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淋巴结比率对于评价胃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到2009年期间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8例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计算淋巴结比率LNR(阳性淋巴结数目/清扫淋巴结总数)的截点值并分组,分析LNR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与清扫淋巴结总数、转移淋巴结数之间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P=0.03)、肿瘤直径(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13)、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P<0.001),转移淋巴结(N分期)(P<0.001)和TNM分期(P<0.001)与LNR有显著相关性。LNR与阳性淋巴结数有显著相关性(r=0.88,P<0.001),与清扫淋巴结总数无相关性(r=0.08,P=0.40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T、N、TNM分期、LNR影响胃癌患者预后,Cox回归模型提示,肿瘤大小、TNM分期、LNR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LNR可用来评价胃癌患者预后,其与清扫淋巴结数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现有的TNM分期以转移淋巴结数作为淋巴结分期的标准,故对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有要求的同时,也可能因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不同而产生分期偏移.本研究将探讨淋巴结转移阳性比率在预测T3期胃癌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3例接受胃癌D2根治手术且淋巴结清扫总数≥15枚的T3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阳性比率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与清扫的淋巴结总数间的相关性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比率在预测T3期胃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当清扫的淋巴结≥15枚时,淋巴结转移阳性比率的高低与检出的淋巴结总数无相关性(r=0.069,P0.05),而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与检出的淋巴结总数具有相关性(r=0.237,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阳性比率影响T3期胃癌患者预后(Log-rankχ2=92.414,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比率是影响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淋巴结转移阳性比率预测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预测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阳性比率是影响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在淋巴结清扫范围足够的情况下,淋巴结转移阳性比率预测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准确性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的预测能力相当,在预测T3N3期胃癌预后方面,淋巴结转移阳性比率较淋巴结转移阳性个数更为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对胃癌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病理资料,分析胃癌患者预后和UICC/AJCC N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5年累计生存率为42.0%,UICC/AJCC 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率均是胃癌患者的预后预测因素。根据UICC/AJCC N分期系统,获得淋巴结总数大于15枚和少于15枚的同一N分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但根据淋巴结转移率分期系统,淋巴结总数大于15枚和少于15枚的同一淋巴结转移率分期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结论淋巴结转移率是胃癌患者的简单、可靠的预后预测因素,可以防止获得淋巴结总数不足导致的N分期降低。  相似文献   

4.
胃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为胃癌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4年间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361例,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胃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胃癌预后相关(P〈0.05);而在相同浸润深度时,淋巴结转移与胃癌预后无关(P〉0.05)。结论:对于浸润深度相同,而淋巴结转移程度不同的胃癌,积极手术治疗能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胃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为胃癌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4年间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361例,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胃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胃癌预后相关(P<0.05);而在相同浸润深度时,淋巴结转移与胃癌预后无关(P>0.05).结论: 对于浸润深度相同,而淋巴结转移程度不同的胃癌,积极手术治疗能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组数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胰科200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1 009例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取超过15枚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淋巴结分组采用日本第13版胃癌处理规约的定义。应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探讨淋巴结转移组数(n group, Ng)与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将淋巴结转移组数分为5组:无淋巴结转移(Ng0)、1组淋巴结转移(Ng1)、2组淋巴结转移(Ng2)、3~5组淋巴结转移(Ng3)、6组及以上淋巴结转移(Ng4), 3年生存率分别为91.6%、84.7%、72.0%、59.6%、43.0%, 5年生存率分别为89.9%、82.4%、66.9%、54.6%、38.3%, 各组间3、5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Ng越高, 5年生存率越低, Ng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Ng是对于现行UICC N分期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巴结清扫对胃癌大部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间135例胃癌大部切除术患者,均行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情况、病理类型、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与患者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胃癌大部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清扫情况、淋巴结清扫总数(P<0.05)。