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疗效。方法:12例经过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及临床表现确诊为OSAHS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制作改良的Activator矫治器和阻鼾器。6~8周后经PSG监测,并将临床表现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戴用两种不同口腔矫治器后,呼吸紊乱指数(AHI)、平均呼吸暂停时间(MAT)、呼吸暂停指数(AI)、鼾声指数均有明显降低,而血氧饱和度(SaO:)则有明显升高。在矫治器的固位状况比较中,改良的Activator矫治器优于阻鼾器,在戴用舒适度上阻鼾器略优于改良的Acti-vator矫治器。结论:两种不同口腔矫治器在治疗OSAHS中均是比较好的方法,但在矫治器的选配上需因人而异,老年人、高角病例不宜选择阻鼾器。  相似文献   

2.
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用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结合X线头影测量法,分析了口腔矫治器对1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气道、睡眠结构及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戴用矫治器后下颌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位移平均分别为1.73mm和9.30mm,上后气道间隙平均增加2.80mm(P<0.01),中气道间隙平均增加6.75mm(P=0.01),下气道间隙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10名患者的呼吸暂停指数平均下降15.98次/小时(P<0.01),有9名患者总呼吸紊乱指数平均下降32.81次/小时(P<0.01),另一例无低通气记录。最低SaO2平均从73.87%上升到85.50%(P<0.01)。上气道阻塞频率的降低,可归因于矫治器对口咽部结构的影响。作者认为,口腔矫治器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改良Activator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用改良Acti vator矫治器治疗 10例已经确诊的OSAS ,治疗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 ,并结合多导睡眠图监测来评价疗效。结果 戴用矫治器后下颌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位移平均分别为 1.5 3mm和 8.6 3mm ,上气道间隙明显增加 ,呼吸暂停指数 (AI) ,低通气指数 (HI) ,呼吸紊乱指数 (AHI)明显降低 ,最低血氧饱和度 (SaO2 )明显升高。结论 改良Activator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Twin—block functional appliance,TBA)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改良TBA治疗25例伴有下颁骨发育不足的儿童OSAHS患者,对比分析患儿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及颅颌面部的硬软组织变化,并通过锥形束CT三维重建分析上气道的改变。结果改良TBA治疗后,患者SNB角、Z角及软组织面角增加,ANB角及H角减小(P〈0.05);患者口咽气道总体积、气道最小截面积、最小截面矢状径、最小截面横径及最小截面矢状径/横径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患者睡眠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增加(t=-16.055,P〈0.05),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降低(t=20.358,P〈0.01)。结论改良TBA不仅有利于患者后期错猞畸形的矫治,还从病因上对儿童OSAHS进行早期阻断性治疗,达到双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体可调式止鼾器治疗OSAS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体可调式止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效果。方法:35例OSAS患者制作分体可调式矫治器,采用多导睡眠仪监测患者戴用前后呼吸紊乱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和SaO2指标变化,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结果:戴用矫治器前后对比,32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下降50%以上;呼吸暂停指数和低通气指数分别降低81.17%和49.45%(P〈0.01),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1).患者睡眠质量均有显著改善,鼾声均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分体可调式止鼾器治疗轻、中度OSAS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矫治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OSAS患者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分别制作"下颌前移型"口腔矫治器并在睡眠时配戴,用多导睡眠图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结构及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使用口腔矫治器后轻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呼吸暂停指数(AI)分别平均下降11.3次/小时(P<0.001)和26.01次/小时(P<0.001),最低SaO2分别平均升高3.65%(P<0.01)和19.75秒(P<0.05).