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血小板及体积参数引起血液高凝的原因。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2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体积参数。结果:NS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分布直方图明显左移,体积均-性增强。结论:提示血小板增多及体积参数改变是导致NS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血小板及体积参数引起血液高凝的原因。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2例小儿原发性贤病综合征(NS)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体积参数。结果:NS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校正对照组明显升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分布直方图明显左移,体积均-性增强。结论:提示血小板增多及体积参  相似文献   

3.
呼巧玲  梁爱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273-327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并选择105例健康人群内作对照,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C),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P),比较两组指标的‘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组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FIB三项参数,慢性乙肝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着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频次单采血小板捐献后对献血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比较间隔期为2周、4周、3个月的单采献血者捐献2年后血小板参数与自身首次捐献时血小板参数的差别,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期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观察1组PLT(256.1±49.9)×109/L,MPV(9.18±0.69)fl,PDW(10.57±1.59)%,P-LCR(20.47±3.75)%;观察2组PLT(219.3±46.7)×109/L,MPV(9.31±0.87)fl,PDW(11.39±1.72)%,P-LCR(20.56±5.67)%;观察3组PLT(220.8±43.3)×109/L,MPV(9.05±0.62)fl,PDW(10.84±1.19)%,P-LCR(19.04±4.20)%。间隔期2周的单采献血者近期外周血PLT、PDW、P-LCR较自身首次升高,MPV变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隔期4周及3个月的单采献血者外周血PLT、MPV、P-LCR测定值较自身首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隔期2周的频采献血者血小板参数测定值较首次采前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但对献血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江飞飞  林海燕  丁美萍 《浙江医学》2016,38(2):126-127,14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发病在6~24h的脑梗死患者30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并对血小板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的MPV分别为(9.18±0.57)、(8.76±1.32)fl,(P<0.05),PLT分别为[(173.75±62.18)×109/L]、[(231.86±58.25)×109/L],(P<0.05);透射电镜下,实验组患者血小板形态不规则,伪足增多,多处可见血小板聚集、融合在一起,成片状;血小板膜多处破裂;颗粒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对照组血小板均匀分散存在、呈圆型或椭圆型,血小板膜表面光滑,伪足突起很少,α颗粒和线粒体较多,少有空泡样改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MPV升高,PLT下降,血小板超微结构显著改变,是导致脑血管急性事件的血小板病理改变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特点及生长抑素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92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4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不同时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1)SAP组与MAP组相比,PLT、PCT明显下降(P〈0.01),MPV和PDW显著升高(P〈0.05);(2)SAP组生长抑素治疗后PLT和PCT明显升高(P〈0.01),MPV和PDW明显下降(P〈0.05)。结论SAP与MAP患者血小板参数明显不同,生长抑素治疗后PLT和PCT明显升高,血小板活性降低,提示生长抑素对SAP患者有一定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肿瘤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分析秦艳玲(广西区第二人民医院桂林市541002)关键词肿瘤;血小板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是一个多功能细胞,它在生理性止血和某些病理过程如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癌肿转移和炎症反应等过程中起着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80例HIE惠儿进行临床分度。于急性期进行血小板参数测定,并于恢复期复查,了解其动态变化情况。并以1OO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①HIE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总数(PLT)较正常儿明显降低(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较正常儿明显增高(P〈0.01);恢复期PLT、MPV、PDW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1)。②HIE患儿PLT随HIE病情加重而降低(P〈0.01),而MPV、PDW则随病情加重而增大(P〈0.01,P〈0.05)。结论:动态观察HIE患儿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HIE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bg)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和COULTER MAXM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6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仅PLT、P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它6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延长,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bg、PLT、PCT显著减少,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负负关,MPV增大。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肝病患者诊断、肝功能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参数及参考值:在仪器检测中关于血小板的参数有四项,即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PDW参考值15.5%~18.1%(多参数血液细胞分析仪法),其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此参数尚未得到FDA认证,目前主要用于科研辅助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LH-75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38例川崎病惠儿(病例组)及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8例(对照组)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测定。