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点阵CO2激光治疗对增生性瘢痕的疗效、作用机制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点阵CO2激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瘢痕厚度、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炎症因子浓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77.78%)(P<0.05);治疗后观察组瘢痕厚度小于对照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GF-β、VEGF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2%vs 13.89%)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点阵CO2激光能够明显改善增生性瘢痕症状,下调TGF-β、VEGF及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剥脱性点阵CO2激光联合32P同位素敷贴修复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 将126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剥脱性点阵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接受激光治疗后给予32P同位素敷贴。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中文版精简烧伤后健康量表(BSHS-B)评分,监测瘢痕瘙痒及血清中P物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V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创面愈合后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VAS、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创面愈合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BSHS-B评分明显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CO2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的24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观察组)和单用曲安奈德治疗的29例痤疮瘢痕患者(对照组),分别用主观疗效评价和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对两组治疗前后照片分析统计,评估疗效。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样本t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7.5%(24例)和79.3%(29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9,P>0.05)。治疗前观察组VSS评分为8.5±3.3,对照组为8.4±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2,P>0.05)。治疗后,观察组VSS评分降低为4.3±2.9,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1,P<0.05),对照组降低为5.4±2.9,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7,P<0.05)。两组差值VSS差值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8,P<0.05)。结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创伤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硅凝胶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术对剖宫产术后皮肤瘢痕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7~8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组于手术伤口拆线后立即予硅凝胶涂抹,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完成硅凝胶疗程后,有28例患者产生瘢痕,均立即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术治疗,每3个月1次,共3次。2组患者于产后3、6、9、12及18个月时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对瘢痕形态进行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瘢痕疼痛及瘙痒情况进行评分。记录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产后3、6、9、12及18个月,观察组VSS评分[(6.00±1.31)、(5.38±1.35)、(4.78±1.23)、(4.20±1.1)、(3.92±1.00)分]、疼痛[(2.84±1.02)、(2.40±0.93)、(2.06±0.62)、(1.20±0.67)、(1.04±0.60)分]及瘙痒[(3.00±1.05)、(2.50±0.86)、(2.12±0.67)、(1.34±0.59)、(1.12±0.59)分]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明显低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VSS评分[(6.60±1.56)、(6.44±1.25)、(6.38±1.21)、(6.46±1.51)、(6.48±1.47)分]、疼痛[(3.94±0.87)、(3.82±0.83)、(3.76±0.72)、(3.72±0.81)、(3.66±0.87)分]及瘙痒[(4.08±0.99)、(3.98±0.89)、(4.00±0.90)、(4.04±0.92)、(3.96±0.95)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VSS评分、疼痛及瘙痒评分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经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术治疗后9个月(产后18个月),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2.9%,总显效率82.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轻度色素沉着14.29%,持续性红斑7.14%。结论硅凝胶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术对剖宫产术后皮肤瘢痕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瘢痕部分手术切除、残留瘢痕内缓释药物注射及创面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光凝综合治疗体表中小面积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6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大部分瘢痕,残留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及利多卡因混悬液,创面激光光凝止血结痂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组)。