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就诊的AMI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MyBP-C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Ⅰ、CK-MB、Myo浓度,分别对观察组入院时与对照组、观察组发病小于4h患者与大于或等于4h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2h患者与入院时的血清cMyBP-C、cTnⅠ、CK-MB和Myo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MyBP-C、cTnⅠ、CK-MB、Myo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大于或等于4h的患者与小于4h的患者相比血清cMyBP-C、cTnⅠ、CK-MB、Myo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小于4h的患者,血清cMyBP-C、CK-MB、Myo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nⅠ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行急诊PCI术后12h与入院时相比,血清cMyBP-C、CK-MB浓度下降,血清cTnⅠ、Myo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MyBPC、cTnⅠ、CK-MB和Myo在AMI患者中的水平较健康者明显升高,血清cMyBP-C、CK-MB、Myo浓度在AMI患者发病4h内即开始升高,故可以为AMI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行急诊PCI术后12h血清cMyBP-C、CKMB浓度较入院时下降,故可以为PCI术后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应急管理部应急总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心肌损伤分为无心肌损伤组(n=59)和心肌损伤组(n=25)。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脑钠肽(BNP)、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LR4、NF-κB、MyD88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血清BNP、NT-proBNP、h-FABP、cTnⅠ、CK-MB水平,以及PBMC中TLR4、NF-κB、MyD88 mRNA相对表达量。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BNP、NT-proBNP、h-FABP、cTnⅠ、CK-MB水平与TLR4、NF-κB、MyD88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 心肌损伤组血清BNP、NT-proBNP、h-FABP、cTnⅠ、CK-MB水平分别为(442.17±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I(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价值,确立其临床诊断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5 599例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MI和非AMI 2组,比较AMI组与非AMI组的中位数,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临床诊断界值。结果 AMI组Myo、CK-MB、TnI与非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Myo、CK-MB、TnI的临床诊断界值分别为136.85、4.455、0.150ng/mL,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3、0.873、0.976。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在AM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各临床实验室应根据各自的检测条件确立适当的临床诊断界值。  相似文献   

4.
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率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心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和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分别采取患者发病后2、4、8小时静脉血,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180SE ACCESS微粒子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24h全天候开机,在1h内完成3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在发病后2小时,只有Myo的敏感性达到45.36%。发病后4小时,Myo、cTnⅠ和CK-MB敏感性分别为89.81%、48.46%和53.92%。cTnⅠ+Myo和cTnⅠ+CK-MB的特异性分别为83.89%和85.27%。发病后8小时,cTnⅠ、Myo和CK-MB敏感性均达到100.00%,特异性从高到低依次为cTnⅠ+Myo+CK-MB(100.00%)〉cTnⅠ+CK-MB〉cTnⅠ+Myo〉Myo+CK-MB〉cTnⅠ〉CK-MB〉Myo(76.35%)。结论 cTnⅠ、Myo、CK-MB单项和多项联合检测能很好地诊断AMI,但不同时间段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别较大,临床应连续采血检测才能提高诊断率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2021,41(4)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肌红蛋白(Myo)、超敏肌钙蛋白(hs-cTnT)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86例症状表现为急性胸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MI患者152例,作为AMI组;另外非AMI患者134例,作为非AMI组。取该时间段内在本院体检结果正常的1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血清PCT、Myo、hs-cTnT水平,AMI组不同类型血清PCT、Myo、hs-cTnT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3种不同因子单项诊断和联合诊断AMI的价值。结果 AMI组血清PCT、Myo、hs-cTnT水平高于非AMI组,非AMI组高于对照组(P 0. 05); AMI组NYHA分级中血清PCT、Myo、hsc Tn T水平Ⅳ级组高于Ⅲ级组,Ⅲ级组高于Ⅱ级组(P 0. 05);血清PCT、Myo、hs-cTnT联合检测ROC曲线下方面积(AUC)为0. 902,大于任一单项因子AUC(P 0. 05)。结论 血清PCT、Myo、hs-cTnT水平与AMI病情发展程度密切相关,3种因子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结果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reatine kinase-MB,CK-MB)对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60例SE患儿癫痫持续发作前和发作后6h血清CK-MB和cTnⅠ的水平,并与6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患儿癫痫持续发作后6h血清CK-MB和cTnⅠ均显著高于发作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病例组患儿血清CK-MB和cTnⅠ的阳性率分别为36.7%和2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SE可引起患者心肌损伤.临床上在治疗SE时应动态监测CK-MB和cTnⅠ水平,重视可能存在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吴耀庆 《大医生》2024,(1):103-106
目的 研究早期监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与脑钠肽(BNP)水平预测短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短期是否发生MACE分为观察组(38例,30 d内发生MACE)和对照组(58例,30 d内未发生MACE)。比较两组患者血浆cTnⅠ与BNP水平,并分析不同时间点cTnⅠ与BNP水平预测AMI患者短期发生MACE的价值。结果 96例AMI患者30 d内MACE发生率为39.58%。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刻、1 d、5 d及7 d时血浆BNP和c 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入院后即刻、1 d、5 d及7 d时血浆cTnⅠ、BNP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对AMI患者短期MACE的发生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均P<0.05),且各时间点联合检测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单项检测(均P<0.05)。不同时间点联合检测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后早期监测血浆cTnⅠ与BN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检测对早期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5例,采用美国Nano-Ditech公司睿捷快速定量免疫检测系统测定血清cTnI、CK-MB和Myo水平。比较心肌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三项标志物的差异肌钙蛋白I。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清三项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再梗死组血清cTnI和Myo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水平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组三项指标均显著升高,是诊断早期AMI的重要指标;cTnI和Myo可用于预测心肌再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陈宜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34-1635
