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原发性小肠肿瘤起病隐匿,仅占消化道肿瘤的2%~4.6%和全身肿瘤的0.4%~0.5%[1],由于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现有的检查方法诊断小肠肿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诊断颇为困难.本文通过我院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现总结如下:1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多数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贫血,黑便,梗阻性黄疸,穿孔性腹膜炎等由于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主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肠镜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肠镜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3~2004年间,对77例疑为 小肠肿瘤的病例,施行小肠钡餐检查、CT、MRI、推进式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 有41例病人诊断为小肠肿瘤,其他疾病为30例,阴性为6例。在41例小肠肿瘤中 20例(48.8%)病人通过推进式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其中通过胶囊内镜检查确诊为小肠 肿瘤的仅有1例。另有21例(51.2%)通过X线钡餐、血管造影、CT、MRI等常规检查或是手术探查 确诊为小肠肿瘤。这些病人均施行根治手术或局部病变肠段切除,并得到病理证实。结论 推进式 小肠镜在诊断小肠肿瘤上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是常规检查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小肠虽占胃肠道总长的70%~80%,但小肠肿瘤仅占胃肠道所有肿瘤的5%,恶性肿瘤的1%~2%。常规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不能探及小肠病变,推进式小肠镜、小肠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血管造影以及胶囊内镜又都因其一定的局限性使小肠肿瘤始终成为临床诊断的盲点和难点。随着各种现代检查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小肠肿瘤患者术前即得到明确诊断并接受了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小肠肿瘤较之胃和大肠者少见,约占胃肠道肿瘤的1%~5%。小肠肿瘤虽较少见,但在诊断和治疗上都还存在一定困难。许多小肠肿瘤是在木中或死后偶然被发现的。Quattlebaum 报告的病例中,术前诊断者仅50%。诊断确立的时间平均在发现症状后7.5月,33%~35%的病人是在首次症状出现后的一年或一年以上,才作X线检查。鉴于50%~75%的小肠肿瘤是恶性的,因此延误诊断将严重影响其预后,致使在许多情况下只能作姑息性手术治疗。小脸肿瘤的诊断困难是由于症状模糊,又缺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小肠肿瘤:附2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小肠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肿瘤,小肠肿瘤的发生率只占整个胃肠道肿瘤的2%。且大部分肿瘤属于恶性[1]。小肠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有效的诊断手段,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预后不良。我院1978~1988年间共手术治疗2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小肠肿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仅占胃肠道肿瘤的3%~6%[1~2].小肠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难以及时诊断和治疗,术后生存率较其它消化道肿瘤低.我院自1997年5月~2002年5月间共收治原发性小肠肿瘤3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小肠肿瘤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较少见,由于发病隐匿且缺乏早期诊断方法,致使就诊时多属晚期,预后较差。为研究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提高术前诊断率,分析我院普外科1994年1月~2004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十二指肠肿瘤除外)5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消化道肿瘤中,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仅占1%~2%,但由于小肠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小肠肿瘤的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起病隐匿,一旦出现症状多已处于进展期.除淋巴瘤等少数病种外,小肠肿瘤的治疗方法基本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的可切除性和疾病的最终预后取决于病变发展程度和早期诊断[1].  相似文献   

9.
小肠出血的定位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宏为  胡伟国 《腹部外科》2006,19(3):133-134
小肠出血通常是指Treitz韧带至回盲瓣之间肠道的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2%~15%[1]。由于小肠系膜短、肠管长、排列折叠、腹腔内活动度大等解剖特点,常规的胃镜或结肠镜不能对小肠进行全面而充分的检查,小肠出血的诊断始终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目前小肠出血的定位诊断主要有三类方法:影像学方法、内镜学方法和外科学方法。一、影像学检查小肠造影是经上消化道插入导管至空肠后注入10%~15%硫酸钡作透视和摄片,是一种无创诊断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小肠肿瘤、Meckel憩室、Crohn病的诊断,但其总体检查率较低,仅为10%~21%[2]。随着胶囊内镜、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小肠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小肠肿瘤患者的诊治过程中B超、CT、小肠镜、腹腔镜所起的作用,并对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16例术前诊断为小肠肿瘤的患者均经腹腔镜证实,2例术前检查未能确诊者亦在腹腔镜下发现病灶并得到了相应治疗,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能明确小肠肿瘤的诊断,而且腹腔镜小肠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患者创伤小,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儿童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临床表现的认识,以期获得更早期的诊断。方法:对1986~2002年收治的29例儿童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继发疾病、诊断及误诊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小肠肿瘤中,良性16例,恶性13例。术前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腹痛22例,其中固定性腹痛8例,血便4例,腹块2例;继发肠套叠16例,其中2岁以上14例,肠梗阻4例,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性增大1例。术前明确诊断者5例,24例误诊。结论:对儿童出现慢性腹痛尤其表现为固定于一个区域的腹痛、不明原因的血便、进行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反复发作的肠套叠及不全性肠梗阻应警惕小肠肿瘤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小肠在胃肠道总长度中约占75%.但小肠肿瘤只占胃肠道肿瘤的1%~5%。以消化道出血为临床表现者更少。本文就我院近10年来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的8例小肠肿瘤进行分析,并对其病理特征与出血的关系以及有关诊断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小肠肿瘤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小肠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占62.5%(70/112),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为主,多位于回肠,空肠,恶性肿瘤以腺癌最常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为X线钡餐,尤其是低张小肠灌肠造影,内镜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率,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可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术前分期及术后有无复发有独特的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低张小肠灌肠造影是诊断和定位最为有效的方法,CT,内镜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4.
