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目的:为鼻内镜翼腭窝手术提供翼腭窝解剖学资料。方法:10%甲醛固定的15具成人头颅湿标本,从正中锯开,切除下、中鼻甲,前、后组筛房,上颌窦口后面腭骨垂直部骨质及上颌窦后外壁,暴露翼腭窝内的结构,逐层进行解剖,记录所涉及到的组织结构,探查其毗邻关系。结果:经鼻腔上颌窦入路可充分显露翼腭窝,翼腭窝内主要结构是上颌动脉、上颌神经及其分支,所有动脉分支直径都〈3mm。结论:鼻内镜翼腭窝手术在理论上较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翼腭窝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斌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0,24(2):66-68
翼腭窝内有上颌动脉翼腭段、三叉神经上颌分支及翼管神经、蝶腭神经节等重要结构,在鼻颅底相关外科中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翼腭窝的解剖结构及有关手术方法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经鼻腔入路翼腭窝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对翼腭窝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内镜下翼腭窝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0具新鲜尸头采用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对翼腭窝进行解剖,观测手术径路中重要标志及穿经血管神经结构,并观测翼腭窝内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①翼腭窝及其周围结构解剖关系复杂,颌内动脉及其分支变异较大;②蝶腭孔、眶下管、圆孔和翼管是翼腭窝重要骨性标志,同时翼腭窝可作为进入颞下窝和蝶窦的通路。结论:①熟知翼腭窝及其周围恒定的解剖标志可保持方向感,提高手术安全性;②鼻内镜下经鼻腔外侧壁入路可充分暴露翼腭窝,视野清晰,术中对重要神经血管控制较好,可根据病变范围变通手术径路;③经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可进入翼腭窝临近区域,处理临近区域病变。 相似文献
4.
翼腭窝鼻内镜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翼腭窝鼻内镜下临床解剖,为内镜下翼腭窝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20侧)中国成人干性颅骨,用0°、25°Wolfe鼻内镜,在监视器下,分别从翼上颌裂、鼻腔以及底部不同角度观察翼腭窝结构。结果翼腭窝是一狭窄裂隙,由蝶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垂直板、上颌窦后壁共同围成,大小为(21.4±0.8)mm×(5.2±0.3)mm×(3.2±0.3)mm,从上面观察似三棱锥体型,上宽下窄。鼻内镜从翼上颌裂置入翼腭窝,可以观察到翼腭窝顶部眶下裂与位于其外侧3mm的圆孔,向下可见翼腭窝底部腭大孔与腭小孔。将鼻内镜置入鼻腔观察,咬除上颌窦骨性开口后方腭骨垂直部骨质并咬除上颌窦后内侧骨壁,0°鼻内镜可以窥及整个翼腭窝以及后壁全貌,后壁呈上宽下窄的梯形,见其内下方之翼管开口以及外上角之圆孔,二者之间有一明显的纵形骨嵴分隔。结论经鼻内镜下去除上颌窦口后部骨质以及部分上颌窦后内侧壁,可以完整显露整个翼腭窝的结构,表明翼腭窝范围的疾病可以采用鼻内镜处理。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7岁.因"左面部疼痛5~6个月"于2008年12月24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左鼻腔可见褐色痂皮样物,患者张口受限,约一横指,颈部未扪及包块.入院后行MRI检查示:左侧上颌窦及翼腭窝占位.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09年1月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鼻腔唇龈沟联合进路上颌窦根治术加翼腭窝肿物切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取出物涂片染色未找到细菌,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6.
翼腭窝是面深部的一个重要结构,与颅内外许多腔隙和窝相交通。经上颌窦径路处理翼腭窝区域病变由于手术径路深邃,视野受限,操作困难,易发生并发症。上颌窦径路上颌神经高位切断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手段。笔者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上述手术治疗的总结,为此区域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经鼻内镜翼腭窝、颞下窝恒定的解剖标志,为手术处理该区域病变奠定基础。方法对11例尸头行鼻内镜侧颅底解剖学研究。经鼻内镜经中鼻道、蝶腭孔、上颌窦后壁入路,暴露翼腭窝及颞下窝的重要血管、神经及骨性解剖标志,并测量各解剖标志间的距离。结果经鼻内镜可恒定暴露蝶腭孔、翼管、圆孔、蝶腭神经节、眶下神经、卵圆孔、棘孔等重要侧颅底标志。鼻小柱基底到蝶腭孔、翼管、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的距离分别为(69±3)、(73±3)、(75±3)、(90±5)、(96±4)、(88±3)mm。结论经鼻内镜可显露翼腭窝及颞下窝重要解剖结构,且各解剖结构可通过相互之间的距离及位置在鼻内镜二维平面上互相定位,以更直观、安全的处理该区域的病变。 相似文献
8.
9.
鼻内镜下翼腭窝区解剖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翼腭窝区解剖特征并测量有关解剖数据,为经上颌窦入路进行翼腭窝区域手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鼻内镜下观测10具(20侧)成人尸头,选择上颌窦前壁内下(和内上)与内壁交角点、上颌窦自然口为基点。选择颌内动脉(又称上颌动脉)第一分支动脉根部、腭降动脉根部、圆孔外口、蝶腭孔为测量点。观察两者的间距及空间位置关系,确定观测结果的临床意义。结果三个基点与测量点的距离依次为48.33±3.35mm、44.62±4.11mm、60.31±2.73mm、51.16±2.86mm;21.52±2.13mm、18.92±2.56mm,23.15±2.37mm、18.99±3.25mm;14.62±1.82mm、12.16±1.63mm,17.48±1.41mm、3.50±1.20mm。结论经上颌窦进入翼腭窝的骨壁开窗位置应选择在上颌窦后壁的中上1/3处。上颌窦内口和上颌窦后壁内上与内壁交角点可以作为手术中重要的标志性结构。 相似文献
10.
