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腱松解术治疗手部肌腱粘连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肌腱修复后肌腱粘连松解术的疗效。方法 对粘连的肌腱行松解手术,术后配合积极的主动屈指功能训练及系列的康复治疗。结果 经过6个月至4年的随访,疗效按TAM评定标准评定,31条伸肌腱松解术后优良率为58.1%,56条屈指肌腱松解术后优良率为55.3%。结论 肌腱松解术中彻底松解粘连组织。术后进行系统的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助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张桂霞  田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790-3791
肌腱松解术是治疗肌腱粘连的主要方法,对37例行肌腱松解术的屈指肌腱粘连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认为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切口与末梢血运情况,做好疼痛护理,指导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手部屈指肌腱损伤修复后粘连发生的性质与范围,分析产生粘连的原因,为临床上指导肌腱松解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69例157指不同部位手部屈指肌腱粘连松解手术病例,观察肌腱粘连发生的性质、范围。结果 98.9%Ⅰ、Ⅱ区肌腱修复后产生腱鞘内广泛粘连,95.6%Ⅳ区肌腱损伤后产生滑液囊内广泛粘连,其余Ⅰ、Ⅱ区或Ⅳ区肌腱修复后发生自I区至Ⅴ区的更加广泛粘连;Ⅲ区与Ⅴ区肌腱修复后粘连发生在Ⅲ区或Ⅴ区局部。结论 外源性愈合机制导致肌腱缝合部位紧密的瘢痕粘连;血液渗出与术后制动导致腱鞘或滑液囊内的广泛粘连。彻底的肌腱松解术应该解除上述两部分粘连。  相似文献   

4.
手指屈肌腱腱鞘炎 ,又称为弹响指或扳机指。表现为屈伸手指时弹响、疼痛、甚或强直 ,大多需手术治疗才能彻底松解。笔者用自制小针刀治疗 1 2 6例、1 35指 ,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2 5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 2 2例 ,女 1 0 3例。右手 1 0 5例 ,左手 1 5例 ,双手均发病 5例 ,其中发生在拇指 1 1 3例 ,中指、无名指各5例 ,小指 2例。病史 1个月~ 1 0年 ,平均 4个月。其中 1 2 2例经过理疗、针灸、封闭、中药薰洗等治疗 1次以上无效而转来治疗 ,占总例数的 97.6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局部硬结、弹响 ,30 %患指已…  相似文献   

5.
指屈肌腱修复时的腱鞘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腱松解术者的术后护理、术后观察、康复护理。方法:通过对36例行屈指肌腱粘连肌腱松解术的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切口与末梢血运情况,预防并发症,加强有效的功能锻炼。结果:本组优良率95%,无伤口感染。结论:周到细致的护理与有效的功能锻炼是配合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报告Ⅱ区屈指肌腱断裂因延误治疗至晚期就诊者23例20指,对其进行晚期修复,早期活动,随访6月至2年半,优良率达86.2%,作者认为应首选Bruner氏切口和改良Kessler氏肌腱缝合法,同时修复深浅屈肌腱,保留腱鞘,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8.
预防屈肌腱粘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肌腱损伤修复后粘连的防治一直是手外科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预防粘连的新方法,包括非生物材料(如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生物材料生物制品及药物,射线照射等应用,对预防粘连都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从健康青壮年意外死亡志愿供应或外伤断肢而无条件再植废弃肢体取出的手指屈肌腱,经深低温冰箱冷冻处理后将异体肌腱移植于手部肌建缺损处。本组14例,均为男性,肌腱缺损原因均为外伤,其中仲指肌腱缺损7条,屈指肌腱缺损8条;有l例同时修复2条仲指肌腱;移植的异体肌腱长3—9cm,肌腱缝合采用“双十字法”或“8字法”缝合,术后患适当固定制动,全部病例均没有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异体肌腱移植处的伤口均愈合、手指肌腱活动功能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总活动度(TAM)法评定:优级2条,良级5条,可级4条,差级4条,优良率是46.7%。4例手指屈肌腱粘连,再次行肌腱粘连松解术。[结论]应用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是代替自体肌建移植的方法之一,可以使手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仍存在肌腱粘连的并发症,使修复优良率减低,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应用研究工作中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0.
自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 ,作者采用伤指的指浅屈肌腱游离移植修复Ⅱ区指深浅屈肌腱同时损伤 72例 ,随访6 5例 ,其中 5 8例手指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 ,7例出现肌腱粘连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2例 ,男 6 3例 ,女 9例 ,年龄 1 8~ 70岁 ,其中切割伤 4 5例 4 7指 ,电锯伤 2 0例 2 5指 ,机器挤压伤 7例 1 2指 ,该 72例中 ,均无指骨骨折 ,并且均为指深、浅屈肌腱在Ⅱ区同时损伤。1 .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后 ,上气压止血带 ,常规消毒后辅巾 ,彻底清创伤指 ,并将伤口向手指远端锯齿状切开延长 ,找出指深…  相似文献   

