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甜菊苷甙(RA)对高脂饮食大鼠B细胞功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10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干预组(腹腔注射RA 30 mg·kg-1·d-1),每组10只.所有受试大鼠8周后腹腔注射葡萄糖耐最试验.测定肝脏、肌肉中甘油三酯的含最,使用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吸附试验分析肝脏和肌肉巾脂代谢调控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1)腹腔注射匍萄糖耐量试验30 min时胰岛素水平在健康对照组、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干预组分别为(16.0±6.1)、(5.4±0.8)和(23.9±7.1)μg/L,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3.77,P均<0.05);30 min时高脂饲养干预组血糖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高脂饲养组(F=3.83,P均<0.05).(2)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干预组较健康对照组肌肉(F=4.39,P<0.05)和肝脏甘油三酯(F=5.97,P<0.01)含量显著增加,其中高脂饲养干预组肌肉含量最高.(3)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干预组肌肉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2(ACC-2)的表达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1.74倍和19.97倍(F=13.48,P<0.01);肌肉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M-CPT-1)表达仅在高脂饲养组显著增加.结论 甜菊苷甙能保护脂毒性对葡萄糖耐量试验早时相的胰岛素分泌损害,但能升高血糖水平.推测可能与甜菊苷甙改变肌肉脂肪酸代谢,使肌肉的脂肪沉积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脂肪酸代谢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α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40只4~5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至健康对照组(n=16;给予基础饲料)和高脂喂养组(n=24;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末,两组各取8只大鼠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评价高脂喂养组胰岛素抵抗状态.造模成功后根据随机数字表将高脂喂养组(n=16)随机分至高脂喂养亚组(n=8)和罗格列酮干预亚组(n=8),继续喂以高脂饲料4周,罗格列酮干预亚组同时给予3 mg·kg-1·d-1罗格列酮灌胃.骨骼肌甘油三酯经氯仿-甲醇抽提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运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测定骨骼肌AMPKα1及AMPKα2 mRNA表达水平;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方法 测定骨骼肌AMPKα1、AMPKα2及P-AMPKα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完伞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第8周末,高脂喂养亚组葡萄糖输注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9.3±3.7)和(30.4±4.2)mg·kg-1·min-1,P<0.01],罗格列酮干预亚组葡萄糖输注率高于高脂喂养亚组[分别为(25.8±1.6)和(19.3±3.7)mg·kg-1·min-1,P<0.05].高脂喂养亚组骨骼肌甘油三酯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4±1.2)和(2.0±0.5)μmol/g,P<0.01],罗格列酮干预亚组骨骼肌甘油三酯含量低于高脂喂养亚组[分别为(3.3±1.1)和(4.4±1.2)μmol/g,P<0.05].骨骼肌AMPKαl mRNA及蛋白表达无组问差异(P>0.05);骨骼肌AMPKα2 mRNA、蛋白表达和P-AMPKα蛋白表达高脂喂养亚组低于健康对照组,而罗格列酮干预亚组高于高脂喂养亚组(均P<0.05).结论 高脂饮食可导致大鼠骨骼肌脂质堆积及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干预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AMPKα2表达和AMPKα活性,降低骨骼肌脂质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60只SD大鼠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高脂组中选取肥胖大鼠给予腹腔内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成模大鼠分为安慰剂、二氮嗪和格列吡嗪组,治疗4周.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模型肥胖大鼠体重、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P<0.01).与格列吡嗪相似,二氮嗪可降低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P<0.01),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二氮嗪组胰岛的形态基本完整,胰岛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同格列吡嗪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二氮嗪作为KATP通道开放剂,能促进胰岛细胞休息,减轻胰岛素分泌负荷,改善2型糖尿病肥胖大鼠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老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肝脏脂肪酸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22~24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OC组)和高脂喂养组.OC组喂饲基础饲料,高脂喂养组喂饲高脂饲料.喂养至第4周末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评价高脂喂养组IR状态.判断造模成功后将高脂喂养组随机分为高脂(HF)组和罗格列酮干预(RSG)组.两组除继续喂以高脂饲料外,RSG组予罗格列酮3 mg·kg-1·d-1灌胃,HF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继续喂养4 w.实验第8周末,再次行钳夹实验评价各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肝脏甘油三酯经氯仿/甲醇抽提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分组喂养4时,钳夹实验发现高脂喂养组葡萄糖输注率(glucose infusion rates,GIR)低于OC组(P<0.05),说明高脂喂养组IR模型诱导成功.继续喂养4 w后,HF组GIR进一步下降(P<0.01),而RSG组GIR与HF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与OC组相比,HF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而RSG组这些指标较HF组下降(P<0.01或P<0.05).