小肠肿瘤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原发性小肠肿瘤比较少见 ,但其种类繁多 ,具有不同的组织类型及来源 ,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目前尚无有效的检查方法。对外科医生来说小肠肿瘤的诊断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而预后更是一个未知数。因此我们对 16 8例小肠肿瘤的种类、临床表现、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一、对象与方法收集我校第一、二临床医院外科 1975年 1月至 1997年12月收治的小肠原发性肿瘤 16 8例 ,37例良性肿瘤中 ,男 2 0例 ,女 17例 ,年龄 5~ 6 9岁 ,平均年龄 39岁。 131例恶性肿瘤中 ,男 83例 ,女 48例 ,年龄 18~ 83岁 ,平均年龄 5 1岁 ,肿瘤的组织类型和发生部位…  相似文献   

15.
常见小肠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常见小肠出血病因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1990-2004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三科诊治的7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肠出血发生原因依次分别为肿瘤(41.9%)、小肠憩室(25.7%)、血管病变(23.0%)及炎性肠病(9.5%)。>45岁病人以肿瘤(55.6%)、血管病变(27.8%)为主,≤45岁以小肠憩室(42.1%)和肿瘤(28.9%)为主。全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结论 肿瘤是引起小肠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小肠憩室、炎性肠病及血管病变。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核素扫描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是小肠出血的主要诊断方法,对怀疑小肠出血,辅助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剖腹探查是主要诊断方法。针对不同原因的小肠出血可以选择药物、内镜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小肠肿瘤(附8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占消化道全长的70%,其粘膜覆盖占胃肠道的90%,而小肠肿瘤的发生率仅占胃肠道肿瘤的3%~6%。早期诊断实属困难,且疗效不甚理想。我院外科自1960年4月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原发性小肠肿瘤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改善小肠肿瘤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上海瑞金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并经手术治疗及病理确诊的12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消化道出血、贫血和腹痛是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3个主要临床症状.消化道内镜、多排CT等检查方法对发现小肠肿瘤均有一定价值,多种方法结合可以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率.与常规手术方式相比较,腹腔镜辅助下的小肠肿瘤切除术可以缩短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结论 小肠肿瘤的诊断常需要多种方法结合,手术治疗是小肠肿瘤患者治疗的首选方式,术后长期随访对发现小肠肿瘤患者并发或继发的其他胃肠道肿瘤及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肠出血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小肠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9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5例小肠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除出血表现外,62.9%(22/35)不伴其他症状,85.7%(30/35)不伴腹部阳性体征。35例均伴有贫血,其中急性大出血4例,慢性显性出血29例,慢性隐性出血2例。入院时血红蛋白中位数67g/L(30~108g/L)。入院时合并失血性休克4例(11.4%)。小肠肿瘤占37.1%(13/35),其次为小肠憩室31.4%(11/35),小肠炎症22.9%(8/35),血管疾病8.6%(3/35)。2例行内镜下止血治疗;33例外科手术治疗(28例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5例行腹腔镜下憩室局部切除),其中开腹手术19例,腹腔镜手术14例。术中肠镜7例。结论小肠出血的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小肠肿瘤、小肠憩室、小肠炎症是小肠出血常见原因。术中肠镜检查为最后诊断隐匿性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小肠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超声诊断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超声诊断的 2 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手术、病理检查对照。结果 超声图像改变可分为“假肾征”型、混合型和实性型 ,其中“假肾征”型仍是其特征性表现 ,同时可发现肠梗阻、胆道梗阻和转移征象。超声诊断符合率为 6 3.6 % (14 / 2 2 )。结论 超声诊断原发性小肠肿瘤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对244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44例中临床表现为腹痛88例,腹部肿块99例,出血32例,肠梗阻25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肿瘤位于十二指肠20例,空肠126例,回肠98例,术前诊断符合率52%,恶性肿瘤163例根治切除率为54.6%(89/163),其中150例获随访,死亡82例,平均存活(36±16)个月。结果表明,辅助检查对小肠肿瘤诊断符合率低,患者膝胸位和侧卧位腹部检查发现可移动性腹部肿块是诊断小肠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极不典型,由于受检查手段的限制早期诊断极其困难,医师加强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