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影响及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12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1周前是否有同侧TIA发作分为TIA组(49例)和非TIA组(7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并比较血糖、血脂、肌酐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进行脑梗死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IA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分级均优于非T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是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OR=0.625,P<0.05)。结论 TIA能够减少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脑耐受缺血,对继发脑梗死有神经保护作用相关,而纤维蛋白原可作为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高低能作为TIA患者预后辅助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糖尿病及血糖升高对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可能相关性。②方法 随机将 1 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正常血糖脑梗死组 (Ⅰ组 )、血糖升高脑梗死组 (Ⅱ组 )、脑梗死并发糖尿病组 (Ⅲ组 )。对其头颅CT(或MRI)测得梗死灶体积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病死率等变化 ,并进行对照分析。③结果 脑梗死并发糖尿病组和血糖升高脑梗死组临床症状加重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 ,梗死体积大 ,3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而正常血糖脑梗死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相对要轻 ,预后好 ,梗死体积小。④结论 血糖升高以及糖尿病患者可直接影响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大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8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24 h内测定hs-CRP水平,并按hs-CRP水平将其分为低hs-CRP组和高hs-CRP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既往病史,分析可能影响脑梗死急性期hs-CRP水平的因素.于各患者发病90 d后随访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分析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低hs-CRP组相比,高hs-CRP组年龄较大,糖尿病发病率较高,重度脑梗死人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糖尿病、入院时脑梗死严重程度与hs-CRP水平升高独立相关(P =0.023,0.005,0.014,OR=1.296,1.973,2.399).高hs-CRP水平、脑梗死较严重、糖尿病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独立相关(P=0.001,0.021,0.003,OR=1.072,2.399,1.337).结论 年龄、糖尿病史、脑梗死严重程度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hs-CR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急性期hs-CRP升高可能是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路娜  郑华 《吉林医学》2010,31(22):3694-3695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并探讨血糖水平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与非糖尿病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对比,比较其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病灶特点和临床疗效。结果:糖尿病组神经功能损伤、预后方面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139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状况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并分析住院患者脑梗死后抑郁情绪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并自制相关情况调查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统计分析抑郁发生与年龄、性别、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临床类型(OCSP)以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防调查。结果139例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者49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发病率为35.25%,发生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不大,而与长期疾病困扰、既往多次梗死、多发性病灶梗死、学历等多种因素相关;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临床类型与PSD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脑梗死由于血管狭窄、闭塞或供血不足而使脑组织血液供应发生障碍,进而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甚至坏死。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及时恢复缺血脑组织供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溶栓、抗凝、降纤、脑神经保护剂等药物是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手段,近年来,介入治疗脑梗死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中医治疗脑梗死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本文就脑梗死的中西医治疗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模型组及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中药组大鼠灌胃给予复方水煎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后,处死大鼠。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脂质过氧化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来评估各组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程度。同时通过代谢组学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  结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面积,减少脂质过氧化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表明其可有效减轻MCAO诱导的大鼠脑缺血性损伤。进一步的代谢组学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代谢紊乱,共筛选和鉴定出23种与缺血性中风相关的代谢物发生显著性变化,是脑缺血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代谢通路分析显示,MCAO主要通过靶向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来诱导脑缺血性损伤。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后,大部分代谢标记物发生了逆转, 主要包括吲哚氧基硫酸、柠檬酸、3-羟基十二酸、3-甲基-2-丁烯酸、苹果酸、丁醛和尿酸等。  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有效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改善多种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脑梗死是指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脑组织坏死,并伴有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近年来的临床研究[1]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除神经功能损伤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高凝血状态等可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高血糖对脑梗死患者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糖是脑梗死发病和病死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高血糖可加重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损伤,并延缓神经功能损伤的康复进程[1].本文通过对138例脑梗死患者转归的观察,探讨高血糖对脑梗死转归的影响,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曲古菌素A(TSA)对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小鼠侧脑室立体定位注射TSA;插线法制备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评分进行行为学研究;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测定COX-2、iNOS、NF-κB/p50的表达。结果: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可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并出现较大面积的梗死灶,TSA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减小脑梗死面积。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COX-2、iNOS炎症蛋白和NF-κB亚单位p50蛋白表达增加,应用TSA后可显著抑制上述蛋白的表达。结论:TSA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具有脑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由NF-κB/p50途径介导。  相似文献   

11.
