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用透析器密闭式预冲法的优越性。方法:对复式透析器随机进行密闭式及常规预冲各100次,观察并纪录两种方法所需时间、预冲液量、检测结果及与透析器相关反应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所需时间、预冲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测试结果及与透析器相关反应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预冲法操作程序简单,所需时间较短,预冲液量较少,特别是要求不排出消毒液,避免了工作人员及患者长期吸入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密闭式循环预冲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5例患者上机前透析管路的预冲交替采用密闭式循环预冲方法与传统的预冲方法.每例患者各预冲6次,透析期间监测在线尿素清除指数Kt/V值,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肝素用量、“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发生率、Kt/V值.结果两种预冲方法在使用相同肝素用量时,密闭式循环预冲方法对透析器凝血状况达到0级的100%,采取传统式预冲方法对透析器凝血状况达到0级的92%.在肝素总量减少10%时,密闭式循环预冲方法透析器凝血状况达到0级的97%,采取传统式预冲方法透析器凝血状况达到0级的86%,凝血分级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线尿素清除指数Kt/V和“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循环预冲法能减少了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减少肝素用量;避免透析膜的有效面积减少,保持Kt/V值的稳定,能有效地提高血透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同时降低了污染的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使用改良跨膜预冲法在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患者行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和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并发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行无肝素血液透析的36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数字法交替进行传统预冲方法(对照组)和改良跨膜预冲法(观察组)无肝素透析各3次。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透析器凝血情况、实际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护士工作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0级凝血和Ⅰ级凝血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理盐水冲洗量低于对照组;对照组透析2.5 h提前下机,透析器Ⅲ级凝血12例,实际治疗时间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护士工作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跨膜预充法对并发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患者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能明显降低体外循环凝血的风险,保障透析治疗时间,减少生理盐水冲洗量,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此方法简便、经济、安全、可行,对保证医疗安全,减轻护士工作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治疗通常使用普通肝素抗凝,以维持血液在透析器和透析管路中的流动状态,保证血液净化治疗顺利完成,但对于有出血或出血倾向、围手术期病人则需无肝素血液透析。无肝素血液透析是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无肝素血液透析易引起体外循环凝血,因此,寻找一种尽可能减少体外凝血的方法极为重要。我们采用改良预冲管法可以达到此目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预冲方法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中(HP+HD)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择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患者33例,共67例次。选择30例次患者作为对照组,37例次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直接将肝素(12 500单位)注入血液灌流器,充分摇匀并浸泡30min,自下而上对灌流器进行预冲。对照组患者采用含肝素1015mg∕500mL的生理盐水2 500mL,含肝素100mg的生理盐水500mL,自下而上对灌流器进行预冲。分别记录预冲所需的时间、成本及治疗的成功率,单个血液透析器及血液灌流器出现凝血、堵塞时间、例数及治疗前后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的变化及出血倾向改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PT、APTT、TT、FIB、PLT出血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改良的预冲方法具有简便、安全、省时、节省成本的优点,灌流器无凝血现象,无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和低分子佑旋糖酐作为预冲液在减少血液透析早期低血压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肾病科2007年1~12月90例需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方法,在上机引血至体外循环管路时,丢弃管路中生理盐水后再连接病人血管通路行透析治疗。B、C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和低分子佑旋糖酐150-200ml预冲管路后直接连接病人血管通路,借助透析机血泵将其输入体内再行血液透析。观察其上机前血压及上机后1小时内血压,临床表现。结果:实验组患者早期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析前输入与引至体外循环等血量的生理盐水或低分子佑旋糖酐可有效预防早期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两种不同的预冲方法,尽可能减少复用透析器消毒液含量,达到更好的预冲效果,降低因复用产生的并发症.方法 选择本院长期透析患者共214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先排空透析器内的消毒液,NS(生理盐水)500ml灌注透析器后连接旁路,开放与闭路循环相结合预冲;观察组则用NS200ml灌注透析器后连接旁路,开放与闭路循环相结合预冲.结果 对照组残余量高于观察组残余量.结论 采用不排尽消毒液,先连接旁路方法的观察组消毒液残余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传统的开放式回血法与全程密闭式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例患者透析结束时随机进行开放式回血(A组)和全程密闭式回血(B组)各5次,比较2组的回血时间、生理盐水用量,同时比较2组针头污染、手套沾血污染、穿刺针眼渗血、皮下血肿发生、护士操作无需他人帮助率。结果 2组回血时间、生理盐水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针头污染、手套污染、穿刺针眼渗血、皮下出血、血肿发生率明显减少,护士操作无需他人帮助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全程密闭式回血法能够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渗血、皮下出血、血肿的发生率,单人即可操作,且操作简单、安全、无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预冲方法对透析器凝血效果的比较。方法:将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采用10次肝素盐水预冲方法,然后10次透析采用生理盐水预冲方法。通过回血后透析器凝血等级观察和透析器血室容积测定,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肝素盐水预冲组,回血时透析器与生理盐水预冲组比较,凝血分级有明显的区别(P<0.05)。肝素盐水预冲组透析器血室容积与生理盐水预冲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生理盐水预冲方法进行血液透析,操作程序简单,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减少了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保证了透析器的有效容积,降低了患者的透析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李久威 《吉林医学》2011,(17):3567-3568