结论口腔矫治器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压膜式twin-block矫治器在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为14例轻中度OSAHS患者制作压膜式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进行Epworth嗜睡表(ESS)和魁北克睡眠问卷(QSQ)调查;并记录患者口腔颌面系统的不适感,1个月后复查多导睡眠监测(PSG)对比疗效.结果:与戴用矫治器前比较,13例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AHI)下降了50%以上或达到正常,客观有效率为92.86%;呼吸暂停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有明显好转(P<0.01).生活质量除情绪部分外皆有改善(P<0.01),Epworth嗜睡程度明显减轻(P<0.01).初戴矫治器不适主要表现为唾液增多及晨起后短暂的牙齿酸胀感,矫治器半年依从率为92.86%.结论:压膜式twin-block矫治器较为舒适,患者较易接受,是治疗轻中度OSAH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戴用分体式口腔矫治器前后呼吸功能及上呼吸道形态的变化,探讨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的机制.方法 对15例经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为轻、中度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前及戴用矫治器3个月后的上呼吸道行CBCT扫描,运用MIMICS 10.01和AutoCAD2010对上气道各段的矢状径、横径、截面积以及容积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并比较治疗前后OSAHS患者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呼吸紊乱指数(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戴用口腔矫治器治疗后,OSAHS患者上呼吸道腭咽和舌咽区域的矢状径、横径、横截面积和体积均明显增大(P<0.05),而鼻咽区域变化不明显.戴用口腔矫治器后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呼吸紊乱指数(AHI)明显降低(P<0.05),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显著提高(P<0.05).结论 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后,可通过扩大上气道腭咽和舌咽区域,保持上气道气流通畅,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疗效。方法:45例OSAS患儿,采用多导睡眠仪监测戴用可调式口腔矫治器前后多项指标变化如:呼吸紊乱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最低sao2和睡眠效率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45例OSAS患儿AHI有效率(P〈0.01):10例轻度患儿为66.7%,23例中度患儿为62.1%,12例重度患儿67.9%。AI有效率(P〈0.01):10例轻度患儿为61.5%,23例中度患儿有效率为69.6%,12例重度68.4%。最低sao2显著升高(P〈0.01):10例轻度患儿升高2.6%,23例中度患儿升高8.5%,12例重度患儿16.5%。睡眠效率升高(P〈0.01):10例轻度患儿升高19.4%,23例中度患儿升高19.9%,12例重度患儿45.6%。患者睡眠质量均有显著改善,鼾声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口腔科经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的OSAHS患者12例,观察戴用矫治器前、后的临床表现,并将其戴用矫治器前、后的多导睡眠仪(PSG)监测数据及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OSAHS患者戴用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3个月至1年后,呼吸紊乱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均较戴用前明显降低,而血氧饱和度(SaO2)则有明显升高;X线头影测量显示治疗后的上气道宽度增加;达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结论改良型软压膜式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以无创伤性、可逆性、经济实用、戴用舒适感较强、便于携带而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自行改良的Herbst可调式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10例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确诊为轻、中度OSAHS患者,治疗前行PSG检查、ESS嗜睡评分、上气道三维CT扫描及重建(平静呼吸位+Muller位)。经改良Herbst口腔矫治器治疗3个月后,复查PSG,戴用口腔矫治器行上气道三维CT扫描及重建(平静呼吸位+Muller位),并要求患者完成治疗后ESS嗜睡评分、舒适度调查问卷表。对治疗前、后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AHS患者戴用改良Herbst口腔矫治器3个月后,主观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AHI、AI、MAX均低于治疗前,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高于治疗前(P<0.05)。上气道CT扫描示,平静呼吸位和Muller位软腭后区和舌后区气道体积均较未戴用时增大(P<0.05),软腭后区最小截面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的增大有显著差异(P<0.05)。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后,上气道顺应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戴用改良Herbst口腔矫治器对轻、中度OSAHS患者主客观症状有明显改善,应用三维CT结合Muller试验,有助于OSAHS患者上气道评估以及治疗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2.
