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患者,女,48岁。因左鼻塞半年,左面部肿胀2个月入院。左面颊部肿胀、触痛。左鼻腔粉红色肿物,结节样,质脆,易出血,基底广,位于鼻腔侧壁。病理报告为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鼻窦CT扫描显示:左鼻腔、上颌窦、筛窦软组织密度影,上颌窦前壁、内侧壁及后外侧壁有骨质破坏。诊断为主鼻腔、上颌窦、筛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于1994年11月11日全麻下We-ber-rergusson氏切口,做保留硬聘的上颌骨部分切除术。为减少切口出血,局部先以盐水加少量肾上腺素皮下浸润,术中见肿物侵及左鼻腔、上颌窦及筛窦,上颌窦前壁、内侧壁及后外侧…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 ,6 0岁。因左侧鼻塞 2年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行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术后 4年再次出现左鼻塞、面颊部肿痛。于 1995年 11月 2 2日第一次到我院就诊。检查 :左鼻腔见淡红色 ,表面不光滑 ,触之较韧的肿物。鼻窦冠状位 CT示左鼻腔、上颌窦、筛窦占位性病变。于 1995年 11月 2 6日全麻下行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半个月接受放疗 ,剂量为 6 0 Gy。放疗结束后患者恢复良好。自 2 0 0 0年 1月始患者左面部出现肿块 ,逐渐长大并伴左上磨牙疼痛再次来诊。检查 :左侧面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总结12例T3期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随访7~36个月,仅2例术后复发(16.6%),其中1例累及上颌窦、筛窦与蝶窦,1例累及上颌窦、额窦、筛窦及蝶窦。结论鼻内镜下行T3期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患者,男,39岁,因左侧鼻腔通气不畅1年于2011年12月26日入院。行鼻窦CT检查发现左侧鼻腔鼻窦占位病变,于2011年12月28日全身麻醉行鼻内镜下鼻腔肿物切除加筛窦、上颌窦、额窦开放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内翻性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患者术后顺利出院,定期门诊复诊,自诉偶有左侧内眦处疼痛不适,未在意。2012年10月23日患者于我科门诊复查鼻内镜发现左侧中鼻道新生物(图1),于2012年12月28日第2次入院,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4岁,因左鼻塞伴嗅觉减退1年于2009年1月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左侧鼻塞,逐渐加重,伴嗅觉下降,左耳闷胀感,左前额疼痛,门诊以"鼻息肉"收入院.专科检查:左侧鼻腔充满息肉样肿物,表面光滑,无溃疡及出血.CT示左侧鼻腔软组织影,左上颌窦、筛窦密度增高.2009年1月在局麻下行内镜下左侧鼻腔肿物切除、左筛窦开放及左上颌窦口扩大术.术中见肿物基底位于中鼻甲、中鼻道后端直达鼻咽部,质脆易出血,完整摘除肿物后,开放筛窦并扩大上颌窦口,筛窦及上颌窦内均为阻塞性炎性改变.术后病理报告为呼吸上皮腺样错构瘤(respiratory epithelial adenomatoid hsmartoma,REAH).术后2个月复查鼻腔上皮化良好,上颌窦口开放,肿瘤无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彻底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方法治疗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31例,其中10例有1~2次前期经鼻或经上颌窦前壁(Caldwell-LUC 术式)的手术史.经前鼻孔镜,鼻内窥镜检查和CT检查,见肿瘤侵及鼻腔、中鼻甲、中鼻道、上颌窦、筛窦26例;侵及鼻腔、筛窦、上颌窦、蝶窦5例.31例在鼻窦镜下行鼻腔、中鼻甲、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用柯-陆氏术式清理上颌窦肿瘤及残余鼻腔外侧壁肿瘤组织.随访1年至1年6个月.结果31例中2例复发,复发率6.43%,复发2例,经再次手术,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侵及鼻腔鼻窦,尤其是上颌窦同时受侵者,应用鼻内窥镜加柯-陆氏术式辅以电刀或微波处理创面,鸦蛋子油纱条填塞术腔,可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7.
随着鼻内镜术的广泛开展 ,其并发症亦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报告我科 3例病人全麻下鼻内镜术后在未伤及眶纸样板的情况下 ,却出现了眶内炎性肿块。1 病例报告例 1,女 ,48岁。 2年前 ,因左鼻塞并出血 ,在当地医院行鼻息肉摘除术。术后病理为鼻腔乳头状瘤。后来左鼻塞越来越重 ,鼻出血次数增多 ,来我院检查见左鼻腔充满光滑、活动之肿物 ,直达后鼻孔。盐酸麻黄碱收缩效果不佳 ,左上颌窦有压痛。鼻窦CT显示左上颌窦及鼻腔充满肿物并相连续 ,鼻腔外侧壁骨质有压迫性吸收现象 ,右上颌窦囊肿 ,右眶纸样板部分不显影 ,眶内无异常发现。于全麻下行左…  相似文献   

