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睡眠的影响.方法 选择孤独症谱系障碍伴睡眠障碍患儿60例,分为rTms治疗组(rTms+感觉统合+智训+针灸)和对照组(感觉统合+智训+针灸)各30例.治疗疗程:每疗程20次,共3疗程60次,每疗程之间间隔7d.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睡眠障碍均有改善,rTms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rTms治疗组有效率为70%,对照组有效率为33%.结论 rTms能有效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睡眠障碍,从而促进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9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ASD共患睡眠障碍患儿按监护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共治疗16周;前4周对照组采用睡眠行为教育与治疗,研究组则采用rTMS结合睡眠行为教育与治疗;后12周两组患儿都采用睡眠行为教育与治疗。在基线期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估患儿核心症状严重程度,在基线期、治疗4周时及治疗16周时分别采用儿童睡眠习惯调查问卷(CSHQ)、家庭睡眠习惯调查(FISH)评估患儿睡眠症状、睡眠习惯。 结果:睡眠症状改善情况,在CSHQ总分、睡眠抵触、入睡延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方面,研究组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改善睡眠持续时间、睡眠呼吸障碍、白天睡眠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睡眠习惯改善情况,FISH各睡眠习惯因子及FISH总分,研究组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rTMS能显著改善ASD患儿的睡眠抵触、入睡延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及睡眠习惯,且疗效在rTMS治疗结束后仍能持续。rTMS应用于学龄前ASD患儿安全可耐受,未见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障碍及异常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ASD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儿均给予睡眠行为干预及个体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治疗,磁刺激靶区为左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LPFC),刺激频率为1 Hz...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执行功能及核心症状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3例学龄前ASD患儿分为rTMS组(21例)及对照组(22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日常项目训练及基本生活技能训练),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1 Hz低频rTMS治疗。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分别采用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量表(BRIEF-P量表)、社会反映量表(SRS量表)、重复行为量表-修订版(RBS-R)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对2组患儿疗效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干预8周后2组患儿BRIEF-P总分、SRS评分、RBS-R评分及CA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BRIEF-P总分、SRS评分、RBS-R评分及CARS评分[分别为(95.70±17.82)分、(79.20±11.11)分、(14.40±7.63)分和(32.63±4.52)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干预后2组患儿BRIEF-P抑制因子、组织计划因子、抑制自我控制指数、元认知指数评分及rTMS组BRIEF-P情感控制因子、工作记忆因子和认知灵活性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抑制因子、情感控制因子、工作记忆因子、抑制自我调控指数、认知灵活性指数及元认知指数评分[分别为(24.10±5.55)分、(14.60±3.25)分、(21.80±4.18)分、(38.70±8.26)分、(33.30±6.19)分及(38.30±7.18)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治疗可有效改善学龄前ASD儿童执行功能障碍及核心症状,对减轻ASD患儿病情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樊越波 《中国康复》2015,30(3):181-184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简称孤独症,作为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是异常神经发育的结果,但是病因仍然不明。最近,有研究者开始关注异常的皮层兴奋性和可塑性在孤独症病因学中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孤独症与大脑微型柱的异常有关[1],孤独症个体大脑微型柱更窄,数量更多,这样可能会导致微型柱神经环路的过度兴奋,破坏了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影响微型柱活动的功能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60例儿童孤独症住院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加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ABC评分、Gesell发育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ABC评分低于对照组,Gesell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降低了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ABC评分,提高了Gesell发育评分,提高了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了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包括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言语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儿均接受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和言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超低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核心症状的改善率,以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2组的ABC及CA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核心症状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言语治疗和感觉统合训练可能会更有效地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包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行为退缩等,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普遍存在,近60%的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都出现阴性症状。阴性症状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并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加重,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社会功能和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1],对阴性症状的治疗是实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主要挑战[2]。  相似文献   

9.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Barker于1985年创立的运动诱发电位的检测方法,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MS,rTMS)是1992年在TM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能影响局部和远隔皮层功能,实现皮层功能区域性重建,影响多种神经递质和基因表达水平等;目前正逐渐用于治疗方面的研究,已证明对重症抑郁和运动功能障碍等有确切疗效[1-2].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9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观察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oo变化情况(潜伏期、波幅)。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与对照组68.00%相比,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3oo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3oo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应用于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可提高记忆力、注意力等能力,改善认知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已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多达250万。脑卒中的致残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0%和41%[1]。用于治疗脑卒中后患者的康复疗法较多,主要有强制性运动疗法、运动再学习疗法、运动想象疗法等,但疗效均不十分理想[2]。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机制。方法:招募12例ASD儿童接受tDCS干预。干预前后行为学评估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治疗评定量表(ATEC)、儿童孤独症评估量表(CARS)和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修订第3版(PEP-3),分析tDCS治疗前后行为学改变。同时,5例ASD组患儿和9例典型发育儿童接受社交场景图片命名任务下的高密度脑电检测,并接受头颅磁共振扫描,从而对信号溯源水平的脑电活动,进行患儿治疗前后比较,以及患儿和典型发育儿童的比较。结果:在接受tDCS治疗后,ABC、ATEC、CARS和PEP-3总分均改善,PEP-3除情感表达外,其他分项目均有显著改善。高密度脑电分析提示接受tDCS治疗后热点脑区激活模式更接近于正常命名模式。tDCS治疗前后,热点脑区在激活程度上未出现显著差异,但热点位置和热点的功能系统分布存在差异性。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t DCS治疗可改善ASD患儿临床症状及行为学评价指标,并促使其处理社交信息脑功能活动转向与正常发育儿童相似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琼  蔡军  葛聪聪  刘洋 《中国康复》2017,32(4):343-346
正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难治性精神障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阳性症状(妄想、幻觉、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等)、阴性症状(快感缺失、冷漠、社会退缩等)及认知功能的损害等[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主要集中在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等方面[2]。目前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的效果不佳,且药物治疗常伴随着大量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作为一种无创脑刺激技术,在探索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抗癫痫药物的作用原理及临床效果,以及癫痫手术术前脑功能区定位等方面有独特作用。近年来还有研究探索TMS的抗癫痫效果,提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能有治疗癫痫的潜力,甚至在癫痫发作期可能用于终止发作。然而,鉴于rTMS的抗癫痫效果可被癫痫灶的位置等因素所局限,尚需更多的实验来验证rTMS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复经颅磁刺激已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等的临床治疗和研究,还可能影响认知功能。本文对重复经颅磁刺激不同刺激模式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耳鸣是临床常见症状,是指外界无相应声源或刺激存在,而患者主观上感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耳鸣的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10%-15%,约1%-2%的患者深受耳鸣影响^[1]。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收治例的85例患有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程度;另于干预前1周、干预后1周内检测并记录2组患者的多导睡眠参数。结果:研究过程中,研究组因未完成后续检查者脱落1例,对照组因未严格遵照研究计划干预脱落1例。研究组42例,对照组41例。干预后,2组患者PSQI、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夜间觉醒次数较干预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实际总睡眠时间较干预前延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焦虑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其抑郁、焦虑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伴睡眠障碍的老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焦虑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米氮平治疗,观察组实施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组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20.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TMS)是基于法拉第电磁原理的电生理技术,它产生的磁场能量能够穿透头皮和颅骨,刺激大脑,产生一定强度的感应电流,使神经细胞膜电荷累积,最终导致去极化,从而对神经系统的活动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rTMS)是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电生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