肝脏TG含量在HF组高于OC组,RSG组低于HF组;肝脏TG含量与GIR呈负相关,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 高脂饮食导致老年大鼠肝脏脂质积聚及IR;罗格列酮干预可改善老年IR大鼠血浆脂代谢异常,降低肝脏脂质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小鼠visfatin表达的改变及有氧运动对visfatin表达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12)和高脂饮食组(n=12),后者喂养8周高脂饲料建立IR模型,再各自分为普通饮食对照组(n=6)、普通饮食运动组(n=6)、高脂饮食对照组(n=6)、高脂饮食运动组(n=6).两个运动组进行6周跑台训练,各组饮食不变.14周后ELISA检测小鼠血清visfatin,Western印迹检测腓肠肌、肝脏及睾周脂肪visfatin表达.结果 8周后,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血糖曲线下面积增加(t=6.32,17.44,P均<0.01).14周后,高脂饮食运动组血清visfatin水平低于高脂饮食对照组,而普通饮食运动组血清visfatin水平高于普通饮食对照组(F=43.59,P<0.05).高脂饮食运动组骨骼肌、肝脏、内脏脂肪组织中visfatin蛋白表达水平较高脂饮食对照组降低(F=29.33~85.17,P均<0.05),普通饮食运动组骨骼肌visfatin表达较普通饮食对照组升高(F=52.79,P<0.05),但肝脏、内脏脂肪组织visfatin蛋白表达在普通饮食组间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高脂饮食可以增加IR模型动物visfatin水平,有氧运动能有效下调visfatin的表达,改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从正常糖耐量(NGT)到糖尿病不同糖代谢状态时的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演变,分析痛风合并糖代谢紊乱患者的代谢特征.方法 96例痛风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n=35)、糖调节受损(IGR)组(n=27)及糖尿病组(n=34).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bA1C、血清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C反应蛋白(CRP),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糖尿病组和IGR组的BMI、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HbA1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CRP、HOMA-IR均高于NGT组(P<0.05或P<0.01),而糖尿病组及IGR组ISI均低于NGT组(0.023±0.018和0.024±0.017对0.052±0.026,P<0.05).NGT组、IGR组和糖尿病组HOM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6±25.1、126.46±34.2及173.75±32.1,P<0.05).糖尿病组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高于NGT组(41.17%对1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收缩压、甘油三酯、CRP、ISI与糖尿病独立相关,而尿酸与糖尿病无相关性.结论 重度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障碍、BMI增加、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脂代谢异常、遗传易感性是痛风患者合并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肉桂油对胰岛素抵抗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小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经肉桂油治疗后测定口服糖耐量及胰岛素耐受,观察体质量、血糖、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瘦素、抵抗素、脂联素的变化.结果:肉桂油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小鼠的体质量(30.3±3.6vs34.6±3.1,P<0.05)、血糖(7.6±2.2vs9.2±1.3,P<0.05)、血清胰岛素(1.3±0.1vs1.7±0.2,P<0.05)、甘油三酯(70.1±10.9vs65.4±19.5,P<0.05)、总胆固醇(93.2±13.8vs102.3±21.5,P<0.05)、瘦素、抵抗素水平,同时改善口服糖耐量,降低胰岛素抵抗.结论:肉桂油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小鼠糖脂代谢,其作用与降低血清瘦素、抵抗素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观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小鼠脂肪肝的影响.C57BL/6J小鼠高脂饲养12周后,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4周.结果 显示,与高脂组相比,胰岛素组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所有时间点血糖及血总胆同醇、甘油三酯(TG)均显著改善(P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改善肝脏脂肪沉积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标准饲料喂养作为野生对照组(WT组,n=10);ApoE KO小鼠56只,随机分为标准饲料喂养组(ApoE KO组,n=10)、高脂喂养组(HF组,n=10)、高脂喂养+空载腺病毒组(Ad-shGFP组,n=6)、高脂喂养+脂联素RNM腺病毒组(Ad-shAcrp30组,n=10)、高脂喂养+脂联素RNAi腺病毒+利拉鲁肽组(Liraglutide组,n=10)、高脂喂养+脂联素RNAi腺病毒+等渗盐水组(Saline组,n=10).共喂养16周,于14和15周末给予Ad-hGFP组和Ad-hAcrp30组尾静脉分别注射Ad-shGFP和Ad-shAcrp30重组腺病毒(1×1010/ml).Liraglutide组第9周开始腹腔注射利拉鲁肽(1mg/kg,2次/d).16周末测血浆葡萄糖、血脂、脂联素及胰岛素等.取肝脏组织做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基因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非正态分布数据采取自然对数转换.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SNK法.结果 与Ad-shGFP组相比,Ad-shAcrp30组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蛋白表达及血浆脂联素水平均降低(均P<0.01);HF组的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较WT组及ApoE KO组均显著升高(均P<0.01),给予Ad-shAcrp30后,FBG、TC、TG、FFA进一步升高.Ad-hAcrp30组肝脏TC及TG含量较HF组升高(P值均<0.05).油红O染色见Ad-shAcrp30组肝内大量脂滴沉积,HE染色示Ad-shAcrp30组肝小叶结构紊乱.与Saline组相比,Liraglutide组体质量、血糖、血脂及ALT均显著降低(均P< 0.01);脂肪组织脂联素蛋白表达及血浆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 0.01);肝脏TG、TC均减少(P值均<0.05);油红O染色提示肝脏脂滴明显变小,且数量减少;肝脏ACC、FAS表达下调,而磷酸化AMPK蛋白表达增加(P< 0.01).结论 利拉鲁肽可以显著改善高脂喂养联合低脂联素血症诱导的代谢紊乱并减轻肝脏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软脉灵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高脂膳食喂养方式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模型组应用高脂饲料喂养,药物组在高脂饲料喂养同时应用软脉灵灌胃,空白对照组应用基础饲料喂养.