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观察组为34例全麻下胆囊切除术病人,分别在术前、术后3d和术后7d采静脉血测红细胞受体花环(P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IC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NTERT),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因子(RFIR)。对照组32例,为健康体检者。结果 术后3d RFER、NTERT较术前上升,RFIR较术前降低(P<0.01),RICR上升(P<0.05);术后7d RFER较术后3d升高(P<0.001),RCR、NTERT较术后3d升高(P<0.05),RICR、RFIR较术后3d下降(P<0.05);术前与对照组各值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0.001);术后7d与对照组的RFER比较P<0.001。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胆囊切除后7d开始回升。  相似文献   

2.
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增强型乳胶免疫比浊法对109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跟踪观察患者病情。结果 109例患者有10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血浆I)-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进行性增高。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术前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对骨折术后并发血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行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补益肾气利湿法治疗ChildA、B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hildA、B级肝硬化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益肾气利湿法治疗。观察患者术前(0月)、术后第3、6、12个月血清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红细胞免疫相关指标水平,对比第0、12个月炎症和纤维化计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指标改善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补益肾气利湿法治疗ChildA、B级肝硬化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脐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异丙酚(PRO)对急性颅脑损伤(ACI)患者围术期血内一氧化氮(NO)产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自由基(OFR)含量的影响。方法 4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PRO组和γ-OH组。观察自麻醉诱导前至开颅手术去骨瓣后1,3,6,12,24h(T0-T5)诸指标水平变化。并以40例健康者作术前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术前NOS、OFR均显著增高(P<0.05,P<0.01),SOD显著降低(P<0.01)。与γ-OH组相比,PRO组NO、NOS自始至终呈降低趋势,NOS于T1、SOD于T2、NO及OFR于T3时达到正常水平(与T0相比均P<0.01)。结论 临床麻醉剂量的PRO具有非选择性NOS抑制剂、OFR清除剂特性,对ACI患者有多位点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及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T淋巴细胞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两者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LC及OC各30例)胆囊结石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5天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6+56及CD19)、免疫球蛋白(IgO、IgA、Iga、IgE)及补体C3、C4含量并进行时照研究。结果LC及OC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均低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OC组血清C3及IgG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下降幅度与L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OC组术后CD3(总T淋巴细胞)、CD4(辅助/诱导T细胞)较术前明显下降,CD4/CD8较术前也明显下降,术后第5天未能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LC组术后第1天仅轻度下降,术后第5天基本恢复术前水平,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LC及OC术后早期免疫功能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LC组的免疫功能抑制程度较OC组轻,表明LC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比OC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关系。方法80例老年骨折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于术前1 d 及术后6 h、1 d、3 d、7 d 检测其外周血血浆皮质醇水平,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其认知功能,按 MMSE 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 POCD 组和非 POCD 组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生 POCD 患者共18例(22.5%)。2组术前1 d 血浆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OCD 组术后6 h、1 d、3 d、7 d 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1 d (P 均<0.05);非 POCD 组术后6 h、术后1 d 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术前1 d (P 均<0.05),但术后3、7 d 血浆皮质醇水平与术前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OCD 组术后6 h、1 d、3 d、7 d 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明显高于非 POCD 组(P均<0.05)。POCD 组术后6 h、1 d、3 d、7 d MMSE 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 d (P 均<0.05);非POCD 组术后6 h、术后1 d MMSE 评分明显低于术前1 d (P 均<0.05),但术后3、7 d MMSE 评分与术前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POCD 组术后6 h、1 d、3 d、7 d MMSE 评分均明显低于非 POCD 组(P 均<0.05)。术后6 h、1 d、3 d、7 d 血浆皮质醇水平与 MMSE 评分均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674、-0.662、-0.635、-0.612,P 均<0.05)。结论老年患者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这可能与其 POCD 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抑肽酶并纤维蛋白胶(FG)对肺癌根治术术中和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不板计数(PLT)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20,抑肽酶组(B组,n=20),FG组(C组,n=20)、抑肽酶和FG组(D组,n=20),观察四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前,术后24h,48hHb、红细胞压积HcT、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变化。