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与分析麻醉前多媒体护理干预结合运内八卦穴对全麻下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自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接受全麻操作的择期手术患儿 108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 54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前护理和麻醉前多媒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内八卦穴推拿。分析对比两组 的苏醒期躁动情况(麻醉恢复室观察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全麻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PAED)、FLACC 疼痛 评估量表评分、改量 Aldrete 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恢复室观察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比 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全麻苏醒期 PAED、FLA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改良 Aldrete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麻苏醒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麻醉前采用运内八卦穴推拿应用于全麻下择 期手术患儿的麻醉前护理中,能改善苏醒期躁动情况,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降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靶向预控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躁动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外科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20例外科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靶向预控护理。比较两组麻醉复芳时间、麻醉复苏评分、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麻醉躁动及苏醒延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靶向预控护理能有效提升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管理质量,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麻醉恢复室全麻手术患者采取基于人文关怀的舒适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行全麻手术的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的舒适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生命体征、舒适度、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质量和满意度。结果:术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前1 d血压、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舒适状况量表(GCQ)中生理、社会文化、心理及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9.23%(P<0.05);入室1 h观察组苏醒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结论:基于人文关怀的舒适性护理能够减轻麻醉恢复室全麻手术患者不良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位变换联合低温寒战干预对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350例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体位变换联合低温寒战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情况、气管拔管时间、护理后躁动评分、疼痛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后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拔管后5 min、拔管后30 min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变换联合低温寒战干预应用于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患者,可促进患者苏醒,减少躁动发生,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李燕凤  张丽  何楚雁  葛辽  陈晓婷 《妇幼护理》2023,3(21):5130-5132
目的 分析家属陪伴对全麻苏醒期躁动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麻醉一科 2021 年 4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 间收治的 150 例住院全麻手术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以抽签法分将患者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75 例。对照组采取无家属陪 伴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家属陪伴。对比两组的麻醉苏醒时间、躁动与疼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麻醉苏醒相关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室前观察组 PAED(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与 FLACC (儿 童疼痛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属陪伴能够降低全麻苏醒期 患儿的躁动与疼痛,加快患儿苏醒,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评分(PARS)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行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麻醉恢复期间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PARS评分对其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躁动发生率、镇静剂使用率、入室及出室时PARS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躁动评分、术后疼痛评分、镇静剂使用率及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室时PAR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ARS评分能有效反映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生理功能变化,可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留室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麻醉的患者18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麻醉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苏醒时间、Steward评分、躁动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护理应用于麻醉恢复室中,能有效缩短麻醉患者的苏醒时间,减少并发症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的Stewar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樊丽  李嘉媛 《妇幼护理》2023,3(8):1911-1913
目的 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高血压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高血压手术 患者(17645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822 例)和观察组(8823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 察组运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评分及苏醒时间、并发症、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 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苏醒各项评分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 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手术患者采取麻醉 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苏醒期评分,缩短苏醒期所用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 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 循环在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5在我院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120例患者,将1至6月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至12月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PACU常规进行复苏护理,观察组在PACU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 循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进行护理和干预,密切观察两组患者在全麻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及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因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PDCA 循环管理能够降低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室陪同(parent presence recovery program ,PPRP)模式对小儿术后苏醒期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儿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4例。其中对照组为手术室内麻醉恢复室复苏,苏醒期无家属陪伴,由复苏护士陪伴;观察组为采用手术室外麻醉恢复室复苏并对患儿进行PPRP。观察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心率、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苏醒期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PRP模式运用于麻醉苏醒期不仅可以降低患儿术后躁动及疼痛程度,提高围术期患儿的舒适,还能有效提高家属对苏醒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排班模式对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管理安全性的影响。方法:PACU共有护士30名,选取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实施前)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120例,PACU实施常规排班模式;选取2018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实施后)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122例,PACU实施连续性护理排班模式。比较实施前后PACU患者麻醉苏醒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PACU患者意识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短于实施前(P0.01),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躁动评分均低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PACU患者寒战、躁动、恶心呕吐、低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1,P0.05),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排班模式能有效提高PACU患者麻醉苏醒质量,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行全麻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FMEA干预;比较两组躁动发生率、意识恢复时间、苏醒分数≥4分时间、心理应激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及苏醒分数≥4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MEA可有效降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促进患者意识恢复,减轻患者心理应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理论指导的全方位舒适护理对行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全麻下进行手术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前馈控制理论指导的全方位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体征、苏醒参数及躁动发生率。结果气管拔管时,2组的血压均高于术前,心率均快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的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和完全苏醒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对全麻患者实施前馈控制理论指导的全方位舒适护理可稳定患者的术中体征,改善苏醒状况,降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行气管插管全麻术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强化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2组拔管时的生命体征变化、拔管时间、躁动情况、疼痛情况、呼吸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拔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波动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躁动评分、疼痛评分、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顺利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刘守萍 《妇幼护理》2023,3(3):515-517
目的 探讨围麻醉期预见性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收治的 80 例妇科 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手术 室护理与围麻醉期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血压及心率变化、麻醉恢复状况、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静息期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苏醒期研究组患者血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期 躁动发生率(10.00%)较对照组(25.00%)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5.00%)较对照组(20.00%) 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较对照组(80.00%)更高(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围 麻醉期预见性护理,能够稳定苏醒期血压及心率,预防及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及术后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对麻醉复苏室(PACU)全麻复苏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120例全麻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复苏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比较两组麻醉苏醒时间、出PACU时间、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两组在PACU经护理后生命体征平稳,顺利返回病房;研究组麻醉苏醒时间、出PA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复苏期间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ACU全麻患者开展精细化流程管理,可促进患者麻醉复苏,降低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王莹 《妇幼护理》2023,3(4):939-942
目的 探讨术前体验式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对减轻 HoLEP 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19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90 例接受 HoLEP 术患者分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5 例。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观察组采取术前体验式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心率与血压水平、苏醒期躁动程度与 躁动发生率、再次手术率、术后 1d 尿道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麻醉后 30 分钟内,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指 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程度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 Id 尿道舒适度(0 级+I 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oLEP 术患者实施术前体验式护理 联合麻醉苏醒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水平,降低苏醒期躁动程度与躁动发生率、再次手术率,提高患者后 1d 尿道舒适度与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对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6例入住麻醉恢复室的患者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加强麻醉恢复室控制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麻醉苏醒期并发症,躁动发生次数、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症、高血压、苏醒延迟、寒颤、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苏醒期并发症,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平  霍瑞  黄静  王志群 《妇幼护理》2022,2(2):388-390
目的 探讨眼科全麻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 2019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 收治的 40 例眼科全麻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20 例),采用心理干预的为研究组(20 例)。分析比较两组的 焦虑情绪、躁动发生率、苏醒期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评分和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 结论 眼科全麻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可降低躁动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PACU)全身麻醉病人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我院麻醉恢复室收治监护管理的全身麻醉手术后入室恢复病人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在PACU全身麻醉手术病人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PACU全身麻醉手术病人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采用前馈控制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躁动发生率及躁动引发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因躁动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病人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