目的:探讨不同预冲方式对于清除透析器中残余消毒剂的观察。方法:将20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采用5次普通密闭循环式预冲方法,然后5次采用加温并脱水密闭循环式方法,通过Renalin残余浓度测试和观察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有无寒颤、发热等消毒剂所致药物过敏体征。结果:普通密闭式预冲后Renalin残余浓度平均值有21%>1 mg/L,透析过程中有2.6%出现寒颤、发热等反应;而加温脱水密闭式预冲则Renalin残余浓度平均值0.6%>1 mg/L,透析过程中无出现消毒剂所致药物反应病例。结论:采用加温脱水密闭式预冲方法能够杜绝预冲透析器不彻底引起的药物过敏反应,亦可降低透析成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密闭式回血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00例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开放式回血法。观察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皮下出血、血肿,动静脉内瘘感染及闭塞发生率。结果穿刺点渗血、皮下出血、血肿、动静脉内瘘感染、闭塞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应用密闭式回血法,较常规开放式回血法优化了操作过程,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吴晓英  孙伟正 《中国医药导报》2013,(31):144-146,150
目的探究两种不同的预冲方法对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中灌流器内凝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净化科接受HP+HDF联合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例,根据患者预冲方式的不同将患者接受的108例次的治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6例次采用灌流器和滤器分别单独预冲的方式,实验组32例次采用血路管、灌流器、滤器联合预冲密闭循管的方法进行预冲。统计两组患者的预冲时间、生理盐水使用量、肝素使用量,并比较两种预冲方式引起的灌流器内凝血程度和治疗成功率。结果①实验组预冲时间、生理盐水使用量、肝素使用量分别为(36.7±2.3)min、(1731.9±176.5)mL和(163.4±31.0)mg;对照组为(54.6±3.8)min、(3627.5±189.5)mL和(184.8±25.7)m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凝血程度评级为0、I、Ⅱ级的比例分别为87.5%、9.4%、3.1%,而对照组凝血程度分级比例分别为71.1%、23.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成功31例,不成功1例,成功率为96.9%;对照组成功58例,不成功18例,成功率为76-3%。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预冲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预冲时间,成本更低,减轻灌流器内凝血程度,是目前较佳的预冲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14.
针后探测气泡进行动脉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国内外大都主张采用内瘘或中心静脉插管,外周动脉穿刺由于并发症太多不主张使用。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因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通透析器配合膜加温预冲方式在无肝素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某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无肝素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前3次透析采用传统预冲方法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后3次透析采用改良后的预冲方法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种预冲方法在无肝素透析过程中的有效透析治疗时间、更换管道次数、透析器或管路凝血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采用高通透析器配合膜加温后的预冲方法进行无肝素透析时,有效透析治疗时间更长,更换管道次数更少,透析器或管路凝血程度更轻,患者满意度更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透析器配合膜加温预冲方法可降低无肝素透析凝血发生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和满意度,方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改良止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接动、静脉穿刺及内瘘穿刺后的最佳止血方法。方法采用改良止血法压迫止血,与老式的止血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止血方法成功率高、用时短,简便易行。结论改良止血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桂凤  钟美容  杨丽岚  刘旭东 《广西医学》2021,43(10):1260-1262,1266
目的 探讨改良预冲法在个体化抗凝人工肝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97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均行个体化抗凝人工肝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预冲法,观察组则进行改良预冲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体外循环通路的凝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王晓 《吉林医学》2014,(1):192-193
目的:密闭式回血在深静脉置管运用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照组40例采用单向式回血法。观察两组患者回血时间,置管端口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及感染情况。两组的性别、年龄,疾病和透析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患者在回血时间,置管端口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及感染情况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密闭式回血,能够减少回血时间,减少导管口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是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收治的100例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能规律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观察组采用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密闭式回血法。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及回血总时间、生理盐水用量、凝血分级情况、回血前后心率及动脉压。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回血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生理盐水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血前两组心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回血前后心率、动脉压与回血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回血后心率、动脉压均轻微高于回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回血后心率和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应用优于常规密闭式回血法,可以有效减少操作时间及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