结论淋巴结清扫彻底有助于胃癌大部切除术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脂蛋白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对胃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22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或胃息肉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脂蛋白(HDL-C、LDL-C、ApoA1等)水平差异,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脂蛋白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前脂蛋白水平与生存的关系,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其在胃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LP(a)明显较高,HDL-C明显较低(P<0.05);胃癌患者的血清HDL-C水平与肿瘤长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而LDL-C则与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ApoB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DL-C水平≥1.40 mmol/L,ApoB水平≥0.90 g/L时,患者的生存期显著较长(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术前HDL-C和ApoB水平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ApoB和HDL-C水平异常,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胃癌患者术前HDL-C和ApoB等指标有助于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淋巴结微转移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0例胃癌患者共850枚淋巴结采用CK-20 mRNA RT-PCR扩增检测转移.结果 14例(46.7%)患者共77枚(12.5%)淋巴结检出微转移,其中7例TNM分期提高:IB期→Ⅱ期、IB期→ⅢA期、Ⅱ期→ⅢA期、ⅢA期→ⅢB期、ⅢA期→Ⅳ期各1例ⅢB→Ⅳ2例.HE染色法的重新分期率为23.3%(7/30).淋巴结微转移与Lauren分型、浸润深度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8.00+7.48)月,明显短于淋巴结微转移阴性者的(22.86+3.17)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阳性淋巴结比率(LNR)对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3年7月到2007年12月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02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四分位法将患者按LNR值分为4组,分别为LNR1(LNR≤第25百分位数)、LNR2(第25百分位数<LNR≤第50百分位数)、LNR3(第50百分位数<LNR<第75百分位数)和LNR4(LNR≥第75百分位数)。用Kaplan 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多因素分析。结果 102例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2.5%,3年无病生存率为61.8%。腺癌、低级别分化患者的3年生存率更高(P<0.05)。LNR1、LNR2、LNR3和LNR4 4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6.9%、68.0%和42.3%(P<0.001),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0%、61.5%、68.0%和26.9%(P<0.001)。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NR1+LNR2组的3年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LNR3+LNR4组(P<0.05)。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LNR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P=0.036)。结论LNR能够准确判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血液学炎性反应标志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M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在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180例胶质瘤患者。应用ROC曲线确定NLR、MLR和PLR的最佳临床分界值并分组。变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分析患者术后生存情况。Cox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因素。Pearson’s相关系数检验标志物间的相关性。结果 NLR、MLR和PLR的最佳分界值分别为1.90、0.33和133.38。高NLR和MLR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6.8和14.8月,低NLR和MLR组分别为40.5和24.6月(均P<0.05)。高NLR组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10.3月,低NLR组为28.8月(P=0.002)。NLR是胶质瘤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25, 95%CI: 1.042~2.853, P=0.034)。且NLR与MLR(r=0.62, P<0.001)和PLR(r=0.59, P<0.001)具有相关性。结论 术前高NLR、MLR与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且NLR是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与肿瘤复发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贫血和贫血程度与胃癌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外科369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索术前贫血和贫血程度对胃癌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结果:3692例患者中,男性2889例(78.3%),女性803例(21.7%).贫血患者1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中型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在评估术后胃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D2)患者344例做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231例(67.2%),女性113例(32.8%),平均年龄67.6岁(24岁-83岁),远端胃大部切除203例,近端胃大部切除45例,全胃切除76例,全胃加联合脏器切除患者20例。收集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LNR),以LNR=3为临界点将患者分为高LNR组和低LNR组,术后定期随访,将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高LNR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较低LHN组差(51%vs 74%,P〈0.001),无病生存率也有明显差异(67%vs 85%,P〈0.001),肿瘤浸润超过肌层,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差患者NLR较高(P〈0.001),影响预后的相关临床病例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差是影响预后的高风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高NLR是影响术后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68-2.174,P〈0.001)。结论:术前NLR可能会成为预测胃癌术后复发的简便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14.