8.
例1,男,53岁,因左鼻进行性鼻塞半年伴血涕2个月,于1995年3月5日入院。检查:左鼻腔有一暗红色新生物充盈整个鼻腔上部,表面粗糙,高低不平,触之易出血,全身情况无明显异常。活检病理诊断为(左鼻腔)乳头状瘤。鼻窦X线及CT检查:诊断为左鼻腔及左筛窦占位性病变,累及左上颌窦。入院第9天在全麻下行左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瘤体占据鼻腔上部及前组筛窦,并一部分侵入左上颌窦,向后达蝶窦前,向上至筛板水平,  相似文献   

9.
双进路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疗法。方法 对25例单侧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鼻内窥镜和柯-陆氏双进路手术,除去病变。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5年,复发3例,复发率12.0%。结论 该方法融合了鼻内窥镜及柯-陆氏手术的长处,可彻底清除鼻腔、筛窦及上颌窦的肿瘤,降低了该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58岁。左侧鼻流涕、鼻塞、鼻嗅觉减退 ,时有后吸性痰中带血和涕中带血丝半年 ,无头痛、眼疼及视力障碍 ,于 1 997年 3月收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好 ,心肺腹无异常。专科检查 :外鼻无畸形 ,左侧鼻腔有较多的粘液性分泌物。并见淡红色肿物 ,表面溃烂 ,质脆 ,触之易出血。眼球运动正常。牙齿无脱落。CT片示左侧鼻腔、筛窦软组织影 ,CT值 2 3~ 64Hu,左侧上颌窦密度增高 ,余窦腔未见异常。在全麻下行鼻侧切开术 ,术中见肿物来自左1单县中心医院耳科 (山东单县 ,2 7430 0 )侧前组筛窦 ,筛窦有骨质破坏 ,后组筛窦及其余各窦未见肿物及…  相似文献   

11.
<正>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70%,约占全部鼻腔鼻窦肿瘤的0.5%~4%。内翻性乳头状瘤虽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有术后复发及恶变倾向,我科收治1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恶变复发,报告如下。患者,女,56岁。分别于2009年7月及2012年5月在当地医院行"鼻内镜下鼻腔乳头状瘤切除手术"。本次因"鼻阻伴头痛2个月"于2013年5月31日来我院求治。入院后鼻内镜检查发现:左侧鼻腔术后改变,额隐窝处可见肿物生长,触之质脆,易出血。磁共振检查发现左侧额窦内软组织影充满窦腔。病理提示为鳞状细胞癌。遂行眉弓、鼻内联合进路,完整切除肿物,刮除其附着处黏膜,磨除肿瘤附着处表层骨质,术毕。  相似文献   

12.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为鼻科常见病 ,传统治疗方法采用鼻侧切开术 ,有损伤性大并遗留鼻部手术瘢痕的缺陷。本文报告 1996年 8月至 1998年 6月 ,经鼻内窥镜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7例 ,男性 5例 ,女性 2例 ,年龄 38~ 6 5岁 ,病程 3月~ 8月。全部病人均作鼻窦冠状位、水平位 CT扫描 ,并作病理检查确诊。病变范围 :鼻腔、上颌窦及筛窦。临床症状 :鼻塞 7例 ,嗅觉减退 5例 ,头痛、鼻内有臭味 3例 ,鼻涕带血 2例。手术方法 :采用国产好克全套鼻内窥镜手术器械及全自动鼻窦电钻。 7例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首先用鼻窦电钻切除鼻腔内可…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总结28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 28例随访7个月~5年,仅6例术后复发(21%),其中2例累及筛窦与蝶窦,4例累及上颌窦.结论 鼻内镜下行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鼻软骨瘤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软骨瘤为临床上罕见病例,其表现为渐进性鼻塞,易与鼻息肉、鼻腔肿瘤相混淆,现将我科近10年来收治的3例鼻软骨瘤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9岁。右鼻塞2年,嗅觉差、无发热、鼻出血。体检:右鼻腔暗红色息肉状组织:肿物将中隔推向左侧,瓦特位见"右上颌窦、筛窦肿物,右鼻腔肿物"。全麻下右上颌窦径路,见肿物源于上颌骨并充满右上颌窦腔内,其内侧壁已破环,筛窦内壁破坏,肿物充填,右鼻腔肿物突入鼻咽部,术中完整摘除肿物,出血少,鼻中隔未见破坏。术后病检:内生性鼻软骨瘤。例2女,58岁。进行性双鼻塞5年余,无疼痛…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 ,5 0岁。 1998年 4月因左侧鼻塞半年入院 ,经检查诊断为左鼻息肉 ,给予行左鼻息肉摘除术 ,术后病理为鼻腔炎性息肉。 1999年 11月因左鼻塞入院检查诊断为左鼻息肉术后复发 ,于 11月 4日行左鼻息肉摘除 ,术后病理为炎性息肉。于 11月 11日出院。 12月 6日因左侧鼻塞再次入院。入院时检查。左鼻腔完全被肿物堵塞。前方已达鼻前庭 ,后方已超出后鼻孔 ,肿物表面粗糙 ,充血。CT检查左鼻腔 ,左上颌窦充满软组织密影 ,左筛窦见片状密度增高影 ,左上颌窦内侧及左筛窦部分骨壁见骨质缺损。患者术后短时间内肿物复发 ,发展迅速 ,考虑恶性可…  相似文献   

