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200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证候特点。[结果]垂体腺瘤以痰湿内阻型最多见。在无功能型垂体瘤患者中,以痰湿内阻证患者为主(88.5%);泌乳素(PRL)型垂体腺瘤患者中,脾肾阳虚证患者为主(41.4%);生长激素(GH)型垂体腺瘤患者以痰湿内阻证为主(92.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型垂体腺瘤为主(71.4%);促甲状腺激素(TSH)型垂体腺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证,占100%。200例垂体腺瘤患者中,表现最多的临床症状为月经失调或性功能改变,占85.5%。[结论]垂体腺瘤以痰湿内阻型最多见,其主要病机为痰瘀互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试验受试者的筛查,了解患者对PCOS及其临床试验的认知程度,探究筛查环节在临床试验中的作用及PCOS发病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 研究助手向PCOS患者宣讲PCOS及其临床试验的相关内容,同意接受筛查者,填写纸质版PCOS筛查-纳入情况记录表、门诊病历表及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保留患者的必要检查结果,以作统计分析.结果 1)筛查患者对PCOS及其临床试验的认知程度较低;2)筛查后入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距离远、不感兴趣等;3)受筛查的PCO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4)基线资料:初潮后月经周期一直不规律者占72.04%;曾有规律的月经周期,后不规律者占27.96%;月经稀发或闭经者占95.70%,子宫异常出血者占4.30%;饮食方式不良者占52.78%,无运动习惯者占81.94%;有家族病史者占57.90%;多毛、痤疮、黑棘皮分别占32.47%、35.07%、41.56%;肥胖者占57.61%,其中向心性肥胖占68.00%;84例受筛查患者中,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比值异常33例,高雄激素血症5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48例,血脂异常24例,胰岛素抵抗(IR)51例,糖耐量异常16例.结论 PCOS患者多无良好的饮食、运动及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家族疾病史,除典型的临床特征外,常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伴糖脂代谢异常.大多数PCOS患者对该疾病及其临床试验的认知程度低,试验前的筛查环节有助于PCOS知识的普及及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宁夏地区各大高校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的分布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通过填写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候调查问卷,选取符合PCOS诊断标准的患者104例,进行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的104例PCOS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判定为兼夹体质者有22例(21.2%),阳虚质者有19例(18.3%),痰湿质者有18例(17.3%),湿热质者有14例(13.5%),平和质者有12例(11.5%),气郁质者有6例(5.8%),阴虚质者有6例(5.8%),气虚质者有4例(3.8%),血瘀质者有2例(1.9%),特禀质者有1例(1.0%)。PCOS患者以兼夹体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多见;常见中医证型为肾虚证,其次为痰湿证、兼夹证型、血瘀证、肝郁证、脾虚证;平和质与痰湿证呈负相关(P<0.05),气虚质与痰湿证呈正相关(P<0.05),痰湿质与痰湿证呈正相关(P<0.05),湿热质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气郁质与肝郁证呈正相关(P<0.05)。身体质量指数(BMI)与痰湿质有关(P<0.05),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证候与证型的分布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419例PCOC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6.0及模糊聚类法对其证候证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癌状以肾虚与肝郁的表现为主,单证分型从高到低依次为肝郁型、肾虚型、脾虚型、痰湿型及血瘀型.结论:PCOS发病以肾虚为本,肝郁为标,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痰瘀阻滞胞脉所致.临床当以补肾为根本,佐以疏肝健脾,或活血、化痰.  相似文献   

5.
袁小琴  李玉玲 《海南医学》2011,22(10):33-34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PCOS的病机探索及证候的规范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20例PCOS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肾系证、肝系证、脾系证及血瘀证,并与山东地区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比较。结果海南地区PCOS患者最常见的证候依次为:肾系证(61.7%)、肝系证(17.5%)、血瘀证(13.3%)及脾系证(7.5%),其中以肾虚血瘀为最常见证候。与山东地区PCO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南北不同区域PCO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有差异。海南地区PCOS患者的证候分布以肾虚血瘀型最常见,是该地区PCOS发生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6.