陈涛  任波  应青山 《中国肿瘤》2013,22(2):143-146
[目的]评价淋巴结转移率指标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149例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数据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并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149例患者手术中检出淋巴结数共计3 230枚,平均21.68±6.54枚.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每例患者转移淋巴结数平均4.50±5.39枚.总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0.7%(670/3230).以淋巴结转移率(LNR)=0.25为界,LNR<0.25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95.7%,而LNR≥0.25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8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1,P=0.035).[结论]LNR能较准确预测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LNR可作为一种潜在的乳腺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3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426例T3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根治术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组别问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426例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者154例,其中清扫淋巴结数超出25枚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8%、87.6%和83.5%,清扫淋巴结数20~25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7%、86.5%和80.1%,清扫淋巴结数15~19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83.2%和69.3%;有淋巴结转移者272例,其中清扫淋巴结数目超过25枚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1%、67.1%和54.7%,清扫淋巴结数20~25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6%、63.5%和50.2%,清扫淋巴结数15~19枚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61.2%和38.4%.清扫淋巴结数20~25枚组与25枚以上组相比,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清扫淋巴结数15-19枚组比较,无沦有无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3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数目应达20枚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初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初治患者186例,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记录患者的NLR值、性别、年龄、肿瘤情况及生存情况,并对不同NLR值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NLR升高组与NLR降低组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血清白蛋白水平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升高组与NLR降低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得,NLR值与胃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可得,NLR值、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均为影响胃癌初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与胃癌初治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且为影响胃癌初治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初治患者预后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阴性淋巴结数目预测胃癌术后生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腾  华东  郁皓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101-103
目的:评价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区域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术后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方法:选取有明确术后病理资料且术后病理分期为T3N0~2M0、随访资料完整、术后无瘤生存时间超过6 个月的根治术后胃癌患者共485 例,按照不同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单独分组分析。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术后无瘤生存的因素,Kaplan-Meier 方法绘制术后无瘤生存曲线,并比较各组中无瘤生存率间的差异。结果: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独立影响胃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以及术后病理中阴性淋巴结数目。在T3N0M0 组中,当阴性淋巴结分别为1~4 枚和≥5 枚时,患者2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 和55.6% ,3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0 和24.9%(P=0.025);在T3N1M0 组中,当阴性淋巴结分别为≤3 枚、4~9 枚和≥10枚时,患者2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7.3% 、39.1% 和52.6% ,3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2% 、6.0% 和17.1%(P<0.001);在T3N2M0 组中,当阴性淋巴结为≤7 枚和≥8 枚时,患者2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1.5% 和35.0% ,3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0.8% 和5.0%(P=0.015)。 结论:对于术后病理分期为T3N0~2M0 的胃癌病例,术后病理资料中阴性淋巴结数目可反映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以及评价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性,是影响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淋巴结清扫方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6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D1或D2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淋巴结转移与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对不同淋巴结清扫术后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最大径、Borrmann分型、TNM分期、分化程度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D2淋巴结清扫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5.0个月(95%CI:51.1~58.9),明显长于行D1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28.5个月(95%CI:21.3~34.7)(P<0.01)。结论肿瘤最大径、Borrmann分型、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可能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而D2淋巴结清扫术后进展期胃癌患者能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王永洁  唐洁冰  陶冀 《癌症进展》2019,17(13):1498-1500,1594
淋巴结转移是公认的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目前多认为淋巴结阴性的胃癌患者预后明显优于淋巴结阳性者,考虑与淋巴结阴性胃癌有较低的生物学侵袭性行为有关。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仍有相当数量的淋巴结阴性患者术后死于肿瘤复发,关于影响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国内外现已有相关结论,目前国内外较为一致地认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复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肿瘤细胞发生浆膜侵犯者与未发生浆膜侵犯者在生存率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此外,原发灶大小、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数目、Borrmann分型、Lauren分型、肿瘤微环境、是否发生微转移、术后辅助化疗等与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有较多研究,本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对具有该特征的相关患者提高警惕,术后及时进行干预,达到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姑息性胃切除联合术后化疗评分在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7年间收治的287例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χ2检验分析评分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与评分中得分为2分和1分的患者相比,得分为0分的患者肿瘤侵润至T4b 期的患者较少[31%(18/58)比50.8%(63/124)、56.2%(59/105),P=0.039]。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7月。对患者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浓度(≤40 g/L),腹水,腹膜转移范围较大,肿瘤T分期较晚,评分得分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均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评分[HR(95%CI):1.384(1.165~1.644),P=0.000],血清白蛋白浓度[HR(95%CI):0.759(0.593~0.971),P=0.028],肿瘤T分期[HR(95%CI):1.493(1.216~1.832),P=0.000]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评分对于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生存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