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技术的不断提高,适应证扩大,并发症减少,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新技术中有许多不使用球囊设备.因此现在用的最频繁的术语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而不是PTCA.本文回顾了PCI发展史并总结了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3.
新型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再狭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4.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5.
新型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再狭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6.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7.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8.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9.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13.
蒋世亮  王勇  崔连群 《山东医药》2010,50(5):103-104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用经皮穿刺方法减轻冠脉狭窄的各种心导管技术的总称。早期PCI主要指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现在PCI还包括冠脉旋磨术、冠脉旋切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及其他治疗冠脉粥样硬化的导管技术,其中PTCA及支架置入术应用最广泛。  相似文献   

14.
介入心脏病学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药物洗脱支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7年Gru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开创了介人心脏病学的新纪元。在此后的20多年中,以PTCA为基础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其疗效已经循证医学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在PCI发展历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PCI)是介入心脏病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发展之快令人瞩目.1977年Gruentzig首先开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开创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纪元.此后,以PTCA为基础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1977年9月,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此后,以PTCA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为基础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迅速发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拓宽,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不断提高,PCI已成为目前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据估计,2001年全世界各种PCI治疗约260万例,仅在美国就有89万例。我国于1984年开展PTCA,1999年完成PCI8000例,2000年完成1.2万例,2001年完成1.6万…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中西医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77年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percutaneous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发明以来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从当初的球囊时代进入目前支架时代 ,尽管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和器械的改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 vention ,PCI)的治疗适应症不断扩大 ,手术成功率也不断提高 ,但是再狭窄仍是PCI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据报道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约 2 5 %~ 5 0 %病人术后 3个月~ 6个月发生再狭窄 ,尽管冠状动脉内支架通过抑制弹性回缩和血管重构使再狭窄率降低 ,但支架置入术后仍有约 15 %~ 3…  相似文献   

18.
<正>自介入心脏病学奠基人Gruentzig于1977年完成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首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开辟冠心病非外科手术治疗的新时代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经历了从PTCA到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再到药物洗脱支架(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   总被引:116,自引:0,他引:11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不断发展.开始时仅限于球囊成形术,称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而现在PCI还包括了其他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新技术,例如斑块消蚀技术(斑块旋切术、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200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专家组编写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湖南湘潭中心医院心血管科CCU收治的1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7例,女性63例,年龄47~70岁。患者均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术前所有患者IMR水平为(20.41±4.49)U,PTCA后为(27.99±7.05)U,支架置入后为(28.48±4.97)U,支架置入后和PTCA后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患者的股动脉、冠状窦hs-CRP水平在PTCA后与支架置入后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I后冠心病患者IMR与hs-CRP水平升高,考虑与手术器械压迫及血管内皮损伤相关,从而导致短期内冠状动脉的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