每组均于8,12及16 wk时各处死10只,观察肝脏指数,血清与肝组织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6 wk时与模型组相比较,药物组肝脏指数显著降低(F=51.626,P=0.000);血清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明显降低(2.27±0.38 mmol/L VS 3.09±0.45 mmol/L;0.83±0.13 mmol/L vs 1.03±0.18 mmol/L;0.41±0.06 mmol/L vs 1.09±0.27 mmol/L;52.0±6.50 U/L vs 79.0±4.72 U/L;182.9±26.43 U/L vs 326.5±28.21 U/L;均P<0.01),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提高(0.76±0.17 mmol/L vs 0.55±0.11 mmol/L,P<0.01);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降低明显(167.2±14.00 mmol/g vs 263.6±26.84 mmol/g,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加显著(9.95±0.33 U/g vs 4.36±0.46 U/g,P<0.01),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χ~2 =19.828-20.470,均P=0.000)和炎症活动度(F =10.170,P=0.000)明显减轻.结论:软脉灵具有预防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肝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肝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1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8)和实验组(n=23)。正常组普通饮食,实验组高脂饮食,8周末从实验组中随机抽取7只证实造模成功。实验组再分为二甲双胍组(n=8)和模型对照组(n=8),6周后,胰岛素敏感性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稳态时的葡萄糖输注率来评价;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等以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胰岛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脏的炎症程度在光学显微镜下评估。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大鼠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肝指数、附睾脂肪比重、体重明显下降,氨基转移酶、TG、FFA、TNFα明显降低,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脏炎症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明显改善高脂饲养诱发脂肪肝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和肝脏组织学,它可能成为治疗脂肪肝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2.
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目的 建立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喂养高脂饮食,正常组喂养普通饮食,两组脂肪分别占摄入能量的45%和19%,共饲养8周。胰岛素敏感性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稳态时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来评价,生物化学法测定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并用光镜和电镜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均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肝小叶内炎症及线粒体异常,而正常组肝脏无异常。且模型组的氨基转移酶、TG、FFA和肝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血清胰岛素升高,GIR明显低于正常组,肝脏MDA升高、SOD降低。结论 通过8周高脂饮食成功地建立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为脂肪肝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增龄和高脂饮食对大鼠肝脏脂肪酸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了解老年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发病机制. 方法 将22~24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和高脂组;4~5月龄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和青年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评价各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肝脏三酰甘油经氯仿/甲醇抽提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结果 (1)老年对照组空腹血糖、胰岛素和游离脂肪酸均高于青年对照组,高脂组进一步升高,且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同醇水平增高;(2)葡萄糖输注率老年对照组[(23.80±2.79)mU·kg-1·min-1]较青年对照组[(30.08±3.89)mU·kg-1·min-1]低,高脂组((18.83±2.18)mU·kg-1·min-1]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组8周末较4周末低;(3)肝脏三酰甘油老年对照组较青年对照组升高,分别为(16.6±4.8)μmol/g和(9.6±2.2)μmol/g,高脂组(24.7±6.6)μmol/g较老年对照组进一步升高(P<0.01);在老年组中,肝脏三酰甘油与葡萄糖输注率呈负相关.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 结论 与青年对照组比较,老年对照组更易出现脂肪酸代谢异常及IR;高脂饮食导致老年大鼠肝脏脂质积聚更加严重,进一步加重IR;肝脏脂质堆积可能参与了与增龄和高脂饮食相关I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3脂肪酸对饱和脂肪酸诱导的大鼠胰岛素抵抗(IR)肝脏和骨骼肌胰岛素受体(InsR)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作用。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n-3脂肪酸组。各组饲养11周后测定有关指标。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大鼠体内脂肪相对含量、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肝脏TC和TG含量、肌肉中TG含量均显著升高;而肌肉组织中TC含量无显著改变,高脂组肝脏和肌肉InsR含量、肌肉Glut-4蛋白的相对含量均明显下降。(2)n-3脂肪酸组体内脂肪相对含量、FBG、Ins、TG、TC、IRI、肝脏TC和TG含量、肌肉组织中TG含量较高脂组均明显降低,肝脏InsR含量和肌肉GluT-4较高脂组明显升高。结论适量n-3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的一部分热量后,可增加IR大鼠肝脏InsR含量和肌肉GluT-4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5.