结果:术中失血量B组与D组均明显少于A组或C组(P<0.01);所有患者均未输注异体经细胞;术后24h、第2个24h胸腔引流量D组<C组<B组<A组(B、C、D比A,P<0.01,B、C比D,P<0.01);A、B、C三组患者术后24h、48h的Hb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P<0.01);A组患者术后各时点HcT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及同时点的D组(P<0.01);PLT及PT、APTT、FIB四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抑肽酶、纤维蛋白酶胶、抑肽酶结合纤维蛋白胶均能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失血,其中以抑肽酶结合纤维蛋白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胰腺炎(A P )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探讨其在病情观察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灌云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AP患者(发病时间小于24 h)58例,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3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19例,于入院第1、3、7天,检测血清IL‐1、IL‐6及T N F‐α水平;同时另选取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合格的健康人31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IL‐1、IL‐6及 TNF‐α水平。动态检测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和CT严重度指数(CTS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AP组患者血清IL‐1、IL‐6及 TNF‐α水平明显高于同期M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患者第3天比第1天IL‐1、IL‐6及TNF‐α水平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 IL‐1、IL‐6及 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与同组前两次检测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AP组患者入院第1、3、7天IL‐1、IL‐6及TNF‐α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CTSI明显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入院第3天MAP与SAP组患者血清IL‐1、IL‐6及 TNF‐α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CTSI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AP患者血清中IL‐1、IL‐6及 TNF‐α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创伤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选取了26名正常人与65名患者检测PT、APTT、纤维蛋白原F(FIB)、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选择素(GMP140)、抗凝血酶m(ATIU)、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等7项的凝血标志物,同时对65名患者进行了术后1小时、24小时、3天和7天凝血标志物变化的动态观察。结果(1)妇科一般疾病组手术前所有测定结果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小时FIB、VWF有升高(P〈0.01),其余所有测定结果与术前无明显改变惨0.05);(2)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与对照组比较,vWF、GMP140、TAT均升高(P〈0.01),手术后l小时与术前比FIB、VWF、GMPl40、TAT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24小时FIB、VWF、GMP140、TAT继续升高,术后3天开始回复,术后7天基本正常;ATⅢ术前与对照组比较降低(P〈0.01),手术后1、24小时变化不明显,术后3天后开始回升,术后7天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对大手术创伤患者应检测FIB、VWF、GMP140、TAT等凝血的分子标志物.以监测凝血活性,便于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SP)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氯毗格雷药物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40例成功行PCi术的患者,分为抑郁组(117例)和非抑郁组(123例),PCi术前2h给予氯吡格雷600mg顿服,术后75mg/d维持。分别于术前1d内,术后1d、5d和1个月采血,以比浊法测定血小板凝集率(PAG),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的重要心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结果PCI术前抑郁组比非抑郁组有较高的血小板聚集率(q=6.7613,P〈0.01)和P选择素水平(q=5.9827,P〈0.01),并且抑郁程度和血小板反应性存在线性关系(r=0.513,P〈0.05)。术后1d,5d两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q=7.9837,P〈0.01:q=6.8931,P〈0.01)和P选择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1.8960,P〈0.01;q=7.4420,P〈0.01),并且氯吡格雷抵抗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6.853,P=0.009;x2值为8.455,P=0.004),术后1个月持续抑郁组仍有较高的氯吡格雷抵抗率(x2值为4.861,P=0.027)。结论抑郁增强血小板凝集率和血小板活化程度,影响患者氯吡格雷药物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孕妇妊娠中晚期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评估新生儿身体发育状况的价值。方法将86例孕妇妊娠中晚期中孕周≥28周的孕妇设为观察组,<28周的孕妇设为对照组,检测产前产后两组游离三碘甲状腺素、游离四碘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并比较产后两组胎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产前观察组游离三碘甲状腺素、游离四碘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产后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发生率为83.7%、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9.5%,对照组分别为46.5%、18.6%,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检测孕妇妊娠中晚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评估新生儿身体发育状况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二尖瓣口面积(MVA)和左心房左心室压力及内径的关系,方法:28例手术成功二尖瓣狭窄患者分成中度狭窄组(15例,A)和重度狭窄组(13例,B),对其术前术后指标进行检验和直线回归统计分析。结果:1周内A组左心房内径和B组左心室变化不明显(P>0.05),A组的左心房内径缩小值,左心房压力下降值,MVA扩大值、扩大率均<B组(P<0.01),左心室内径扩大值>B组(P<0.01),其科指标无差异(P>0.05);术前MVA与术后MVA扩大率,左心房内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P<0.01)影响术后左心房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术前MVA,术前左心房内径和术后MVA扩大率。据术前MVA的大小可估计术后MVA、左心房、左心室压力和内径的变化。结论:PBMV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更明显,有适应征者应积极进行此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术创伤、脓毒症均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通过对腹部重症脓毒症患者机体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及补体IgA、IgG、IgM、C3、C4,为重症脓毒症患者免疫治疗及各免疫指标的变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将20例腹部无明显感染的患者、15例腹部脓毒症患者不伴器官功能障碍、12例腹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A、B、C组,A、B、C组术后第1、3、7天,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于普通试管,测定免疫球蛋白及补体(IgA、IgG、IgM、C3、CA)。同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预后转归。结果A组与术前比较,免疫球蛋白在第1天IgA、IgM、IgG,C3、C4均下降,IgA、Ig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补体C3在第1天明显下降,与术前、术后第7天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4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第1、3、7天IgA、IgG、IgM、C3、CA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第1、3、7天C组IgA、IgM、IgG、C3、CA均低,与A、B两组相比较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创伤对免疫球蛋白影响不大。