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建民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321-1322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螺旋CT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IPF患者的螺旋CT征象和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17例对兴趣区追加高分辨率CT扫描。所有病例均于CT检查前后5d内行肺功能检查。观察IPF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和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评价CT征象与肺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45例IPF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轻度受损8例,均有磨玻璃样密度影;中度受损12例,均有网格影和小叶间隔增厚。重度受损25例,均有蜂窝肺,其中7例表现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肺功能重度受损的患者有阻塞性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结论:螺旋CT能准确反应IPF的病理变化,IPF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受损与螺旋CT征象存在相关性。两者相结合有助于IPF的诊断和预测IPF的进展,预后以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理基础及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螺旋CT表现及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5月~2005年5月收治1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IPF患者的CT影像资料,并评价其CT征象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结果①磨玻璃样密度影2例,优势地分布于肺的周边部,病理为间质性肺泡壁炎。病程多在一年以下。②小叶间隔增厚7例,小叶间质内增厚6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5例,病理为小叶内细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及肺泡间隔增厚。病程多在2~3年。③蜂窝肺4例,分布于肺的周边部,其病理为肺腺泡固有结构破坏。病程多在3年以上。结论IPF的螺旋CT表现反应其不同病程的病理变化,对IPF的诊断及判断其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MSCT影像学征象及与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于行MSCT扫描检查的同一时期进行肺功能指标的探查,观察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MSCT扫描征象,并采用Spearman来检验其与肺功能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39例患者的MSCT扫描结果显示:32例出现磨玻璃样影或实变影征象,34例出现小叶内间质增厚征象,37例出现小叶间隔增厚征象,35例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征象,6例出现胸膜下线征象,11例出现肺气肿征象,18例出现胸膜增厚征象,29例出现支气管扩张征象。②39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均出现FVC、FEV1/FVC等通气功能指标异常及DLCO、RV/TLC等弥散功能指标异常。13例出现PaO2指标下降,39例(100%)出现PaCO2指标降低,21例出现P(A-a)O2指标升高。③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MSCT影像学征象总评分与RV/TLC、FVC、DLCO、PaO2、PaCO2之间均存在负相关,与FEV1/FVC、P(A-a)O2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MSCT影像学征象与肺功能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MSCT影像征象进行分析可以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肺功能预测,从而有助于临床及时展开诊断进而对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s diseas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征象的不同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HRCT扫描的17例IPF患者和36例CTD—ILD患者,根据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影、蜂窝、小叶内间质增厚、牵拉支气管扩张、胸膜下曲线及小叶间隔增厚、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增大的HR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蜂窝是IPF的主要征象占64.7%,而CTD—ILD占16.7%(P=0.003)。磨玻璃影和实变影是CTD—ILD的主要征象占72.2%,而IPF占29.4%(P=0.000)。牵拉支气管扩张多见于IPF中占41.2%,CTD—ILD占13.9%(P=0.027)。结论虽然IPF的HRCT征象与CTD-ILD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IPF患者肺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程度明显超过CTD-ILD。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1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18例均行X线胸片检查及螺旋CT扫描,并选择3个层面(即主动脉弓、右肺门及右膈上2cm的层面)追加HRCT扫描。结果:IPF的主要HRCT表现:18例中,磨玻璃影4例,小叶问隔增厚12例,小叶内问质增厚8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9例,胸膜下线6例,胸膜增厚8例,蜂窝肺13例。同一病例中可同时有上述几种改变。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主要分布于肺的中央部;而小叶问隔增厚、小叶内问质增厚、蜂窝肺主要分布于肺的周边部。结论:IPF的HRCT表现有一定特征并能反应其病理变化。经全面分析,大部分可与其他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胸部CT或高分辨CT(HRCT)结果,并与COPD进行比较.