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以齐拉西酮为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检测齐拉西酮在体内的含量.方法 以齐拉西酮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甲基丙烯酸乙酯为交联剂,按模板分子-功能单体(1:4)制备齐拉西酮一甲基丙烯酸MIP.在底物为齐拉西酮溶液中放入MIP,于25℃中震荡12 h后,取上清液检测吸光度,计算相应吸附量.结果 齐拉西酮-甲基丙烯酸MIP对齐拉西酮溶液有一定的特异性吸附.结论 齐拉西酮-甲基丙烯酸MIP可以检测齐拉西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刘韶  李新中  雷鹏  洪丽霞 《中南药学》2010,8(8):575-578
目的研究甲基莲心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均匀设计,以甲基莲心碱为模板分子,a-甲基丙烯酸(-α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热引发聚合,优化甲基莲心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条件,并通过固相萃取法检验该聚合物对甲基莲心碱的吸附性能。结果当甲基莲心碱用量为0.1 mmol时,最优制备条件为a-甲基丙烯酸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用量分别为0.8 mmol和2.5 mmol,反应温度为50℃。结论用该工艺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甲基莲心碱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吸附性。  相似文献   

3.
黄美霞  胡娟 《海峡药学》2008,20(5):18-20
目的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阿司匹林分子印迹聚合物,并探讨以此为固定相的液相色谱柱行为,为研究中草药中阿司匹林及其结构类似物的直接提取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以供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方法以阿司匹林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封管聚合法制备阿司匹林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MIP对阿司匹林的识别机理。结果与同样化学组成的非模板聚合物相比,阿司匹林分子模板聚合物对阿司匹林有较大的吸附性能。结论封管聚合法制备所得的阿司匹林分子模板聚合物对阿司匹林具有较大的选择性作用,这种选择性取决于模板聚合物的立体孔穴中的功能基团与模板分子功能基之间的作用,以及孔穴的立体选择性,显示了分子印迹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评价其吸附性能.方法 以氯霉素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确定其最佳比例,研究引发剂、溶剂、吸附温度和吸附溶液含水量对吸附量的影响,并进行Scatchard分析.结果 以氯霉素-功能单体-交联剂(1:3:24)合成的聚合物吸附量最大,吸附温度和吸附溶剂的含水量对吸附有较人影响.结论 沉淀聚合法制备氯霉素MIP,操作简便、吸附性能良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袁小红  徐筱杰  丘小惠 《药学学报》2007,42(11):1218-1221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ly imprinted technique,M IT)是一种对某一特定分子(模板分子)具有选择性的聚合物的合成方法,该聚合物称为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 IP)。当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接触时会形成多重作用点,通过聚合过程被记忆下来。除去模板分子后聚合物中就形成了与模板分子空间构型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点的孔穴,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具有选择识别特性。M IP的分子识别依靠其内部孔穴的形状、大小和化学功能基的分布,类似于酶和底物、抗体和抗原、受体和激素之间的作用,具有专一的选择性。由于M IP对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缬沙坦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能力。方法 制备缬沙坦分子印迹聚合物色谱柱;考察在不同的流动相中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缬沙坦的分子识别能力及在相同流动相中聚合物对缬沙坦和其他化合物的色谱表征。结果 以甲醇为流动相,缬沙坦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缬沙坦表现出非常强的亲和力,有很好的印迹效率;对绿原酸也有很好的印迹效果。容量因子值随流动相中极性溶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以甲醇-醋酸(7∶3)为流动相时,聚合物对缬沙坦的印迹效应消失。结论 缬沙坦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缬沙坦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对绿原酸也有很好的印迹作用,因此可用于筛选中药提取物中与缬沙坦大小相近、结构或功能基团相似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VPA MMIPs)的固相分散萃取方法,并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联用,评价VPA MMIPs的吸附性能。方法:(1)以VP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乙腈为致孔剂,制备VPA MMIPs。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进行表征。(2)通过对VPA MMIPs投加量、吸附时间及吸附测试液浓度的优化,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并评价VPA MMIPs的特异性吸附能力。结果:(1) VPA MMIPs的制备条件为: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40,致孔剂乙腈50 mL,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50 mg,磁性材料0.40 g。SEM和TEM分析表明,制备的VPA MMIPs粒径分布为50~300 nm。FTIR显示VPA MMIPs材料合成成功。(2)吸附条件为:VPA MMIPs最佳投加量为20 mg,室温下吸附60 min。吸附特异性考察中,VPA MMIPs和丙戊酸磁性非分子印迹聚合物(VPA MNIPs)对VPA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3 423.68 μg·g-1和1 403.81 μg·g-1结论:制备的VPA MMIPs对VPA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吸附能力,该研究可为临床上VPA的检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灭多威分子印迹聚合物,并考察聚合物的吸附量、选择性等相关性质。方法利用沉淀聚合法合成灭多威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聚合物的结构和结合位点,最后利用UPLC法检测灭多威浓度以表征聚合物的吸附量和选择性。结果制备的灭多威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平衡时间为3h,最大吸附量Qmax=132.47μmol·g-1,且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作用。结论制备的灭多威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很高的吸附性,而且在结构相似底物混合存在情况下对灭多威保持较好的选择性,为复杂的实际样品分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盐酸曲马多分子印迹聚合物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制备、特性及应用.该电极在1.0×10~(-6)~1.0×10~(-2)mol/L范围内表现Nernst响应,斜率为30.4mV/pc,检测限为6.3×10~(-7)mol/L,回收率为97%~101%.  相似文献   

