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西药在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5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后HBeAg和HBV-D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BeAg和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86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联合治疗组同时使用阿德福韦酯与胸腺肽α124周,随后单用阿德福韦酯28周;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5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周及52周时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血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肝功能复常率。结果:治疗52周时联合治疗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血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肝功能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CHB的确具有协同抗HBV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DNA(HBV-DNA)、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HBV-DNA、免疫功能指标(CD4+、CD19+、CD8+)以及炎症因子[干扰素-γ(IFN-γ)、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HBV-DNA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患者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CD4+水平升高,CD19+、CD8+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患者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19+、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120例CHB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影响CHB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72周HBeAg定量水平均低于24周时,HBs Ag消失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24周时,治疗72周时HBeAg定量水平均低于48周时,HBs Ag消失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48周时,且同期观察组HBeAg定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Bs Ag消失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抗-HBc、基因型是CHB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1)。结论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CHB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抗-HBc为阴性、基因型为C型是影响CHB疗效的危险因素,应注重并提前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恩替卡韦(ETV)、拉米夫定(LVD)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CHB患者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随机分为ETV组、LVD组,各43例,分别予ETV 0.5 mg/d和LVD 100 mg/d口服,疗程均为72周.观察两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和HBeAb血清转化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ETV组、LVD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3.49%、48.84%,ALT复常率分别为88.37%、83.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ETV组、LVD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8.37%、65.12%,ALT复常率分别为95.35%、86.0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72周后,ETV组、LVD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7.67%、74.42%,ALT复常率分别为97.67%、8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TV组HBeAg和HBeAb血清转化率较LVD组明显升高.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较拉米夫定作用强,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林玲  袁建新  易会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7):1018-1019+1033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分别联合替诺福韦、齐多夫定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HIV/AI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替诺福韦治疗,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齐多夫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100 cells/μl CD4+T细胞计数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350 cells/μl CD4+T细胞计数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讨α-干扰素(α-IFN)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接受治疗的CHB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单独使用α-IFN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ETV治疗。对两组治疗12周、24周、48周的病毒学完全应答率及治疗24周后HBe Ag转阴率、HBV-DNA不可检测率和ALT复常率进行比较,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2周、24周、48周的病毒学完全应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观察组HBe Ag转阴率、HBV-DNA不可检测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58.3%(28/48)、64.6%(31/48)和66.7%(32/48),对照组分别为39.6%(19/48)、41.6%(20/48)和45.8%(22/48),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脱发、消化道症状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α-IFN联合ETV治疗CHB可以明显控制CHB症状,疗效显著,是治疗CHB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ETV)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86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A组采用ETV治疗,B组采用TAF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病毒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43),A组为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分别为95.35%(41/43)、34.88%(15/43),A组分别为79.07%(34/43)、11.6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ALT、TBil、AST水平低于A组,HA、LN水平低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使用替诺福韦酯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显著(P>0.05);两组治疗12个月后HBV DNA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HBV-DNA定量比较无显著性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定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指标比较无显著性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应用替诺福韦酯治疗效果相对更为理想,可有效提升HBeAg转阴率,保护肝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e抗原(HBe Ag)定量的影响。方法选取CHB患者160例,均给予恩替卡韦0.5 mg/d空腹口服,持续治疗96周。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12、24、48及96周后HBV DNA、HBs Ag、HBe Ag定量以及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计算HBV DNA、HBe 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析HBV DNA变化与HBs Ag、HBe Ag、ALT的相关性。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HBV DNA、HBe Ag定量及ALT水平逐渐降低(F=11.562、28.034、22.417,P0.01);HBe 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以及ALT复常率逐渐增加;治疗前、治疗12及24周时,HBV DNA与HBs Ag滴度负相关(r=-0.383、-0.293、-0.224,P0.05或P0.01)、与HBe Ag滴度正相关(r=0.441、0.392、0.326,P0.05或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CHB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HBV DNA、HBe Ag转阴率及ALT复常。