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PPF)是位于颅底交界处眶尖后下方的狭长骨性间隙,由蝶骨体、蝶骨翼突、腭骨垂直板与上颌骨体围成,是头颈交界区颅底的重要结构,位置深在、空间狭小、解剖关系复杂,分别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鼻内镜下经鼻径路观察翼腭窝区的临床解剖特点, 以期为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5例(10侧)成人尸头标本经乳胶灌注后, 在0°鼻内镜下分别经蝶腭孔和上颌窦后壁两种手术径路显露翼腭窝, 再开放蝶窦, 充分暴露视神经、颈内动脉及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 观察各解剖结构的三维立体关系。结果 不同手术径路显露翼腭窝的范围不同, 祛除上颌窦内侧壁后能最大程度显露翼腭窝内所有解剖结构, 开放蝶窦后能观察翼腭窝与蝶窦区域相关结构的解剖关系。结论 只要熟悉鼻内镜下翼腭窝及邻近区域的解剖结构及关系, 选择合适的病例, 鼻内镜下经鼻行翼腭窝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内镜手术入路对翼腭窝及颞下窝的显露程度比较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不同的内镜手术入路解剖翼腭窝及颞下窝,比较内镜下各手术入路的显露范围,为恰当选择内镜手术入路处理翼腭窝及颞下窝病变提供解剖学方面的依据。方法 4具8侧成人尸头标本,0°内镜引导下分别采取上颌窦后壁入路、扩大上颌窦后壁入路、鼻腔外侧壁入路、揭翻经上颌窦入路进行解剖学研究,观测各手术入路的有效显露范围。结果上颌窦后壁入路能显露翼腭窝上部和颞下窝内侧区深部;扩大上颌窦后壁入路在以上手术入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显露翼腭窝下部;鼻腔外侧壁入路再进一步显露整个上颌窦和上颌窦底壁平面以上的颞下窝内外侧区;揭翻经上颌窦入路则能更进一步显露整个颞下窝。结论不同的内镜手术入路对翼腭窝及颞下窝的显露程度各不相同,以此为基础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处理不同范围的翼腭窝及颞下窝病变将有利于充分显露和有效切除病变,并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损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鼻一翼腭窝区域神经鞘瘤的临床病例回顾,探讨该部位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个鼻一翼腭窝区域神经鞘瘤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列举其主要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5例神经鞘瘤分别位于上领窦(1例)、蝶窦(1例),鼻腔(1例)、鼻中隔(1例)及翼腭窝(1例)。临床表现多由肿物的局部压迫所引起,包括眼眶深部隐痛、鼻塞、清水涕、嗅觉减退、额顶部头昏和头痛等。查体可见鼻腔神经鞘瘤呈灰白色,质软,表面光滑。神经鞘瘤在C1上主要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骨质破坏,在MR此的的特点主要是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5个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5个病例的术后病理中HE染色的特点主要为梭形细胞肿瘤。术后随访中无1例患者出现复发,总体预后良好。结论鼻一翼腭窝神经鞘瘤临床表现较为隐蔽,影像学表现与其他类型肿瘤不易区分,因此直接诊断困难,需结合术后病理。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并且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three dimension digital manikin,3D DM)在内镜经鼻翼腭窝、颞下窝解剖中的应用。方法12例(24侧)成人头部标本灌注后经CT扫描,将图像导入3Dview软件,重建出3D DM,然后在3D DM辅助下对翼腭窝、颞下窝进行内镜解剖,对头部标本解剖与3D DM视野及相关测量进行比较。结果头部标本解剖与个体化3D DM下视野高度一致,相关测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3D DM为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翼腭窝、颞下窝提供详尽解剖数据,可以术前模拟翼腭窝、颞下窝解剖,对该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具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Hydatid cyst disease is a rare parasitic infestation caused by larvae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Although larval stage of this parasite can thrive in any part of the body, especially lungs and liver; head and neck involvement is rare. Pterygopalatine fossa involvement is reported in two cases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report we represent a case with solitary, secondary pterygopalatine fossa hydatid cyst extending in to the maxillary sinus, orbita, sphenoid sinus and skull ba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鼻内镜经鼻腔入路对颌内动脉翼腭段及其周围区域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鼻内镜下颌内动脉翼腭段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具(20侧)新鲜尸头经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对侧颅底翼腭窝区域进行解剖学观测,正中矢状锯开标本观测内镜下解剖标志及颌内动脉翼腭段分支变异及邻近血管神经结构。结果①颌内动脉翼腭窝段变异较大,颌内动脉翼腭段按顺序发出分支占25%(5/20),眶下动脉和上牙槽后动脉共干发出占50%(10/20),分别由颌内动脉发出占40%(8/20);颌内动脉同时发出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占10%(2/20);眶下动脉和腭降动脉共干发出占10%(2/20);翼管动脉和圆孔动脉分别由颌内动脉发出及共干发出各占50%(10/20);②鼻内镜下能够较好的控制颌内动脉及其分支,对周围结构触动少。结论掌握颌内动脉翼腭段及其周围区域的解剖可降低鼻内镜下该区域手术的并发症,对于翼腭窝手术及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