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周靖  方志欣  周嫣  陈世稳 《广西医学》2012,34(11):1469-1471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矢状径的变化。方法选取青少年骨性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40例,拔牙与非拔牙组各20例,拔牙组均拔出4颗双尖牙,两组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上气道矢状径相关指标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拔牙组矫治后骨性鼻咽,后鼻棘点-颅底点距离(PNS-Ba)较矫治前增加(1.21±2.4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上气道相关测量项目矫治前、矫治后拔牙组及非拔牙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相关测量项目矫治前后的差值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安氏Ⅱ类错畸形青少年通过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大小短期内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及正畸模型以探讨Angle Ⅱ1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上气道形态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依正畸矫治方案收集Angle Ⅱ 1患者矫治结束的40份资料,第1组经典拔除四个4,第2组拔除两个上4和两个下5,对其矫治前后X线片及记存模型进行专业测量.结果 两组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除PN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双牙合垫矫治前后上气道形态的三维变化。方法:选择本科就诊并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10.6岁),拍摄其矫治前后的锥形束CT,应用Dolphin 11.9 软件进行三维测量分析,并采用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观察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体积、截面积、矢状径及横径的变化。结果:患者上气道的总体积、腭咽部体积、舌咽部体积、腭咽部的最小截面积、腭咽部及舌咽部最小截面积的矢状径、横径均显著增大(P<0.05);舌咽部最小截面积的矢状径与横径比值显著增大(P<0.05),气道形态在舌咽部趋于增大。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能使骨性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的上气道增大,帮助改善其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无托槽隐形器治疗前后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评估该矫治器对牙齿垂直向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结束的骨性Ⅱ类高角青少年隐形矫治病例32例,均采用非拔牙矫治方案。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18项牙颌硬组织、6项面部软组织指标,对治疗前后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后上下颌骨角度指标中蝶鞍点、鼻根点、上牙槽座点夹角(SNA)增加,差异无统学意义;蝶鞍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SNB)增加,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ANB)、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的夹角(MP-FH)、颌平面角(OP-SN)、Y轴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牙体长轴与前颅底平面交角(U1-SN)、下中切牙牙体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L1-MP)减小,上中切牙长轴与下中切牙长轴交角(U1-L1)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距测量中后面高(S-Go)、下颌体长度(Go-Pog)均增加,后面高与前面高比值(FHI)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切牙与上下第一磨牙均压低,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牙合】平面与下颌骨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45例成人女性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正畸治疗前头颅定位侧位片,各测量29项指标。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下颌骨位置指标与【牙合】平面指标、【牙合】平面指标与牙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下颌骨位置与后【牙合】平面倾斜度相关性显著。后【牙合】平面倾斜度与上颌第二磨牙垂直高度及倾斜度、上颌第二前磨牙垂直高度相关性显著。结论:骨性Ⅱ类高角患者下颌骨位置与后验平面倾斜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青少年骨性高Ⅱ类高角病颅面部特征及种植钉支抗结合MBT矫治技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青少年骨性Ⅱ类高角病例将所有患者分为联合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联合组给予种植钉支抗联合MBT直丝弓正畸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MBT直丝弓正畸技术配合非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BCT)图像分析骨性Ⅲ类高角(牙合)与正常(牙合)成人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初步探讨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畸形对成人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辽宁省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患者42例,其中骨性Ⅲ类高角(牙合)组和正常(牙合)组各21例,利用MIMICS 20.0软件测量2组患者CBCT的上气道各分区线距、横截面积、体积和舌骨线距,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牙合)组比较,骨性Ⅲ类高角(牙合)组患者鼻咽的最大横向距离(LAT1)、腭咽的最大矢状距离(AP2)和腭咽的体积(VOL2)均增大(P<0.05),舌咽和喉咽的最大横向距离(LAT3和LAT4)、喉咽的横截面积(CSA4)和体积(VOL4)均减小(P<0.05)。