11.
屈指肌腱损伤的早期显微修复及锻炼江阴市人民医院骨科张云庆,杨惠光关键词腱损伤;指;修复;显微操作法中图号R686.1我院于1989年8月─1993年8月采用律下(Tsuge)肌腱缝合法,术后辅以弹性牵引下作主动伸指被动屈指的方法,对15例26指屈指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量掌指关节不同角度屈曲时伸肌腱滑动长度的变化,为被动屈曲掌指关节时避免伸指肌腱损伤提供依据。方法100名成人受试者,测量2~5指掌指关节屈曲30°、60°、90°时,伸肌腱的变化长度。结果2~5指在屈曲相同角度时,伸肌腱的长度变化存在差异性,长度变化值依次为中指>食指>环指>小指。同一手指掌指关节在屈曲0°~30°、30°~60°、60°~90°时,伸肌腱的延长值变化也存在差异性,呈递减趋势。结论掌指关节屈曲时需要伸指肌腱相应延长,在被动屈曲掌指关节0°~30°时,要充分松解伸指肌腱粘连,避免造成医源性伸指肌腱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成果。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对指屈肌腱腱鞘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传统理疗、针灸、观摩疗效见效慢,易复发,手术治疗创伤大,易留瘢痕,小针刀疗法则克服了上述缺点。结论:小针刀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在手外伤中,屈指肌腱的损伤比较常见,术后肌腱粘连功能差,一直是个难题。我科自1995年至2004年对182例312条肌腱进行显微修复,并在术后早期进行保护下功能锻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有182例312条屈指肌腱损伤,均为切割伤。其中男103例,女79例。合并指神经损伤102例,合并指骨骨折52例。损伤部位:左手104例,右手78例,均为Ⅱ区损伤。均为急诊手术,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1h,最长7 h。1·2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1)选择臂丛麻醉或全麻,在止血带下彻底清创,并根据手术需要将原创口做锯齿状延长,有骨折则先行骨折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透明质酸钠防止屈指肌腱粘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手外伤中指屈肌腱的损伤比较常见。对于肌腱Ⅱ区的指深、浅屈肌腱的损伤,常规修复后容易产生肌腱粘连,严重影响手功能。1999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加周边连续褥式缝合一期修复Ⅱ区指屈肌腱,结合早期进行保护性主、被动活动的功能康复治疗,术后患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达95.8%,有效地防止了肌腱粘连的发生,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屈指肌腱损伤修复中,保证肌腱表面的光滑是减少术后肌腱粘连,加速屈指肌腱功能恢复的关键.为提高屈指肌腱损伤后的修复质量,自2001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屈指肌腱Ⅱ区损伤病人27例,均系新鲜的Ⅱ区指深、浅屈指肌腱同时断裂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改良Kessler吻合法作Ⅰ期修复,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78例103条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治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万世勇  孙道植  孙连功 《医学争鸣》2007,28(24):2303-2304
0引言 Ⅰ区伸指肌腱损伤是指伸指肌腱在其止点附近断裂的损伤.采用保守治疗,将远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需要长时间的关节制动且复发率高.目前临床常采用肌腱断端单纯缝合术、远指间关节关节融合术、钢丝拉出钮扣固定的止点重建术、游离肌腱移植术等,术后患指功能恢复效果都不令人满意。我们采用屈指深肌腱转移重建伸指肌腱终腱的方法治疗Ⅰ区伸指肌腱损伤,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李明  康进祥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31-31,33
本文报道自2002年4月~2004年6月,采用改良kessler肌腱吻合法,保留纤维鞘管,新鲜损伤深浅肌腱同时吻合及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手部纤维鞘管屈肌腱损伤46例,63指89条肌腱的结果。术后随访2~4年,除2例因术后活动不当使肌腱断裂外,其他全部愈合,功能恢复满意。优良率83.45%。本文就有关任何有效防止术后肌腱粘连,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