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尾吊大鼠与肌梭兴奋性传入有关的α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的变化,并探讨高频正弦波振动比目鱼肌能否对这种兴奋性的变化产生影响.方法 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对比目鱼肌施加机械正弦波振动(100 Hz,0.3 mm).电刺激坐骨神经,同时记录比目鱼肌肌电图.结果 尾吊和高频正弦波振动均不影响H反射幅值在刺激强度增加时的变化趋势.尾吊14d后,大鼠最大运动反应(Mmax)和Hmax与Mmax之比(Hmax/Mmax)明显减小,而在尾吊期间给予高频振动后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模拟失重状态下肌梭的传入冲动减少可引起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高频正弦波振动比目鱼肌可以提高模拟失重条件下脊髓仅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模拟失重对大鼠脊髓小脑中间区Ⅲ、Ⅳ小叶皮层和小脑间位核内γ-氨基丁酸(GABA)免疫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按随机配对原则分为2组:模拟失重14 d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脊髓小脑中间区Ⅲ、Ⅳ小叶皮层和小脑间位核内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 正常大鼠脊髓小脑中间区Ⅲ、Ⅳ小叶皮层的3个细胞层内以及问位核均有GABA阳性神经元存在.模拟失重14 d后大鼠脊髓小脑中间区Ⅲ、Ⅳ小叶分子层内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t=3.488,P<0.05),而浦肯野细胞层、颗粒层及间位核内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模拟失重后脊髓小脑中间区Ⅲ、Ⅳ小叶内神经环路的活动发生了改变,进一步证实了模拟失重可以导致肌肉本体感觉传人信息在高位中枢的分析整合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频正统波振动对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SOL)梭内、外肌纤维MHC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高频正弦波振动大鼠比目鱼肌。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比目鱼肌(SOL)梭内、外肌纤维MHC表达变化。结果 尾部悬吊7d后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中快缩型MHC的表达均有所增加,而在另尾期间给予高频正弦波振动比目鱼肌后梭内、外肌快缩型MHC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高频正弦波振动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MHC表型转化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合剂对尾吊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两种中药合剂(丹黄刺合剂和参川熟合剂)对尾吊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悬吊对照组、悬吊 丹黄刺合剂组,悬吊 参川熟合剂组,比较实验21d后各组大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结果 悬吊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参川熟合剂组对尾吊大鼠的免疫功能有改善作用。结论 参川熟合剂能提高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尾吊对大鼠骨骼肌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对大鼠整体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SD大鼠经7天和15天悬吊结束,在股骨下端切断右侧后肢,腓肠肌向上固定于实验台上。利用电刺激和疲劳刺激的方法,测定大鼠整体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7天尾吊使大鼠体重增长速度减慢(P<0.01),15天悬吊更显著(P<0.001);7天和15天悬吊使比目鱼肌明显萎缩,湿重降低(P<0.01),腓肠肌湿重降低较少(P<0.05);7天悬吊后整体比目鱼肌半舒张时间、峰张力和单位重量峰张力降低(P<0.05),15天悬吊降低更明显(P<0.01),但对腓肠肌影响不大;7天悬吊后低频刺激容易引起比目鱼肌疲劳。结论失重或模拟失重引起骨骼肌力学特征的变化程度与骨骼肌纤维成分有关,慢肌纤维含量越高(如比目鱼肌),影响越明显,反之则少(如腓肠肌)。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尾吊大鼠骨骼肌线粒体Ca2+,Mg2+离子含量、体视学变化与肌肉功能降低的关系,采用SD雄性大鼠50只,体重180~220g,按体重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尾吊组。尾吊组30只,-25°;对照组20只。尾吊第15d(15只),第30d(15只)断头,取比目鱼肌、腓肠肌冷冻待测试。采用差速离心分离线粒体,按Lowry方法[1]测线粒体蛋白,钙、镁含量。按北京医科大学面分析方法测线粒体体视学各指标[2]。尾吊15、30d大鼠比目鱼肌、腓肠肌线粒体Ca、Mg含量与对照比增加,体视学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果表明,尾吊后大鼠骨骼肌线粒体Ca、Mg离子代谢和体视学均发生改变,其变化必然影响肌肉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模拟失重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fgray,PAG)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 采用雌性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按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将大鼠分为2组,即模拟失重14 d(SW-14 d)组和正常对照(Con)组;根据实验干预措施的不同,每组又分为3个亚组,即电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 ES)亚组,琥珀胆碱(succinylcholine, Sch)预处理(pretreatment of Sch, PS) 亚组和单纯琥珀胆碱注射(Sch injection, SI)亚组,每个亚组4只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中脑冰冻切片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拍照,对Fos免疫阳性细胞进行形态与计数分析.结果 两组大鼠PAG腹外侧区均观察到Fos样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组Fos免疫阳性细胞,核着色较淡,边界较为模糊;Fos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不同亚组大鼠Fos免疫阳性细胞计数分析表现为:Sch预处理亚组>伤害性电刺激亚组>单纯琥珀胆碱注射亚组,正常对照组大鼠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分别为71.06±8.96、46.94±3.38和35.04±4.62;模拟失重2周组分别为32.91±2.99,27.77±3.27和11.75±1.00.