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总管结石已成为常见病,首选的内镜治疗方法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但其有出血、穿孔、Oddi括约肌功能永久丧失等严重并发症。EST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唯一可替代的微创方法,避免了这些严重并发症,但在是否导致术后较高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仍存在争议。近年来,有学者行小切口EST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认为可以兼顾两者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李奇  李治  李健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149-150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2010年我院收治的10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外科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及术后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因有2例患者的结石〉2cm,改用外科开腹手术,对照组患者取石的成功率为100%,治疗组为97.8%。但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是一项安全、可靠性较强、禁忌证较少、对胆管括约肌无损伤的治疗胆总管小结石的有效方法.但还需更深一步的研究和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内窥镜乳头气囊扩张术胆总管结石和十二指肠砂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经内窥镜逆行胆这造影诊断胆总管结石29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6例。其中18例合并乳头旁憩室,3例为高危病人进行经内窥镜乳头气囊扩张术。结果 29例胆和这结石中28例(96.6%)患者的结石得到清除,6例乳头狭窄患者症状缓解。并发轻度胰腺炎2例,胆管炎1例,乳头损作1例,均保守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经内窥镜乳头气  相似文献   

4.
胡志海  双金权 《安徽医学》2016,37(9):1145-1146
目的 观察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池州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取石的15例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一次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均一次性取净结石,取石成功率为100%。2例患者使用碎石网篮碎石,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例,胰腺炎1例,出血1例,无穿孔发生。结论 EST联合柱状气囊扩张对胆总管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胆道疾病,以往经外科手术治疗,虽比较彻底,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较多等缺点。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避免了外科手术的不足,成为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非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法。本文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柱状气囊扩张(E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与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点和缺点,探讨两种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间25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例患者行EST,54例患者行EPBD,比较两组的结石取净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结石取净率EST组为98.01%,EPBD组为98.1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并发症发生率EST组为4.04%,EPBD组为12.9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EST术和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各有利弊,应根据结石的数目和大小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内窥镜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和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诊断胆总管结石 2 9例 ,十二指肠乳头狭窄 6例。其中 18例合并乳头旁憩室 ,3例为高危病人。进行经内窥镜乳头气囊扩张术。结果  2 9例胆总管结石中 2 8例 (96 .6 % )患者的结石得到清除 ,6例乳头狭窄患者症状缓解。并发轻度胰腺炎 2例 ,胆管炎 1例 ,乳头损伤 1例 ,均保守治愈 ,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经内窥镜乳头气囊扩张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可部分替代经内窥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相似文献   

8.
单深良  梁华钦  欧希 《医学综述》2012,18(17):2863-2866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作为一种标准治疗方法仍不能为广大胆管内镜医师所公认。EPBD与EST相比主要的优点在于可以保留十二指肠乳头的功能。但是对于直径较大的结石,由于胆管开口相对较小,EPBD常需反复的机械碎石,另外EPBD术后胰腺炎发生率较EST高。现对EPBD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西方诊治指南中仍被视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金标准,但在亚洲,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已被内镜医师普遍应用,并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常规方法。近年来,内镜下大气囊乳头扩张(EPLBD)与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大气囊扩张(ESLBD)也越来越多的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单独EPLBD与ESLBD具有同样的取石效果,但均是不能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的方法。定期随访对早期发现和治疗再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总结1999年12月-2002年12月使用Olympns TJF-240型内镜对68例胆总管结石行EST治疗的经验。结果 68例胆总管结石中,67例EST首次治疗均获得成功,首次治疗失败的1例系网蓝嵌顿所致,3天后再次经机械碎石后取石成功。并发症为乳头切开处渗血2例,胰腺炎1例及网蓝嵌顿1例,均经及时处理痊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其微创治疗及无需麻醉的优点是常规手术无法比拟的,严格遵守操作要邻和及时准确的处理,是防治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77-79+8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联合单猪尾胰管塑料支架治疗胆总管小结石(直径<1.0 cm)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蒙古林业总医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胆总管小结石患者60例的资料,随机分两组,EPBD组采用EPBD联合胰管支架置入(n=31);EST组采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n=29)。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EPBD组支架脱落、内镜取出情况。结果 EPBD组及EST组分别30例(96.8%)、28例(96.6%)完整取石(P>0.05),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分别为9.7%、10.3%(P>0.05),EST组出血1例,无穿孔,EPBD组无出血、穿孔发生。EPBD组术后1 d内支架脱落1例;术后2周未脱落1例,内镜下成功取出;其余均2周内安全脱落。结论 EPBD组与EST组取石成功率相近,PEP无明显升高,但术后出血率降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因胆总管结石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60岁患者资料240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ST组和改良sEST+EPB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取石情况、不同时间点血...  相似文献   

