧时先调节流速,然后插管。新生儿用氧量一般为100气泡/分钟,小儿可调节至200~300气泡/分钟。一袋氧气可供新生儿用5~6小时。氧气袋压力不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家医院的病人吸氧常用的湿化瓶管芯,由于长期频繁使用,易造成交叉感染。同时吸痰时湿化瓶管芯发出的噪声很大,尤其是夜间声响非常明显,影响病人睡眠;而且管芯反复拆装,加之消毒液的轻度腐蚀,容易损坏、折断而不能使用,造成资源浪费。我们将一次性注射器外套管改装成湿化瓶管芯,经临床应用解决了以上问题.且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家医院的病人吸氧常用的湿化瓶管芯,由于长期频繁使用,易造成交叉感染.同时吸痰时湿化瓶管芯发出的噪声很大,尤其是夜间声响非常明显,影响病人睡眠;而且管芯反复拆装,加之消毒液的轻度腐蚀,容易损坏、折断而不能使用,造成资源浪费.我们将一次性注射器外套管改装成湿化瓶管芯,经临床应用解决了以上问题,且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制作方法 取一个用过的甘露醇玻璃瓶(带橡皮塞)和两根一次性输液管(一根带调节器)。将甘露醇瓶清洗干净后盛上三分之二清水,用12  相似文献   

8.
改进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改进的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和持续使用时间。方法分两阶段进行消毒监测。第一阶段分2组,观察组使用无菌蒸馏水为湿化液,并使用改进的消毒措施;对照组使用冷开水为湿化液,并采用传统消毒方法;对两组第3天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第二阶段对50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对1~7d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一阶段观察组湿化瓶持续使用3d后的湿化液细菌监测合格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二阶段持续吸氧后湿化液第7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能有效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7天必须更换消毒以有效控制细菌生长,控制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输氧装置(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是否优于传统的氧气湿化方法。[方法]将150例吸氧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一次性使用氧气连接湿化瓶,对照组应用蒸馏水湿化法,对正在使用的两种湿化液样本,分别在使用24 h、72 h7、d进行细菌菌落数检测,并询问两组病人对湿化噪声的主观感受。[结果]实验组使用7 d内总合格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使用传统湿化装置的病人,48.0%病人明显感受到湿化噪声,而使用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的病人,无一例感受到湿化噪声(P〈0.05)。[结论]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比传统的湿化法更实用、更快捷,实现了无菌、无噪声、舒适安全吸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输氧装置(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是否优于传统的氧气湿化方法.[方法]将150例吸氧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一次性使用氧气连接湿化瓶,对照组应用蒸馏水湿化法,对正在使用的两种湿化液样本,分别在使用24 h、72 h、7 d进行细菌菌落数检测,并询问两组病人对湿化噪声的主观感受.[结果]实验组使用7 d内总合格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使用传统湿化装置的病人,48.0%病人明显感受到湿化噪声,而使用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的病人,无一例感受到湿化噪声(P<0.05).[结论]一次性氧气连接湿化瓶比传统的湿化法更实用、更快捷,实现了无菌、无噪声、舒适安全吸氧.  相似文献   

11.
<正>氧气吸入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操作。氧气湿化瓶是吸氧过程中湿化氧气必不可少的装置。临床工作中,对用过的湿化瓶需要清洁、消毒后干燥保存。但时间长了瓶壁上难免出现很多水垢,既不美观,又容易滋生细菌。通常用毛刷或长镊子夹取棉球擦洗瓶内水垢,效果差、费时、费力。目前常以过氧乙酸、洗洁净、"84"原液等清洗,但长时间应用过氧乙酸可腐蚀湿化瓶内表面,使之失去光泽性,且浪费大量的过氧乙酸;使用洗洁净、"84"原液擦洗,也很难将水垢彻底去除,且费时、费力。为让湿化瓶快速洁净透亮。现介绍两种高效率的除垢方  相似文献   

12.
<正>氧气湿化瓶是氧气吸入治疗的重要装置,氧疗时湿化瓶中的湿化液可湿化氧气,减少了干燥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还可提高氧疗效果和病人的舒适度。但氧气湿化瓶的污染可导致湿化液污染,被污染的湿化液会产生带细菌的气溶胶随氧气吸入至病人的呼吸道,成为呼吸道感染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以前医院临床各科室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均为分散式管理,由各科室护士将使用过的氧气湿化瓶  相似文献   

13.
氧疗过程中,吸氧装置中的塑料湿化瓶管芯由于长期频繁拆装,加之湿化瓶及通气管需定时清洁、消毒,消毒液的腐蚀使通气管极易损坏,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并可造成资金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科采用一次性输液器排气管代替氧气湿化瓶中的通气管,经实践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氧疗过程中,吸氧装置中的塑料湿化瓶管芯由于长期频繁拆装,加之湿化瓶及通气管需定时清洁、消毒,消毒液的腐蚀使通气管极易损坏,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并可造成资金浪费。为此,我科采用一次性吸氧管代替氧气湿化瓶中的通气管,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临床中,氧疗已成为各种缺氧治疗和预防的主要方法。以往传统的吸氧装置,患者使用后,氧气湿化瓶经常规消毒后继续使用。而由于湿化瓶消毒不严格,容易导致细菌污染严重超标,。因此,我院现采用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连接瓶,为一次性用物(本品  相似文献   

16.
氧气湿化瓶是医院输氧装置的一部分,文献报道,氧气湿化瓶污染是造成医院肺部感染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其污染率高达60%~80%。《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明确要求: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等应定期消毒,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无菌水,用毕需消毒...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院“三个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和执行,原来由临床各科自行清洗消毒处理的湿化瓶全部交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以前临床科室因无专业清洗设备及方法,湿化瓶内的水垢积存较多,难以除去。交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后,应用了鲁沃夫水垢去除剂,并摸索出人工去除氧气湿化瓶水垢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吸氧是临床工作中一项常用的护理操作,用过的湿化瓶需要消毒后干燥备用.但湿化瓶内壁的水垢难以清除,有报道用食醋浸泡除垢,将食醋倒满瓶浸泡30 min~1 h,这样费时并且量多.我们自2003年,用比重为 1.28的稀硫酸清除湿化瓶水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实践中,更换的氧气湿化瓶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晾干时一般是倒置放在治疗车上或治疗盘中.但南于氧气湿化瓶较轻,很容易被撞翻或被风吹倒造成污染.我科2006年以来经过长期研究和观察,特制了一种氧气湿化瓶悬挂晾干器,在临床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妙洗氧气湿化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气湿化瓶是吸氧过程中湿化氧气必不可少的装置。通常湿化瓶内盛1/2~1/3蒸馏水。虽然湿化瓶每日更换,每周定期清洗消毒,但时间长了,瓶壁上还是难免出现很多水垢,既不美观,又易使细菌滋生。我们曾用去污粉擦洗,84液先浸泡再擦洗,也很难将水垢彻底清除。现我们改用维生素C注射液清洗,省时省力而且效果满意。倒掉湿化瓶内的水,从瓶口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5~10 m l,轻轻摇动湿化瓶,使维生素C注射液与瓶壁水垢充分接触,水垢便会很快溶解于维生素C注射液中。若水垢多为陈旧性水垢,难以去除,可稍加大用量,静置5~10 m in再用清水冲洗,冲洗干净后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