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麻风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导致畸残。麻风畸残给病人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丧失劳动力,也不利于他们重返社会,所以早期发现、治疗急性神经炎和无痛性神经炎,改善神经功能,通过自我护理、防护鞋等减少继发性损害是麻风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现将我省与国际麻风救济会麻风畸残防治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残疾人"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为麻风畸残者提供康复服务,根据麻风畸残者的残疾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麻风畸残康复工作,对有畸残者进行矫治畸残,改善功能,预防畸残加重.我市于2001年12月~2002年1月对114例存活麻风治愈者和现症病人进行调查,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麻风畸残情况及康复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风是一种可以致畸残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可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麻风畸残防治及康复工作是麻风防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摸清徐州市麻风畸残及康复需求情况,我市于2002年1月对全市目前临床治愈存活者及现症病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区加查、隆子、错那3县历年麻风患者的畸残状况,以便为制定麻风畸残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3县历年麻风患者的畸残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28674例麻风的畸残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曾是全国麻风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麻风畸残率较高,面临的康复任务重。为控制麻风畸残,制定切实可行的麻风康复计划,江苏省于1989年开展了麻风畸残调查,并于1996年底进行了复核,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畸残调查表是根据WHO残疾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麻风致畸残的因素,以制定控制畸残和实施康复的有效措施,我们于1990年5~10月调查了全县470例治愈者和仅有的2例现症的畸残情况。调查采用中国麻风中心修订的畸残分级  相似文献   

7.
694例麻风畸残调查分析高绍佐(山东省沂源县皮肤病防治站,256100)在全面控制麻风这一新观念的启示下,对麻风畸残问题的严重性及开展麻风畸残的预防和康复医疗必要性的认识提高了。为了解我省麻风畸残状况,根据全国统一的《麻风畸残基础记录》和《麻风畸残分...  相似文献   

8.
麻风畸残是造成病人贫困的原因之一。因此,做好畸残康复工作,对提高麻风病人社会地位,转变公众对麻风的恐惧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5年在英国麻风救济会的援助下,我们对134例麻风治愈者开展了畸残康复工作,现将远期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480例麻风的畸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摸清麻风畸残的基本情况,于1987年对两个麻风病院、一个市和一个县的全部麻风现症患者及治愈者进行了畸残调查。调查用作者稍加改进的WHO畸残分级登记表,对畸残原因也作了调查。共检查1480人(男1108,女372,年龄8~92岁,平均49.48岁).结果:畸残者999人,畸残发生率为67.5%,其中现症患者及治愈者的畸残率分别为73.48%(241/328)及65.88%(753/1143);畸残发生于抗麻风治疗开始之前者达65.8%(340/609);2级及3级畸残者为80.95%(809/999),而1级者仅12.01%(120/999)。畸残发生之有关因素中最常见的是麻风反应及神经痛。麻风发病到发生畸残的时间在4年以内者占36.5%(365/999)。上述情况皆说明我国麻风畸残问题的严重性。作者强调,麻风病的静止不等于畸残的静止,控制麻风必须控制畸残,因此必须树立全面控制麻风的观念,必须把控制麻风的三个目标作为工作的主要目的:1,降低发病率,2、治愈患者并使之全面康复,3、预防畸残。此外强调了开展麻风康复工作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并对畸残调查工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麻风畸残不仅妨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劳动能力,而且也是人们对麻风产生恐惧和歧视的重要原因。为了解少数民族地区麻风畸残情况,从而帮助他们改善这一状况,我们自2000-2011年对百色少数民族地区专门联合开展了麻风畸残情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与对象病人基本资料来自本院麻风病人档案,调查内容按全国麻风畸残康复需求调查工作手册~1进行。调查对  相似文献   

11.
麻风畸残的预防并使患者尽量得到康复成为麻风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215例麻风畸残患者自我护理28个月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和了解我省麻风的畸残情况,有助于比较各地的麻风畸残情况和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降低畸残率。方法参照国家规定的有关分级标准,对青海麻风防治历年各种统计表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结果发现病人年龄、生活条件、治疗方法等的不同对发生畸残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不能过分强调畸残是麻风的必然结果,加强麻风的防治措施,及时做好康复工作,避免麻风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确切了解我县现存麻风治愈者的畸残情况,便利今后开展麻风病畸残的康复医疗提供详细资料,我们于20ff2年8月-10月份,对全县现存的麻风治愈者开展了专项畸残调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53例麻风病畸残调查报告李锐萍,辜云坤,田建中(昆明市盘龙区卫生防疫站,650041)了解本地区麻风畸残发生情况,为今后制定康复计划打下基础现已成为当务之急,最近我们对在家治疗的53例麻风病人进行了畸残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专业...  相似文献   