治疗早期,HBV DNA与HBs Ag负相关、与HBe Ag呈正相关,治疗后期无显著相关性,治疗过程中,应联合多项指标综合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8例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欠佳CHB患者,依据后续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继续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次,1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0.5mg/次,1次/d,口服。2组疗程均为48周。测定治疗12、24、48周后2组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白蛋白(albumin,ALB)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计算GPT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转阴率、HBV-DNA突破率、HBeAg/HBeAb转换率。结果2组治疗12、24、48周后GPT、ALB、TBIL水平及GPT复常率、HBeAg/HBeAb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24、48周HBV-DNA水平[(5.1±0.9)×103、(4.0±1.4)×103、(2.9±1.4)×103 copies/mL]低于对照组[(5.8±1.1)×103、(5.0±1.2)×103、(4.2±1.6)×103 copies/mL](P0.05),HBV-DNA转阴率(53.1%、71.9%、87.5%)高于对照组(24.0%、30.8%、26.9%)(P0.05);治疗12周2组HBV-DNA突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观察组HBVDNA突破率(0、0)低于对照组(15.4%、26.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与对照组(1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CHB患者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更好地抑制HBV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小柴胡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ALT(谷丙转氨酶)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应答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柴胡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取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小柴胡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ALT(谷丙转氨酶)复常率、HBe 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应答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e 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及乙型肝炎E抗体(HBeAb)转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CHB患者均分为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b转换率、病毒学突破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6、12、24周后,2组血清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 05),但2组间血清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2、24周后,观察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b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12、24周后病毒学突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24周后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 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INF-γ、IL-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CHB患者疗效良好,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协同发挥抗病毒作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干扰素a2b凝胶联合康妇凝胶治疗宫颈持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宫颈持续HPV感染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干扰素a2b凝胶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干扰素a2b凝胶联合康妇凝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D4+、CD8+及CD4+/CD8+水平,异常分泌物消失时间及HPV转阴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异常分泌物消失时间及HPV转阴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8+计数及CD4+/CD8+均增高,且观察组CD4+计数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16.
刘璐 《临床医学》2023,(10):105-107
目的 探讨来那度胺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4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来那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M蛋白、β2微球蛋白、白细胞介素-2(IL-2)、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分子(CD3+)、CD4分子(CD4+)、CD8分子(CD8+)、CD4+/CD8+]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24%(41/47)]高于对照组[63.83%(3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蛋白、β2微球蛋白、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2、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抗结核治疗的患者60例,遵循随机掷骰子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抗结核治疗方案相同,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不予以护肝治疗,观察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比较两组肝损伤发生情况,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肝损伤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ALP、GG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用于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晚期CR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PD-1抑制剂治疗,20例)和观察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2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及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273例乙肝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比较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间HBV-DNA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HBsAg(+)HBeAg(+)HBcAb(+)组的HBV-DNA阳性率最高,为88.9%,HBV-DNA高浓度组CD3+ CD4+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3+ CD8+比值低于HBV-DNA阴性组(P<0.05),CD3+ CD8+细胞百分比高于HBV-DNA阴性组(P<0.05); HBV-DNA拷贝数与CD3+ CD8+细胞百分比及HBeAg(r2=0.550,0.657,P<0.01)呈正相关,与CD3+ CD4+细胞百分比(r2=-0.602,P<0.05),HBeAb(r2=-0.473,P<0.01),HBcAb(r2=-0.151,P<0.05)呈负相关。结论 HBV-DNA与T淋巴细胞及HBeAg检测相关性较好,联合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HBV-DNA能提高乙肝的检出率,有助于全面监测乙肝病情及评价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胸腺法新与2HRZE/4HR联合治疗肺结核对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江西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6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2HRZE/4HR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痰菌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痰菌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低于对照组的22.50%(χ2=5.736,P=0.017)。结论:对肺结核患者采用胸腺法新联合2HRZE/4HR方案治疗,能极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