16.
粘液纤维瘤虽多见于肌肉和四肢 ,但亦有报道发生在鼻和鼻窦者 ,常见于上颌骨累及上颌窦及鼻腔。我们曾收治 1例 ,报告如下。患者女 ,3 4岁。缘于 1 991年初开始不明原因左上颌后牙槽出现一无痛性小肿物 ,于 1 992年 5月在当地镇卫生院予手术切除 ,并拔除左上第五牙齿。但术后半年局部肿物复发 ,逐渐增大 ,并向上发展 ,致左面部隆起。近一个月来出现左侧持续鼻塞 ,伴流脓涕 ,有时带血丝。检查左上颌窦区膨隆 ,触之硬 ,左上牙槽见一约2 cm× 2 cm肿物隆起 ,质硬 ,左鼻腔外侧壁明显内移 ,鼻腔见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蓄积。 CT扫描提示左上颌良性占…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4岁。因左侧鼻塞,血性鼻涕3月,近半月左侧头面部及眼部疼痛,于2000年9月6日入院。查体见左鼻腔粘膜轻度充血,有一灰白色、坏死性肿物,表面不光滑,活动,触之易出血,左上颌窦、筛窦区压痛。CT扫描示左鼻腔软组织肿物,左上颌窦、筛窦密度增高。临床诊断为左鼻腔、上颌窦出血性息肉。表面麻醉取活检诊断为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手术见肿物侵及左侧筛窦及鼻中隔左侧粘膜。病理检查示肿物标本为灰白和灰红色,3.5cm×2.6cm×2.2cm大,表面不光滑,切面灰白色,部分出血坏死,质脆。镜检见瘤细胞排列不规则,形态呈圆形、椭圆形、带状、空泡状等,胞浆丰富,深嗜伊红,胞核大小、形状不一致,易见核分裂,单核和多核瘤巨细胞。病理诊断为多形性横纹肌肉瘤。 讨论鼻腔和鼻旁窦横纹肌肉瘤少见,多形性横纹肌肉瘤罕见。此型多见于四肢肌肉内,特别是大腿肌肉。多数横纹肌肉瘤源于鼻咽部,然后蔓延至鼻腔和鼻旁窦。本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为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后,再次对患者鼻咽、口咽、喉咽及喉部详细检查,未见异常,颈部扪不及肿块,淋巴结无肿大。因横纹肌肉瘤外观可似息肉样,临床易与息肉相混淆,诊断此瘤主要依靠组织学,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恶性程度高,术后易局部复发和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并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张满,邢海涛,邵洪武,王琪患者,女,58岁。曾因右侧及左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分别于13年前和11年前在外院行右侧及左侧鼻侧切开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近两年右侧鼻塞逐渐...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 ,5 0岁。因“左鼻阻、脓涕 10年伴牙齿松动 8年”于 2 0 0 1年 3月 30日拟左侧上颌窦癌收入院。患者 10年前曾因“慢性鼻窦炎”于当地医院行左上颌窦根治术 ,术后病理报告为“左侧上颌窦基底细胞癌”,因特殊原因 ,患者未行进一步诊治。1993年起 ,症状逐渐加重。今年 3月于当地医院再次取病理认为“左上颌窦基底细胞癌”,来我院就诊 ,收入院治疗。体检 :一般状况尚可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 ,心律不齐。听力检查 :左耳传导性聋。左侧鼻背突出 ,左侧鼻腔充满粉红色、表面不光滑新生物 ,触之易出血。左侧上方 3、8牙齿…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一例双上颌窦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为64岁男性,因左面颊部刺痛于1975年就诊。局部检查左面颊部触病。X线平片示左上颌窦混浊,断层片示上颌窦内及下壁有骨质破坏。经按鳞癌行左颞浅动脉插管灌注5-Fu(250mg/日,总量5.5克)后,行左上颌窦探查术。术中可见窦腔内有巨大肿瘤,上颌窦底、前及内壁的下半部已破坏。病理诊断为粘液上皮样癌。后接受~(60)钴放疗,总量7,000拉德。此后随诊健康状况良好,无肿瘤复发。3年后患者又诉右鼻堵及血性涕,检查右鼻腔充满肿物,X线摄片示右上颌窦及鼻腔有软组织阴影,上颌窦内及上壁有广泛骨质破坏。经Denker切口打开右上颌窦及筛窦,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