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能表达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 core)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稳定转染细胞株。方法构建含目的基因HCV core的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获得含ZsGreen和HCV core基因的慢病毒后,感染SMMC-7721人肝癌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core 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CV core蛋白表达,筛选稳定表达HCV core的细胞株。结果质粒酶切和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载体构建正确;慢病毒包装48 h后可见清晰ZsGreen表达,感染SMMC-7721细胞后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HCV core mRNA,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均检测出HCV core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HCV core蛋白的SMMC-7721人肝癌细胞的稳定转染细胞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表达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F蛋白编码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方法 以RSV 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出F基因片段,应用Ad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含有目的 基因的蕈组穿梭质粒pShuttle-CMV/F,再转化含有骨架质粒pAdEasy-1的大肠杆菌BJ5183-AD-1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F.将该质粒转染293细胞包装产生出重组腺病毒rAd/F.重组腺病毒分别经电子显微镜技术、RT-PCR、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该重组腺病毒的滴度和遗传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 获得了含有RSV F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rAd/F,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典型腺病毒颗粒形态,RT-PCR、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分析显示rAd/F中的F基因片段可以在293细胞中有效转录和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出含有RSV F基因片段的苇组腺病毒rAd/F,为进一步研究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表达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重组人3型腺病毒.方法 将诺如病毒衣壳蛋白基因(Noro-orf2)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载体pBSE3CMV-egfp上,与线性化人3型腺病毒骨架质粒pBRAdv3共电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J5183,使其在细菌内发生同源重组,带Noro-orf2基因的表达框置换腺病毒E3区,PCR及酶切筛选得到重组腺病毒质粒,将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Hep-2细胞进行包装,获得感染性的重组腺病毒粒子,免疫组化分析重组腺病毒中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表达.结果 同源重组后经酶切和PCR鉴定证明插入Noro-orf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pBRAdv3E3dNor成功构建,并经转染包装得到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Adv3E3dNor,免疫组化证明诺如病毒衣壳蛋白得到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表达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重组3型腺病毒Adv3E3dNor,为研制人3型腺病毒-诺如病毒双价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狂犬病病毒为载体,构建表达丙型肝炎病毒包膜糖蛋白E1E2的狂犬/丙型肝炎嵌合病毒,为发展新型丙肝载体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在狂犬病病毒反向遗传系统CTN-GFP的基础上,通过传统分子克隆方法,将HCV E1E2基因分别克隆人复制型和复制缺陷型狂犬病病毒载体,构建狂犬/丙肝嵌合病毒CTN-HCV E1E2和CTNΔG-HCV E1E2.结果 免疫荧光(DF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果 显示嵌合病毒拯救成功,嵌合病毒能够再次感染正常细胞并且能够在mRNA水平检测到HCV E1E2基因的表达.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丙型肝炎病毒包膜糖蛋白E1E2的狂犬/丙肝嵌合病毒,提示以狂犬病病毒为载体发展新型丙肝载体疫苗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寻找辛德毕斯病毒(YN87448病毒)与辛德毕斯样病毒(XJ-160病毒)对细胞感染特性差异的分子基础.方法 生物信息学比较两种病毒糖蛋白基因一级结构及二级结构,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并利用病毒基因重组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重组病毒来研究糖蛋白基因在病毒感染细胞特性中的贡献.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YN87448病毒和XJ-160病毒基因组分别具有11 717和11 626核苷酸序列,具有相同的基因组结构特征;两种病毒E基因氨基酸的疏水性主峰基本相同但存在82个散在分布的氨基酸差异位点.病毒基因重组研究结果显示,将XJ-160病毒E基因替换为YN87448病毒E基因的重组病毒(XJ-160/YE1E2)无论在致细胞病变时间,空斑形成直径,还是在病毒功能蛋白的表达等方面均完全体现YN87448病毒特征,而与XJ-160病毒野毒株的表现完全不同.