李阳  伊彪  汤可 《口腔正畸学》2012,19(4):210-214
目的探讨Dextroscope虚拟现实技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上气道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正常志愿者20人组成对照组,小下颌畸形伴重度OSAHS患者16人组成研究组。将对照组及研究组螺旋CT数据导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重建融合建立上气道三维图像进行观察,定位上气道狭窄的区域。运用工作站中radiodexter软件,测量上气道各个层面的线距、横截面积并比较各区段的体积差异。根据研究组上气道狭窄的测量结果,对每一名患者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评估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上气道直观狭窄区域主要为悬雍垂区及舌后区,也见于软腭后区,个别见于会厌后区。术后上气道在狭窄部位均明显扩大,上气道各区段的体积至少增大2倍以上,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术前上气道腭咽体积为(3358.7±357.2)mm3,舌咽体积为(1910.7±215.7)mm3(P〈0.001);术后腭咽体积为(13805.4±1876.3)mm3,舌咽体积为(5424.8±875.5)mm3(P〈0.001)。结论虚拟现实技术为O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根据诊断结果指导手术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取到更好的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克服东方人微凸面型的限制,尽可能前移上、下颌骨,以达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手术治疗的良好效果。方法:重度OSAHS患者16例(其中男15例,女1例),平均年龄(36.81±10.41)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7.35±3.67)kg/m2,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and hypopnea index,AHI)为(61.59±15.78)次/h ,LSAT为(72.13±9.63)%。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PSG监测和头影测量分析。采用定量UPPP(QUPPP)-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BSSRO)-上颌骨Le Fort I型手术次序进行手术。颏前移成形术根据面下1/3的形态决定是否施行,颏前移于手术最后完成。术后定期摄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复查PSG。随访患者,平均随访(20.88±3.27)个月。采用SAS 8.02软件包进行手术前、后资料的配对t检验,评估手术效果。结果:以AHI<20次/h和降低≥50%为评判标准,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3.75%。本组患者上颌前移(6.91±1.68) mm,上抬(4.13±0.85) mm;下颌前移(11.03±1.32) mm;施行颏前移术9例,颏前移(9.67±2.00) mm。所有患者OSAHS主观症状均消失或减轻,术前AHI为(61.59±15.78)次/h,术后为(10.04±7.33)次/h(P<0.0001)。术前LSAT为(72.13%±9.63)%,术后LSAT为(87.31±4.30)%(P<0.0001)。术前SNA为(81.32±4.03)°,术后为(87.18±3.70)°(P=0.0002);术前SNB为(72.56±3.99)°,术后为(80.08±3.40)°(P<0.0001);术前MP-H为(26.25±3.49) mm,术后为(21.61±4.04) mm(P=0.0016)。术前PASmin为(5.94±1.02) mm,术后为(9.11±2.17) mm(P<0.0001),患者均无明显语音障碍和吞咽障碍,无明显颌面畸形,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双颌逆时针前旋术治疗重度OSAHS患者的效果良好、稳定,在相同颌骨水平前移幅度下能更好地减少上颌骨前突程度,避免造成上颌骨前突畸形,同时尽可能绷紧颏部,显著提高了舌骨上肌群的张力,起到舌骨悬吊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MRI定量分析功能矫治器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 可复性盘移位(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DDWR)治疗中对关节间隙的影响,初步探讨间隙改变的实质及意义。方法:选择42例应用功能矫治器复位单侧DDWR 的Ⅱ类错畸形,以正常侧作为对照,在斜矢状MRI图像上,计算治疗前、后关节间隙指数(joint space index,JSI)的改变。定量测量功能矫治器治疗前(T1)、戴用功能矫治器初期(T2)和治疗结束(T3)后关节间隙的变化。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T2与T1的平均间隔时间为3周(2周~1个月),T3与T1的平均间隔时间为9个月(6~14个月)。年龄小者治疗周期短。对DDWR患者,治疗前患侧JSI显著大于对照侧;治疗结束,患侧JSI与对照侧相似。表明在T1阶段患侧关节前间隙明显大于后间隙。在T2阶段,患侧前间隙减小,后上间隙明显增加。与T2比较,T3阶段关节前间隙变大,后上间隙明显变小。与T1相比,患侧治疗后前间隙变小,无显著差异;后上间隙变大,有显著差异。结论:DDWR患者通过矫形治疗前移下颌骨,复位关节盘,关节间隙分布更趋均匀。矫形治疗主要改变后上间隙,对前间隙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中重度OSAHS的疗效。方法选取20例中重度OSAHS患者,男19例,女1例,平均年龄54±12岁,采用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观察时间半年,分别做治疗前后上气道测量、多导睡眠监测及Epworth评估。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戴用下颌前移矫治器后头颅侧位片显示H-MP由19.2±5.17mm降为15.25±6.20mm,P<0.05,H-C3由39.40±4.18mm增加为41.80±4.30mm,P<0.05;UPW-PNS、SPP-SPPW、Mc1-Mc2、U-MPW及PAS均增加,P<0.05;多导睡眠监测显示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呼吸紊乱指数(AHI)、呼吸性醒觉指数(RAI)、呼吸暂停平均时间MAT及呼吸暂停最长时间LAT;都降低,P<0.05;血氧饱和度及睡眠效率显著增加,P<0.05;Epworth测量表示治疗前平均16±5分。治疗后7±4分,P<0.05。结论下颌前移矫治器能够有效治疗中重度OSAHS患者。  相似文献   

16.
