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常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酶的影响 .[方法 ]采用常温麻醉、仅阻断上下腔静脉、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3 0例 ,与对照组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心电图以及心肌酶的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麻醉、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缩短 ,术后心电图S T段改变轻微 ,无低心排综合征发生 ,心肌酶改变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常温麻醉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相比 ,前者对心肌酶的影响轻微 ,并可缩短麻醉、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总结 46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的患者 ,在心脏不停跳下实施心内直视手术 ,术中并行循环 ,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或不完全阻断升主动脉 ,不使用心脏停跳液 ,鼻温维持在 ( 3 4± 1)℃ ,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 ,体外循环时间短 ,血红蛋白尿发生率低 ( 1例 ,2 13 % )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 ,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 ,能及时发现较小的室性间隔缺损及残余漏 ,避免传导阻滞的发生 ,无 1例空气栓塞发生 ,全组无死亡。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简化了操作程序 ,缩短了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 ,心肌保护好 ,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缺血缺氧损伤 ,避免再灌注损伤 ,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与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55例,采用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体外循环期间保持常温,冰敷头部局中降温保护脑功能,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阻断上下腔静脉,在心脏缓慢空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行高汉量灌注,保持较高灌注压。术中麻醉和体外循环平稳,心肌保护效果好,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 应用体外循环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将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头。I组为低温体外循环冷晶体停搏心内直视手术组,Ⅱ组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组。结果 尽管阻断钳开放后两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有所升高,但组间比较Ⅱ组代表心肌损伤的各项指标均优于I组:I组阻断钳开放即刻及开放后30min血清CK-MB,丙二醛(MDA)显著高于Ⅱ组,三磷酸腺苷(ATP)显著低于Ⅱ组;而代表血细胞破坏情况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I组显著低于Ⅱ组。结论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避免了低温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损害,具有明确的心肌保护作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心肌损伤。另外,这种手术方式存在血液成分破坏较重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优缺点,总结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内直视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手术的经验。方法:在鼻咽温32±1℃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停跳液,保持心脏跳动下完成畸形矫正。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对房、室缺病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心肌损伤轻,优于常规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疗效评价及其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总结2004年3月~2008年12月间12例施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不阻断主动脉,鼻咽温维持在32~35℃,阻断上、下腔静脉,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心脏手术结束能顺利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0%,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1例心房切口缝合针眼渗血,行再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第32h发生急性肺梗塞,均经治疗痊愈。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可避免再灌注损伤,有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评价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总结 2001年7月至2005年11月间80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鼻咽温维持在(33±1)℃,阻断上、下腔静脉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心脏手术完毕可顺利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多巴胺用量2~5 μg/kg·min,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6.25%.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是一种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可避免再灌注损伤,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56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对心肌保护,空气栓塞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心肺转流后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冷停液,心脏表面不降温,在鼻咽温31~35℃,心率40~60次/min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空气栓塞、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简化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心肌缺血、低氧及再灌注损伤,手术效果安全、可靠,适合于大多数心脏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与研究在右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情况下的心脏直视手术 (常温体外循环 )与在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的心脏直视手术 (低温体外循环 )对心肌损害程度。 方法:将 30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在常规方法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术中控制心肌缺血时间在 35 min以内 ;实验组 :在常温体循环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 ,阻断上、下腔静脉 ,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测定两组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和肌酸激酶 (CK)的变化。 结果 :实验组 c Tn T和 CK在血中的释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体外循环时间为 (2 1± 5 ) min,无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出院时间为 (12± 2 .5 ) d,随访 1个月 ,恢复良好。结论: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的心内直视手术中 ,心肌有持续供血、供氧 ,无再灌注损伤及心脏复苏时心脏按摩及电除颤等引起的机械性损伤 ,此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手术方法 ,符合微创外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院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6例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施行体外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体温维持在(32±1)℃,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脏直视手术。结果:心脏手术完成后即停可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多巴胺等药物用量减小。低心输血量发生率降低,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降低。血液生化及血气分析检查结果均显示较传统方法好。无空气栓塞发生,早期病死率降低。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尤其在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以下的欠发达地区的医院与国内大医院及心脏专科医院相比较,存在着软硬件等诸多方面的不足,能最大程度地减小心肌缺氧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从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大大提高了心内直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先天性心脏病在常温不停跳下,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下,不阻断主动脉进行心内矫治术。包括房间隔缺损(ASD)7例,室间隔缺损(VAD)3例,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狭窄(PS)1例,肺动脉狭窄1例。年龄4~44岁,中位数16.1岁。【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4~48min,中位数30min,7例术后即拔管,平均辅助呼吸时间1.8h,术中平均用血140mL,术后平均输血110mL,无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栓塞、肺部和脑部并发症及伤口感染发生。病人恢复快,疤痕隐蔽。随访无残余漏。【结论】在常温不停跳下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可提高心肺保护效果,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和取得良好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10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1,自引:13,他引:48  
