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对2007-2011年95例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期间,10例( 10/95,10.53%)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预后均良好.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积极治疗可以保证干扰素治疗的继续进行,而随着干扰素治疗的结束,甲状腺功能可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用双抗体法、IRMA和化学发光法测定了120例自身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Tg)浓度. 并按疾病类别、甲状腺功能状况以及自身抗体浓度高低分成三组, 结果显示: IRMA和化学发光法测得Tg值明显高于双抗体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及Graves病患者Tg值明显增高;自身抗体TgAb浓度大于1000IU/mL时, 三种方法测得Tg值均明显低下. 提示, 在TgAb阳性患者中, Tg值高低与甲状腺功能状况, 甲状腺疾病类别以及自身抗体浓度高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HBV基因型和肝脏组织学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 54例经肝活检证实的、基因型明确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根据体质量分别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 μg或180 μg,或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50 μg、80 μg或者100 μg,每周一次,疗程为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治疗结束后统计HBeAg的血清学转换情况,分析HBV基因型及肝脏组织学对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结果 54例患者随访结束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9.63% (16/54).基因B型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5.29%,高于C型患者的27.0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2,P=0.537).肝脏炎症活动度较高者(>G2)、纤维化程度较重者(>S1)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50.00% vs.25.00%,40.90% vs.21.88%),但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91、1.444,P=0.238、0.229).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基因型、肝脏炎症活动度、肝脏纤维化程度等诸因素中,仅肝脏炎症活动度为HBeAg血清学转换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肝脏炎症活动度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而HBV基因型和肝脏纤维化程度可能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沧州市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其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沧州市3 218 名健康体检人群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分别以TPOAb>34 U/ ml 和TgAb>115 U/ ml 为阳性,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总阳性率为16.19%,且随年份增加呈明显的增高趋势,不同性别之间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01),其中TPOAb、TgAb、TPOAb 和TgAb 同时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14.57%、12.74%和11.12%,1 686 名女性的阳性检出率(21.53%、19.16%、16.67%)显著高于男性(6.92%、5.68%、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且随年龄增加阳性检出率逐渐升高,女性阳性率高峰在逸70 岁年龄组,男性阳性率高峰在50 ~59岁年龄组。甲亢和亚甲亢、甲减和亚甲减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和OR 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沧州市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率较高,对甲状腺功能正常而自身抗体阳性者进行动态监测、随访或早期干预,有利于甲状腺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孕妇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在产前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将188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孕16-24w)按照促甲状腺激素(TSH)参考范围为0.34-5.60IU/ml,分为甲状腺功能紊乱组61例和非甲状腺功能紊乱组127例,采用化学发光法(CIA)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结果甲状腺功能紊乱组TPOAb阳性率高达29.5%,非甲状腺功能紊乱组TPOAb阳性率也达到3.93%;181例孕妇中TPOAb阳性者23例,23例TPOAb阳性的孕妇中,有5例TSH异常(15%),165例TPOAb阴性的孕妇中,有3例TSH异常(1.8%)。结论 TPOAb阳性的孕妇甲状腺功能紊乱明显增加,TPOAb阳性的孕妇甲状腺功能有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治疗阶段甲亢、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采用固相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观察血清TPOAb浓度变化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化验室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89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治疗前TPOAb正常或仅轻度增高,治疗后呈现阳性者31例,其中19例发生了甲减或亚临床型;39例治疗前TPOAb阳性,治疗后转阴2例,26例浓度降低,发生甲减3例,29例患者服用不同剂量的甲状腺片而未出现甲减或亚临床型。结论甲亢和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在治疗过程可伴有TPOAb浓度的变化,TPOAb的明显增高,预示出现甲减的可能性大,TPOAb阳性的患者应被关注,高滴度TPOAb的甲亢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慎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SR)、最大血流速度、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应用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甲亢组(n=32)、甲减组(n=25)以及单纯甲状腺肿组(n=29).并选取同期8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86).所有入选者均接受弹性成像超声和血清学检查.对比实验组和健康组弹性成像超声指数和TPOAb、TgAb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比不同甲状腺功能患者的SR值、最大血流速度和TPOAb、TgAb水平、TSH;分析SR值、最大血流速度和TPOAb、TgAb与TSH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R值显著降低,最大血流速度、TPOAb、TgAb和TSH显著增高(P<0.05).与单纯甲状腺肿组相比,甲亢组SR值和TSH水平显著更低,最大血流速度、TPOAb、TgAb和TSH显著更高,甲减组SR值显著更低,最大血流速度、TPOAb、TgAb和TSH显著更高(P<0.05);与甲减组相比,甲亢组患者SR值和TSH水平显著更低,最大血流速度、TPOAb、TgAb和TSH显著更高(P<0.05).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SR值、最大血流速度TPOAb以及TgAb均存在明显的变化.