结果 ①IPF常在患COPD多年后发生,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并进行性加重,而且表现为混合性呼吸困难为主,肺部听诊可闻Velcro音伴有杵状指(趾);②IPF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大于COPD组,COPD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IPF组;③IPF组PaO2降低显著高于COPD组;IPF组PaCO2 >40mmHg者显著高于COPD组;④影像学显示IPF患者以弥漫性点状、结节状、网状、毛玻璃状和蜂窝肺为多,其次为肺纹理增多、紊乱.胸部CT及HRCT IPF患者以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扭曲、变形,小叶间质、间隔增厚为主.结论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依据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X线胸片和肺CT,尤其肺HRCT可为确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58例IP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PF主要见于老年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部Velc音,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下降,高分辩CT(HRCT)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结论:IPF发病机制不明,应重视临床症状及HRCT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特点、X线征象、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及肺功能改变,提高对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了85例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或CT)、纤支镜的检查结果及肺功能的改变。结果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发热、胸闷、胸痛等,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有充血、水肿、粘膜增厚、粗糙、管腔狭窄、阻塞、肉芽肿形成等,18.8%患者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8.2%患者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结论支气管内膜结核误诊率较高,对疑似病人及时行纤支镜检查,并行常规刷检或组织活检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大多数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患者存在肺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黄迪开  谭莉平  陆建常 《广西医学》2012,34(7):866-867,870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HRC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IPF患者14例,使用普通CT扫描(层厚10 mm)及HRCT(层厚1 mm)两种方法 检查,分析IPF的CT表现.结果 IPF主要CT征象有8项,HRCT可以清晰显示小叶性肺气肿,胸膜下线,而普通CT扫描则无法清晰显示;HRCT在显示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方面优于普通CT,两法均能显示网状改变、蜂窝肺、磨玻璃样密度影等征象.结论 HRCT有明显优势,能显示肺的细微结构,显示病灶清晰,能观察到很多普通CT扫描不能显示的征象,能反映IPF的早期表现,评价病灶的活动性,为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阎蘅 《中级医刊》2011,(8):57-5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胸部CT或高分辨CT(HRCT)结果,并与COPD进行比较。结果①IPF常在患COPD多年后发生,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并进行性加重,而且表现为混合性呼吸困难为主,肺部听诊可闻Velcro音伴有杵状指(趾);②IPF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大于COPD组,COPD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IPF组;③IPF组PaO2降低显著高于COPD组;IPF组PaCO,〉40mmHg者显著高于COPD组;④影像学显示IPF患者以弥漫性点状、结节状、网状、毛玻璃状和蜂窝肺为多,其次为肺纹理增多、紊乱。胸部CT及HRCTIPF患者以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扭曲、变形,小叶间质、间隔增厚为主。结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依据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X线胸片和肺CT,尤其肺HRCT可为确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不同CT成像与肺功能检查(PFT)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全部CT资料及肺功能测定结果,与同期住院的30例无肺结核的HIV/AIDS患者和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设为对照组.定量分析肺内病变程度范围并进行评分,与肺功能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肺结核CT表现为空洞2例、下肺斑片结节26例、胸膜病变5例、间质病变12例、混合病变15例.单纯HIV/AIDS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HIV/AIDS合并肺结核组和单纯肺结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洞、斑片结节和混合病变对应的肺功能损伤较重.CT评分结果与肺功能测定呈负相关.结论结核感染的不同程度肺功能损伤与CT影像存在相关性.两者相结合有助于提高HIV/AIDS合并结核诊断率,肺功能检查可作为HIV/AIDS合并肺结核感染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CT检查表现特征与肺功能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对31例肺间质纤维化病人进行高分辨CT检查和肺功能测定,并对CT图像的纤维化程度及特征袁现进行评分统计,与肺功能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VC、FEV1、DLco与CT评分存在负相关性。