目的 探讨完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报告1032例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997年11月至2000年9月间。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建立同期左心房左心室引流和综合序贯排气技术,改善手术野显露,完善术中排气,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1032例,男503例,女52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714例,心脏瓣膜病318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为2.33%(24/1032),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率2.7%(19/714),心脏瓣膜病手术死亡率为1.6%(5/318)。全组无体循环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可有效减轻低温和血再灌注对心脏等脏器的损伤作用。有利于避免术中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1 5 3例术中测量肺动脉压 /体循环压 >0 .75的患者 ,采用心脏停跳手术 95例 (停跳组 ) ,其中室间隔缺损 (VSD) 79例 ,房间隔缺损 (ASD) 1 3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 3例 ;心脏跳动中手术 5 8例 (跳动组 ) ,其中VSD 43例 ,ASD 1 0例 ,PDA 5例。结果 停跳组早期死亡 1 2例 (病死率 1 2 .6 % ) ,呼吸衰竭作气管切开 8例 (8.4% )。跳动组无早期死亡和气管切开病例。痊愈出院 1 41例 ,随访 3月至 1 0年 ,停跳组 2例术后 6年发生顽固右心衰 ,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心脏跳动组手术矫治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明显优于心脏停跳组 ,其机制可能是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肺保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尽量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上探讨不阻断心肌血流的前提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我院在浅低温(31~34℃)、体外循环不阻断主动脉、心脏空搏下进行二尖辩置换、三尖瓣成形、右室流出道疏通、房缺或室缺修补等手术66例。结果66例手术顺利,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无低心排和栓塞症状。仅6例出现—过性血红蛋白尿。术野显露不如常规方法,手术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由此可见,不阻断主动脉心脏空搏时心内直视手术能维持心肌有氧代谢,在一定范围内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2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完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报告2100例临床应用经验。方法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建立同期左心房左心室引流和综合序贯排气技术,改善手术野显露,完善术中排气。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2100例,男981例,女111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442例,心脏瓣膜病658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为1.67%(35/2100),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率1.87%(27/1442),心脏瓣膜病手术死亡率为1.22%(8/658)。全组无体循环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可有效减轻低温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肺等脏器的损伤作用,有利于避免术中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合并心内畸形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心内畸形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治疗,并就其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63例患者,分别采用正中劈胸骨经心包内分离双重结扎PDA,或体外循环辅助下切开肺动脉直视下缝闭PDA,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 早期死亡3例(4.76%)。发生呼吸衰竭7例,肾功能衰竭1例,严重室性心律紊乱1例。60例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8年,恢复良好。结论 心内畸形合并PDA应早行同期矫治,浅低温心脏跳动  相似文献   

17.
右前外胸部小切口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27例右前外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采用右前外胸部小切口27例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8-42岁,皮肤切口全长,儿童为8-10cm,成人10-15cm,第四肋间入胸,在全麻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房缺3例,原发孔房缺(P-ASD)1例,室缺(VSD)16例,室缺伴右室流出道狭窄(VSD+RVOT)1例,二尖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和中低温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 方法:分析518例3岁以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其中96例(组1)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422例(组2)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转流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动脉血气等围手术期资料. 结果:不停跳组患者的平均转流时间较停跳组短(P<0.01),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也较停跳组低(P<0.05);不停跳组患者术后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均较中低温停跳组少(P<0.01),并且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也较停跳组短(P<0.01),而氧合指数高于停跳组;不停跳组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明显低于停跳组(P<0.01),另外不停跳组术后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也较低. 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肌保护、改善术后呼吸功能及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均优于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技术. 表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心脏外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先天性ASD、VSD患者(试验组,A组)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联合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施行,皮肤切口沿右侧腋下、经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CPB,心脏不停跳下修补ASD、VSD。57例先天性ASD、VSD患者(对照组,B组)均行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ASD、VSD。观察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死亡、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瓶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病死率及残余分流、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先天性ASD、VSD具有安全、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适用于...  相似文献   

20.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1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浅低温(31℃-34℃)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共113例,男59例,女54例。年龄4-73岁,平均31.4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22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32例,法乐氏三联征(triad of Fallot,F3)3例,双腔右心室1例,Ebstein畸形3例,二尖瓣置换手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36例,主动脉瓣置换手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9例,双瓣置换手术(double valves replacemnet,DVR)7例。结果1例二尖瓣置换手术因术中暴露极差而被迫降温心脏停跳操作外,其余全为非停跳手术,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简化了手术操作程序,方便手术后管理,减少了心脏停跳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