马来酸罗格列酮干预高脂饲养大鼠脂肪肝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脂饲养所致正常SD大鼠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罗格列酮干预脂肪肝的效果。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11只:正常饲养组(NC)、高脂饲养组(HF)、高脂+罗格列酮组(HF4-Ros)。饲养8周后取空腹血测定血糖、脂联素,胰岛素敏感性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术稳态时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来评价,测定肝脏中TG含量,并对大鼠肝脏组织做HE染色。结果高脂饲养8周后,与NC组相比,HF组肝脏呈现明显脂肪肝,肝脏中TG明显增加达154.2%(NC组3.89mg/g,HF组9.89mg/g,P〈0.01);与HF组相比,HF4-Ros组肝脏中TG显著降低达46.6%(5.28mg/g,P〈0.01),脂肪肝减轻。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能明显改善高脂饲养大鼠的脂肪肝。  相似文献   

16.
Chen YH  Yuan L  Chen YY  Qi CJ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3):197-201
目的 观察长期高脂喂养诱导胰岛素抵抗状态大鼠肝脏脂肪变性与肝内血管紧张素原(AGT)、解偶联蛋白2(UC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关系,并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观察是否改善肝脂肪变性,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分正常对照组、高脂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干预高脂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干预高脂组.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肝脏内AGT、UCP-2和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检测血清脂质水平和肝内脂肪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高脂组、ACEI干预高脂组、ARB干预高脂组稳态第2小时葡萄糖输注率分别为(11.22±1.45)、(6.22±1.02)、(8.08±1.13)、(8.16±1.26)mg·kg-1·min-1.高脂组血清学指标和肝内脂肪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EI干预高脂组、ARB干预高脂组与高脂组比较,肝内脂肪含量降低(P<0.01),脂肪变和纤维化减轻,肝内UCP-2和TGFβ1表达减少(P<0.05).结论 阻断RAS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可能通过下调肝内UCP-2和TGFβ1的表达,对长期高脂喂养大鼠肝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和比较高果糖、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脏三酰甘油(TG)的发生机制及其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 成年雄性C57BL/J6小鼠45只,质量25~30 g,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及高果糖组,每组15只.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高果糖组予以高糖饮食,高脂组予以高脂饮食,3组每日进食热量基本相等,经喂养8周后对小鼠行葡萄糖耐量(ipGTT)实验,处死小鼠后测定各组肝脏三酰甘油含量,并测定肝脏脂质合成酶类和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饲料喂养8周后,高果糖组和高脂组的附睾脂肪含量均为(2.0±0.1)g/100 g(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2±0.1)g/100 g(质量)P<0.01].高果糖组和高脂组ipGTT实验后的血糖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和高脂组的肝脏TG水平显著增高(P<0.01),其中高果糖组肝脏TG升高更明显,高果糖组肝脏TG水平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 ACC)、脂肪酸合成酶(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表达增加(P<0.01),而高脂组的FAS、ACC、SCD-1的表达减少(P<0.05);反应内质网应激的磷酸化胰腺内质网激酶(p-PERK)、山梨醇要求激酶-1(p-IRE-1/t-IRE-1)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表达在高果糖组和高脂组均增加(P值均<0.01).结论 高果糖饮食和高脂饮食均可引起脂肪肝,二者通过不同机制引起脂肪肝,高果糖饮食促进内源性脂质生成,高脂喂养抑制肝内源性脂质生成,两种饮食均可诱发内质网应激,提示内质网应激与饮食因子诱导的脂肪肝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