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世亭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4):166-167,169
垂体腺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颅内肿瘤 ,发病率约 1/10万人 ,占颅内肿瘤的 10 %。近些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使得人们对垂体腺瘤的基础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 ;并且伴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临床内分泌检测手段以及显微外科技术、设备的迅速发展 ,使得人们对垂体瘤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治疗效果也有很大改善。1 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过去学者们对垂体腺瘤发病机制的认识存在许多争议 ,主要包括两种假说 :一是下丘脑调控失常机理 ,二是垂体细胞自身缺陷机理。前者认为病因起源于下丘脑 ,在…  相似文献   

2.
张彩玉 《医学综述》1996,2(8):401-403
垂体腺瘤的发病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也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良性肿瘤。目前已有了对垂体腺瘤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药物治疗及放疗,但仍有相当多的复发病例,而且某些无功能腺瘤较难早期发现,以致延误治疗。因此,探索其发病机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垂体肿瘤是起源于垂体自身的异常,还是由于调节功能紊乱:如激素反馈失败或下丘脑功能异常,这种争论导致了对其大量研究。一些事实支持垂体细胞自身缺陷机理[1],另一些事实支持下丘脑调控失常机理[2]。而今垂体腺瘤发生的多步学说使二者达到了统一。1 …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细胞的体外分泌效应,选择8例垂体GH腺瘤和4例胚胎垂体,采用单层细胞培养技术,在给予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生长激素释放肽-2(GHRP-2)后,发现胚胎垂体细胞具有明显的分泌效应,肿瘤细胞(gsp癌基因阳性和阴性)的分泌则表现各异;而生长抑素(SMS)对二类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肿瘤细胞与正常垂体细胞的激素分泌途径存在差异,下丘脑对肿瘤细胞激素分泌不再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将微囊包膜技术应用于垂体移植,本文采用海藻酸钠包裹混合的胎垂体下丘脑黑质细胞,通过测定微囊细胞培养液中生长激素(GH)与泌乳素(PRL)分泌水平、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刺激PRL分泌试验及用微囊细胞免疫兔等方法,发现微囊细胞分泌活性良好,微囊内垂体细胞功能受到下丘脑细胞分泌因子的调节,且PRL分泌受到控制;微囊膜能通透垂体激素与下丘脑因子,并具有免疫隔离作用。结果提示:本微囊可作为具有免疫隔离性能的移植物.可在颅外移植而垂体细胞功能仍能正常发挥,同时能避免移植后高泌乳素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人群发生率一般为1/10万。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且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对于垂体腺瘤的发病原因,一直存在分歧,长期以来,多数神经学家认为,垂体腺瘤是下丘脑调节功能异常造成的。随着现代内分泌学、病理学、放射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垂体腺瘤的认识已经达到分子和基因水平。  相似文献   

6.
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部位,与前脑,边缘系统和脑干有密切的联系。它不仅是植物神经的调节中枢,也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连结点。主要功能为调节垂体的内分泌活动、机体的行为、内脏活动及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摄食与水平衡、体温及免疫功能等。下丘脑通过视上、室旁———垂体束和结节———垂体束调节垂体的分泌功能。组成视上———室旁垂体束的神经纤维来自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处的催产素及血管加压素(VP)神经元。而通过结节———垂体束调节垂体功能的下丘脑肽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CH)…  相似文献   

7.
张一萍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5):424-425,428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已被证明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重要信息分子,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以脉冲式分泌。通过与腺垂体促性腺细胞表面的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参与调节青春启动,维持正常生殖系统功能。90年代初,Mellon等成功建立了转基因小鼠垂体促性腺细胞系aT3-1,促进了垂体GnRH受体(GnRH-R)和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早在70年代下丘脑一垂体轴外GnRH  相似文献   

8.
刘伟明  贾桂军  关树森  倪明 《北京医学》2008,30(10):600-603
目的观察垂体大腺瘤手术前后垂体后叶高信号的变化以及和尿崩症的关系。方法92例垂体大腺瘤患者根据术前MRI T1像垂体后叶是否显示高信号分成两组.分别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以及术后垂体后叶高信号出现的情况.同时比较手术后长期尿崩症出现和垂体后叶高信号显示的关系。结果92例中有60例(65.2%)显示垂体后叶高信号,32例(34.8%)未显示。肿瘤大小和垂体后叶高信号的出现有显著性差异(P=0.002),大腺瘤(直径1~3cm)出现和不出现的比例为40:10.而巨大腺瘤(直径〉3cm)的比例为为20:22:垂体后叶高信号可见组中术后有5例消失.而垂体后叶高信号不可见组中有12例在术后显示。术后长期尿崩5例.其中4例垂体后叶高信号在术后无显示,与术后垂体后叶高信号显示的病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垂体大腺瘤垂体后叶高信号的显示对于评价神经垂体的功能有帮助.肿瘤体积越大垂体后叶高信号出现的比例越小。术后垂体后叶高信号缺失者发生尿崩症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9.
垂体腺瘤是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良性内分泌肿瘤。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已可检测出以往不能发现的垂体微腺瘤。统计显示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手术切除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有效手段。因垂体具有复杂而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且毗邻视交叉和下丘脑等重要结构,故手术切除肿瘤难度大,可能对垂体、视交叉及下丘脑等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细胞的体外分泌效应,选择8例垂体GH腺瘤和4例胚胎垂体,采用单层细胞培养技术,在给予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生长激素释放肽-2(GHRP-2)后,发现胚胎垂体细胞具有明显的分泌效应,肿瘤细胞(gsp癌基因阳性和阴性)的分泌则表现各异;而生长抑素(SMS)对二类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肿瘤细胞与正常垂体细胞的激素分泌途径存在差异,下丘脑对肿瘤细胞激素分泌不再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