156例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脂肪肝(FLD)的症状分布规律和证候特征,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取横断面的方法,制定临床证候调查表,全面收集FLD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中医四诊所得症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排名前4位的症状和体征为肢体倦怠、体胖、胁肋不适、腰膝酸软;前3位的脉象是脉弦、细、滑。在临床证候群中,脾虚肝郁占46.79%、痰湿中阻占30.77%、肝肾不足占27.56%、痰瘀互结占22.44%等;证候与临床严重程度和病程的关系:轻度FLD中脾虚肝郁明显最多见,中度FLD中痰湿内阻最多见,重度FLD中肝肾不足最多见;5年以内脾虚肝郁最多见、痰湿内阻次之,5年以后肝肾不足和痰瘀互结最多见。结论脾虚肝郁是FLD最常见的证候,痰湿是形成FLD的重要病理因素,肾虚在FLD的病机转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初诊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证候分布及证候要素组合特点.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283例中晚期NSCLC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70项中医四诊信息,对每一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作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283例中晚期NSCLC中共有25种辨证分型,出现比例较大的有:气阴两虚型、气虚型、气虚血瘀型、痰湿瘀阻型;气虚、血瘀是主要证候要素,分别占65.7%、48.4%,其他由多到少依次为阴虚、痰湿、饮停胸胁、痰热、气滞、阳虚;常见两两证素组合依次为:气虚与血瘀、气虚与阴虚、痰湿与血瘀、气虚与痰湿、阴虚与血瘀.结论 初诊中晚期NSCLC证候分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以辨证素为切入点,证素间相互组合成证的辨证思路比较符合中晚期NSCLC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证候要素特点。方法:对210例HPV阳性的CIN患者建立中医症状数据库,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处理,采用系统聚类中的R型聚类方法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证候要素特点。结果:HPV阳性的CIN患者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为:脾虚湿困75例,占35.7%;湿热下注61例,占29.1%;肾阳虚30例,占14.3%;阴虚夹湿29例,占13.9%;气滞血瘀15例,占7.1%。病位类证候要素有肾、肝、脾、心、冲任,病性类证候要素包括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滞、血瘀、热毒、湿、湿热、寒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永州地区脂肪肝中医证型特点分布的分析,为临床辩证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统一的量化表格,对永州地区550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观察记录中医证候,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永州地区脂肪肝的主要证型。结果:肝郁脾虚患者在所有550例脂肪肝患者中比例最大,占115例(20.9%);其次是痰湿困脾,占96例(17.5%);第三位的是肝肾阴虚,占88例(16.0%);第四位的是气滞血瘀,占85例(15.5%);第五位的是脾肾阳虚,占81例(14.7%);第六位的是阴虚阳亢,占75例(13.6%)。10例患者因症状不典型,属无法分类病样本。结论:永州地区脂肪肝主要中医证型:肝郁脾虚、痰湿困脾、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脾肾阳虚、阴虚阳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方法 选取符合病例诊断标准的110例患者进行临床证候调查,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辨证分析确定其证型;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对象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的特点.结果 110例患者共计12种证候,包含病位类证素6个,病性类证素11个.实性证候要素中以肝郁、气滞为基本要素,虚性证候要素中以肾虚、脾虚为主,各证候要素按出现频率高低依次为:肝郁>气滞>湿热>肾虚>痰湿>脾虚>血瘀>心虚>气虚>阴虚>阳虚. 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伴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早期多以实证为主,后期为虚实夹杂证,肾虚肝郁、痰湿瘀阻是其基本病机,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真菌感染中医辨证演变规律,为中医辨证施治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患者,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每3~7d辨证一次,直至痰液真菌培养结果阴性,动态观察真菌从感染到消失,中医辨证发展的演变过程。结果:在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中医辨证4种分型中,肺热壅盛型中医辨证演变为痰湿内盛型,占30.8%,痰湿内盛型中医辨证演变为脾肾阳虚型,占58.7%,脾肾阳虚型中医辨证演变为痰湿内盛型,占30.0%。结论:真菌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的演变表现为3种类型,即肺热壅盛型演变为痰湿内盛型、痰湿内盛型演变为脾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演变为痰湿内盛型。其中痰湿内盛型中医辨证演变为脾肾阳虚型的演变率最高,外寒内饮型未发生中医辨证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寒痰阻肺证与脾肺气虚证的疲劳特征及其异同点。方法:运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评定寒痰阻肺证和脾肺气虚证患者的疲劳状况。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类型及特征的比较上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疲劳程度总分、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情境性条目下有差异性(P〈0.05);疲劳类型及特征程度的比较上,躯体疲劳程度、疲劳后果程度、总体疲劳程度、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程度、疲劳情境性程度条目下有差异性(P〈0.05)。结论:寒痰阻肺证及脾肺气虚证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疲劳症状。脾肺气虚证的疲劳症状总体重于寒痰阻肺证。在临证时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机给予患者相对应的治疗,干预患者的疲劳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不同证候的临床分型情况及眩晕发病程度。方法选取15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其中医证候分型情况和眩晕程度评分情况。