对于术后重症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IgA、IgM、IgG,C3、CA明显降低,且随病情恶化,持续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向干预睡眠障碍与疼痛对腹部手术后患者恢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2年1~12月收治的行胆道探查手术后患者4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疼痛干预组)和观察组(双向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硬膜外持续镇痛,观察组术后采取硬膜外持续镇痛联合应用镇静催眠药。评估两组手术患者疼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状况、免疫和营养状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第1天和第3天疼痛评分分别为(1.82±0.09)分和(1.74±0.1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睡眠时间为(6.09±0.12)h,多于对照组(4.35±0.17)h(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PSQI为(7.05±0.13),低于对照组(8.96±0.11)(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免疫不营养状况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进行双向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减轻疼痛,提高机体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两种方法对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以比较两种方法对机体肝脏功能和创面组织损伤的程度。方法:选择LC患者38例及行OC患者3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d及术后3d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TBA,ALT及CRP含量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LC组及OC组的TBA,ALT及CRP均在术后1明显升高(均P<0.01),OC组CRP升高较LC组更加显著(P<0.01)。LC组在术后3d TBA,ALT及CRP均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OC组在术后3d TBA,ALT虽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仍明显高于术前,该组CRP恢复较慢,术后3d仍较术前为高。(P<0.05,P<0.01)。结论:LC较OC对机体的刺激,损伤轻,LC产生较轻的炎症反应和较少的肝脏功能损害,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及内在机制。方法:对35例AOPP患者发病后4、12、24小时及第3、5天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Ⅰ。结果:轻中度中毒组病后4、12、24小时血清肌红蛋白及病后24小时、病后3天肌钙蛋白Ⅰ测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重度中毒组及呼吸肌麻痹组病后4小时~病后3天肌红蛋白及病后12小时~病后5天肌钙蛋白Ⅰ测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中度中毒组(P<0.01);呼吸肌麻痹组病后12小时~病后5天肌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重度中毒组(P<0.05-0.01)。结论:AOPP越重,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Ⅰ升高越显著,反映心肌及骨骼肌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部免疫调节治疗结节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诊断为结节性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 n =59)和对照组( n =53)。对照组采用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状腺结节内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观察组局部疼痛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7.3±2.7)dvs(21.1±5.2)d,P <0.01],甲状腺结节消失时间亦短于对照组[(9.7±3.4)dvs(33.5±4.9)d,P <0.01];②治疗6个月后的有效率(局部症状消失,结节消失)观察组为88.14%(52/59),对照组为47.17%(25/5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1);③治愈后随访12个月,注射组复发率15.4%(8/52)显著低于对照组28.0%(7/25)( P <0.01)。结论结节性亚急性甲状腺炎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优于口服泼尼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例颅脑外伤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前瞻性研究。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分别采用GCS和GOS评分。入院第二天抽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TT3、FT3、TT4、FT4、rT3和TSH)的浓度。结果GCS评分与TT3(r=0.4630,P<0.001)、FT3(r=0.442,P<0.01)和TT4(r=0.2994,P<0.05)的水平相关,与FT4和rT3无明显相关性。根据GCS评分结果分三组:①重度组(n=12):GCS3~8分;②中度组(n=11):GCS9~12分;③轻度组(n=24):GCS13~15分。三组的TT3(P<0.01)和FT3(P<0.01)值有差别,其中重度组和中度组的TT3和FT3水平分别比轻度组降低33.3%~35.5%和33.3%~34.7%。GOS评分与TT3(r=0.5756,P<0.001)、FT3(r=0.5017,P<0.001)和TT4(r=0.3984,P<0.01)的水平相关,与FT4、rT3和TSH无明显相关性。根据GOS评分结果分三组:①A组(n=8):死亡组;②B组(n=16):持续植物人状态和重度残废组;③C组(n=23):轻度残废和恢复良好组。三组的TT3(P<0.001)和FT3(P<0.01)值有差别,其中A组和B组的TT3和FT3水平分别比C组降低36.4%~45.0%和31.5%~40.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当日晨(术前)、术后第5天(术后)采集静脉血分别测定应激反应指标含量,包括空腹血糖( FB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皮质醇(Cor)。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采用生存质量问卷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的生存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FBG、CRP、IL-6和Cor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对照组患者的FBG、CRP和Cor水平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724,7.203,4.137;P<0.05),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2,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FBG、CRP、IL-6和Cor的水平均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031,5.361,2.864,3.534和6.990,10.755,2.415,8.166;P<0.05)。生存质量评价中,两组患者术前各功能项目和症状项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周干预组的全部功能项目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症状项目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7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能减轻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营养状况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以进一步阐明COPD并发营养不良的机制。方法:对53例COPD患者进行系统的身体测量和内脏蛋白测定,同时检测其血清甲状腺素(T3、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发现COPD混合型营养不良组T3、T4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而单纯消瘦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营养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T3与所有营养参数均呈显著相关性(P<05-0.001),T4仅与白蛋白相关(P<0.05),TSH与各营养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T3水平与COPD营养状况密切相关,COPD低蛋白血症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而影响其蛋白质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