结论 E基因在辛德毕斯病毒与辛德毕斯样病毒细胞感染特性差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结果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解释两病毒间生物学差异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快速真核表达体系,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表达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提取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RNA,采用反转录PCR技术扩增HA读码框全长基因,将HA基因连接pMD18-T载体构建pMD18-T-HA重组载体。设计含Kozak序列的引物从pMD18-T-HA质粒中扩增出平末端HA基因,采用Topo克隆构建表达载体pLenti-HA-V5。将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Western blot法鉴定HA蛋白的表达,通过血凝实验鉴定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经反转录PCR获得1 683 bp的HA全长基因,完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并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70 000的重组蛋白。IFA和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该蛋白与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同时血凝实验证实其具有血凝活性。结论成功利用慢病毒载体建立了HA蛋白的快速真核表达系统,为研制H7N9病毒亚单位疫苗、中和表位研究、假病毒包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293T细胞表达、纯化圣路易斯脑炎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s,VLPs),为研制圣路易斯脑炎病毒免疫诊断试剂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含圣路易斯脑炎病毒PrM和E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5/FRT-SJME,瞬时转染293T细胞,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通过透射电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Western-Blot和ELISA对其进行鉴定.结果 表达的重组蛋白形成50 nm的球型颗粒,能与抗圣路易斯脑炎病毒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与部分黄病毒属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结论 已成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并纯化了圣路易斯脑炎病毒样颗粒,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完整的颗粒形态,为进一步研制圣路易斯脑炎病毒感染的免疫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泌表达登革Ⅰ型病毒prM/E基因,为研究该蛋白的免疫学功能和特性奠定基础.方法 用RT-PCR法获得登革Ⅰ型病毒广州分离株全长prM/E基因,在prM基因前添加乙型脑炎病毒的信号肽或同时替换E基因羧基末端的20%为乙脑病毒E基因相应的部分,分别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S/FRT中,获得三种重组质粒DlprME-pc5,D1JsprME-pc5,D1JsprM80E20JE-pc5.用脂质体法分别将重组质粒DNA转入293T细胞,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印迹检测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分泌表达.结果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到分别转染了三种重组质粒的293T细胞的胞质中均有登革Ⅰ型病毒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了D1prME-pc5重组质粒的293T细胞上清中没有特异蛋白条带,转染了经基因改造的重组质粒D1JsprME-pc5和D1JsprM80E20JE-pc5的细胞上清中均存在登革Ⅰ型病毒的特异蛋白条带.结论 转染了三种重组质粒的293T细胞均可表达登革Ⅰ型病毒prM/E蛋白,只有在prM基因前添加了信号肽的重组质粒转染后蛋白才获得分泌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登革2型病毒(DENV-2)ZS01/01株E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及昆虫细胞中的分泌表达进行研究.方法 RT-PCR扩增DENV-2 prM/E基因,通过融合PCR在prM基因前添加来自乙型脑炎病毒的信号肽序列,并将E基因羧基末端20%区域缺失或替换为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E基因相应序列,将上述基因元件分别克隆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5/FRT及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AcUW51-M中,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或S19细胞,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eence assay,IFA)及Western Blot检测E蛋白的表达与分泌.结果 各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或Sf9细胞后,E蛋白在细胞内均有效表达,而仅有携带乙脑信号肽且缺失或替换E基因羧基末端20%区域的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上清中可检测到明显的E蛋白分泌.结论 信号肽及E基因羧基末端20%区域对登革病毒E蛋白的分泌至关重要,宿主细胞对其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登革2型病毒(DENV-2)ZS01/01株E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及昆虫细胞中的分泌表达进行研究.