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髌下入路与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依照治疗入路不同分组,髌下入路组(n=43例)接受髌下入路治疗,髌上入路组(n=45例)接受髌上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围术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1)手术优良率:髌下入路组与髌上入路组手术优良率分别为90.70%、95.56%,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围术期情况:与髌下入路组比较,髌上入路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透视次数较少,术后周径比值较小,膝关节疼痛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术后胫骨力线异常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膝关节功能:术后6个月、12个月,髌上入路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均高于髌下入路组(P<0.05)。结论 髌下入路与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均可取得确切效果,但髌上入路能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等,并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分析T入路术式对胫骨近端骨折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胫骨近端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T入路术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功能、骨折临床及骨性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12个月.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189.43±20.33) min]长于对照组[(171.52±18.5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2.58 ±3.99)d vs(55.78 ±5.67)d,(187.45±28.33)d vs (302.57 ±23.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按Rasmussen功能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研究组优良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T入路术式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可缩短患者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79例胫骨近端骨折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34例,分别行膝前髌骨下T型切口入路术式和传统切口入路术式。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包括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0.01);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5.6%,显著优于对照组76.5%(P<0.05)。膝前髌骨下T形切口术式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安全、有效,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因胫骨干骨折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外综合一科住院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髌上组和髌下组,各40例。髌上组采用髌上入路进行手术,髌下组采用髌下入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改良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髌上组的手术时间短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情况少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HSS、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髌上组的Lysholm评分高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髌下入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发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推荐临床决策者优先考虑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入路术式在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将8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人路术式(弧形切口、S形切口等)治疗,观察组采用“T”入路术式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采用Barthel评分及Rasmussen评分表对2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54.2±4.8)d及(324.7±53.9)d;观察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42.5±3.6)d及(182.5±13.4)d.观察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Barthel评分及Rasmussen评分分别为(62.3±12.4)分及(14.8±3.8)分,术后12个月Barthel评分及Rasmussen评分分别为(75.3±10.2)分及(18.2±3.4)分;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Barthel评分及Rasmussen评分分别为(77.6±13.4)分及(1 9.2±3.1)分,术后12个月的Barthel评分及Rasmussen评分分别为(89.6±12.8)分及(27.3±2.5)分.2组术后12个月的Barthel评分和Rasmussen评分均较术后6个月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的Barthel评分和Rasmussen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入路术式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可以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保护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2021,41(1)
目的 研究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许昌市中心医院9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与改良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改良组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改良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切口愈合、骨折愈合等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改良组HSS、SF-36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6个月,两组HSS、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改良组较对照组高(P 0. 05)。改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 26%,2/47)低于对照组(19. 15%,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045,P 0. 05)。结论 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可促进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康复,且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756-2757
目的探讨膝正中切口和双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4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分别采用膝正中切口(对照组)和双切口入路内固定(观察组)治疗,比较两组骨折复位、愈合程度及膝关节HSS评分。结果内翻角及后倾角方面,治疗后均好于治疗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及Rasmussen评分方面,术后两组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及2年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和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皮肤延迟愈合4例、切口感染2例,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双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对皮肤、软组织血供影响小,可达到准确复位和牢固固定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115例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实施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患者60例为观察组,选择前外侧入路手术患者55例为对照组。评价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前外侧入路,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方式可有效缩短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HSS评分、Rasmu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治疗的9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A组和B组,各46例。A组采用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围术期指标、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B组,住院时间、累计透视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B组(P<0.05);术后9个月A组膝关节评分高于B组(P<0.05);术后3 d、6 d、12 d,A组膝前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膝前疼痛,缩短手术时间及累计透视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两种入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对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的影响。方法 选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9例,内外侧入路治疗79例为观察组,后侧入路30例为对照组。测量术后即时、6个月、1年时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以及膝关节活动度,采用Rasmussen评分评估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即时,观察组内翻角、后倾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2组内翻角、后倾角以及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88.61%,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大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手术结合骨科洗剂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对症处理及早期康复训练;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骨科洗剂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骨线愈合时间,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骨线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联合骨科洗剂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02-1103
观察并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为完成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前往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实施观察治疗,按照手术入路方法将其分为髌上组和髌下组,各37例。髌上组通过髌上入路进行髓内钉固定治疗,髌下组则通过髌下入路进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经研究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恢复数据可知,髌上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30%,而髌下组的则有83.78%,髌下组的优良率数据低于髌上组,且分析结果为P0.05,可见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胫骨干骨折患者通过髌上入路方式实施髓内钉固定治疗可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可起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内侧入路与后内侧入路手术在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能够有效完善关节功能复位与固定,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185-2187
目的探讨选择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2例,按随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膝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膝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为0、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4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3%、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Merchant量表中步态、日常生活质量、膝关节稳定度、活动范围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选用后内侧入路,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获得更大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6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用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术后1年,统计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对比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 02%(40/43)高于对照组72. 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较短,且膝关节活动度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经膝关节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李波  李军  刘霞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6):2797-2799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骨科住院治疗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X线骨折线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实施不同入路内固定对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50例,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后外侧入路,观察组实施改良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本体感觉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膝关节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30°、45°、60°主动复位绝对误差角度均较术后3个月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实施改良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本体感觉恢复,利于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反牵引架辅助微创治疗难治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难治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切开复位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双反牵引架辅助微创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双下肢长度差、骨折成角、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w及6个月时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反牵引架辅助微创治疗难治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和观察组(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负重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伤口感染、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和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放射学评分优良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微创手术能够明显降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疗效。 方法:选择 2016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64 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2 例。对照组进行肱三头肌内外 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手术治疗。 观察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 3 个月肘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 低,且术后 3 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与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相比,应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能够有效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 中出血量,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