与正常(牙合)组比较,骨性Ⅲ类高角(牙合)组患者舌骨位置有向前、向上移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畸形可使上气道上段腭咽横截面积和体积增大,上气道下段喉咽横截面积和体积减小,并且舌骨有向前、向上移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行正畸掩饰性治疗前后的X射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患者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治疗前后的差异,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矫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21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行正畸掩饰性治疗的3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按照不同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13例,均角组17例,分别对两组正畸治疗前后的X射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矫治结束后上气道形态测量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位置水平向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向有向下移动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治疗前后舌骨-后鼻棘点距和舌骨-下颌平面距的变化值大于均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掩饰性治疗后上气道形态无明显变化;舌骨位置在水平向无明显变化,在垂直向有向下移动的趋势。正畸掩饰性治疗结束后高角组舌骨位置向下移动的趋势可能大于均角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下颌后缩对上气道结构和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测量患者ANB和SNB角,筛选下颌后缩患者102例和正常对照117例,拍摄锥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采用Dolphin Imaging 11.0软件,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上气道宽度?体积?与颅底角度以及舌骨位置?结果:相对于正常组,下颌后缩患者的口咽下端宽度(LP3)?口咽气道体积(VOP)?气道总体积(VP)显著减小,口咽部气道明显后倾,舌骨向下向后移位,舌骨矢状向位置(H-VPS)与LP3?VOP?VP显著相关?结论:下颌后缩患者口咽部气道的体积和角度以及舌骨位置均有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氏I类错骀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青少年骨性安氏I类牙列拥挤或双牙弓前突患者19例,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疗程22~27个月。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舌骨垂直及水平位置相关指标的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I类错殆畸形拔牙矫治前后舌骨水平向位置及舌骨垂直向位置的测量指标均增大,多数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I类错骀畸形经过两年的拔牙矫治后舌骨位置趋于较后下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恒牙早期青少年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方法:对45名矢状和垂直骨面型正常、磨牙关系中性的恒牙早期青少年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比较性别差异.结果:得出反映上气道深度和舌骨位置的14项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和变异范围,作为临床恒牙早期错患者的诊断、治疗参考.结论:恒牙早期上气道深度女性较男性偏大,以腭咽部显著;舌骨位置男性较女性偏前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女性青少年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差异.方法 选取就诊时拍摄CBCT图像患者39例,年龄10 ~15岁,女性,骨性Ⅰ类关系,不同垂直骨面型,根据中国人正常合Steiner分析法测量均值,按照GoGn-SN角大小分为3组:低角组(GoGn-SN≤27.3°);均角组(27.3°<GoGn-SN <37.7°);高角组(GoGn-SN≥37.7°),将图像导入MIMICS16.0软件,完成上气道重建和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测量.结果 3组土气道在鼻咽部AP1及腭咽部AP2、R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长度、横截面、体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角组AP2较低角组减小,高角组AP1和AP2均较低角组减小,高角组R2较低角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组舌骨位置在C3-Me、H-X、及H-S-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角组均较低角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垂直骨面型组女性青少年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少年与成人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治疗前后骨骼变化的异同。方法:选择少年与成人女性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各30例,两组的治疗方法以及疗程均相互匹配。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对比,比较其治疗前、后骨骼变化的异同,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少年组与成人组SNA、SNB及ANB均减小,但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少年组治疗后下颌骨长度、前面高及后面高均有增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的前下面高与前总面高之比以及后下面高与后总面高之比保持不变,且两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少年组在治疗前后上、下颌骨均有一定程度的生长,但是成人与少年骨性Ⅱ类均角患者的上、下颌骨关系的变化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患者舌骨位置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OSAHS患者使用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中舌骨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X线头影测量法比较32例OSAHS患者戴用自行调节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为配对样本t检验,由SPSS软件完成.结果 舌骨垂直向位置变化有显著性,舌骨相对于眶点的水平前移有极显著性.结论 下颌前移后,舌骨向前上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是治疗OSAHS成功的一个观测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少年与成人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1错患者治疗前后牙变化的异同。方法:选择女性少年与成人骨性Ⅱ类均角安氏Ⅱ1错患者各30例,两组治疗方法以及疗程均相互匹配,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分析其治疗前、后牙关系变化的异同,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少年组与成人组上切牙均直立及伸长,少年组上磨牙前移并伸长,成人组则上磨牙仅前移而无伸长,治疗后两组下切牙均远中移动,但唇倾度均无明显变化,成人组下切牙垂直向压低多于少年组,少年组下磨牙的前移及伸长均多于成人组,治疗后成人组较少年组有更多的上、下平面顺时针旋转。结论:生长发育有利于骨性Ⅱ类均角患者深覆的矫治。  相似文献   

17.