目的对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确诊的80例AMI患者。另随机选取16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24h内的心肌酶谱检测分析和72h内的肌钙蛋白Ⅰ(cTnⅠ)和CK-MBmass指标检测及记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AST、CK、LDH、CK-MB、cTnⅠ及CK-MBmass的平均浓度明显偏高(P<0.05)。cTnⅠ联合心肌酶谱诊断AMI同对照组相比,其临床诊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其它并联组(P<0.05)。结论在AMI的诊断当中,cTnⅠ是重要的标志物,将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cTnⅠ进行诊断能够使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该法具有相当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与脓毒症合并心肌病患者预后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1月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就诊的脓毒症心肌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30 d内是否生存为分组依据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各50例。分别在确诊当天、第3天、第6天、第12天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并使用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与脓毒症合并心肌病患者预后质量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cTnⅠ、CK-MB含量及APACHE-Ⅱ评分结果显示,死亡组各项目的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时间段cTnⅠ与APACHE-Ⅱ评分在确诊当天、第3天、第6天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r=0.31,r=0.41,P0.05),但第12天则不呈现相关性(r=0.25,P0.05)。结论:cTnⅠ和CK-MB可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能反映脓毒症患者伴有心肌损伤,且cTnⅠ水平越高提示心肌损害程度越高,预测病情危险程度更高,脓毒症患者早期cTnⅠ水平与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预后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 AMI 病死率的关键。只有在AMI 发病6 h 内,经过明确的诊断和适宜的治疗,病变的心肌细胞才有可能出现可逆性转变[1]。但是约25%的 AMI 患者早期可以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0%AMI 患者的心电图不出现特征性 ST 段改变[2]。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在诊断 AMI 时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比较冠心病(CHD)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阳性率,探讨 cTnI、Myo 和 CK-MB 与 CHD 之间的关系及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心肌肌钙蛋白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早期诊断对AMI患者的及时救治,减少心肌坏死。防止心脏突发事件,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敏感、高特异诊断AMI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为了更好地开展cTnⅠ测定及其在临床心肌损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胸痛患者血清cTn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cTnⅠ对AMI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即时检验(POCT)法检测心肌标志物三联试条的检测效能。方法收集80例临床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48例确诊为ACS,32例为非ACS心脏病)血清样本,以电化学发光法为比较方法,POCT法为实验方法。观察2种方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的相关性,并评价POCT检测系统的批内精密度。结果 POCT法检测低浓度cTn时与电化学发光法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r)=0.25],中、高浓度时相关性良好(r分别为0.80、0.81)。POCT法诊断ACS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96%。POCT法检测Myo及CK-MB mass时与电化学发光法的相关性良好(r分别为0.91、0.81)。POCT法检测高浓度cTn的变异系数(CV)为5%、Myo为12%、CK-MB mass为14%,低浓度cTn的CV为46%、Myo为10%、CK-MB mass为11%。结论 POCT法检测中、高浓度cTn时与电化学发光法有良好的相关性,但低浓度时相关性较差。POCT法诊断ACS的特异性较好、敏感性较低。POCT法检测Myo、CK-MBmass与电化学发光法相关性良好,但批内精密度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lncRNA MALAT1)水平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3例AMI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0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lncRNA MALAT1水平,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凝血因子水平,并分析lncRNA MALAT1水平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凝血功能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心肌钙蛋白I(cTnI)、lncRNA MALAT1、肌红蛋白(MYO)、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水平与NT-proBNP、CK-MB、cTnI、vWF及PAI-1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PT、APTT呈负相关(P<0.05)。NT-proBNP高水平、CK-MB高水平、APTT低水平、vWF高水平及lncRNA MALAT1高水平是AM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中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能通过影响心肌标志物及凝血指标变化导致AMI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血回输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时对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自体血回输,Ⅱ组输注异体血.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并测定全麻诱导插管前(T1)、诱导结束后30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患者血清cTnⅠ、CK-MB的水平.[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异体血输注量增多;Ⅱ组在T3、T4时点cTnⅠ、CK-MB水平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血回输能减少异体血的输注,使心肌酶的水平下降,有利于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时血清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浓度变化,以探讨其对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确诊的AMI患者在胸痛发作后2~6 h,6~12 h,12~24 h分别检测cTnI、CK-MB、Myo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MI组cTnI、CK-MB和Myo水平的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nI、CK-MB和Myo联合定量检测可提高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7.