可调式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可调式阻鼾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可调式阻鼾器组 30例OSAHS患者(男 24例,女 6例),平均年龄(49 9±9 9)岁,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 (AHI) ( 33 1±22 7 )次 /h。对照组为同期治疗的 30例年龄、体重、病情相当的OSAHS患者(男 23例,女 7例),戴用普通下颌前移类矫治器。单盲法取证并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分析可调式阻鼾器组患者于治疗前、医师经验位和最终调整位的上气道、舌骨位置和下颌定位的差异。结果 可调式阻鼾器组的AHI值相对降低 85 8 %,高于对照组 (P<0 05);其最终调整位为下颌前伸(5 8±1 4)mm,上下切缘距(4 6±1 1)mm,占最大前伸量的(71±26)%。结论 可调式阻鼾器的疗效改善明显,其最终调整位可为下颌定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鼻声反射测量与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压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男性OSAHS患者108例(轻度9例,中度20例,重度79例),测量项目包括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鼻声反射测量应用减充血剂前后鼻腔容积(NV)、最小鼻腔横截面积(MCA),鼻气道总阻力(NR),CPAP治疗压力(PCPAP)和治疗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CPAP),体重指数(BMI)。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3组OS-AHS男性患者各数据间相关分析,3组患者间资料差异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患者CPAP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AHICPAP)的差异应用t检验。结果:(1)男性轻度OSAHS患者,PCPAP与AHI、BMI、NR无相关性(P〉0.05);PCPAP与应用减充血剂前、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B.MCA、C.MCA)、应用减充血剂后双侧鼻气道前2cm容积平均值(C.V0~2)有正相关性(P〈0.05)。(2)男性中度OSAHS患者,PCPAP与AHI、BMI、NR、应用减充血剂前、后鼻声反射各测量值均无相关性(P〉0.05)。(3)男性重度OSAHS患者,PCPAP与AHI、BMI,AHI与BMI有正相关性(P〈0.01)。PCPAP与应用减充血剂前、后鼻声反射各测量值、NR均无相关性(P〉0.05)。(4)3组患者应用减充血剂前后鼻声反射各测量值、NR、AHICPA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间的BM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PAP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类程度男性OSAHS患者,CPAP治疗前、后AHI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3组患者鼻气道因素无明显差别,但PCPAP有显著差异。对于男性轻度OSAHS患者,PCPAP主要受鼻因素影响。在男性中度、重度OSAHS患者中,鼻因素对PCPAP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陈金林  朱斌  刘正彤 《口腔医学》2012,32(8):474-476,504
目的采用Empower双核自锁矫治器一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研究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双牙弓前突病例16例,男5例,女11例,平均年龄16.5岁,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应用Empower双核自锁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上下切牙切缘分别向后移动(7.85±1.26)mm、(5.31±1.16)mm,根尖分别向后移动(1.52±1.38)mm、(1.32±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磨牙分别向前移动(1.80±0.21)mm、(1.90±0.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1/SN,U1/PP角在治疗后分别减小(16.00±4.64)°和(15.21±4.55)°,L1/MP角上下唇一审美平面距在治疗后也明显减小,Z角增大(6.5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SNB,MP/SN无显著差别。结论 Empower双核自锁矫治器能有效矫治双牙弓前突,上下前牙回收明显,而磨牙前移较少,软组织侧貌改善显著,在没有借助口外力及其他附加装置的条件下,可以很好地控制支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