患者在不同甲状腺功能中也存差异性,临床上可将SR值、最大血流速度TPOAb以及TgAb作为桥本氏甲状腺炎诊断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中,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联合血清纤维化四项检测,评价甲状腺组织纤维化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74例患者,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异常增高作为病例组;选取在我院体检科健康体检者25例,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均正常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TPOAb、TgAb;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纤维化四项包括:血清层黏蛋白(LN)、血清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血清IV胶原(CIV)。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ANOV)和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TPOAb、TgAb分别与纤维化四项的关系。结果阳性组与对照组、超声影像不同表现组比较,纤维化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POAb、TGAb分别与PⅢNP、CIV、LN、HA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呈显著无相关。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异常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情况下,纤维化指标检测用于判断甲状腺纤维化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
《微循环学杂志》2013,(4):11-11
甲状腺功能异常是普通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见于老年女性。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患病率分别为1%~7%和0.3%~3.0%;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弧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病率增至14%~189/和高于5%。老年个体未治疗甲状腺疾病与高死亡率相关。多项研究(但不是所有的研究)提示老年个体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的变化与死亡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早期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筛查的重要性。方法以TSH值0.25~4.00μIU/mL为正常范围,根据TSH测定结果,将393例孕妇(孕周16~24周)分为甲状腺功能紊乱组141例,非甲状腺功能紊乱组252例。采用免疫放射法(IRMA)检测血清TSH,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TPOAb。结果甲状腺功能紊乱组TPOAb阳性率高达75.18%,非甲状腺功能紊乱组TPOAb阳性率达17.06%;149例TPOAb阳性的孕妇,其中有52例TSH异常(34.90%),244例TPOAb阴性的孕妇,其中23例TSH异常(9.43%)。结论 TPOAb阳性的孕妇甲状腺功能紊乱明显增加,TPOAb阳性孕妇的甲状腺功能有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曲安西龙可促进桥本氏病伴甲减的甲状腺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曲安西龙对桥本氏病伴甲减的疗效。方法:桥本氏病伴甲减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曲安西龙组和对照组。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时分别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血浆葡萄糖水平。结果:治疗后曲安西龙组TSH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5),TgAb和TPOAb也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所需左旋甲状腺素的平均剂量为39±20μg/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安西龙能明显降低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增强左旋甲状腺素对桥本氏病伴甲减的疗效,更快恢复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HBeAg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20例(A组),恩替卡韦组20例(B组),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组20例(C组)(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4、12及24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和HBeAg血清转换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分别在治疗第4、12、24周时比较三组,A组、B组的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低于C组(分别为:Z=-4.6,P<0.0001;Z=-2.53,P=0.0114);A组ALT复常率明显低于C组(Z=-2.63,P=0.0086),B组与C组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HBsAg、HBeAg下降幅度大于A组和B组.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alpha-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个月疗程中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均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碘摄入量不同地区人群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研究不同碘摄入量人群的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变化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人群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我们在三个不同碘摄入量的农村社区盘山、彰武和黄骅进行甲状腺疾病入户问卷调查共 16 2 87人 (≥ 14岁 ) ,对其中的 376 1人进行体格检查并采血、尿标本及甲状腺B超检查。检测全部尿样的尿碘含量 ;所有血清标本均应用固相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测定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 )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 )及血清第三代TSH水平。结果显示盘山、彰武和黄骅社区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 10 3 15 μg/L、 374 76 μg/L和 6 14 6 1μg/L (P <0 0 1)。我们发现盘山、彰武和黄骅社区TPOAb和TGAb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在TPOAb阳性的人群中 ,黄骅和彰武社区出现临床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率明显高于盘山社区 (P <0 0 1)。