选取同期及既往单纯激光手术切除瘢痕135例患者(手术治疗组),单纯药物瘢痕内注射204例患者(药物治疗组)作为对照,比较3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186例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经1~3次注射后随访1~2年,162例未见瘢痕再增生,疗效与手术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联合药物综合治疗瘢痕疙瘩方法简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型肉毒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9月在航天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瘢痕疙瘩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A型肉毒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和对照组30例(单独应用曲安奈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PO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与疗效无相关性;瘢痕部位在头面部、前胸部的疗效显著优于肩部与四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部位在肩部与四肢为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型肉毒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较好,瘢痕所在部位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面颈部瘢痕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面颈部瘢痕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激光治疗,治疗期间均给予基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温哥华瘢痕评分(VSS)、瘢痕瘙痒评分(VRS)、生活质量评分(SF-3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瘢痕色素、血供、柔韧度、厚度及总分均下降,且观察组瘢痕色素、血供、柔韧度、厚度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VR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V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F-36评分较高(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c2=6.275,P <0.05)。结论 采取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面颈部瘢痕,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治疗增生性疤痕引入595脉冲染料激光与CO2点阵激光,探究联合疗法的优势以及相应护理要点。方法 视研究时间内(2019年9月-2022年9月)确诊增生性疤痕并入院的患者为本次对象,其中68例达标被遴选。随机性分组时首先选定34例作为观察组(595脉冲染料激光与CO2点阵激光联合疗法),另34例自然归入对照组(CO2点阵激光单一疗法),两组接受统一标准的对症护理。分析疗效、疤痕症状、满意度等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水平相比,观察组所统计的有效率(94.12%)、患者满意度(88.24%)均处于更高水平(P<0.05),而且在疼痛、瘙痒以及瘢痕治疗总评估方面所获取的评分均以较低水平呈现(P<0.05)。结论 595脉冲染料激光与CO2点阵激光联合疗法对增生性疤痕具有更佳疗效,有利于患者摆脱不适症状,早日康复,实为高效、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O2激光切除术与醋酸曲安奈德注射联合应用对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首先采用CO2激光彻底切除瘢痕疙瘩病灶。术后创面愈合半个月。再给予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必要时每隔一周重复注射一次。结果:38例瘢痕疙瘩患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其中3例轻度复发再次注射,其余均一次治愈。结论:CO2激光切除瘢痕疙瘩,具有方法简便易行,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易愈合等优点,患者容易接受。术后注射曲安奈德,有效地抑制了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防止了瘢痕疙瘩的再次形成。二者相结合,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167-4168
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05月我院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曲安奈德联合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显著(P<0.05)。相比于单纯采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曲安奈德联合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轻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射疗法、氟尿嘧啶(5-FU )与曲安奈德混合液两种方法对瘢痕疙瘩术后防治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放射疗法、5-FU与曲安奈德混合液对126例瘢痕疙瘩术后的预防性治疗;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组(A组)65例,术后24 h内放射治疗1次,剂量为2~2.5 GY ,24~48 h内放射治疗1次,1周内再放射治疗1次,剂量均为2.5GY,总剂量7~9GY。如3个月后瘢痕疙瘩术后有复发的症状,再加1次放疗,每次剂量一样。瘢痕疙瘩术后5-FU与曲安奈德混合液治疗组(B组)61例,用5-FU与曲安奈德混合液局部注射伤口两侧边缘0.3~0.5cm的真皮及皮下组织,其浓度为0.10~0.25mL/L,每2周1次,连续2个月后改为每4周1次,连续应用4个月,整个疗程为6个月。结果随访6~12个月,A组治愈率83.08%,B组治愈率59.02%,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是预防瘢痕疙瘩复发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浓度丝裂霉素C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分两组,单纯激素治疗组48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单纯曲安奈德注射瘢痕内注射,1次/2周。联合治疗组42例瘢痕疙瘩患者将0.04mg丝裂霉素C与5ml曲安奈德、1ml2%利多卡因混合后局部注射于瘢痕全层,1次/2~4周。