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我院8年中24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从中找出相关因素,以便吸取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提高我院产科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而采取相应的对策。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89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共分娩产妇14963例,属高危妊娠3418例。分娩新生儿15086名,其中围产儿死亡242例(死亡率16.04‰)。死胎104例(42.98%),死产56例(23.14%),早期新生儿死亡82例(33.88%)。2 结果2.1 围产儿死亡原因 见表1。围产儿第一死因为窒息,以脐带因素及胎盘因素为主。…  相似文献   

2.
对19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围产儿死亡与孕产次、围产儿体重、孕胎数、孕周及分娩方式有关。而与孕产妇年龄无关。围产儿第一死因是畸形,第二死因是早产,其次是脐带原因,通过围产儿死亡统计分析。为改进产科工作及围产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达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减少残疾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院1985-1992年8年中围产儿死亡297个,死亡率26.0%。发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GUR),新生儿窒息,早产为前三位因素,提出加强产前检查,早期发现IGUR;正确及时的产时处理,减少新生儿窒息;加强围产保健以减少早产儿的出生,均有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围产儿死亡率的高低是衡量妇幼保健工作极其重要指标之一,减少围产儿死亡,最大限度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消灭可避免的围产儿死亡,是围产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将我院1997—2000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明确院围产期保健的重点,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围产期标准,对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53例死亡围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4.96‰。其中死胎40例(75.47%),死产3例(5.66%),新生儿死亡10例(18.87%)。53例死亡的围产儿中先天畸形和胎盘脐带因素为主要死亡原因,分别占24.53%(13例)和39.62%(21例)。3例死产中2例为院外非法接生后转入;1例早产,胎位异常,脐带脱垂,放弃抢救。结论围产儿死亡中先天畸形和胎盘脐带因素为死亡主要原因。加强孕期保健管理及监护,做好孕期宣教,防止妊娠并发症发生,利用产前诊断技术,以尽早发现畸形儿,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为围产期保健提供参考。方法:对316例围产儿尸检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国产儿死亡原因以缺氧为首位,肺部疾病为第二位,畸形为第三位;新生儿死亡原因以肺部疾病为主,缺氧为次;死胎及死产以缺氧为主,畸形为次。结论:缺氧可能是多种因素所致,很多新生儿疾病可能是缺氧的延续或并发症。畸形的发生与孕早期感染毒性疾病,不合理用药及接触放射线有关。对于怀疑羊水过多者,应早期进行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7.
149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1994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49例死亡围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22.74‰,死胎率为9.77‰,死产率为3.36‰,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9.62‰,占42.28%。围产儿死亡原因:缺氧占47.65%,早产占21.15%,出生缺陷占12.08%。结论:加强孕期保健、规范系统产前检查及监护、积极预防治疗妊娠并发症、防治早产、实施正确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建立NICU等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2678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范翠云朱凤华(徐州市妇幼保健所221009)关键词围产儿围产儿死亡率围产医学中图法分类号R714.71R172R195.4为了更好的探讨围产医学工作的重点,制定和落实预防保健措施,把围产儿死亡率降到理想水平,本文对2678...  相似文献   

9.
从1979年至今,笔者共作围产儿尸体解剖160例,现就其死因分析如下:160例中12例为死胎死产,其余均为新生儿死亡。男婴107例,女婴51例。男女比例为2.1比1。另有2例畸形儿难以确定性别。现将160例尸检的病理诊断死亡原因分析如下:吸入性肺炎34例(21.3%),畸形32例(20.0%),肺出血23例  相似文献   

10.
将中卫星1994-1999年760例围产儿的死亡率、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6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28.54‰,分前后3年比较,围产儿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760例围产儿死亡中死胎109例(14.34%),死产172例(22.63%),早期新儿479例(63.03%),各年围产儿死亡构成中均以早期新生儿死亡最高。围产儿死因前四位是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畸形和肺炎,分别占47.36%、14.34%、12.37%和7.375。因此,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是广泛开展优生咨询,加强孕期系统管理,重点监护高危孕妇,提高产科质量,严密观察和处理各产程,产、儿科密切协作,提高窒息复苏率,降低早产和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巫淑静  王泽伍 《广东医学》1992,13(6):299-301
为了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特对我院1960~1990年31年间死亡围产儿尸检2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及方法1960年1月~1990年11月我院产科共出  相似文献   

12.
对19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围产儿死亡与孕产次,围产儿体重、孕胎数、孕周及分娩方式有关,而与孕产妇年龄无关。围产儿第一死因是畸形,第二死因是早产,其次是脐带原因。通过围产儿死亡统计分析,为改进产科工作及围产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达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减少残疾儿童、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分析我院1985-1992年8年中围产儿死亡297个,死亡率26.0‰。发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GUR)、新生儿窒息、早产为前三位因素,提出加强产前检查,早期发现IGUR;正确及时的产时处理,减少新生儿窒息;加强围产期保健以减少早产儿的出生,均有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院10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围产保健工作。方法:按照1977年WHO的围产期Ⅰ的计算方法和我国1981年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会议总结的早产、死胎、死产和初期新生儿死亡的定义和标准,对我院10年125例围产儿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066‰。早产围产儿死亡率是13256‰,足月产是586‰。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率是12745‰,正常体重儿是533‰。臀位分娩围产儿死亡率是17857‰,其它分娩方式是405‰。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差异。围产儿死因顺位为缺氧、畸形、肺部疾患、不明和其它。结论:降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率,加强围产保健,加强产前产时监测,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369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工作和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围产期保健工作及产科质量的主要指标。为了解盐都区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现对盐都区2001年至2008年度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围产儿死亡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医疗、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其死因,针对性进行预防,是提高围产医学质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对我院1995年1月~1999年12月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我院围产儿死亡登记卡和围产儿死亡评审记录,其中围产儿死亡登记来自产科病例和儿科新生儿死亡病例,评审记录由妇、儿科专家及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研究而定,部分病例进行了尸检。 2 结果 2.1 围产儿死亡率:1995年12‰,1996年11.2/‰,1997年10.8/‰,19…  相似文献   

17.
70例围产儿经尸解,结合临床围产期情况,分散其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8.
闵慧  彭玉红 《甘肃医药》2012,(2):129-130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2002年9月-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74例死亡围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原因出生缺陷26.02%,早产20.55%,新生儿窒息17.81%,母亲合并症及并发症15.07%,死胎原因不明12.33%,脐带因素8.22%。结论:造成新生儿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加强产前保健检查的覆盖面,加强产科质量及围产保健质量,普及开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阳山县妇幼保健院2005年至2009年住院分娩死亡围产儿进行死亡率调查及死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围产儿死亡率8‰,其活产新生儿死亡率低于死胎,围产儿死亡原因前4位依次畸形、脐带绕颈、早产、重度窒息.文章对如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院产科1983 ̄1992年间433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围产儿死亡率与母亲年龄、孕产次,是否多胎,孕周及围产儿出生体重有关(P〈0.01)。在死因中以畸形、脐带因素和妊高征居高位。提示产前诊断、围产期多项监测,积极预防及正确处理并发症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