邱锡荣  彭冬迪  唐荣  许志坚 《检验医学》2011,26(12):814-817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力衰竭(HF)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3种标志物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和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标志物。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检测55例AMI患者治疗前、后以及105例HF患者、30名健康正常者的NT-proBNP、Myo、cTnT水平。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HF患者分为Ⅰ~Ⅳ级。比较各组的差异并作相关性分析,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3种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cTnT、Myo在AMI患者胸痛时间6 h内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6.2%和93.9%,胸痛时间〉6 h时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0.5%和55.6%,AMI患者治疗后NT-proBNP、Myo、cTn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NYHAⅠ~Ⅳ级的HF患者间NT-proBNP、Myo、cTn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患者NT-proBNP水平与NYHA分级的相关性(rs=0.884)高于Myo(rs=0.652)和cTnT(rs=0.726)。结论在心功能分级以及AMI早期预警和早期诊断方面,NT-proBNP的灵敏度及相关性要明显优于Myo和cTnT,还常用于在呼吸困难人群中鉴别HF患者。Myo常作为急诊中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指标,早期诊断时要结合患者胸痛时间,观察有无再梗死或梗死再扩展。cTnT诊断AMI的特异性优于其他标志物,但要等到心肌梗死后才能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合并心肌损伤的急性胆管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急性胆管炎合并心肌损伤患者134例,Ⅱ级胆管炎51例,Ⅲ级胆管炎83例。根据是否行急诊ERCP分为ERCP组(n=82)与非ERCP组(n=52);根据28天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n=20)及存活组(n=114)。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3、7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 BNP)的水平,观察其与胆管炎严重程度及死亡的关系,急诊ERCP对临床结局影响,并记录其住院时间及28天的存活情况。结果 ERCP组患者第1、3、7天cTnI、cTnT水平,第3、7天CK-MB水平,第3天的NT-Pro BNP水平,较非ER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Ⅲ级胆管炎患者第1、3天的CK-MB及第1、3、7天的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Ⅱ级胆管炎。Ⅱ级胆管炎患者28天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Ⅲ级胆管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ERCP组患者28天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非ERCP组(95. 12%vs. 69. 23%)。存活组第7天cTnI、第3、7天cTnT、第3、7天CK-MB和第1、3、7天NT-pro BNP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ERCP与急性胆管炎患者28天内的存活率有显著相关性。cTnT、cTnI、CK-MB及NT-pro BNP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不同,cTnT预测死亡曲线下面积最大。ROC曲线上敏感度、特异性均较高的临界点为第7天,TnT <0. 075 ng/ml将其作为预测死亡的临界点,敏感度为85. 7%,特异度为87. 7%。结论在合并心肌损伤的急性胆管炎患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NT-pro BNP水平与死亡相关,其中cTnT <0. 075 ng/ml可作为预测死亡的临界点,敏感度为85. 7%,特异度为87. 7%。行急诊ERCP可显著降低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NT-pro BNP水平,且提高28天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间收治的120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等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比较患者CK、CK-MB、cTnT、cTnI等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对120例患者根据其发病30 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患者存活情况与心肌坏死标志物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4种血清标志物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其中cTnT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0.742。死亡组患者CK-MB、cTnT、cTnI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而CK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CKMB、cTnI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独立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均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而联合上述指标灵敏度明显增高,为100%;特异度无明显变化,为91.1%。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对AMI患者进行准确快速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肌红蛋白(Mb)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3者联合检测在AMI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入住该院且经心内科诊断为AMI的患者84例,其中,男43例、女41例,平均年龄(64.15±4.52)岁,作为AMI组;选择同期到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1例,其中,男42例、女39例,平均年龄(62.53±5.24)岁,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IMA,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TnⅠ、Mb。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IMA、Mb和cTnⅠ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MA在2~6h达高峰,24~48h恢复基础水平;Mb在AMI后1~2h就出现异常,6~12h达高峰,幅度可达数十倍;cTnⅠ在AMI发生后2~6h开始升高。联合检测IMA、Mb和cTnⅠ水平3者的敏感性(95.29%)、特异性(87.06%)、阳性预测值(82.35%)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IMA、Mb组相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敏感性也明显高于单独检测cTn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可以作为诊断AMI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血清IMA、Mb和cTnⅠ水平对AMI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