瘢痕完全萎缩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并延长注射间歇期。结果在治疗6个月以上的患者中,丝裂霉素c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瘢痕疙瘩的总有效率为97.62%,其中完全缓解者占45.23%,极大缓解者占47.62%,部分缓解者占4.72%,未缓解者为2.38%。结论低浓度丝裂霉素C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52例耳垂瘢痕疙瘩患者采用瘢痕内切除,耳垂塑形,术后给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无一例耳垂变形。提示瘢痕内切除塑形加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耳垂瘢痕疙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手术加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其中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及术后局部放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1.5年,对照组临床痊愈38例,有效5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而观察组临床痊愈4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复发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手术加注射曲安奈德结合术后局部放疗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不仅可以降低复发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手术切除加瘢痕内曲安奈德注射方法治疗54块体表不同部位瘢痕疙瘩,观察瘢痕生长及复发情况。结果临床应用54例,随访12个月,手术后注射3次者总有效率为90.5%,注射5次者总有效率为96.9%。结论手术切除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能够有效治疗瘢痕疙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小口径注射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用小口径注射器注射曲安奈德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治疗169例瘢痕疙瘩患者的疗效观察。结果治愈126例,占74.56%,好转43例,占25.44%,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小口径注射器达到高压注射的目的 ,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O2点阵激光联合伊可尔治疗难治性掌跖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掌跖部多发,经其他疗法治疗后复发的难治性掌跖疣患者5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先选择激光功率0.5-2W将皮损磨削薄直至焦痂或点状出血,之后采用CO2点阵模式10-20mJ/cm2治疗,每周治疗一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29例观察组: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器及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激光治疗完毕,使用伊可尔药水棉片湿敷患处2小时,激光治疗后连续湿敷伊可尔棉片5天,停药2天至下一次激光治疗后继续湿敷,连续治疗4周。2组均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58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病损清除率为77.82%,均高于对照组的72.41%、60.8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10.34%,对照组复发率37.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2点阵激光联合伊可尔治疗难治性掌跖疣疗效优于单用CO2点阵激光。联用伊可尔降低了难治性掌跖疣的复发率,并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翟燕  高艳  栗艳丽 《临床医学》2011,31(7):98-100
目的比较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封闭联合硅凝胶瘢痕贴片加压疗法与单纯应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及单纯使用硅凝胶瘢痕贴片和单纯加压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120例患者分为四组各30例,Ⅰ组单纯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1月1次,Ⅱ组单纯硅凝胶膜贴敷,Ⅲ组单纯加压疗法,Ⅳ组对病理性增生性瘢痕采取局部封闭1月1次,术后应用硅凝胶瘢痕贴片及加压疗法。四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全部病例至少追踪观察1年。结果四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3.3%(Ⅰ组)、56.6%(Ⅱ组)、53.3(Ⅲ组)、83.3%(Ⅳ组),Ⅳ组有效率及痊愈率均高于其他三组,全部病例均追踪观察至少半年时间最长13个月,四组治疗时痊愈及显效病例,均未发现皮损复发、加重及恶化情况。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硅凝胶贴片加压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较应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及单纯应用硅凝胶贴片和单纯加压贴敷疗效更佳、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脉冲CO2激光联合水胶体敷料治疗眼周汗管瘤的疗效。方法复方利多卡因软膏表面麻醉成功后用超脉冲CO2激光非接触式照射病灶,直至病灶基底部无肉眼可见的蜡白色或蜡黄色组织物。术后立即给予伤口敷贴水胶体敷料,每日更换敷料直至伤口愈合。结果29例患者共678个病灶完成随访。2例病例失访。其中603个病灶疗效评价为优(88.9%),56(8.3%)个病灶疗效评价为良,19(2.8%)个病灶疗效评价为差。主要副作用为色素减退(37个病灶)、凹陷性瘢痕(25个)。结论联合超脉冲CO2激光和水胶体敷料的优点治疗眼周汗管瘤,手术操作简单,术后皮肤恢复良好,美容效果佳,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耳廓瘢痕疙瘩采用先局部注射激素再手术切除,并术后再注射激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各类耳廓瘢痕疙瘩患者93例均采用先注射曲安奈德混悬液20~40mg,每2周注射1次,共2~6次,待瘢痕软化萎缩后行瘢痕疙瘩切除,后再注射曲安奈德3~5次。结果随访1~3年,治愈48例(51.6%),显效21例(22.6%),有效18例(19.3%),总有效率93.5%。无患耳耳廓较健侧明显变小、变形情况发生。结论耳廓瘢痕疙瘩采用先局部注射激素,再手术切除瘢痕,术后再注射激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