结果肝火上炎证型所占比例28.00%,证候平均分(9.53±2.12)分,均高于其他证型所占比例和证候平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上炎证评分总分最高(15.4±5.7)分,肾精不足证评分总分最低(12.8±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火上炎证型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医临床分型中所占比例和证候评分最高,每种证型的眩晕症状和程度各有侧重,临床治疗中应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风病辨证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300例中风住院病例,每例均有中医病类、证类诊断,同时有详细的颈动脉彩超检查报告。中风病类分中经络及中脏腑2类,证类分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7型。统计分析中风病类、证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中经络者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或轻度狭窄,在斑块性质上多为不稳定性斑块;中脏腑者多为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在斑块性质上多为稳定性斑块。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风痰瘀阻、气虚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轻(21.8%,21.0%),多为不稳定性斑块(22.4%,24.1%)。痰湿蒙神证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35.7%)。稳定性斑块在风火上扰证组中多见(27.4%)。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风病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协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研究了中医辨证分型与宫腔镜诊断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5例肾阴虚,肾阳虚,肝郁型,痰湿型及血瘀型妇性不孕症患者进行宫腔镜观察,结果:发现各型患者宫脸形态呈多种改变,但同一病例中存在着某一特征为主的形态改变,结论:宫腔形态变倾的中医辨证分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探究。方法 基于2 907例支气管扩张症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运用Lantern 5.0和SPSS 20.0软件分别进行频次描述性统计、隐结构及系统聚类分析,综合判断潜在证型,为提出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常见中医证型提供依据。结果 纳入的2 907份病历记录中涉及43个证型,其中频率大于5%的有痰热蕴肺证(52%)、痰湿阻肺证(25.5%)、肺气阴两虚证(9.1%)、痰瘀阻肺证(7.8%)、肺脾气虚证(7.1%)、肺肾气虚证(6.6%);共记录有219个症状,将出现频次>30次的67个症状作为显变量,综合聚类成风热犯肺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共8个证候;对频次>60次的52个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风热犯肺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肺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兼外感证、阴虚内热兼血瘀证、肺肾气虚证、脾气虚证、兼证络伤咳血证共10个证候。以上3种方法推断出的证型中,重复出现至少两次的证型共有8个,即可认定为支气管扩张症常见证型。结论 支气管扩张症8个常见的证型为风热犯肺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  相似文献   

17.
晚期肺癌恶病质中医辨证分型及细胞因子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恶病质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8例晚期肺癌恶病质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n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38例肺癌恶病质患者中,10例(占26.3%)为气虚痰湿型,5例(占13.2%)为阴虚内热型,3例(占7.9%)为气滞血瘀型,20例(占52.6%)为气阴两虚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气阴两虚型和阴虚内热型TNF-α显著增高(P〈0.05),气虚痰湿型和气滞血瘀型TNF-α显著减低;气阴两虚型、阴虚内热型、气虚痰湿型IL-1I、L-6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肺癌恶病质中医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型为主,TNF-αI、L-1I、L-6是肺癌恶病质相关因子,TNF-αI、L-1与恶病质的阴虚证有关,IL-6水平可能是反映气虚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8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81.6%的患者有夜间咳嗽症状,55.1%的患者日夜间均有咳嗽症状,86.7%的患者合并有鼻窦炎,78.6%的患者有鼻塞,66.3%的患者有流脓涕,33.7%的患者有打喷嚏,73.3%的患者咽喉部有痰或有异物感,42.9%的患者有鼻后滴流感,16.3%的患者出现嗅觉异常,咯痰患者占53.1%,23.5%的患者咽后壁黏膜有鹅卵石样改变,面部鼻窦区有压痛者占34.7%,在合并鼻窦炎的UACS患者中,76.5%以上为双侧多组鼻窦受累,经抗炎、止咳、控制临床症状等治疗3周后显效率为23.5%,治疗3个月后显效率为66.3%,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复杂、多样,经规范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法对痰湿型代谢综合征中脂肪肝并高尿酸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自拟健脾化痰方(半夏、白术、何首乌、山楂、葛根、陈皮、泽泻、丹参、黄芪、草决明、茯苓)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尿酸(UA)、肝功能、血脂水平、痰湿症状和B超积分的改变。【结果】(1)2组治疗后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酰基转移酶(GGT)、U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2组对肝功能和高尿酸异常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治疗组的治疗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只有LDL-C、HDL-C有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提示治疗组的降脂效果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而且治疗组对症状积分的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组治疗后B超积分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脂肪性肝病B超显像方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化痰法可以改善痰湿型代谢综合征中脂肪肝并高尿酸患者的多种代谢异常指标和痰湿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