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短暂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可明显增强心肌对较长时间持续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耐受能力,此现象称为心肌缺血预适应.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24 h内出现心绞痛产生的心肌缺血预适应,可表现为心电图ST段凹面向上形特征性抬高,而非凸面向上(弓背向上)形抬高.本研究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临床和ST段形态影响,及对ST形态影响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变化与梗死相关血管的关系。方法通过对50例AMI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比较,分析心电图变化与梗塞血管的关系。结果(1)Ⅱ、Ⅲ、avF导联出现ST段抬高的AMI患者81.48%的梗塞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2)Ⅰ、avL或V1-V6导联ST段抬高者91.67%的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前分支中段;(3)仅V1-V3导联ST段抬高者100%出现左前分支大对角支远侧梗塞。结论AMI患者急性期心电图不同导联ST段改变可以对梗塞相关血管的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彭芝琳 《海南医学》2005,16(6):61-62
心电图ST段抬高,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中至关重要。ST段抬高,形态多样,并与T波形成规律性动态衍变,其中“墓碑形”ST段抬高一被Wimalaratna描述为AMI的一种早期超急性期严重心肌损伤心电图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与众不同,预后恶劣。本文通过对56例AMI的回顾性研究,着重讨论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组观察9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电图改变,探讨ST段呈“墓碑形”ST段抬高及aVR导联ST段抬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 IP)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与预后的影响.方法:296例AMI住院患者,根据发病前24小时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IP)组和非缺血预适应(NIP)组,观察各组患者发病2~4周的临床状况.结果:IP组心电图ST段抬高的程度、心肌酶峰值、心电图积分以及室壁瘤、右束支阻滞、休克、心衰的发生机会均低于NIP组;左室射血分数(EF)高于NIP组(P<0.01).结论:梗死前24小时内发生心绞痛可产生缺血预适应现象,该组患者梗死面积小、心功能好,室壁瘤、右束支阻滞、休克的发生机会均较低.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方田 《浙江医学》2003,25(11):661-663
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上最早期表现之一是ST段抬高 ,其常见的形态有凹面向上形、弓背向上形、单向曲线形、斜直形 ,ST段及T波呈规律性动态演变是诊断AMI重要指标。1993年Wimalaratna[1]首次报道AMI时另一种ST段抬高形态———墓碑形 ,认为是AMI近期预后险恶的一项独立指标。本文旨在探讨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1.1一般资料138例均系我院1996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的出现异常Q波的AMI患者 ,根据ST段抬高形态分组 ,呈墓碑形抬高者为观察组 ,共28例 (20.3 % )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8例 ;年龄56~78岁 ,平均 (64.8±5.1)岁。…  相似文献   

7.
探讨心电图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梗死相关动脉血管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诊断符合WHO标准。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38—78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方法:将166例AMI患者分为两组:(1)ST段呈"墓碑形"抬高组(A组40例);(2)ST段呈常态形抬高组(B组126例).对两组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ST段呈"墓碑形"抬高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心衰及室壁瘤发生率较常态形抬高组显著增高.结论:AMI心电图"墓碑形"ST段抬高是严重的心肌损伤和预后险恶的一种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形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0例AMI ST段抬高形态,分为墓碑形抬高组(A组)、普通形抬高组(B组)。观察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心梗发生部位,首次CK值,血压心率乘积,心梗后心绞痛发生率,入院1周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A组患者的发病年龄,首次CK值明显高于B组;A组心梗合并糖尿病、心梗后心绞痛发生率、入院1周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B组显著增高。A组心梗部位均位于广泛前壁。两组血压心率乘积无差异。结论:提示墓碑形ST段抬高者梗死部位特殊而广泛,多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致并发症多而严重,病死率高。可作为判断AMI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世汉 《中外医疗》2011,30(9):39-40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原因和对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体表心电图分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2组,观察2组住院期间观察心肌酶、心电图变化及临床特征、预后比较。结果 ST段抬高组单支病变高于非ST段抬高组;非ST段抬高组3支病变率高于ST段抬高组。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病死率非ST段抬高组明显低于ST段抬高组。结论由于2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不同,ST段抬高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非ST段抬高AMI患者远期预后欠佳。ST段抬高AMI溶栓治疗效果好,如有条件首选介入治疗。而非ST段抬高AMI溶栓无益。对中高危者,有条件亦可首选紧急介入治疗,以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何劲松 《广西医学》2000,22(3):454-456
目的 研究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本院五年来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患者138例,其中梗塞前有明确心绞痛病史者103例,占76.3%,无明确心绞痛病史者35例,占25.4%,两组对照其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有心绞痛病史组其室性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猝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心绞痛病史组(P〈0.01)。结论 提示梗塞前心绞痛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右室心肌梗塞三例,均并发于下壁梗塞。心电图显示:在导联V_(3~6R)、MR 等均有 S—T 段抬高1~2mm。肺呼吸音清晰。胸部 x 线检查无间质性肺水肿。符合 Lorell 提出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荆忻  荆忱  贾绍斌 《西部医学》2011,23(3):436-438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青年组56例(〈45岁)AMI患者、老年组156例(≥60岁)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AMI组危险因素如吸烟、男性、超重、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明显多于老年组(P〈0.01或P〈0.05),发病时症状较老年人典型(P〈0.01),并发症明显少于老年患者(P〈0.01)。冠脉造影(CAG)显示青年患者冠脉病变以单支、局限性病变为主,而老年组则以多支病变多见(P〈0.05)。结论青年人AMI患者吸烟、男性、家族史、血脂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时症状典型、并发症少;CAG显示冠脉正常者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1)时血液凝固与纤溶系统的变化,动态测定28例AM1患者30天内的AT-ⅢAg,Fn,FDP值,与正常组,心绞痛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T-ⅢAg,Fn在发病72小时内明显降低,FDP在30天内明显上升,均变化显著。提示AT-ⅢAg出现早,变化敏感,是体内主要有抗凝物质,Fn变化与病情一致,可做为AMI病情和治疗监测的项目;FDP持续久,变化显著,对溶解血栓与防止血栓再形成有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以致局部坏死,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少数由于梅毒性主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开口,结缔组织病或冠状动脉栓塞所引起.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 (AMI)是冠心病中发病率高、危害性最大的病症之一 ,其病死率可达 2 0 %~ 30 % [1] 。从80年代早期开展静脉溶栓疗法之后 ,大量资料表明早期溶栓可使闭塞的冠脉再通 ,救治濒死的心肌 ,缩小梗死的面积 ,改善心功能 ,减少并发症 ,降低AMI的总病死率。我科CCU病房从 1994年 5月至 2 0 0 1年 6月对 4 2例AMI病人应用了溶栓疗法。现将我们在治疗护理中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选择对象选择我院 1994年 5月至 2 0 0 1年 6月符合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适应症而无禁忌症的AMI病人 4 2例[1] 。其中 ,男 30例 ,…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不典型改变,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应注意:结合临床观察QRS向量的变化;观察ST—T的动态变化;复查应进行前后对比;密切观察心肌坏死的体温、白细胞、血沉的动态改变及酶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可防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结果 28例患者中,痊愈21例,好转6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6%,病死率为4%.结论 通过加强对心肌梗死病人系统、全面的护理,降低了病人的病死率,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