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强化核心肌力训练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于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强化核心肌力训练,研究组45例在强化核心肌力训练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关节活动度、神经传导速度、肌力、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Fugl-Meyer上肢功能量表评分、Wolf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腕背伸、肩外展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徒手肌力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强化核心肌力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上肢功能康复,提高肌力,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病发后均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根据康复干预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认知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波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可有效刺激脑神经生理活动,促进认知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所致记忆障碍的疗效。方法将52例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2周后出现记忆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予以假性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4周。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估患者记忆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韦氏记忆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第1d呈持续性升高( P<0.05或0.01),治疗第1周、2周末研究组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 P<0.05或0.01);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记忆功能完全恢复率69.2%,对照组为15.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5.44,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所致的记忆障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20)、磁刺激组(n=20)和联合组(n=20)。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磁刺激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健侧1Hz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健侧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镜像疗法。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以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功能。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下肢FMA-LE评分、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下肢FMA-LE评分、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中磁刺激组和联合组FMA-LE评分、BBS评分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且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最为显著(P<0.05)。 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结果治疗1个月、6个月末,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u=22.91、19.23,P〈0.01),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Х^2=6.99、6.92,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感觉统合、认知训练在高功能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8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85例高功能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 其中对照组给予感觉统合及认知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2组 患儿治疗前后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分及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 (ATEC)评分,并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CA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研究组CA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感觉统合评定量表中前庭失衡、触觉防御、本体感觉、 学习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中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患儿ATEC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ATE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 期间,研究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2.33%)与对照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仅 用感觉统分、认知训练比较,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感觉统合、认知训练可进一步促进高功能孤独症患儿临 床症状改善,改善感觉统合失调情况,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曹瀚元  张伟  徐婷  崔晓阳 《中国康复》2023,38(9):552-555
目的:研究眼动跟踪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眼动组、经颅磁组、联合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语言训练,眼动组增加眼动跟踪训练,经颅磁组增加rTMS治疗,联合组采取三种方法联合治疗。语言训练时间30min,眼动跟踪训练时间为20min,经颅磁刺激时间为20min,所有治疗均一天1次,一周5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失语商(AQ)总分和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和命名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均P<0.05);联合组各项评分均高于眼动组和经颅磁组(均P<0.05),眼动组仅听理解项评分高于经颅磁组 (P<0.05),眼动组与经颅磁组在失语商、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等4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动跟踪训练联合rTMS对脑卒中后完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眼动追踪训练或者rTM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应。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2例为2002—01/2004—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所有患者脑卒中病程均〉2个月,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评分均〉17分,并排除既往有精神异常史者。32例患者随机抽签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60%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双侧额叶,每侧刺激30次,频率0.5Hz,每日一序列,连续治疗7d。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抗抑郁药物。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2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治疗期间无显著不适应现象。①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平均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5.9&;#177;5.2,15.4&;#177;6.7),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也明显降低(22.4&;#177;7.1),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97,3.43,P〈0.01)。②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治疗后(12.6&;#177;4.6)较治疗前评分(18.3&;#177;4.8)明显降低(t=3.43,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16.6&;#177;4.7)也有所降低(t=2.43,P〈0.05)。③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有效率88%(14/16),对照组为12%(2/1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意义明显(x^2=-31.64,P〈0.01)。结论:0.5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患者无特殊不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5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分为磁刺激组、肌电反馈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主动训练、被动训练及抗阻训练等),磁刺激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治疗,肌电反馈组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观察组则辅以rTMS及肌电生物反馈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3组患者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同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磁刺激组、肌电反馈组及观察组皮质潜伏期、CMC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观察组皮质潜伏期[(23.5±1.1)ms]、CMCT[(11.2±0.8)ms]亦较磁刺激组、肌电反馈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上肢FMA评分[(39.8±6.3)分]亦显著高于磁刺激组、肌电反馈组水平(P<0.05),肌电反馈组上肢FMA评分[(33.8±6.7)分]亦显著高于磁刺激组水平(P<0.05)。治疗后3组患者偏瘫侧腕屈肌MAS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腕屈肌MAS评级亦显著优于磁刺激组及肌电反馈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rTMS或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受损功能,如rTMS与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用则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有利于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高压氧联合治疗对颅脑损伤康复期患儿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021年7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儿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恢复期患儿共8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人,其中对照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试验组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高压氧治疗,采用神经功能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定表(LOTCA)来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康复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后试验组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儿上下肢FMA评分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LOTCA评分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康复期患儿,能有效提高患儿认知及运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联合假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认知功能,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4周、6周末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正确反应数及完成分类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第2周、4周末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氟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优于单用氟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及体针治疗。研究组采用病灶侧高频、健侧低频的rTMS治疗模式,同时根据r TMS定位的病灶侧M1区进行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假头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量表(FTHUE-HK)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量表中手评分、总分、FTHUE-HK、BI评分及研究组FMA-UE量表中腕评分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FMA-UE量表中腕评分、手评分以及FTHUE-HK中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高低频rTMS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尤其在改善手功能及腕功能方面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度抑郁症患者神经递质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重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RBA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血清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度洛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提高重度抑郁症患者GABA、5-HT、DA等神经递质水平,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川平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频率为1Hz的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反复促通疗法;均连续接受4周的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MAS)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UE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疗效更佳,可明显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结合外周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 法: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脑卒中后二级预防用药治疗及常规 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联合组加用HF-rTMS和外周磁刺激,rTMS仅加用HF-rTMS,对照组不给予磁刺激。 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患侧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脑皮质到脊髓α前角运动神经 元的传导时间(CMCT);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和下肢痉挛指数(CSI)评定肢体痉挛情况,采 用上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3组治疗前的屈腕 MAS、CSI指数、上肢FMA评分、MBI评分、MEP潜伏期和CM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 疗后,各组患者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屈腕MAS、CSI指数均较治疗前 明显降低(P<0.05);rTMS组和联合组MEP潜伏期和CMCT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联合组对以上指 标的改善作用最强,治疗效果最佳,rTMS次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诱发癫痫病例发 生。结论:HF-rTMS结合外周磁刺激比单用HF- rTMS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更好,可减轻上肢屈肘 肌和下肢痉挛指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缩短MEP潜伏期和CMCT,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康复机器人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经颅磁刺激仪,刺激部位为健侧第一躯体皮质运动区(M1),频率1.0 Hz,强度80%静息运动阈值,连续刺激20 min,刺激时间5 s,间隔时间5 s,每次予以600个脉冲刺激,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下肢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评分)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Holden分级)评定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FMA评分、Berg评分和Holden分级均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下肢FMA评分、Berg评分和Holden分级分别(22.05±2.93)分、(39.15±2.68)分和(3.45±0.83)级,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其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8)和对照组(n=18)。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健侧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手功能康复机器人治疗,共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皮质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强度指数(motricity index,MI)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MEP、CMCT、FMA、M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4周后试验组MEP、CMCT、FMA、MI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侧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机器人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手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里吉妮 《现代康复》2001,5(6):140-14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肩关节功能恢复及预防肩关节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指导脑卒中患保持良肢位,被运动训练,主动运动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结果:训练组的肩关节并发症的发生率显低于对照组(P<0.01),训练组上肢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肩膀关节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低频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表面肌电信号最大波幅。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面肌电信号最大波幅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与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反复促通疗法;每周6次,持续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及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T)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LE、FAC、BBS评分及10MWT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10MW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反复促通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下肢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促进步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