13.
魏文俊  潘宏年  汤海涛  郑传敏  李婷 《安徽医学》2012,33(12):1657-1659
目的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SEST+EP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45例行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比较2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一次性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3.10%和93.33%(P>0.05);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术后并发症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6.67%(P>0.05),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45%和4.44%(P>0.05)。2组均无穿孔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SEST+EPBD术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EST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阳江市人民医院普外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EST组和联合组,每组81例,EST组采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法,联合组采用SEST联合EPLB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机械碎石使用率,同时记录出血、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9.28±8.71)min,明显短于EST组的(50.36±10.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0.12%,高于EST组的71.60%,机械碎石使用率、12个月复发率分别为11.11%、4.94%,低于EST组的41.98%、13.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取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35%,明显低于EST组的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联合EPL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高,结石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AC的临床效益。方法共56例AC患者,36例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20例手术治疗。术后1,3,6,9,12个月各随访1次,此后每年1次。对2组的疗效、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扩张组术后随访(64.4±32.7)个月,手术组术后随访(74±26)个月。扩张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83.3%,13.9%与手术组的100%,15.0%相似(P>0.05);扩张组累积复发率25.0%高于手术组的0%(P<0.05);2组均无食管穿孔及死亡病例发生。每例次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扩张组分别为7.5d和4661.8元,手术组为18.7d和12812.8元(P<0.05)。结论经内镜球囊扩张是AC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低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三镜"在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附3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应用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38例胆囊结石经ERCP检查确诊合并继发性胆管结石患者接受EST取石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例),部分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和经胆囊管(5例)或胆总管切开取石术(8例)治疗.结果 38例患者成功进行"三镜"联合治疗,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并发症,痊愈出院,随访6~12个月无残余结石和返流性胆管炎.结论 "三镜"联合治疗继发性胆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微创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巨大型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167例最大直径≥15 m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EST组和sEST+EPBD组,比较两组取石成功率、术中X线透射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影响取石成功率和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EST组和sEST+EPBD组取石成功率分别为91.5%和92.7%(P =0.076);EST组X线透射时间长于sEST+EPBD组(P < 0.01);术后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6.9%和10.4%(P =0.221),EST组术后乳头出血发生率高于sEST+EPBD组(P =0.018);EST和sEST+EPBD两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分别出现12例(16.9%)和6例(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8),两组术后急性胆管炎分别出现5例和1例(P =0.039);Logstic回归分析提示,胆总管结石大小是影响取石成功率、内镜后胰腺炎发生的因素。结论  EST和sEST+EPBD方法治疗巨大型胆总管结石的取石成功率较高,两组术中X暴露时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应该权衡利弊综合考虑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方面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间277例肝外胆管结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EST的168例,行EPBD的109例,分别对EST组和EPBD组病例的基本情况、结石直径、取石方法、手术时间、结石一次取净率、术后住院天数、近期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比、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ST组结石直径为(11.3±6.2)mm,EPBD组结石直径为(10.1±5.7)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 6);EST组和EPBD组不同取石方法构成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EST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21.2±3.1)min,EPBD组为(20.7±2.5)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 1);EST组结石一次取净率为95.2%,与EPBD组的9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 8);术后住院天数EST组为(4.1±1.9)d,EPBD组为(4.1±2.0)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0);EST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1%,EPBD组为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 2);EST组中出血的发生率为3.6%,EPBD组为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BD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为8.3%,EST组为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和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各有利弊,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无须局限于结石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