15.
四川是中国麻风重流行区之一,至1991年底全省累计发现病人30843人,现有现症病人4047人;现在活着的病人和治愈者共17574人,其中畸残者8625人,畸残率为49.08%,包括Ⅰ级畸残8.09%(1423例),Ⅱ级畸残22.77%(4001例),Ⅲ级畸残18.21%(3201例),还不断有新的畸残出现,因此畸残的预防和康复医疗十分繁重。 从1988年起,对全省麻风防治人员进行了麻风畸残预防的培训,重点在早期发现病人和及时处理麻风反应。  相似文献   

16.
麻风是一种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的慢性传染病,诊治不及时常导致畸残,对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嘉定区共有院外麻风治愈者242例,为了解我区麻风治愈者畸残情况及康复需求,开展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联合化疗(MDT)配合眼手足自我护理(以下简称自我护理)对麻风畸残的影响,探索降低麻风畸残的有效方法。方法将MDT并配合自我护理前后14年所发现并治疗的麻风病例分为两组(以下称前组和后组)直接进行畸残率和麻风反应情况的对比。结果前组97例,畸残59例(Ⅱ,Ⅲ级),畸残率60.82%。其中Ⅱ级畸残31例(31.96%),Ⅲ级畸残28例(28.87%),麻风反应14例(14.43%)。后组67例,畸残39例(Ⅱ,Ⅲ级),畸残率58.21%。其中Ⅱ级畸残34例(50.75%);Ⅲ级畸残5例(7.46%),麻风反应10例(14.93%)。结论MDT配合自我护理使麻风Ⅲ级畸残率显著下降(P<0.01),因此应持久地开展应用。但前后两组麻风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MDT对麻风反应的控制作用尚还有限。  相似文献   

18.
衢州市麻风病畸残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于2001年12月对全市麻风治愈和现症存活病人的畸残情况和康复需求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选择有适应症的麻风畸残者进行了康复治疗和畸残预防。现将 1996年3月~ 1998年 2月间 ,对 5 0 0例麻风畸残者康复预防情况的随访观察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院外患者 3 79例 ,住院患者 12 1例 ;男 42 5例 ,女 75例 ;年龄 2 3~ 76岁 ,平均 62岁 ;I级畸残 49人 ,II级畸残45 1人 (其中 :视力损害 2 40人 ,红眼数 15 5人 ,手足骨缺损 197人 ,手足皲裂数 2 4人 ,足溃疡数 115人 )。检查方法 由各乡镇卫生院兼职医生和市皮防院专业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治疗。开展畸残康复预防前 ,按国际麻风救济会的麻风畸残康复实施方案及全国…  相似文献   

20.
1989~1998年中国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状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中国近10年来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989~1998年全国各县、市的22437例麻风现症病例初诊登记个案资料,由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疫情监测系统提供数据.结果1989年全国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比为46 .49%,到1998年为32.31%;Ⅱ级畸残比由1989年的25.55%,到1998年的20.23%;有18个省(市)畸残比超过40%.畸残者中,Ⅰ、Ⅱ级畸残分别为37.86%和60.64%,另1.5%为仅有脱眉、面瘫、塌鼻等其他畸残,Ⅱ级畸残人数超过50%的有25个省(市).年龄在15岁以下的畸残比为24%,15~65岁者为39.85%,65岁以上者为53.33%.麻风病期在2年以内发生畸残比为29.85%,超过2年和5年者为48.82%和61.17%.有过麻风反应发生畸残比为52.9 %;神经损害3条以上者发生畸残比为46.1%.少菌型患者的Ⅱ级畸残比(28.99%)明显高于多菌型(22.04%).结论中国麻风新发患者的畸残比较高,近10年虽有下降,但其程度无变化.因麻风诊断的延迟、麻风反应及麻风型别的不同,畸残比差异非常明显,与性别、年龄间差异无显著性.早期发现患者,规则进行抗麻风联合化疗,有效处理及控制麻风反应是预防新发患者发生畸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