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PLT、PDW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PCT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MPV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川崎病患儿恢复早期PLT、PCT、PDW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MPV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KD恢复早期PLT、PCT高于KD急性期,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KD恢复早期MPV、PDW低于KD急性期,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川崎病患儿病情恢复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三项参数和血小板四项参数与妊高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细胞三项参数和血小板四项参数与妊高征关系的研究尚涛,杜丽敏(沈阳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沈阳110003)关键词妊高征;红细胞;血小板好高征是产科常见疾病,严重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我们对正常孕足月产妇及好高征患考的末梢血的红细胞3项参数,包...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血液流变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血液流变中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TYXN-91智能血液凝集仪和TYND-96血液粘度仪对62例糖尿病患者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R);血浆粘滞度(VP);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结果:糖悄病微血管病变组PAgR,MPV明显高于大血管病变和正常组(P<0.055和P<0.01),PAgR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47,P<0.05),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PAgR,MPV仅轻度增高。结论:PAgR,MPV增大提示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及前列地尔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MAP和SAP患者不同时期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与MAP组比较,SAP组入院时外周血PLT明显下降(P〈0.01),MPV、PDW显著升高(P〈0.01);治疗1周后,MAP组PLT无显著性升高,MPV、PDW升高明显(P〈0.05);SAP组1周后PLT显著性升高(P〈0.05),MPV、PDW变化不明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前列地尔治疗组SAP患者PLT明显上升(P〈0.01),MPV、PDW明显下降(P〈0.01)。结论SAP与M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明显不同,可反映不同病情程度。前列地尔治疗后PLT升高,MPV、PDW降低,提示前列地尔对SAP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96-98+102
目的 探讨重复捐献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以评估采集血小板质量及献血者的健康状况。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5 月在三明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6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捐献次数分为初次捐献血者(以前没有捐献过全血或成分血者)作为对照组,连续捐献血小板1 年以上超过20 次作为研究组,每组各30 例,分别检测两组献血者的血小板及相关参数、血栓弹力图(TEG)相关指标(R 值、K 值、α 角、MA 值)和凝血功能(PT、APTT、Fb、TT)等各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MPV、PDW及P-LCR 值分别为(10.31±0.73)fl、(11.66±1.02)%、(0.23±0.04)%,高于对照组MPV、PDW 及P-LCR 值[(9.53±0.58)fl、(10.43±0.92)%、(0.18±0.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EG 相关指标R 值、K 值、α 角、MA 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T、APTT、Fb、TT 等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血小板参数显著升高,但对血小板绝对值、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不影响献血者身体健康安全,可保障血小板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斌  罗建远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1):150-151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在恶性肿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29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5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T、PLT、PDW、MPV、P—LCR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肿瘤分期及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5项参数显著增高,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监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利用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MEACK—MAN COULTERLH750)检测48例糖尿病病人和5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8.
邓小燕  潘昆贻 《广东医学》2008,29(9):1521-1522
摘要 目的 探讨常温持续振荡保存血小板在保存期间血小板参数和乳酸代谢的变化规律,为临床筛选良好的保存损伤指标。方法 通过对常温保存血小板的PLT、MPV、PDW及乳酸进行系统的监测,分析保存期间血小板参数和乳酸代谢的变化趋势。结果 32份常温保存血小板保存第2、3天与第1天PL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保存第4、5天与第1天PLT有显著差异(P<0.005);保存第2天与第1天MPV和PDW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保存第3天至第5天分别与第1天MPV和PDW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5);保存第2天至第5天分别与第1天乳酸生成量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血小板体外保存过程中,随保存时间的延长,PLT逐渐减少, MPV、PDW和乳酸生成水平逐步增高,而pH不断下降,提示血小板参数和乳酸代谢的变化可间接反映血小板的损伤情况。本文监控的指标中,以乳酸最为稳定,选择乳酸含量的监控可评估血小板贮存损伤,具有快捷、简单、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宋莉莉  焦占元 《四川医学》1996,17(3):172-173
西宁地区小儿血小板4项参数正常参考值调查与分析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810000)宋莉莉,焦占元随着医疗诊断手段的不断进展,临床上将更多地利用血小板4项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相似文献   

20.
柳州地区健康人血小板四项参数参考值分析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王贵生(柳州545005)随着血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参数测定,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成为临床提供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