结论 伤害性电刺激可诱发大鼠PAG腹外侧区神经元 Fos样蛋白的表达,而琥珀胆碱可使其表达增加;模拟失重后伤害性电刺激诱发的Fos样蛋白在PAG的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因失重而产生肌肉萎缩,引起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观察尾吊大鼠服用中药后比目鱼肌血流量和肌肉力学特性的变化。实验采用45只SD 品系雄性大鼠,体重240-300g,将鼠按体重分为3组。尾吊大鼠头低位20-25°。三组鼠每天按固定时间分别灌水和强肌Ⅰ、Ⅱ号中药(30g/kg),悬吊15天后,用戊巴比妥钠(4mg/100g)麻醉,用张力、位移传感器测量肌肉力学特性各参数,用标有~(51)Cr 同位素青蛙红血球方法测比目鱼肌的血流量。结果表明:强肌Ⅰ、Ⅱ号中药对尾吊大鼠比目鱼肌血流量、肌肉力学特性有改善作用。其中强肌Ⅱ号效果更明显。比目鱼肌的血流量与等长单收缩、强直收缩张力峰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84。本结果为防护肌肉萎缩措施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模拟失重对大鼠L1-2脊髓节段Clarke核内脊髓小脑后束(dorsal spinocerebellar tract,DSCT)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方法 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40只,按随机配对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拟失重14 d组,每组各20只.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细胞外记录Clarke核内DSCT神经元场电位活动. 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DSCT神经元对电刺激腓肠肌-比目鱼肌神经有两种兴奋性反应:短潜伏期(1~3 ms)的单突触兴奋性反应(DSCT neuron with short latency,mDSCT)和长潜伏期(6~15ms)的多突触兴奋性反应(DSCT neuron with long latency,pDSCT).mDSCT神经元和pDSCT神经元的潜伏期分别为(1.69±1.15)ms和(10.04±3.15)ms,自发放电频率分别为(15.78±10.36)次/s和(20.71±12.32)次/s,电刺激阈强度分别为(0.39±0.35)mA和(1.32±0.70)mA.模拟失重14 d组mDSCT神经元和pDSCT神经元的潜伏期分别为(4.18±1.06)ms和(12.24±3.30)ms,自发放电频率分别为(13.58±11.40)次/s和(24.71±10.27)次/s,电刺激阈强度分别为(0.24±0.16)mA和(1.03±0.42)mA.mDSCT神经元和pDSCT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明显变化,但潜伏期均明显延长(t=2.905、3.886,P<0.05),阈刺激强度均显著降低(t=3.768、2.097,P<0.05). 结论 在模拟失重条件下,随着肌梭传入信息的量和模式的改变,DSCT神经元的敏感性增加,进一步证实了模拟失重可以导致肌梭传入上升侧支的中枢过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模拟失重对大鼠比目鱼肌肌梭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目的 观察模拟失重不同时期大鼠比目鱼肌肌梭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拟失重4、7、14d组和模拟失重14d后恢复14d组,以及各组的对照组。分坦肌梭,用透射电镜观察模拟失重不同时期比目鱼肌肌梭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模拟失重4d组大鼠比目鱼肌肌梭的超微结构有较明显的改变,表现为部分肌原纤维排列略见紊乱,线粒体增生、肿胀、终末池明显扩张等。模拟失重7d组肌梭的超微结构改变更为明显。模拟失重14d组肌梭超微结构改变显著,可见严重的退行性改变,超微结构模糊不清,细胞核固缩,线粒增生、肿胀、线粒体嵴模糊、减少、消失,Z线排列紊乱,部分溶解消失,肌浆网终末池高度扩张。模拟失重14d后恢复14d组肌梭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模拟失重可致肌梭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可逆性的改变,随模拟失重时间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损伤后胚胎脊髓(FSC)移植是否能够影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和伤后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将60只大鼠分为脊髓半脊髓半切洞损伤_胚胎脊髓移植组(A组)和单纯脊髓半切洞损伤组(B组)。伤后1,3,,7,14,28天,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原位杂我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FAP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大鼠脊髓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将60只大鼠分为脊髓损伤后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A组,30只)和单纯脊髓损伤组(B组,30只)。损伤后1,3,7,14,28 d,对脊髓损伤区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法,TUNEL)以及Bcl-2蛋白表达的测定(免疫组化SP法)。 结果 A、B两组中均发现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大鼠脊髓损伤后3d图像分析表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A组(12.43±5.16),B组(36.27±6.28);Bcl-2蛋白阳性细胞分别为A组(37.68±5.83),B组(21.48±7.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0.05)。 结论 脊髓损伤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能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快速减压对家兔脊髓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快速减压对家兔脊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1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减压病3h组和减压病3d组。5min内用压缩空气加压至0.6MPa,停留60min,然后于3~5min内减至常压。