方法 RT-PCR扩增DENV-2 prM/E基因,通过融合PCR在prM基因前添加来自乙型脑炎病毒的信号肽序列,并将E基因羧基末端20%区域缺失或替换为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E基因相应序列,将上述基因元件分别克隆入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5/FRT及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AcUW51-M中,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或S19细胞,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eence assay,IFA)及Western Blot检测E蛋白的表达与分泌.结果 各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或Sf9细胞后,E蛋白在细胞内均有效表达,而仅有携带乙脑信号肽且缺失或替换E基因羧基末端20%区域的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上清中可检测到明显的E蛋白分泌.结论 信号肽及E基因羧基末端20%区域对登革病毒E蛋白的分泌至关重要,宿主细胞对其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登革2型病毒(DENV-2)ZSO1/01株E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及昆虫细胞中的分泌表达进行研究。方法RT.PCR扩增DENV-2prM/E基因,通过融合PCR在prM基因前添加来自乙型脑炎病毒的信号肽序列,并将E基因羧基末端20%区域缺失或替换为乙型脑炎病毒SA14-2株E基因相应序列,将上述基因元件分别克隆人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cDNA5/FRT及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AcUW51-M中,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或Sf9细胞,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eence assay,IFA)及Western Blot检测E蛋白的表达与分泌。结果各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或Sit)细胞后,E蛋白在细胞内均有效表达,而仅有携带乙脑信号肽且缺失或替换E基因羧基末端20%区域的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上清中可检测到明显的E蛋白分泌。结论信号肽及E基因羧基末端20%区域对登革病毒E蛋白的分泌至关重要,宿主细胞对其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并鉴定靶向人转录因子STAT3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方法:设计合成针对人STAT3基因的shRNA序列,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插入到含U6启动子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SicoR中,构建shRNA重组质粒pSicoR-STAT3-shRNA.经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后,利用转染试剂X-tremeGENE HP将第3代慢病毒载体共转染至HEK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以阴性载体为对照,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TAT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双酶切及测序证实载体构建正确,在HEK293中成功包装出高滴度慢病毒颗粒,感染HEK293后STAT3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人STAT3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小鼠IL-10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包装,为进一步研究IL-10基因修饰树突细胞在哮喘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小鼠IL-10基因片段经PCR扩增后,与酶切线性化的慢病毒载体进行定向连接,获得PGC-LV-IL-10重组慢病毒并转化细菌感受态细胞。克隆菌落行PCR鉴定,对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并转入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并行Western blot鉴定。将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系统一同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Real-time定量PCR法检测病毒滴度。结果:DNA测序结果及Western blot鉴定证实成功构建小鼠IL-10重组慢病毒载体,对其进行包装后测定慢病毒滴度为2×108TU/ml。结论:成功构建并包装小鼠IL-10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小鼠BTL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 以pET-28a-mBTLA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构建pMD18-T-mBTLA质粒,将小鼠BTLA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克隆到慢病毒转移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小鼠BTLA慢病毒颗粒.PCR技术和基因测序对重组质粒进行鉴定.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慢病毒感染293T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法鉴定BTLA在重组慢病毒感染293T细胞中的表达.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TCID5o法)检测重组慢病毒滴度.结果 成功构建的pMD18-T-mBTLA质粒和pSL6-mBTLA质粒,经双酶切电泳后均出现大小约为1 kb的条带与mBTLA编码序列的大小相符.基因测序并比对分析进一步证实mBTLA编码序列成功整合到质粒载体.病毒上清PCR扩增和293T细胞形态学观察证实Lenti-mBTLA慢病毒包装成功.TCID50法测定Lenti-mBTLA慢病毒滴度为1.3×108 pfu/mL.RT-PCR和Western blot法证实Lenti-mBTLA慢病毒能有效表达mBTLA mRNA和蛋白质.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小鼠BTLA的慢病毒.  相似文献   

15.