虽然三社区TPOAb和TGAb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但是高碘社区存在甲状腺自身免疫异常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特别是甲状腺自身抗体呈高水平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方法 总7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纳入本研究,其中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45例(A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30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在治疗0、24、48和72周时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0周)时两组患者的年龄、ALT、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B组)HBe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和48周时,两组患者的ALT、HBsAg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随访至72周时,A、B两组ALT、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sAg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HBV DNA阴转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提高48周治疗结束后72周时的HBV DNA阴转率,但是与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水平降低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甲功五项联合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检测在妊娠期妇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孕检并分娩的104例孕妇,均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检测甲功五项血清三碘甲状腺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和TPOAb、TRAb水平,分析检测结果及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104例孕妇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17.31%,TPOAb阳性率和TRAb阳性分别为15.38%、2.88%,妊娠早期、中期、晚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1.54%、5.77%和0.00%,且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以TPOAb阳性、临床亚甲减和低T4血症为主,妊娠中期以TPOAb阳性、临床亚甲减为主;妊娠早期,TPOAb阳性、TRAb阳性孕妇TSH异常率均高于对应的阴性孕妇(P<0.05);妊娠中期TSH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孕妇的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剖宫产、产后出血、胎盘早剥、胎膜早破、流产的概率及其娩出新生儿出现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低体重、畸胎的概率均显著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P<0.05).结论 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其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均存在不良影响,临床联合检测甲功五项及TPOAb、TRAb水平评价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状态对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妇女体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以及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产前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463例孕妇(孕周12~24周),采用化学发光法(CIA)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以TPOAb值9IU/ml为正常范围,根据TPOAb测定结果,将463例孕妇分为阳性组53例,和阴性组410例。结果 53例TPOAb阳性的孕妇,其中有5例TSH异常(9.43%),410例TPOAb阴性的孕妇,其中12例TSH异常(2.92%),其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O阳性孕妇甲状腺功能紊乱明显增加,TPOAb阳性孕妇的甲状腺功能有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2a(派罗欣)±核苷(酸)类似物(NUC)治疗前和治疗早期转氨酶明显升高者,联合双环醇(百赛诺)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派罗欣180 μ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疗程48周以上,治疗结束后随访26周.HBV DNA≥1×108拷贝/ml者联合NUC(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治疗前ALT> 500 U/L或派罗欣治疗第一针后ALT> 300 U/L者联用双环醇25 mg,每日3次,治疗1~2个月.治疗前2 × ULN< ALT <300 U/L或治疗后ALT< 300 U/L者单用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应答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总计54例患者(HBeAg阳性44例,HBeAg阴性10例)完成治疗及随访,其中20例联用双环醇(联合治疗组),34例未联用双环醇(对照组).结果 显示双环醇联合治疗组于治疗后ALT水平逐周下降,4周后有90%( 18/20)患者ALT< 200 U/L,对照组为85.3% (29/34例).随访26周时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0%(16/20)和85.3% (29/34);病毒学应答率相仿,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HBsAg血清学转换率有明显增高(P =0.044),分别为30% (6/20)和11.8%(4/34).结论 双环醇可明显缓解干扰素治疗诱导的转氨酶升高反应,确保干扰素治疗顺利进行,且不影响其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前α干扰素(IFN-α)被认为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它存在如流感样症状等近期不良反应[1],以及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远期不良反应[2],其中干扰素诱发甲状腺疾病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出现甲状腺疾病后的处理方案目前尚未统一。下面就用干扰素治疗慢乙肝母女引起甲状腺功能减低,最终取得临床治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研究青少年Graves病(GD)患者治疗前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对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发生率的影响.131I治疗青少年GD患者 264例,治疗前依TRAb和TPOAb分为TRAb阳性、阴性组及TPOAb强阳性、阳性和阴性组;依两抗体不同阳性组合分为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α干扰素和α干扰素治疗慢乙肝患者期间应用利可君是否可降低外周血细胞下降的不良反应,提高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10年2月住院的395例经干扰素治疗的e抗原阳性的慢乙肝患者,分组:A组: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加用利可君的患者,B组:干扰素治疗中未用利可君的患者.结果 (1)中性粒细胞数下降<1×109/L的全组患者有35.9%,其中A组29.6%,B组42.8%,P=0.01;≤0.75 × 109/L A组12.6%,B组26.4%,P=0.02;≤0.5 ×109/LA组4.8%,B组16.4%,P=0.04.(2)A组中8.2%治疗过程干扰素减量,所有患者完成治疗,B组为23.3%干扰素减量,2.1%中途停药.另外A组中40.3%干扰素加量超过常规剂量,B组中仅5.2%.(3)血小板减少< 100×109/LA组8.7%的患者,B组11.1%;≤80×109/LA组有5.3%,B组7.9%;≤50×109/L A组有1.0%,B组2.6%,A组有减少血小板下降的趋势.(4)在治疗结束时,A组HBVDNA< 100IU/ml的患者为67.4%,e抗原转阴率为54.3%,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为40.7%;B组分别为53.9%,41.2%,26.9%,两组比较P值分别为0.02、0.01、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期间加用利可君可防治以中性粒细胞数下降为表现的外周血细胞下降的不良反应,有减少血小板下降的趋势,进而可提高患者抗病毒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