以上3组分别于进舱前、出舱后3h和3d,取脊髓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1)光镜显示脊髓灰白质散在出血灶,软脊膜及脊髓白质毛细血管内可见气泡;(2)电镜下显示脊髓白质毛细血管周围水肿,神经纤维变性、胶质细胞坏死。结论脊髓软脊膜及白质毛细血管内气泡,灰白质出血、水肿,神经纤维变性和胶质细胞坏死是减压病脊髓损伤发病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内皮素-1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内皮素-1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3g负荷压迫大鼠胸段脊髓(T8-9)5min,造成大鼠胸段脊髓急性中度损伤;借助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定位,定量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ET-1mRNA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脊髓压迫伤后30minET-1mRNA表达明显增多,4h达最高峰,一直持续至72h恢复至正常水平。ET-1mRNA表达阳性细胞主要是神经细胞,高表达区在脊髓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直流电场对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bax基因表达的作用,探讨电刺激防治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在相应的脊髓节段立即置入直流电刺激器,对照组置入无输出电流的刺激器,分别于术后1,4,7,14,28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光镜下观察脊髓动物神经元bcl-2,bax的表达,并对脊髓阳性运动神经元进行计数。结果 坐骨神经切断后4,7,14d,实验组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阳性数高于对照组;坐骨神经切断后4,7,14,28d实验组脊髓运动神经元bax阳性数低于对照组。结论 直流电场对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bax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Rho-A mRNA 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不同时间和不同损伤程度下,损伤段脊髓内Rho—A mRNA的表达及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按WD法制模,将SD大鼠135只随机分成3组,A组为全瘫组,B组为不全瘫,C组为空白手术对照组,每组分别为45只。致伤后8h、24h、3d、7d、28d,提取损伤段脊髓内的总RNA,荧光定量PCR和凝胶电泳检测Rho—A mRNA的表达,进行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A、B、C组在各时间点均有Rho—A mRNA表达,但同时间点A、B组的表达明显高于C组,A组同时间点的表达高于B组,C组各时间点表达维持在较恒定水平;脊髓损伤后8hRho-A mRNA表达增加,伤后3d达高峰,持续高水平表达28d。(2)C组各时间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B组,A组同时间点的评分低于B组。结论脊髓损伤后Rho—A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与脊髓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可以分为原发性的损伤与继发性损伤两大类。目前SCI的治疗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如手术治疗、高压氧治疗、基因治疗及药物治疗等。其中,高压氧治疗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较长的历史,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同时,高压氧可以使SCI引起的神经细胞出现凋亡这一过程发生逆转。作者主要论述高压氧对SCI后凋亡相关基因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 比较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非手术与手术治疗后 ,脊髓功能恢复程度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 ,其中 13例行手术治疗 ,11例行非手术治疗 ,根据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 (JOA)评分、治疗后随访JOA评分 ,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增加幅度。 结果 治疗后 3个月JOA评分增加幅度 :非手术组为 1.6 4± 0 .5 8,手术组为 3.2 9±0 .90 ;治疗后 12个月JOA评分增加幅度 :非手术组为 2 .0 0± 0 .73,手术组为 4 .93± 0 .96。经t检验 ,两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一旦确诊 ,应当积极争取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变化的影响及其对减轻脊髓损伤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 160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平分为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高压氧组、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对照+高压氧组4组,每组再随机平分为1、3、7、14d4个亚组,每亚组10只.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使用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评分(BBB评分)评价后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测定HMGB1、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脊髓损伤后损伤组织HMGB1和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干预后,脊髓损伤组织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1d和3d时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7d和14 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干预后,脊髓损伤组织NF-κB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1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14 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干预后,7、14 d BBB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可降低HMGB1表达,减轻脊髓损伤继发炎性反应,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