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超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632例创伤患者血栓发生情况,运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检查发现DVT阳性患者153例(24.2%),DVT阴性患者479例(75.8%)。经)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检查发现DVT阳性患者153例(24.2%),DVT阴性患者479例(75.8%)。经)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创伤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高龄(OR=4.099,95%CI 1.576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创伤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高龄(OR=4.099,95%CI 1.57610.663,P<0.05)、体内恶性肿瘤(OR=2.475,95%CI 1.07710.663,P<0.05)、体内恶性肿瘤(OR=2.475,95%CI 1.0775.689,P<0.05)、静脉血栓史(OR=2.087,95%CI 1.0085.689,P<0.05)、静脉血栓史(OR=2.087,95%CI 1.0084.320,P<0.05)、吸烟(OR=2.041,95%CI 1.0114.320,P<0.05)、吸烟(OR=2.041,95%CI 1.0118.963,P<0.05)、发热(OR=1.351,95%CI 1.0128.963,P<0.05)、发热(OR=1.351,95%CI 1.0124.642,P<0.05),而少量饮酒(OR=0.471,95%CI 0.2424.642,P<0.05),而少量饮酒(OR=0.471,95%CI 0.2420.941,P<0.05)不会增加DVT的发病风险。结论高龄、体内恶性肿瘤、静脉血栓史、发热均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创伤患者的临床监护,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经治的骨科创伤患者发生和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的7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及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分别为(3.12±0.34)h、(7.32±0.98)h,而对照组分别为(2.01±0.31)h、(4.12±0.65)h,两者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基础情况的对比方面显示,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因素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科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制动时间有很大关系,并与患者基础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注意,对患者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分析骨创伤以后可能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方法:抽取在医院就诊的骨创伤患者48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都包含24个人,由于我们要研究的是骨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设置的变量为是否有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实验组的均为骨创伤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对照组反之,所有患者都没有形成深静脉血栓.进而分析两者不同的因素,就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骨创伤的情况,得知由于一些因素的存在决定了深静脉血栓是否会形成.例如患者骨创伤治疗时间、创伤后修复时间、是否患有高血压病等因素均可造成骨创伤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结论:很多因素可以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不仅包含患者自身因素,也包含一些外界因素,在进行骨创伤手术时,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手术后恢复修养的时间等,还有患者养成的长时间吸烟酗酒的坏习惯也会有影响.不过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健侧肢体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折部位、合并症、创伤至手术时间、手术至出院时间、ASA分级、补液量、D-二聚体(D-D)水平、DVT发生时间、位置及首发症状等资料。分析影响健侧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511例患者健侧DVT发生率为4.89%,主要发生于创伤3 d后(24.00%)和术后3 d(48.00%)内,以远端血栓为主(80.00%),疼痛或伴发热和肿胀发硬为其首发临床症状。患者年龄、骨折部位、创伤至手术时间、术后1 d D-D水平均是影响健侧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下肢创伤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健侧肢体具有较高DVT发生风险,疼痛或伴发热和肿胀发硬为其首发临床症状,年龄、骨折部位、创伤至手术时间、术后1 d D-D水平均是影响健侧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脊柱创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脊柱创伤手术的患者50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超声检测,主要检测下肢静脉血管部位,根据检测结果统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检测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21例,发生率为42%.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在60岁以上、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术中失血量超过800毫升以及术后卧床时间超过5天等.结论:脊柱创伤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较高,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3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检查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长期卧床、股静脉穿刺、高血压一般情况比较中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纤维蛋白原、PT、APTT、TT、D-二聚体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纤维蛋白原、卧床时间、APTT是影响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卧床时间、纤维蛋白原升高以及APTT均是导致患者出现DVT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以及控制这些相应的危险因素,可有效减少、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与季节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纳入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创伤性骨折入院,病程中接受下肢血管彩超筛查的1 697例老年患者,观察不同季节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的超声结果,分析不同季节的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下肢DVT患病率的差异。结果:共1 697例患者,DVT患病人数在1年内呈周期性变化,根据南京地区季节划分,秋冬季(10月—次年3月)经超声诊断下肢DVT的发病率为37.2%(337例),春夏季(4—9月)的发病率为30.5%(2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老年患者下肢DVT的发生与季节因素有一定关联性,秋冬季因创伤性骨折入院的老年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风险相较于春夏季可能更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季节因素的影响,更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早期诊断下肢DVT。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特点,分析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12年10月-2016年4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8例,转子间骨折32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3 d和7 d分别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和骨折至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患者术前DVT危险因素分析,以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入院至手术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麻醉方法、麻醉时间、手术方法和手术时间为变量进行术后DVT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出现下肢DVT 21例(35.0%)。其中9例(15.0%)为术前血栓,12例(20.0%)为术后血栓。86.7%的DVT发生于骨折侧。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DVT的风险是股骨颈骨折的5.977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是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977,P<0.05)。 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患肢DVT发生率高于健侧;转子间骨折为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术前即有较高的DVT发生率,因此入院后应尽早行CDFI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DVT。