临界病例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牙颌面硬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拔牙或不拔牙矫治对临界病例牙颌面硬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以5位正畸专家临床判断出的33个临界病例为样本,在头颅定位侧位片上测量上述病例治疗前后牙颌面硬组织的变化,再根据这33名患者实际接受的拔牙还是不拔牙、以及拔第一双尖牙还是拔第二双尖牙治疗进行分组.33例中有12例采用了不拔牙治疗,13例采用了拔4个第一双尖牙治疗,8例采用了拔4个第二双尖牙治疗.用头影测量学上常用的20项硬组织测量项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临界病例拔牙组与临界病例不拔牙组在治疗前的牙颌面硬组织结构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拔第一双尖牙组的前颅底平面-下牙槽座点角(SNB角)比拔第二双尖牙组的SNB角小(4.0±1.3)°(P<0.01);治疗后拔牙组与不拔牙组以及拔第一双尖牙组与拔第二双尖牙组之间的差别主要为牙位改变.结论:临界病例很难通过常规头影测量来区分是否需要拔牙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案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前牙矢状方向突度及倾斜度的变化,而颌骨位置关系及垂直方向上下颌、牙合、颅底平面角没有显著性差别;与拔第一双尖牙相比,拔第二双尖牙可以较好的保持上切牙的唇倾度不减小,且拔第二双尖牙对牙颌面结构的影响效果与不拔牙治疗相近,但拔第一双尖牙可以明显减小上下前牙的突度和倾斜度.  相似文献   

18.
临界病例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颅颌面软组织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拔牙或不拔牙矫治对临界病例颌面部软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以5位正畸专家临床判断出的33个临界病例为样本,在头颅定位侧位片上测量上述病例治疗前后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再根据这33名患者实际接受的拔牙还是不拔牙、以及拔第一双尖牙还是拔第二双尖牙治疗进行分组.33例中有12例采用了不拔牙治疗,13例采用了拔4个第一双尖牙治疗,8例采用了拔4个第二双尖牙治疗.用头影测量学上常用的15项软组织测量项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临界病例拔牙组与临界病例不拔牙组在治疗前的软组织侧貌没有一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拔4个第一双尖牙组的患者颏部倾斜度(PosBs/FH)明显小于不拔牙组;而其软组织颌凸角(Ns-Sn-Pos)明显小于拔4个第二双尖牙组.治疗后拔4个第一双尖牙组与不拔牙组的软组织侧貌无一项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但拔4个第二双尖牙组与不拔牙组之间有6项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牙与非拔牙相比,软组织变化量最大的是:颏部倾斜度(PosBs/FH)、下唇突度(LL-SnPos)和软组织B点相对于审美平面的突度(Bs-EP).结论:虽然治疗前拔第二双尖牙组与不拔牙组的软组织侧貌比较接近,但治疗后拔第一双尖牙组与不拔牙组的侧貌更加趋于相同;与不拔牙组相比,拔牙矫治对软组织侧貌改变更多的是下唇及颏部,而不是上唇突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斜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高龄高危上尿路结石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采用斜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高龄高危上尿路结石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一期手术结石取尽28例,体外冲击波碎石3例,二期手术取石4例,结石总取净率92.5%。术中、术后无大出血,感染性休克,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斜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龄、高危上尿路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