10.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MIP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手性分析和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其应用前景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简要介绍分子印迹聚合物(MIP)的制备过程,并利用MIP对药物分子特殊的选择性和识别能力,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以及手性药物的分离、富集和提纯。重点综述MIP技术在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合成头孢硫脒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方法分别研究了功能单体、致孔剂对头孢硫脒MIP吸附性能和吸附动力学的影响,并用Scatchard方程分析其结合特性。结果用4-乙烯基吡啶作功能单体,甲苯作致孔剂制备的头孢硫脒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头孢硫脒具有较高吸附性能。结论头孢硫脒MIP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在临床体液样品中对抗生素头孢硫脒的富集和检测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以芦丁分子为模板的分子印迹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并研究其性能。方法以吸附量为指标,考察黄酮类分子印迹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合成工艺;以提取率为指标,采用HPLC法考察分子印迹互穿聚合物网络对槲皮素、麻黄碱、芦丁的提取纯化性能。结果当PVA与PAM质量比为1∶1、交联剂25%戊二醛加入量为1.25 m L时,PVA/PAM分子印迹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对黄酮类分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提取纯化性能。结论以芦丁分子为模板的PVA/PAM分子印迹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对黄酮类有较好的选择性提取纯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及其在药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技束是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起来的。制备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与模板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技术,它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分子印迹技术的产生、原理及其在药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此项新技术的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in vitro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nicotinic acid inhibits some aspects of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 reduced number of in vivo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is activity.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e effects induced by nicotinic acid in models of nociceptive and inflammatory pain are not known. Per os (p.o.) administration of nicotinic acid (250, 500 or 1000 mg/kg, − 1 h) inhibited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hases of the nociceptive response induced by formalin in mice. Nicotinic acid (250 or 500 mg/kg, − 1 and 3 h) also inhibited the mechanical allodynia induced by carrageenan in rats, a model of inflammatory pain. However, in a model of nociceptive pain, exposure of mice to a hot-plate, nicotinic acid was devoid of activity. In addition to inhibiting the nociceptive response in models of inflammatory pain, nicotinic acid (250 or 500 mg/kg, p.o., − 1 and 3 h) inhibited paw edema induced by carrageenan in mice and rats. Picolinic acid (62.5 or 125 mg/kg, p.o., − 1 h), a nicotinic acid isomer, inhibited both phases of the nociceptive response induced by formalin, but not paw edema induced by carrageenan in mice. The other nicotinic acid isomer, isonicotinic acid, was devoid of activity in these two models. In conclusion, our results represent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of the activity of nicotinic acid in experimental models of nociceptive and inflammatory pain and also provide further support to its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It is unlikely that conversion to nicotinamide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to explain the antinocicep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nicotinic acid. The demonstration of new activities of nicotinic acid, a drug that has already been approved for clinical use and presents a positive safety record, may contribute to raise the interest in conducting clinical trials to investigate its usefulness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  相似文献   

16.
烟酸制剂临床调脂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烟酸制剂对多种高脂血症的效应。方法:参阅烟酸的药理作用机制及近年来国外烟酸缓释制剂和包含烟酸在内的联合制剂临床应用的报道。结果:适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高三酰甘油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及高脂蛋白(a)血症,同时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对Ⅱb和Ⅳ型最好。结论:普通制剂有众多的不良反应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随着烟酸缓释制荆的出现,其不良反应明显降低,而且长期大规模应用观察认为能减少冠心病的发作和死亡率,从而为临床调血脂治疗和联合用药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复方洛汀烟酸缓释片中洛伐他汀和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ODS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四丁基氢氧化铵(80.5:18:1.5);检测波长为263nm;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洛伐他汀和烟酸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5~150μg/mL和25~250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和99.22%,RSD分别为1.5%和1.37%。结论HPLC法准确可靠,简单可行,可用于复方洛汀烟酸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舒成仁  邓彬  周雪苹  黎维勇 《医药导报》2011,30(11):1432-1434
目的建立烟酸血浆浓度测定法,并进行该药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双交叉设计,30例健康受试者口服国产烟酸缓释片(受试制剂)和进口烟酸缓释片(参比制剂)各1 5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串联法测定血浆中烟酸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 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15)分别为(20 046.1±16 286.8)和(21 605.0±18 058.5)ng•h•mL 1,AUC0→∞分别为(20 806.0±16 300.7)和(22 811.2±18 468.3)ng•h•mL 1;Cmax分别为(8 716.3±6 811.2)和(9 570.2±8 217.1)ng•mL 1;tmax分别为(4.414±1.337)和(4.310±1.285) h;t1/2分别为(4.000±4.898)和(2.906±3.393) 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6±30.9)%。结论国产烟酸缓释片与进口烟酸缓释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