辛德毕斯病毒结构蛋白基因对宿主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辛德毕斯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明其分子致病分子机理。方法 构建了辛德毕斯病毒(XJ-160病毒株)结构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ABC,转染BHK-21细胞后观察其对宿主细胞的影响。结果 转染病毒结构基因的BHK-21细胞,可以发生辛协毕斯病毒感染所出现的细胞毒性反应,表现为: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凝集;G1期细胞减少、而处于S期的细胞增多。结论 辛德毕斯病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1b型丙型肝炎病毒(HCV) NS34b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并了解其在HEK 293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CV重组腺相关病毒疫苗及其树突状细胞疫苗奠定前期基础.方法 收集基因1b型的丙型肝炎病人血清,用RT-PCR的方法扩增NS3-4b全长片段,与腺相关病毒的表达载体pAAV.CMV.eGFP重组,构建pAAV.CMV.HCV.NS3-4b重组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检测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CR扩增获得的NS3-4b条带与预期大小(2838 bp)一致,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证实NS3-4b基因已重组成功,重组质粒转染HEK 293细胞后Western Blot图可见有目的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腺相关病毒重组HCV NS3-4b载体并且其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狂犬病病毒为载体,构建表达丙型肝炎病毒包膜糖蛋白E1E2的狂犬/丙型肝炎嵌合病毒,为发展新型丙肝载体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在狂犬病病毒反向遗传系统CTN-GFP的基础上,通过传统分子克隆方法,将HCV E1E2基因分别克隆人复制型和复制缺陷型狂犬病病毒载体,构建狂犬/丙肝嵌合病毒CTN-HCV E1E2和CTNΔG-HCV E1E2.结果 免疫荧光(DF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果 显示嵌合病毒拯救成功,嵌合病毒能够再次感染正常细胞并且能够在mRNA水平检测到HCV E1E2基因的表达.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丙型肝炎病毒包膜糖蛋白E1E2的狂犬/丙肝嵌合病毒,提示以狂犬病病毒为载体发展新型丙肝载体疫苗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Abstract:
Objective Construction and recovery of chimeric rabies virus expressing HCV envelop proteins E1E2.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ly established reverse genetic system CTN-CFP, HCV E1 E2 genes were cloned to both replication competent and replication constrained viral vectors based on CTN181 strain and the chimeric viruses CTN-HCV E1E2 and CTNAG-HCV E1E2 were recovered. Results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both the chimeric viruses were rescued successfully, had the ability to reinfect normal sensitive cell lines and express HCV E1E2 genes detected in the level of mRNA.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meric RVs expressing HCV E1E2 genes provides the evidence that it is feasible to develop novel HCV vaccines based on viral vectors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签的汉滩病毒(HTNV)包膜糖蛋白(GP)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初步表达鉴定.方法:以peGFP-C1质粒为模板扩增GFP片段,将其插人真核表达载体pFLAG-CMV3中,构建成可表达带有GFP标签分泌型蛋白的载体pFLAG-CMV3-GFP.扩增HTNV-G1、HTNV-G2,分别插入上述载体,转染293T细胞,采用检测GFP标签蛋白的夹心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型重组蛋白的含量.结果:酶切及测序证实带有GFP标签的HTNV-G1、HTNV-G2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分别命名为pFLAG-G1-GFP/pFLAG-G2-GFP,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可以检测出带有GFP标签的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带有GFP标签HTNV-GP的重组质粒并成功表达,为深入研究HTNV感染后机体针对HTNV-GP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规律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背景:Beclin1基因是哺乳动物的自噬调控基因。 目的:实验拟构建Beclin1 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载体。 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Beclin1 后插入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ex中,构建重组载体pLenex-Beclin1。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双酶切和DNA的测序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与辅助包装质粒共感染293T细胞。慢病毒颗粒转染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后,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eclin1 基因的过表达效率。 结果与结论:聚合酶链反应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的阳性片段已插入pLenex载体,聚合酶链反应、双酶切和DNA测序结果表明,重组慢病毒载体pLenex-Beclin1 的插入序列完全正确,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A549细胞后,细胞内Beclin1蛋白高效表达。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了Beclin1 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mTOR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为探讨RNA干扰技术抑制T细胞mTOR基因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合成针对小鼠mTOR基因的shRNA片段,与酶切后的pLKD.UBC.GFP.U6载体片段进行连接并转化DH5α,提取阳性克隆质粒,测序,转染293T细胞.通过GFP表达水平测定病毒滴度.结果:DNA测序结果及PCR鉴定证实成功构建小鼠mTOR-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对其进行包装后测定慢病毒滴度为1.38E+ 08 TU/ml.结论:成功构建并包装小鼠mTOR-shRNA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