15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与单纯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及预后的差异。方法: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并发糖尿病组(A组)、非糖尿病脑梗死组(B组)及一过性血糖升高脑梗死组(C组),对3组患者的头颅CT检查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血糖(FBG)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相比,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和一过性血糖升高组患者病情重,脑梗死面积大,TC、TG、LDL-C、VLAL-C、FBG水平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项程度严重。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的疗效及预后较非糖尿病组差,其不良预后与高血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HBO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治疗,HBO组同时结合HBO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但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脑梗死复发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个核细胞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用镀铜镉法分别测定患性脑梗塞组和高血压组外周血及单个核细胞体外经脂多糖(LPS)植物血凝素(PHA)诞生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NO3^-/NO2^-)的水平。结果:急性脑梗塞组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的NO3^-/NO2^-水平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单个核细胞诱生的NO3^-/NO2^-水平与神经障碍的严重程度正相关(P<0.01),而血清NO3^-/NO2^-水平与神经障碍的严重程度负相关(P<0.01)。结论:NO在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可能与其来源有关,单个核细胞源性的NO以损伤为主;单个核细胞可能通过分泌NO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江玲 《吉林医学》2010,(33):5954-595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与白细胞数、血糖值的关系。方法:将376例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据入院时按白细胞计数的不同、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尿病病史等分组,并对其入院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判断其疗效和预后。结果: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于正常血糖组(均为P〈0.01);高白细胞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非高白细胞组(P〈0.01)。同时发现高白细胞组的病死率也明显高于非高白细胞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白细胞数、血糖值可作为估计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杜菊梅  张润宁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79-278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流变学及外周血白细胞参数的变化。方法:对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8例健康人进行血流变学参数及外周白血细胞监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除红细胞变形指数外的血流变学指标、外周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流变学及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急性期血糖水平对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7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监测,并按血糖监测结果,分为正常血糖组45例和高血糖组42例,分析高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高血糖组病灶梗死体积为(25.8±10.7)mm3,明显大于正常血糖组的(12.6±4.3)mm3;高血糖组患者入院不同时期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高于正常血糖组;入院1个月内,正常血糖组的住院病死率为2.22%,明显低于高血糖组的9.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糖组中,重度血糖水平组的病死率为15.00%,明显高于中度血糖水平的4.55%,不同血糖水平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糖可诱使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灶扩大,促使神经功能损伤加重,不利于病情恢复,并增加病死率,为此,严格的血糖控制可有效阻止急性脑梗死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液流变性的变化,为脑疾病的诊断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检测脑癌组(n=60)、脑梗死组(n=40)、缺血性脑血管病组(n=30)与健康对照组(n=60)个体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蛋白C(PC)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等。结果脑癌组的APTT、PT、T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脑梗死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的APTT、PT、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和脑癌组的PLT均低于对照组,但脑癌组高于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的FIB低于对照组;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脑梗死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和脑癌组血浆PC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但脑癌组高于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脑癌组的PAI-1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的过程中,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和脑癌患者在凝血、抗凝和血小板功能及血栓前状态的表现存在差异,血液流变学的相关分子标记可作为监测脑癌早期血栓形成高危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附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培宁 《黑龙江医学》2004,28(9):659-660
目的 观察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 川芎嗪 10 0mL静脉点滴 ,1次 /d ,2周。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数、血液流变学 5项指标、血脂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临床近期疗效达 86 7% ,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 ,红细胞刚性指数降低。结论 川芎嗪有改善血液流变学 ,改善脑微循环 ,降低血脂的作用 ,对急性脑梗死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9.
吴东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114-115,11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月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补阳还五汤,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及血液流变的改善。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抑制脑梗死的斑块形成,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国正 《医学综述》2012,18(23):4104-410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在急性脑梗死过程中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将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和4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观察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分析其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结果观察组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有关,故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常规的抗凝、扩血管疗法时,应注意稳定患者24 h的血压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