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向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对腰背伸肌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双向运动疗法(即悬吊运动疗法加腰椎导引操)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运用推拿治疗。采用VAS评分、JOA评分、脊柱功能测试评价训练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与JO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及腰背伸肌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在VAS评分、JOA评分(日常生活动作部分)、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向运动疗法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体征,增强腰背伸肌群的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热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7月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运动疗法,治疗组同时给予内热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JOA、ODI及LFR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ODI、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JOA评分与LFR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ODI、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JOA、LF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内热针结合运动疗法可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活动度,恢复正常功能,不失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章国伟  陈双钱 《新中医》2020,52(6):146-149
目的:观察软组织松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牵拉结合自主运动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软组织松动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腰背肌肌张力,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腰椎功能,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5.35%、81.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腰背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腰背肌肌张力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中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牵拉结合自主运动疗法基础上采用软组织松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更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和腰背肌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味配合针刺联合麦肯基疗法在血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血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麦肯基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麦肯基疗法联合当归四逆汤加味及针刺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价,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周后VAS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味配合针刺联合麦肯基疗法及麦肯基疗法在血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均有效,但当归四逆汤加味配合针刺联合麦肯基疗法优于单纯麦肯基疗法,能明显改善血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障碍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腰椎稳定肌群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施以腰椎稳定肌群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针灸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JOA评分、疼痛(VAS)评分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治疗1个月后的JOA评分显著提升,VAS评分明显降低,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腰椎稳定肌群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功能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颖  李振楩  姜爱华 《光明中医》2023,(17):3417-3420
目的 探讨脊柱平衡推拿法联合针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漳州市芗城中医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取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40例)采用脊柱平衡推拿手法联合针刺疗法,对照组(40例)采用针刺疗法,对比2组腰椎功能、腰椎活动度、疼痛程度、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S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1个月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脊柱平衡推拿法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罐联合手指点穴及改良中药封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手指点穴及改良中药封包治疗,试验组则配合药物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Q)、腰椎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试验组VAS评分、RMQ评分、腰椎活动度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罐联合手指点穴及改良中药封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可改善腰部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腰三针针刺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腰三针为主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麦肯基疗法联合腰三针为主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SF-MPQ、VAS评定患者疼痛指数,采用CODI、JOA下腰痛评价表评定患者腰部功能,检测患者血清中IgM、IgG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SF-MPQ、VAS、C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IgM、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联合腰三针为主的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单纯应用针刺疗法效果更佳,腰部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方。  相似文献   

9.
陈太声  唐雨微  王懋成 《光明中医》2023,(12):2246-2249
目的 探讨自拟健腰活络丸联合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兴安界首骨伤医院颈肩腰腿痛科住院治疗的肝肾亏虚型LDH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健腰活络丸联合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椎间孔镜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JOA腰椎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手术后、术后1周,2组JOA腰椎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与JOA腰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健腰活络丸联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提高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0.
马安乐 《新中医》2023,55(4):104-107
目的:观察尪痹胶囊联合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肝肾不足、风湿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牵引治疗,试验组加服尪痹胶囊。2组均治疗28 d。治疗前后评估2组患者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等坐骨神经区域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93.33%,对照组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JOA下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坐骨神经分布区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现1例肝功能损害,服用保肝药后好转,未见其余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尪痹胶囊联合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患者可切实减轻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等相关症状,安全性较好,能促进腰椎间隙恢复正常,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11.
谈外治法中的穴位埋线疗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理论的指导下 ,将医用肠线埋入相应穴位而产生一系列治疗效应的一种中西医结合方法 ,是外治法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自 1960年以来 ,各种相关报道甚多 ,仅笔者所收集的资料就有近 5 0 0余篇 ,且有温木生、陈德林、马玉泉、黄鼎坚等老师的相关著作 4本 ,由此可示其实用、有效。今就其相关文献简作概述 ,以佐证其在外治法中的地位。1 操作方法①穿刺针埋线法 :用腰穿针 (针芯尖磨平 ) ,或一大一小针头代替 ,或用注射针头内套 2 6号或 2 8号适当长度毫针作针芯 (针尖剪平 ) ,刺入穴位内并上下提插得气 ,拔套管推针芯 ,将…  相似文献   

12.
卜婉萍  林栋 《光明中医》2016,(21):3067-3069
放血疗法是古老的疾病治疗手段之一,属于体表刺激疗法的范畴,其在医学历史及世界各民族传统医学中均占有一定的地位。放血疗法具有简、便、易、廉的特点及较宽的疾病治疗谱,在现代临床应用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文中通过揭示放血疗法的历史起源、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现代研究等,丰富放血疗法的理论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筋是经络系统在人体体表的连属部分,其分布部位及病侯着重表现左筋肉方面,病变沿着循行部位发生,位置较表浅,临床上多表现为筋肉的拘挛、弛缓、转筋和抽搐等。其表现类似于软组织损伤。根据经筋特点对筋脉病变进行诊断,并以推拿手法治疗的方法称为经筋推拿疗法。推拿部位多是手、足三阳、三阴经筋等十二经筋所过之处,如腿、臂、肘、肩、腰、髋、膝、踝等。经筋推拿疗法的手法原则是:根据经筋分布区域与途径的病理改变与表现,进行顺经推拿,“祛瘀、解痉、散结、复正”为手段,使经筋疏通,达到治病的目的。经筋推拿手法常用的有推…  相似文献   

14.
通腑刍议     
以通大肠与利膀胱为重点,归纳整理临床上通腑的具体方法。方药与原则。  相似文献   

15.
首善之举     
据《人民健康网》公布,由糖尿病并发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早泄)人数,国内发生率超过了30%,并且不断扩大中。  相似文献   

16.
熨热疗法     
熨热疗法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简易疗法,应用方便,适应治疗疾病较广泛,使用疗效快,效率高,流传至今,一直在民间广为应用。  相似文献   

17.
神奇的火疗     
火疗法是将中药马钱子、雷公藤等为主药组方,制备成药液,然后燃烧痛点:具有开通经络,透达关节,改善十二经脉中的血液循环,使皮下微血管渗透入筋肌关节内,清除其微血管中的“瘀滞”,恢复微循环功能,使麻痹的经络兴裔,从而治疗各种类型风湿病的独特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情志疗法在自然分娩中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健康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耳穴贴压配合情志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心理疏导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63.24%,对照组有效率为21.1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情志疗法在自然分娩中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刀和局部封闭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常用疗法,但目前尚缺乏这两种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系统性评价。目的:评价针刀与局部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66/2016)、Cochrane library(1993/2016)、中国知网CNKI(1979/2016)、维普数据库VIP(1989/2016)、万方数据库Wanfang(1990/2016)中有关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由两名评价者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的要求单独提取,而后相互核对探讨,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0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被纳入,共934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刀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近期总有效率、治愈率、远期总有效率和治疗后VAS评分均高于局部封闭组。结论: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治疗,针刀疗法优于局部封闭疗法。然纳入文献量少且质不高,尚需方法科学的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由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以及替硝唑组成的10 d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依从性、安全性及经济学比较。方法 将幽门螺杆菌阳性的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10 d序贯疗法组(n=45)和三联疗法组(n=45),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4C-UBT,评估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并对各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共85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10 d序贯疗法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按意向治疗(ITT)和按方案(PP)分析均高于三联疗法组(ITT:91.1%对73.3%,P<0.05;PP:95.3%对78.6%,P<0.05);10 d序贯疗法组不良反应发生率(PP:14.0%对11.9%,P<0.05)与三联疗法组相似;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序贯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值(C/E)低于对照组。结论 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10 d序贯疗法具有疗效高、可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