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200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中56例在腹部创伤后7 d内表现出肌肉压痛、胀痛、Homans征阳性、浅静脉曲张和肢体皮温降低等症状与体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例患者确诊发生深静脉血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胆固醇水平、高D‐二聚体水平、高尿素氮水平、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术前1个月有手术史、下腹部创伤、高创伤评分、卧床时间大于3 d及有感染为腹部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对存在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腹部创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有利于深静脉血栓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髋部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常见,包括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多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易跌倒等原因造成[1]。骨折后患者多发生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等,临床需行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t thrombosis, DVT)。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要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戎晋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73-3874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骨科创伤手术患者2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骨折类型、受伤机制、手术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并就2组年龄及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因素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制动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中既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7.3%,股骨干骨折发生率最高28.1%,3个以上部位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55岁以上患者发病风险21.6%。结论骨科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与年龄、骨折部位和类型、手术时间及术后制动时间有很重要的关系,仔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对临床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指标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以1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对象,检测患者凝血指标,并分析其与患者发生DVT的关系。结果1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22例(22.00%)患者发生DVT。DVT组与非DVT组凝血时间(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DVT组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高于非DV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OR=24.872)、D-D(OR=142.152)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并发DVT患者D-D、PLT、TAT水平呈现高表达,其中D-D、TAT为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创伤病房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11例,术前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有无DVT分为DVT组(41例)和非DVT组(170例),总结老年髋部骨...  相似文献   

14.
刘海波  赵枫  曹杰  杨照田  陈超 《河北医学》2016,(8):1246-1249
目的:探讨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94例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深静脉血栓组(A 组,n =24)和非深静脉血栓组(B 组,n =17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①A 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 B 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可知,年龄≥45岁、合并系统疾病、卧床时间长、血清 D-二聚体水平≥0.5mg /L 均为患者术前危险因素(P<0.05);抗凝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术前 DVT 形成,为相关保护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高凝状态、合并创伤、卧床时间长短及血清 D-二聚体水平等因素直接影响髋臼与骨盆骨折患者术前 DVT 形成,对于高危患病人群,应做好筛查工作,术前抗凝预防治疗可降低 DVT 形成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320例股骨颈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术前术后的各种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加强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9年9月-2020年1月我院产科病房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为对象,选取其中发生DVT的23例为DVT组,以相同时间段77例非DVT产妇为非DVT组。收集产妇的资料,分析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DVT组与非DVT组在年龄、体重质量指数、高血压、口服避孕药、糖尿病、体育锻炼、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方面差异显著(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518)、体重质量指数(OR=1.347)、体育锻炼(OR=1.438)、CRP(OR=1.752)、D-D(OR=1.738)与产科并发DVT密切相关(P<0.05)。结论 年龄、体质量指数、CRP、D-D、体育锻炼为产科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前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74例.将74例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深静脉血栓早期预防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入院当天、手术当天,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h、术后3 d,两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血栓早期预防护理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病历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术后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结果体质量指数≥24 kg/m2、糖尿病、总胆固醇>5.69 mmol/L、三酰甘油>1.8 mmol/L、手术时间≥60 min、静吸复合麻醉及手术等待时间≥5 d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预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LDVT的模型验证结果显示,H-L偏差度检验结果为χ2=3.71,P>0.05,C-index指数为0.904(95%CI:0.869~0.939),说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显示,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准确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发生血栓的高危患者尽早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随访本院2007年8月—2014年8月诊断的60例UEDVT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年龄、体重指数、原发病、基础病、深静脉导管置入、输血史等数据,研究它们与UEDVT形成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中,41例(68.3%)年龄>60岁(P < 0.05),43例(71.7%)留置深静脉导管(P < 0.05),39例(65.0%)患有恶性肿瘤(P < 0.05),43例(71.7%)有输血史(P<0.05)。结论:年龄>60岁、恶性肿瘤、留置深静脉导管、输血史是导致UE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早期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减少UEDVT形成,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创伤骨科病房收治的687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对下肢DVT进行初筛,可疑或阳性的患者行静脉造影确诊DVT。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前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发生率为12.4%(85/687)。经过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受伤至入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高,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后延迟入院以及APTT缩短的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增加,对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前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