结论肺间质纤维化的CT表现特征与肺功能具有相关性,CT能够反映肺间质纤维化的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26例肺真菌病的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肺真菌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26例有完整临床、CT、实验室、病理检查资料的肺真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型13例,其中12例为白色念珠菌感染;肿块型7例,分别为曲菌感染6例,隐球菌感染1例;曲菌球4例,为曲菌及毛霉菌感染各2例;胸膜炎型及粟粒型各1例,为白色念珠菌及组织胞浆菌感染.本病CT表现易出现空洞、结节、渗出、纤维化、钙化等多种病灶并存,其中曲菌球及白色念珠菌性肺炎有一定的CT特征.曲菌球可见菌体随体位移动、空气新月征及晕征,白色念珠菌性肺炎为广泛的磨玻璃影、肺纹理增粗及支气管气相.部分病例易误诊为肺癌、肺结核、细菌性肺炎.结论曲菌球性肺炎和白色念珠菌性肺炎CT表现有一定特征,肺真菌病CT表现与肺癌、肺结核等肺疾患相似,确诊需要结合病史治疗、实验室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肺隔离症2625例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1998年至2008年肺隔离症262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胸部CT平扫及x线胸片表现、肺叶定位及肺段定位、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术前误诊情况。肺隔离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无症状或体检时发现占13.36%;胸部CT表现以肺内肿块影居多(49.00%),肺内囊性病变次之(28.57%);隔离肺位于左下肺后基底段居多(66.43%),右下肺后基底段次之(20.16%);叶内型占83.84%;供血动脉主要起源于胸主动脉(76.55%)和腹主动脉(18.47%);术前平均误诊率为(59±20)%。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胶原血管病(CV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除有CVD病史或CVD相应特征外,突出的临床症状是胸闷、气短、咳嗽、咳痰,最常见的肺部体征为吸气末“Velcro”性捻发音。胸片/胸部HRCT显示以双下肺野弥漫网结节影改变为主,部分患者可见胸膜增厚。肺功能改变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障碍为特征,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或轻度过度通气。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和干燥综合征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最多,大多数病人的临床表现、肺功能、X线胸片和胸部CT均类似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应注意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量化CT影像中肺部囊性损害的程度,并比较其与肺功能结果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D)水平的相关性,探究定量CT评估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肺部损伤和指导LAM治疗的能力。方法 通过人工智能软件识别肺部CT影像中的囊性区域,计算其在总肺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即囊泡评分。本研究共纳入21例受试者,研究36次CT囊泡评分和肺功能的相关性。对其中17例受试者计算24次CT囊泡评分和血清VEGF-D水平相关性。通过计算CT囊泡评分评估肺功能的ROC曲线,探究囊泡评分预测肺损伤的能力。结果 囊泡评分与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predicted forced of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 pred)(r=-0.716,P<0.001)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predicted 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s for carbon monoxide corrected for alveolar volume,DLCO/VA% pred)(r=-0.821,P<0.000 1)显著相关,与血清VEGF-D水平的相关性不明显(r=-0.143,P=0.506)。当囊泡评分为15.80%时,预测肺功能受损的约登指数最高(0.667),预测肺功能损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4%和72.22%。结论 肺CT囊泡评分与FEV1% pred和DLCO/VA% pred显著相关,但是与血清VEGF-D水平的相关性不明显。囊泡评分>15.80%时提示肺功能损害明显,建议患者接受西罗莫司治疗。  相似文献   

17.
梁晶 《中外医疗》2016,(19):108-109
目的:探讨采用疏血通对肺纤维化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0—2015年肺纤维化患者7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对肺纤维化患者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展开分组。临床选择强的松药物对35例对照组肺纤维化患者进行治疗;临床选择疏血通药物对35例观察组肺纤维化患者进行治疗;最终对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结果以及肺部CT结果等实施对比。结果在治疗显效率方面,观察组(51.43%)明显高于对照组(17.14%)肺纤维化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纤维化患者,临床选择疏血通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将肺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肺功能显著改善,最终显著提高肺纤维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评估CT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18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胸部CT资料。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4例,结节6例(其中多发4例),弥漫性多发片状影8例。14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网格样或磨玻璃样周围间质浸润影11例,结节病灶强化明显,全部病例纵隔无淋巴结肿大。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特点是大多有充气支气管征或周围间质浸润,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无肺外淋巴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